恩礼出于人情之自然,不可强致。然礼系体面,犹可责
自然者,发之不可遏;禁之不能止。才
中之一字,不但道理当然,虽气数离了中亦成不得寒暑,灾
五色胜则相掩,然必厚益之,犹不能浑然无迹,维黑
虽然,儒道内黑而外白,黑为体,白为
万籁之声皆自然也,自然皆真也,物各自鸣其真。何天何人
道有二然,举世皆颠倒之。有个当然,是属
只把二然字看得真;守得定,有多少受用处
气盛便不见涵养。浩然之气虽充塞天地间,其实本体闲定
说自然是第一等话,无所为而为。说当然
惟得道之深者,然后能浅言。凡深言者,得道之浅者
理、气亦然。生天、天地、生人、生物,皆气
不然,百亩之家不亲力作,一命之士不
善之当为,如饮食衣服然,乃吾人日用常行事也。人未闻有
圣人之闻善言也,欣欣然惟恐尼之,故和之以同言,以开其
予叹曰:“不然。贵公之门奔走如市,彼固厌苦之
容貌要沉雅自然,只有一些浮浅之色,作为之状,
余日日有过,然自信过发吾心,如清水之鱼,才发
顺其自然,只有一毫矫强,便不是;得其本
理会得义命两字,自然不肯做低人。
凡处人不系确然之名分,便小有谦下不妨。得为而
塞乎天地之间,尽是浩然了。愚谓根荄须栽入九地之下,枝
善处世者,要得人自然之情。得人自然之情,则何所不得
失人自然之情,则何所不失?不惟帝王为然
审势量力,固智者事,然理所当为,而值可为之地,圣人必
有当然、有自然、有偶然。君子尽其当然,听其自然,而不
干天下大事非气不济。然气欲藏,不欲露;欲抑,不欲扬。
天下之祸非偶然而成也,有辏合,有搏激,有积渐
譬之行道然,循曲从远顺其成迹,而不敢以欲
心实不然,而迹实然。人执其然之迹,我辨其不然之心
泰然处之而不嫌于尊己事,当逸我利我
理、势、数皆有自然。圣人不与自然斗,先之不敢于之
毅然奋有为之志,到手来只做得五分。
利害死生间有毅然不夺之介,此谓大执持。惊急喜怒
以理言之,则当然者谓之天,命有德讨有罪,奉三尺
自然谓之天,当然谓之天,不得不然谓之天;阳亢必
然阴阳之气不交则绝,故有留滞之馀
在尧、舜心上有多少缺然不满足处!道原体不尽,心原趁不
圣人胸中万理浑然,寂时则如悬衡鉴,感之则若决江
尧、舜虽是生知安行,然尧、舜自有尧、舜工夫。学问但聪
伯夷见冠不正,望望然去之,何不告之使正?柳下惠见袒
有忧世之实心,泫然欲泪,有济世之实才,施处辄宜。
二者如持衡然,这边低一分,那边即昂一分,未
透悟天地万物之情,然后可与言性。
得人不敢不然之情易,得人自然之情难。秦、汉
周、郑交质,若出于骤然,天子虽孱懦甚,亦必有恚心,诸
皆然。安用缙绅簪婴塞破世间哉?
封建自五帝已然,三王明知不便势与情,不得不用
善处世者,要得人自然之情。得人自然之情,则何所不得
物理人情,自然而已。圣人得其自然者以观天下,
监司视小民然,待左右肃然,待寮寀温然,待属
圣人之道,本不拂人,然亦不求可人。人情原无限量,务可
我一着意,自然着迹,着迹则两相疑,两相疑则似
人之情,有言然而意未必然,有事然而意未必然者
鸱鸦,其本声也如鹊鸠然,第其声可憎,闻者以为不祥,每
虽然,不如身游八极之表,心通九垓之
心体不虚,而应物亦然。故禅家尝教人空诸有,而吾儒惟
问卜筑者亦然。天下岂有儿不下迫而强自催生之
极必反,自然之势也。故绳过绞则反转,掷过急
议论之家,旁引根据,然而,据传莫如据经,据经莫如据理
要之同归于任其自然,不事造作。
故诗辞以情真切、语自然者为第-。
唐宋以来,渐尚文章,然犹以道饰文,意虽非古,而文犹可
诗家无拘鄙之气,然令人放旷;词家无暴戾之气,然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