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为依迁国在无事之国而迁,晋从韩献子之言
○包无鱼国犹水也,民犹鱼也。幽王之诗曰:
○殷纣之所以亡自古国家承平日久,法制废驰,而上之令
○周公居东主少,国疑,周公又出居于外,而上下安宁
○罔中于信以覆诅盟国乱无政,小民有情而不得申,有冤
○楚吴诸国无诗吴、楚之无诗,以其僭王而删
列国之风何以无鲁?大师陈之,固曰鲁
小国贫,则滕、薛、杞降而称伯称子;
邵国贤曰:“‘夏五’,《鲁史》之阙
○亡国书葬纪已亡而书“葬纪叔姬”,存
○列国官名春秋时列国官名,若晋之中行,宋之门尹,郑
州国有二。《桓公五年》:“州公如曹
○国子世子齿于学,自后夔之教胄子而
○凶声“凡建国,禁其淫声,过声,凶声,慢声。
○用火有明火,有国火。明火以阳燧取之于日,近于天
春秋时最重族姓,至七国时则绝无一语及之者;正犹唐人最
○因国有胜国,有因国。《7回 氏》:“凡男女之阴讼,听之于胜国之社。”《丧祝》:“掌胜国邑之
高泰伯之让国者,不妨王季,《诗》之言“因心
又曰:“国朝立法太严,如户部官不许苏松、
叔向与子产书曰:“国将亡,必多制。”夫法制繁,则巧
宋叶适言:“国家因唐五代之极弊,收敛藩镇之权
《国史》所载,永乐五年六月,内使李
国初,凡驿皆有仓。洪熙元年六月丙
又曰:自古以来,有国者之取于民为已悉矣,然不闻有火
《大明会典》:“国初止有商税,未尝有船钞。至宣德
财聚于上,是谓国之不祥。不幸而有此,与其聚于人
○街道古之王者,于国中之道路,则有条狼氏涤除道上之
○禁兵器王莽始建国二年,禁民不得挟弯铠,徙西海。
洪武末,遣国子生人才分诣天下郡县,集吏民,
以至国亡于上,教沦于下。羌、戎互僭,
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号谓之
○俭约国奢示之以俭,君子于之行宰相之事
○本朝古人谓所事之国为本朝。魏文钦降吴,表言:“世
○封国唐宋以下,封国但取空名,而不有其地。明代亦然
宋文烙《国子监碑》言:“夫子而下,像不土
宋以礼教立国,而不能革火葬之俗,于其亡也,
○国恤宴饮《春秋传》言:“吴公子札
先生《生负论》略曰:国家之所以设生员者何哉?盖以收天
○糊名国家设科之意,本以求才。今之立法
○秘书国史汉时天子所藏之书,皆令人臣得
《姑苏志》言姚荣国著书一卷,名曰《道馀录》专诋程
自三国鼎立,天光分曜,而後文人多舍年
《春秋》之世,各国皆自纪其年。发之于言,或参互而
《春秋传》亦有用他国之年者。齐襄公之二年,叟阝瞒伐
中国之称夏尚矣,今以为起于唐之夏州
孔安国《书》序曰:“科斗书废已久,时
○秦始皇未灭二国古封建之国其未尽灭于秦始皇者,
《地理志》侯国有注有不注,殆不可晓意者,班史
○都乡侯後汉封国之制,有乡侯,有都乡侯。传中言
○封君七国虽称王,而其臣不过称君,孟尝君
○社社之名起于古之国社、里社,故古人以乡为社。《大
战国时人大抵犹称氏族。姓也。汉人则
○以国为氏古人之氏或以谥,或以字,或
今人姓同于国者,多自云以国为氏,非也。夏氏
○司业国子司业,以为生徒所执之业,非也
明制:郡王府自镇国将军而下,称呼止曰官人。
《续汉·郡国志》云:“本志惟郡县名为大书,
纪王莽事,自始建国元年,以後则云其二年、其三年以
《续汉·郡国志》候城改属玄菟,而辽东复出一
六年,“不以国”。解曰:“国君之子不自以本国
二十三年,“礼为邻国阙”。解曰:“礼,诸侯绝期,故
二十七年,“事君如在国”。当时诸侯出奔,其国即别立一
“遣诣相国府,署行义年。”谓书其平日为人
“国亡捐瘠者。”瘠,古“”字,谓
《赵充国传》:“微将军,谁不乐此者?”
《于定国传》:“万方之事大录于君。”按
《于定国传》赞:“哀鳏哲狱。”《毛诗》
《西域传》:“康居国王东羁事匈奴。”言不纯臣,但羁
成化三年,国子监学录黄明义言:“宋时多刚县
○外国风俗历九州之风俗,考前代之史书
然则外国之能胜于中国者惟其简易而已,若舍其所长而效
○徙戎武後时,外国多遣子入侍,其论钦陵、阿史德、
○吐蕃回纥大抵外国之音皆无正字,唐之吐蕃即今之土
岁星固有居其国而不吉者。其行有赢缩,《春秋传
○妖人阑入宫禁自古国家中叶,多有妖人阑入宫禁之事,
○外国天象昔人言朔漠诸国唯占于昂北,
○陕西《续汉·郡国志》:“陕县有陕陌,二伯所分,
《续汉·郡国志》:“薛,本国。”注引《地道
○晋国晋自武公灭翼,而王命曲沃伯以一
○晋都春秋时,晋国本都翼,在今之翼城县。及昭侯,
汉以邹名县者五。鲁国有驺,亦作“邹”;胶东国有邹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