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先生门人彭大司马泽尝称:我朝一代文明之盛、
罗念庵洪先 赵大洲贞吉 王塘南时槐 邓定宇以赞
大抵学者践履工夫,从至难至危处试
夜大雨,屋漏无乾处,吾意泰然。
涵养本源工夫,日用间大得。
处大事者,须深沈详察。
先哲云:“大辂与柴车较逐,鸾凤与鸱枭争食,
与学者话久,大概勉以栽培自己根本,一毫利心不
看沤田晚归,大雨中途,雨止月白,衣服皆湿。贫
人庄敬,体即立,大本即在;不然,则昏乱无本。
天地浑浑一大气,万物分形其间,实无二体。譬
今之士大夫,得一阶半级则以为喜,失一阶
大丈夫冻死则冻死,饿死则饿死,方
近体《大学》,颇窥圣学之枢机至易至简,
大成乐谱,但以一声协一字。今谱古
大抵人自未应事及乎应事,以至事过
“夫道若大路然,岂难知哉”数语,令人有下
渺哉一勺水,积累成大川。亦有非积累,源泉自涓涓。(
此道广大精微,不可以急迫之心求之,须是
举人李大崖先生承箕
大抵吾人所学,正欲事事点简。今处
李承箕字世卿,号大厓,楚之嘉鱼人。成化丙午举人。
读书须求大义,不必缠绕於琐碎传註之间。<
天地间本一大中至正之道,惟太过不及,遂流於
崔后渠言:“先生之佐大理,王振引之也,当时若辞而不往
心中无一物,其大浩然无涯。
凡大小有形之物,皆自理气至微至妙中
大事谨而小事不谨,则天理即有欠缺
广大虚明气象,无欲则见之。
理如日月之光,小大之物各得其光之一分,物在则光在
气无涯而形有限,故天大地小。
大而人伦,小而言动,皆理之当然。
名节至大,不可妄交非类,以坏名节。
张鼎字大器,陕之咸宁人。成化丙戌进士,
大明终始,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
大哉乾乎,刚、健、中、正、纯、粹
《大过》《彖》“栋桡,本末弱也”。
《大学》在亲民,程子曰:“亲当作新
孔子之谓集大成,乐一变为一成,尚非大成,九
德无个大小,且指一物始根,便是大德;发
古来用智,莫过大禹,观治水一事,只把一江一河,
问:“长江之上,大海之滨,风波之险可畏也。至於风
大器问:“动静不失其时。”曰:“
问“近读《大禹谟》得甚意思?”“且不要说尧
东郭子曰:“程子谓《大学》乃孔氏之遗书,谓之遗书,正
关学大概宗薛氏,三原又其别派也。其门
颜、孟二大贤,虽气象不同,而学则未始有异
大人以治安之时为危乱,小人以危乱
大抵学问工夫,只要主意头脑的当,
蔡希渊问:“《大学》新本先格致而后诚意,工夫似
学者大患在於好名,今之称好名者,类举
良知广大高明,原无妄念可去,才有妄念可
近溪之学,已得其大,转机亦圆。自谓无所滞矣,然尚
先生曰:“乾知大始,大始之知,混沌初开之窍,万物所资
古言功业之大,道德之盛无过於唐、虞、三代,
五星聚奎,洛大儒斯出。五星聚室,阳明道行。<
胡太常秀夫,因阅《大成乐》,始悟金声玉振,非如註之
大抵学问只是一真。天之生人,其理
问:“何谓天下之大本?”曰:“适从外来,见街头孩
问:“大人不失其赤子之心。”曰:“自孩
先生功在漕运,其大议有三:一、三路转运,以备不虞
学术参差,千古所叹。大约以籹缀枝叶,与夫修饰词说,则
两城有数条相问,大意主於收视敛听,一尘不撄,一波
指其明体之大公而无偏也,命之曰中;指其明体
今人只说我未尝有大恶的事,未尝有大恶的念头,如此
有问“仁体最大,近已识得此体,但静时与动时不
先生立朝大节,在国本尤伟。是时上讳忌储贰
《大学》言知止,止者,心之本体,亦
大抵学不必过求精微,但粗重私意断
疑予说者,大略有三:其一谓道不可须臾离也,
良知非《大学》之明德乎?明德足矣,何又言
大抵功夫未下手,即不知自己何病。
来教云:“学问大要在自识本心,庶功夫有下落。”
来书“吾心全体大用,发见流行,虽昏壅之极,而自
《大学》絜矩,原从知止说来,却不是
“天降大任”一节,于此却有深辨。自心术
大丈夫进可以仕,退可以藏,常绰绰
独知之明,大明悬象,照临天下者似之,盖观於
此理至大而至约,惟「虚而生」三字尽之。
易曰「乾知大始」,此知即天之明命,是谓性体
大抵佛家主于出世,故一悟便了,更
见其大则心泰,必真悟此心之弥六合而无
大学言「知止」,盖未发之性万古常
问:「大学但言至善,未尝指其为性;但言
《大学》之为心性也,静所以摄心而非
用之则行,大行其道也;舍之则藏,退藏于密也
心体无量广大,不是一人一箇心。三才万物,亘
《大学》知是寂,物是感,意却是几,
学者若不从大光明藏磨勘,露出精彩,群居终日
《大学》之要,无意而已。无意入门,
先生以知止为《大学》之宗。
罗大紘字公廓,号匡湖,吉之安福人。
冯应京字大可,号慕冈,盱眙人也。万历壬辰
程大宾字汝见,号心泉,歙人。贵州参
或问“事物有大小,应之不能无取舍”。此正是功
薛文清之佐大理,王振引之也。当时若辞而不往
陆子之学,在“先立其大”;朱子之学在,“居敬穷理”。
《大学》絜矩,只是一个仁心。盖仁则
古初生民,大较与天相近,尧非亲,桀非疏,人
心元是纯粹至善,《大学》云:“止至善。”其实只在人
一向谓儒释大同,老师却说只争毫釐。愚意不争
南大吉字元善,号瑞泉,陕之渭南人。
大游问:“治世以何为紧要?”曰:
大率一到发灵后,终日终夜只是向外
大学约言
《大学》首节何谓也?以揭言学之大纲
唐仁卿信石经《大学》,谓“置知止能得於格物之前
《大学》专教知止,而修之工夫,不过
《大学》从本立宗,一切格致,只从里
天命一也,自道体之大而无外曰天,自道体之运而无息曰
赵贞吉字孟静,号大洲,蜀之内江人。生而神穎,六岁
问:“仲由、大禹好善之诚,与人之益,似禹於大
问:“大人不失赤子之心,其说惟何?”罗
问:“复之时义大矣,寻常言复者,多自天地万物为
大人通天下为一身,若分别人我太重
心为万物主,其大无对,独往独来,无能操者。
窃详彼教,大端以寂灭灭己处为宗。吾孔、孟之
昔大洲云:“只要眼明,不贵践履。”
此学只是自己大发愿心,真真切切肯求,便日进而
近溪一日立白下大中桥,睹往过来续者,儦儦侁侁,
心体广大神妙,岂可把捉幽囚於腔子方寸地
天地间大之治乱兴衰,生死成败,小之称讥
吉水诸公之学,大率不欲享用现成良知,别寻主宰。
伯淳斥佛,其言虽多,大抵谓“出离生死为利心”。夫生死
须从大处悟入,却细细从日用琐屑,一一
上天之载,大德敦化,实有为之载者,藏於无声
张子所谓大其心,即127回 90">孟子尽其心也。大者,非驰骛空虚,但视天下无非我
大洲先生出城过僧舍,家兄问养生,
大洲先生曰:“学者先须识得良知本
“大人无多伎俩,只不失其赤子之心。
承喻“得个入处,山河大地悉尔销陨,而习气未忘。”某所
四大聚散,生死之小者也。一念离合,
天理二字,圣贤大头脑处,若能随处体认,真见得,
居仁由义,穷居即大行也,视远道何损焉?成器而动,
戒慎不睹不闻,须从大志愿上,未接物而本体自在,已接
经纶大经,其大不在功业,而在此心。心无私,则
万物不能碍天之大,万事不能碍心之虚。
人处大运中,吉凶悔吝,无一息暂停。圣
大事小视之,则可以见大,变事常视之,则可以处变。若小
危,大也。人心为形,器为费;道心为义
人只有一条命根,与物大同,无有异处。若二三,便是私己
知止致知,俱出《大学》,首尾血脉,原是相因。致得
或曰:“吾道至大,二氏之学,虽甚高远,总不出吾
大庭广众中,如一人称人善,如一人
乾以大生,坤以广生,天无不覆,地无不
《大学》因虞廷言人心、道心,恐人无
先立乎其大,不是悬空在心上求,正是在喜怒
《大学》以规模言,其绪不可紊。《<
大哉圣人之道,三千三百之谓也。礼
凡一代皆有一代之大经,尧、舜授禅,禹治水,汤放伐
大行不加,舜、禹有天下而不与者也
程子表章《大学》,有功圣门固矣。然格物解误
大教谓“格致诚正,总是修身工夫,
大抵一体与过化,实未易言。近世儒
迩来士大夫工於速化之术,一以弥缝世情、
先生学於吕巾石,其大旨以天理为天下所公共,虚灵知觉
《大学》“明德新民,止於至善”其纲
阳明先生致知之说,大略与142回 ">孟子见得道理平实广大,如论爱牛,便到制民常产,论好
若论道之本体,天大无外,心大亦无外,天地之用,皆
侈 大室庐,华衣服,盛车马,美饮食,
穷理 博览以致广大,穷究以尽精微,凡大而天地之理
欺 食言、伪言、大言、行事不确实,为人不亲切,有
大哉圣谟於尔储,奠之甹之匪他图。
《大学》一书,《六经》之名例也;《
学者须大其心胸,盖心大则万物皆通。必有穷理工夫,心才
《六经》莫大於《易》,而《易》有阴阳也。方
道无不在,一大浑沦者,散在万物。散在万物者,
吾人致力於大本,须灼见外教同中有大不同处。
大书一心字,以上一点规而大之,中
大书一心字,其上一点规而大之,视
凡能为百姓立久大之利者,类非作色於旦夕者所能也
宋理学大明,至朱子与陆子,俱祖孔、孟,
长注念於远大,而实地则在乎目前,夫惟能践实
以笃实信天下,以大节竦天下,以器量包天下,以学识
《楞伽》大旨有四:曰五法,曰三自性,曰八
《大学》一篇,皆明明德而已。仁者与
或曰:“《易大传》谓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
道也者,无有精粗、大小、远迩、微显,格天地,济民物
《大学》言心,以无所忿喜忧惧,谓之
近世言《大学》格物义,议论尤多,或以格为
大抵吾人所以少能自立者,患在中养
李经纶字大经,建昌南丰人。生而有文在手,
先生与王、湛异者,大旨只在穷理二字。然先生之所谓理
大学稽中传
广大宽平,胸中常觉有此气象,是甚么
本心却是天下之大本,动皆从心中流出,即为达道,
《大学》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
嘉靖甲午秋七月,予游大洪山,张子叔平从焉。一日张子问
《大学》孔氏之训,明道先生兄弟表显
先生以议大礼,与张桂俱为上所宠眷。然张桂
言理者,率以大言之而遗其小,如是,则理有所偏
问:“《大学》於诚意以下皆有传,独格致之
喜怒虽大贤亦不免,但能不过其则耳。若顺
心所以大者,以其虚也。若滞在一处,只与
大道不分体用,治人即是修己,士君
刚大充塞者,气之分量,所以称浩然者
道之大原,出於天,假使人性本无此道,
七篇大抵与杨、墨辩,然七国时,二子死
大抵戒慎则时时做得,不戒慎则时时
湛然无一物时,大用在中也,宜存养而勿失。万物各
董子曰:“道之大原,出於天,天不变,道亦不变。
问曰:“愚今时学问,大约只是读书穷理,静坐居敬,逼迫
或问佛氏大意,曰:“三藏十二部,五千四百
朱子云:“佛学至禅学大坏。”只此一语,五宗俱应下拜。
《大易》教人息息造命,臣弑其君,子
《大学》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
陆古樵曰:“只要立大本,一日有一日之力,一月有一月
近有石经《大学》,虞山瞿元立考辨至为精核,
(昭昭非小,无穷非大,犹之火然,一星之火,与燎原之
大凡运用无形,而纯然有以自养者,
《大学》一书,无非格物也,岂必另言
天下之大本,无可指名,儒者遂有主静之说
根原枝委,总是一般,大趋既正,起处既真,信目所视,信
巧宦之法,大率趋承当路,不可稍失其意,虽己
人生只君、亲两大本,凡日用应酬,宗族眷属,无不
士大夫为盗贼关说者,是即盗贼,为倡
“天地之大德曰生”,“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大舜所至成都,孔、孟育英才,太丘
今日知学者,大概以高、刘二先生,并称为大儒,
主静之说,大要主於循理。然昔贤云道德,言动
钟虚则鸣,叩之以大则大鸣,叩之以小则小鸣,以为别有一
《大学》首言“明德”,又继之曰:“
《大学》言明德,则不必更言良知,知
朱子表章《大学》,於格致之说最为紧要,而於
先儒之解《大学》者,以意为心之所发,而以所
史孝复疑“《大学》於诚意后,复推先致知一着,
又疑“《大学》诚意后,尚有正心工夫”。先
天地之大德曰生,圣人而仁者曰寿。然有生
大学杂绎
夫大学之所谓主脑者,止至善而已矣。
问《大学》要义。曰:“言本体吃紧得个
《大学》之道,诚意而已矣。诚意之功
古人济大事,全靠脚定,只是不从身家名位
道体大段易见得,只是微处难窥,才着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