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名著
中国文学
外国名著
影视作品
水浒传
道德经
易经
礼记
老子他说
学习字词典
我的日志
字号++
字号--
水经注
关键词
排除词组
西游记
红楼梦
三国演义
水浒传
水经注
查询
1回 口有国,号担袟,属天竺。遣黄门
字
兴为担袟王。释氏《西域记》曰:
2回 5%8c">敦煌
索励,
字
彦义,有才略。刺史毛奕表行贰师
2回 。郡守专权,君臣之礼弥崇。今郡
字
,君在其左,邑在其右,君为元首
2回 如弦,弦声近县,故以取名,今系
字
在半也。汉高帝六年,令天下县邑
2回 者,始是东燕慕容之枝庶,因氏其
字
,以为首类之种号也,故谓之野虏
2回 ,出县之南山。案耆旧言:梁晖,
字
始娥,汉大将军梁冀后。冀诛,入
3回 为威戎,县曰持武。建武中,曹凤
字
仲理,为北地太守,政化尤异,黄
3回 广德殿所在也。其殿四注两夏,堂
字
绮井,图画奇禽异兽之象。殿之西
3回 ,东南流。《东观记》曰:郭伋,
字
细侯,为并州牧。前在州,素有恩
4回 有庙祠,祠前有石碑三所,二碑文
字
紊灭,不可复识,一碑是太和中立
4回 >山海经
》求之,菑、曹
字
相类,是或有曹阳之名也。河水又
4回 观者皆以为河伯也。亦或作江、沅
字
者也,若因地而为名,则宜在蜀及
5回 >》,伐巢、克棘、入州来,无津
字
。杜预《春秋释地》又言,棘亭在
5回 酇县东北,亦不云有津
字
矣。而竟不知澄之于何而得是说?
5回 ,亦曰小漳河。商、漳声相近,故
字
与读移耳。商河又北径平原县东,
6回 ,庙宇倾颓,惟单碑独存矣。今文
字
剥落,无可寻也。
6回 俗谓之堪水也。是盖声形尽邻,故
字
读俱变,同于三豕之误耳。其水自
7回 帝之世,司空伏恭荐乐浪人王景,
字
仲通,好学多艺,善能洽水。显宗
7回 太和中,又更修之,撤故增新,石
字
沦落,无复在者。水北有石门亭,
7回 云:使河堤谒者山阳东缗司马登,
字
伯志;代东莱曲成王海,
字
孟坚;
7回 河内太守宋城向豹,
字
伯尹;丞汝南邓方,
字
德山;怀令
7回 刘丞,
字
季意;河堤椽匠等造。陈留浚仪边
7回 韶
字
孝先颂。石铭岁远,
字
多沦缺,其所灭,盖阙如也。荥渎
7回 亦谓之为号咷城,非也。盖号、虢
字
相类,
字
转失实也。《风俗通》曰
7回 二万五千,以南乡筑阳亭侯李胜,
字
公昭,为郡守。故原武典农校尉,
7回 济隧绝焉。故世亦或谓其故道为十
字
沟。自于岑造八激堤于河阴,水脉
8回 之箪食瓢饮,夫子令赐止之,无鲁
字
。又人其境,三称其善,身为大夫
8回 流,水南有汉荆州刺史李刚墓。刚
字
叔毅,山阳高平人,裹平元年卒。
8回 十二人形像,像边皆刻石记之,文
字
分明,又有石床,长八尺,磨莹鲜
9回 ,欲北合袁绍。《典略》曰:眭固
字
白菟。或戒固曰:将军
字
菟,而此
9回 汉桂阳太守赵越墓,冢北有碑。越
字
彦善,县人也。累迁桂阳郡、五官
9回 有碑,魏太和元年,孔灵度等以旧
字
毁落,上求修复。野王令范众爱、
9回 赵石始也。猜河之右有李云墓,云
字
行祖,甘陵人,好学,善阴阳,举
9回 之洹口也。许慎《说文》、吕忱《
字
林》,并云洹水出晋、鲁之间。昔
10回 西门豹祠前。祠东侧有碑,隐起为
字
,祠堂东头石柱勒铭曰:赵建武中
10回 》曰:羡西门之嘉迹,忽遥睇其灵
字
。漳水右与枝水合。其水上承漳水
10回 则以为绛水,故依而废渎,或作绛
字
,非也。今河内共北山,淇水出焉
10回 。庙侧有碑,述河内修武县张导,
字
景明,以建和三年为巨鹿太守,漳
10回 梁城,故县也。世以为五梁城,盖
字
状致谬耳。衡漳又东北径桃县故城
11回 对,翼台左右,水流径通,长庑广
字
,周旋被浦,栋堵咸沦,柱础尚存
11回 王信,自代过曲逆,上其城,望室
字
甚多,曰:壮哉!吾行天下,惟洛
12回 :荀瑶伐中山取穷鱼之丘。穷、射
字
相类,疑即此城也,所未详矣。涞
13回 泉
,泉上有祭堂,雕檐华
字
,被于浦上,石池吐泉,汤汤其下
14回 、征北将军、建城乡侯沛国刘靖,
字
文恭,登梁山以观源流,相漯水以
15回 加水。《长沙耆旧传》云:祝良,
字
召卿,为洛阳令。岁时亢旱,夭子
15回 碑》,碑云:将军姓伊氏,讳益,
字
隤敳,帝高阳之第二子伯益者也。
15回 岳父茈,琅琊太守,碑石破落,文
字
缺败。岳碑题云:给事黄门侍郎潘
15回 图》于河,《龟书》于洛,赤文绿
字
。尧帝又修坛河、洛,择良即沉,
15回 ,赤光起,玄龟负书,背甲赤文成
字
,遂禅于舜。舜又习尧礼,沉书于
15回 晋使持节、征南将军宗均碑南。均
字
文平,县人也。其碑,太始三年十
15回 平六年八月戊辰。于山堂立碑,文
字
浅鄙,殆不可寻。魏文帝猎于此山
16回 余考诸地记,并无渊水,但渊、涧
字
相似,时有
字
错为渊也。故阚駰《
16回 禹贡》之渊水,是以知传写书误,
字
谬舛真,澄之不思所致耳。既无斯
16回 缚之,因刻记年月日以名焉。何汤
字
仲弓,尝为门候,上微行夜还,汤
16回 史令单扬等,奏求正定《六经》文
字
。灵帝许之,邕乃自书丹于碑,使
16回 。魏正始中,又立古、篆、隶《三
字
石经》,古文出于黄帝之世,仓颉
16回 本鸟迹为
字
,取其孳乳相生,故文
字
有六义焉。自秦用篆书,焚烧先典
16回 宣之时,史籀创著。平王东迁,文
字
乖错,秦之李斯及胡母敬,又改籀
16回 篆,故有大篆、小篆焉。然许氏《
字
说》专释于篆,而不本古文,言古
16回 隶之书起于秦代,而篆
字
文繁,无会剧务,故用隶人之省,
16回 淄人发古冢,得桐棺前和外隐为隶
字
,言齐太公六世孙,胡公之棺也。
16回 惟三
字
是古,余同今书,证知隶自出古,
16回 年八月作毕。碑南面刻颂,表里镂
字
,犹存不破。《汉石经》北有晋《
16回 此桥经破落,复更修补,今无复文
字
。阳渠水又东流径汉广野君郦食其
16回 阙西,即庙故基也。基前有碑,文
字
剥缺,不复可识,子安仰澄芬于万
16回 古,赞清徽于庙像,文
字
厥集矣。阳渠水又东径毫殷南,昔
16回 养鸡百年余,鸡至于余头,皆有名
字
。欲取,呼之名,则种别而至。后
18回 刘终于崩所得白玉,方一尺,有文
字
,曰:皇亡皇亡败赵昌,井水竭,
19回 又径太公庙北。庙前有太公碑,文
字
虢缺,今无可寻。渭水又东北与鄗
19回 6">战国策
》曰:庄王
字
异人,更名子楚,故世人犹以子楚
19回 得龟,大二尺六寸,背文负八卦古
字
,坚以石为池,养之,十六年而死
19回 碑,后汉光和四年郑县令河东裴毕
字
君先立。渭水又东与东石桥水会,
19回 造,昶自书之,文帝又刊其二十余
字
,二书存垂名海内。又刊侍中、司
20回 蜀救至,汉等退还上邦。但广、廉
字
相状,后人因以人名名之,故习讹
21回 阳,入父城,从水,敖声。吕忱《
字
林》亦言在鲁阳。滶水东入父城县
21回 逼华夏,故号此城为万城,或作方
字
。唐勒《奏土论》曰:我是楚也,
21回 宇。后长陈晞以正始元年立碑,碑
字
破落,遗文殆存,事见其碑。醴水
21回 国。《汝南先贤传》曰:新蔡郑敬
字
次都,为郡功曹。都尉高懿厅事前
21回 节,则祷之。庙前有《圭碑》,文
字
紊碎,不可复寻。碑侧有小石函。
21回 按《桂阳失贤画赞》,临武张熹
字
季智,为平舆令。时天大旱,熹躬
22回 曰遂于繁昌筑灵坛也。于后其碑六
字
生金;论者以为司马金行,故曹氏
22回 ,公及诸侯盟于皋鼬者也。皋、泽
字
相似,名与
字
乖耳。颖水又东径阳
22回 中,封邓晨为侯国。汉济北戴封,
字
平仲,为西华令,遇天旱,慨治功
22回 流,其后枯竭,号曰死汝水,故其
字
无水。余按汝、女乃方俗之音,故
22回
字
随读改,未必一如阚氏之说,以穷
22回 通损
字
也。颍水又东,大水注之。又东南
22回 公路城。袁术所筑也,故世因以术
字
名城矣。颍水又东,径临颍城北。
22回 冈北。冈上有平阳侯相蔡昭冢。昭
字
叔明,周后稷之胄。冢有石阙,阙
22回 前有二碑,碑
字
论碎,不可复识。羊虎倾低,殆存
22回 累前有石庙,列植三碑。碑云;德
字
伯雅,河南密人也。碑侧树两石人
22回 城东门南侧,有汉密令卓茂祠。茂
字
子康,南阳宛人。温仁宽雅,恭而
22回 ,俗谓之复阳城,非也。盖洧、复
字
类音读变。汉建安中,封司空祭酒
22回 城父人。服虔曰。濮,水名也。且
字
类音同,津澜邈别,不得为北濮上
22回 之敕水,非也。敕、潩音相类,故
字
从声变耳。潩水又径东西武亭间,
22回 历酸枣,径阳武县南出,世谓之十
字
沟,而属于渠。或谓是读为梁惠之
22回 恭祠南,汉和帝时,右扶风鲁恭,
字
仲康,以大尉掾迁中牟令。政专德
22回 为侯国也。《陈留志》称:阮简,
字
茂宏,为开封令。县侧有劫贼,外
22回 内有《汉相王君造四县邸碑》,文
字
剥缺,不可悉识。其略曰:惟兹陈
23回 城西。城之东北,悉诸袁旧墓,碑
字
倾低,羊、虎碎折,惟司徒滂、蜀
23回 郡大守腾、博平令光碑
字
所存惟此,自余殆不可寻。水又东
23回 水之北,有《汉温令许续碑》。续
字
嗣公,陈国人也,举贤良,拜议郎
23回 。碑题云:《虞君之碑》,讳诩,
字
定安,虞仲之后。为朝歌令,武都
23回 大守。文
字
多缺,不复可寻。按范晔《
23回 9%a6">汉书
》:诩
字
升卿,陈国武平人。祖为县狱吏,
23回 不及于公,子孙不必不为九卿,故
字
诩曰升卿,定安盖其幼
字
也。魏武
23回 城内有柘令许君《清德颂》,石碎
字
紊,惟此文见碑。城西南里许,有
23回 汉故乐成陵令太尉掾许婴碑》,婴
字
虞卿,司隶校尉之子,建宁元年立
23回 ;余碑文
字
,碎灭不复可观,当似司隶诸碑也
23回 ,《汉故幽州刺史朱君之碑》。龟
字
伯灵,光和六年卒官,故吏别驾从
23回 于贯,杜预以为贯也。云:贳、贯
字
相似。贯在齐,谓贯泽也,是矣,
23回 里,有《汉太傅掾桥载墓碑》。载
字
元宾,梁国睢阳人也。睢阳公子,
23回 濯之敬,肃如也。国相东莱王璋,
字
伯仪,以为神圣所兴,必有铭表,
23回 ,水南有《汉故绎幕令匡碑》。匡
字
公辅,鲁府君之少子也。碑
字
碎落
23回 。城东有《汉司徒盛允墓碑》。允
字
伯世,梁国虞人也。其先奭氏,至
23回 司徒,延熹中立。墓中有石庙,庙
字
倾颓,基构可寻。获水又东南径空
24回 黎物,生民以来,功盛莫崇,今故
字
无闻,而单碑介立矣。《陈留风俗
24回 郦食其有功,封高阳侯。有郦峻,
字
文山,官至公府掾。大将军商有功
24回 9%a6">尚书
郎杨禅
字
文节,兄弟二碑,汉光和中立也。
24回 陵表,并列二碎,碑云:妃讳粲,
字
女仪,东莱曲城人也,齐北海府君
24回 梁王不悦,游于兔园。今也歇堂沦
字
,律管埋音,孤基块立,无复曩日
24回 以昭令德。光和七年,主记掾李友
字
仲僚作碑文。碑阴有《右鼎文》,
24回 也。俗名之羊子城,非也,盖韵近
字
转耳。又东,右会濮水枝津,水上
24回 待于郓。京相璠曰:《公羊》作运
字
,今东郡廪丘县东八十里,有故运
24回 乡县,世人谓故城为从城,延、从
字
相似,读随
字
改,所未详也。西北
25回 。汉、魏以来,庙列七碑,二碑无
字
。栝柏犹茂。庙之西北二里,有颜
25回 南四十里员亭,故鲁郓邑,世变其
字
,非也。《郡国志》:东莞有郓亭
25回 东,西入泗,从水,斤声。吕忱《
字
林》,亦言是矣。斯水东南所注者
25回 所出,西北至盖,入泗水。或作池
字
,盖
字
误也。洙水自山西北径盖县
26回 属琅邪。阚駰曰:即祝鲁之音,盖
字
承读变矣。沭水又南径东海厚丘县
26回 凡山,县在西南,非山也。丹、凡
字
相类,音从
字
变也。丹水有二源,
26回 曰迁杞也。《毛诗》郑注,并无营
字
,瓒以为非近之。今临淄城中有丘
27回 也。汉太尉李固墓,碑铭尚存,文
字
剥落,不可复识。汉水又东径胡城
27回 乡,水口婿水。川有唐公祠。唐君
字
公房,成固人也。学道得仙,入云
27回 北山有悬书崖,高五十丈,刻石作
字
,人不能上,不知所道。山下有石
28回 千龄洲,非也。是世俗语讹,音与
字
变矣。《地说》曰:水出荆山,东
28回 封邓晨子棠为侯国。内有一碑,文
字
磨灭,不可复识,俗相传言是《华
28回 是也。县东有冢。县令济南刘熹,
字
德怡。魏时宰县,雅好博古,教学
28回 。其一《郭先生碑》,先生名辅,
字
甫成,有孝友悦学之美,其女为立
28回 曲矣。司马德操宅洲之阳,望衡对
字
,欢情自接,泛舟褰裳,率尔休畅
28回 此,成礼而行,故曰佐丧。左桑,
字
失体耳。沔水又东合巨亮水口。水
29回 :在涅水之阳矣。县南有二碑,碑
字
紊灭,不可复识,云是《左伯豪碑
29回 又北入视,不注比水。余按吕忱《
字
林》及《难
字
》、《
29回 石祠,勒铭于梁,石宇倾颓,而梁
字
无毁。盛弘之以为樊重之母畏雷室
29回 萌、中常侍樊安碑。城南有数碑无
字
。又有石庙数间,依于墓侧,栋
字
30回 水,亦曰穷水。音戎,并声相近,
字
随读转。流结为陂,谓之穷陂。塘
30回 ,封中常侍沛国曹腾为侯国。腾,
字
季兴,谯人也。永初中,定桓帝策
30回 稽迁于谯之酇县,改为嵇氏。取嵇
字
之上以为姓,盖志本也。《嵇氏谱
30回 ,广五尺,厚三尺八寸,一行十二
字
。游水又东北径纪鄣故城南。《春
31回 丈许,作制甚工,左膊上刻作辟邪
字
。门表堑上起石桥,历时不毁。其
31回 。墓之东,侧坟有《平子碑》,文
字
悉是古文篆额,是崔瑗之辞。盛弘
31回 子玉及陈翕耳,而非孝若,悉是隶
字
,二首并存,尝无毁坏。又言墓次
31回 绝人工。题言:蜀郡太守,姓王,
字
子雅,南阳西鄂人,有三女无男,
31回 ,祠即故宅也。后汉未,有范曾,
字
子闵,为大将军司马,讨黄中贼,
31回 军何进故宅,城西有孔嵩旧居。嵩
字
仲山,宛人,与山阳范式有断金契
31回 ">尚书
令乐广故宅。广
字
彦辅,善清言,见重当时。成都王
31回 ,当为棘口也。又是方俗之音,故
字
从读变,若世以棘子木为力子木是
31回 衡山,东南径建城东,建当为卷,
字
读误耳。《郡国志》云:叶县有卷
31回 ,故谓之三王城。城中有故碑,文
字
阙落,不可复识。其水屈而西南流
32回 曰:批水出灊山,不言霍山,灊,
字
或作淠。淠水又东北径博安县,泄
32回 水出九江成德县广阳乡西,吕忱《
字
林》曰:肥水出良余山,俗谓之连
32回 公寺西。寺侧因溪,建刹五层,屋
字
间敞,崇虚掏觉也。又西南流注于
32回 国城东,刘武帝伐长安所筑也,堂
字
厅馆仍故,以相国为名。又北出城
33回 俗记》曰:夷中最仁,有仁道,故
字
从人。《秦纪》所谓僮之富者也。
34回 东二里,有县人刘凝之故宅。凝之
字
志安,兄盛公,高尚不仕。凝之慕
35回 ,即举洲也。北对举口,仲雍作莒
字
,得其音而忘其
字
,非也。举水出
36回 中留入潭,潭水又得郁之兼称,而
字
当为温,非桥水也,盖书
字
误矣。
38回 其阴。山南有舜庙,前有石碑,文
字
缺落,不可复识。自庙仰山极高,
38回 是节侯故邑也。城东角有一碑,文
字
缺落,不可复识。东南三十里尚有
38回 上乡。《零陵先贤传》曰:郑产,
字
景载,泉陵人也,为白土啬夫。汉
38回 有迹,其方如印。累然行列,无文
字
,如此可二里许,因名为印石也。
38回 。禹治洪水,血马祭山,得金简玉
字
之书。芙蓉峰之东,有仙人石室,
38回 径南津城西,西对橘洲,或作吉学
字
,为南津洲尾。水西有橘洲子戍,
39回 水,即桂水也。漼、桂声相近,故
字
随读变,《经》仍其非矣。桂水出
39回 白虎郡。《东观汉记》曰:茨充,
字
子河,为桂阳太守,民惰懒,少粗
39回 有贡水,县治二水之间。二水合赣
字
,因以名县焉。是为谬也,刘氏专
39回 以
字
说水,而不知远失其实矣。豫章水
39回 诸仙迹。《豫章旧志》曰:庐俗,
字
君孝,本姓匡,父东野王,共鄱阳
39回 山矣。又按周景式曰:庐山匡俗,
字
子孝,本东里子,出周武王时,生
40回 而居之,故以为名。后传呼乖谬,
字
亦因改。溪水南出永康县。县,赤
40回 色,长四寸,广二寸余,刻作皇帝
字
。于是改天册为天玺元年。孙盛以
40回 /a>》称覆釜山之中,有金简玉
字
之书,黄帝之遗谶也。山下有禹庙
40回 有石匮山,石形似匮,上有金简玉
字
之书,言夏禹发之,得百川之理也
40回 琵琶圻,圻有古冢堕水,甓有隐起
字
云:筮吉龟凶,八百年,落江中。
40回 洪水,血马祭衡山,于是得金简玉
字
之书。按省玉
字
,得通水理也。九
最近查询记录
在《水经注》查询“字”
在《水经注》查询“很可能”
在《水经注》查询“音”
在《水经注》查询“亲自”
在《水经注》查询“名”
在《水经注》查询“刑”
在《水经注》查询“雅”
在《水经注》查询“文”
在《水经注》查询“铁”
在《水经注》查询“大”
在《水经注》查询“技”
在《水经注》查询“良”
在《水经注》查询“殿”
在《水经注》查询“洪”
在《水经注》查询“祥”
在《水经注》查询“宝”
在《水经注》查询“问”
在《水经注》查询“楼”
在《水经注》查询“不离”
在《水经注》查询“二三”
在《水经注》查询“敢”
在《水经注》查询“仰”
在《水经注》查询“轻”
在《水经注》查询“屈”
在《水经注》查询“空”
在《水经注》查询“王”
在《水经注》查询“须”
在《水经注》查询“蒙”
在《水经注》查询“金”
在《水经注》查询“鄙”
在《水经注》查询“雾”
在《水经注》查询“传”
在《水经注》查询“芳”
在《水经注》查询“之心”
在《水经注》查询“劳”
在《水经注》查询“然”
在《水经注》查询“令”
在《水经注》查询“存”
在《水经注》查询“不为”
在《水经注》查询“枝”
在《水经注》查询“道”
在《水经注》查询“圣”
在《水经注》查询“盛”
在《水经注》查询“贫”
在《水经注》查询“亡”
在《水经注》查询“舍”
在《水经注》查询“田”
在《水经注》查询“第一”
在《水经注》查询“为之”
在《水经注》查询“国”
在《水经注》查询“第二”
在《水经注》查询“何”
在《水经注》查询“菜”
在《水经注》查询“鸡”
在《水经注》查询“万物”
在《水经注》查询“拜”
在《水经注》查询“女儿”
在《水经注》查询“温”
在《水经注》查询“不及”
在《水经注》查询“虽然”
在《水经注》查询“阁”
反义词
近义词
词组
谜语
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