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名著
中国文学
外国名著
影视作品
水浒传
道德经
易经
礼记
老子他说
学习字词典
我的日志
字号++
字号--
水经注
关键词
排除词组
西游记
红楼梦
三国演义
水浒传
水经注
查询
2回 里,东西六千里,河出其中。暨于
温
宿之南,左合枝水,枝水上承北河
2回 此。有铁山,出青玉。枝河又东径
温
宿国南。治
温
宿城,土地物类,与
2回 饶水草,可溉田五千顷以上,其处
温
和,田美,可益通沟渠,种五谷,
2回 8%a9%e6%b3%89">
温
泉
,
2回 8%a9%e6%b3%89">
温
泉
东有盐池。故《地理志
3回 使得焜煌堂,雕楹镂桷,取状古之
温
室也。其时,帝幸龙荒,游鸾朔北
3回 8%a9%e6%b3%89">
温
泉
合。源西北出沙溪,而
5回 /a>》僖公二十八年,冬,会于
温
,执卫侯。是会也,晋侯召襄王以
5回 非其狩地。服虔、贾逵曰:河阳,
温
也。班固《
5回 》,《十二州志》:河阳别县,非
温
邑也。汉高帝六年,封陈涓为侯国
5回 阳城故县也,在冶坂西北,盖晋之
温
地,故群儒有
温
之论矣。《魏土地
5回 苏茂,将三万人,从五社津渡,攻
温
。冯异遣校尉与寇恂合击之,大败
5回 谓济水从北来注之者也。今济水自
温
县入河,不于此也。所入者,奉沟
5回 8%a9%e6%b3%89">
温
泉
。东北流径田鄤谷,谓
6回 遂为胡王矣。汾水又南,与东、西
温
溪合。水出左右近溪,声流翼注,
7回 也。济水又东南,径絺城北而出于
温
矣。其一水枝津南流,注于湨。湨
7回
又东至
温
县西北,为济水。又东过其县北,
7回 济水于
温
城西北与故渎分,南径
温
县故城西。周畿内国,司寇苏忿生
7回 之邑也。《春秋》僖公十年,狄灭
温
,
温
子奔卫,周襄王以赐晋文公。
7回 济水南历貌公台西。《皇览》曰:
温
城南有虢公台,基趾尚存。济水南
7回 。郭缘生《述征记》曰:济水河内
温
县注于河,盖沿历之实证,非为谬
7回 说也。济水故渎于
温
城西北东南出,径
温
城北,又东径
7回 虢公冢北。《皇览》曰:虢公冢在
温
县郭东,济水南大冢是也。济水当
7回 济水与河浑涛东注,晋太和中,桓
温
北伐,将通之,不果而还。义熙十
8回 迄于北口百二十里,名曰洪水。桓
温
以太和四年率众北人,掘渠通济。
8回 >博物志
》录著作令史茅
温
所为送。刘成国《徐州地理志》云
9回 《春秋》值公二十五年,取太叔于
温
,杀之于隰城是也。京相璠曰:在
10回 坏,王自杀,其水东入邯郸城,径
温
明殿南。汉世祖擒王郎、幸邯郸昼
10回 致之以昭华之玉。而县取目焉,路
温
舒,县之东里人,父为里监门,使
10回
温
舒牧羊泽中,取蒲牒用写书,即此
10回 侯国,王莽更之曰居宁也。俗谓之
温
城,非也。《地理风俗记》曰:修
11回 8%a9%e6%b3%89">
温
泉
水,水出西北暄谷,其
11回 水
温
热若汤,能愈百疾,故世谓之
11回 8%a9%e6%b3%89">
温
泉
焉。东南流径兴豆亭北
12回 日方还,又不测穷深。其水夏冷冬
温
,春秋有白鱼出穴,数日而返,人
13回 故此加东也。漯水又东径昌平县,
温
水注之,水出南坟下,三源俱导,
13回 城。城西渡桑乾水,去城十里,有
温
汤,疗疾有验,《经》言出南,非
13回 8%a9%e6%b3%89">
温
泉
水注之,水上承
13回 8%a9%e6%b3%89">
温
泉
于桥山下。《魏土地记
13回 8%a9%e6%b3%89">
温
泉
,泉上有祭堂,雕檐华
13回 翮山,山上神名大翮神,山屋东有
温
汤水口。其山在县西北二十里,峰
13回 举四十里,上庙则次仲庙也。右出
温
汤,疗治万病,泉所发之麓,俗谓
14回 8%a9%e6%b3%89">
温
泉
东,泉在山曲之中。又
14回 8%a9%e6%b3%89">
温
泉
水合,水出北山
温
溪,
14回 即
温
源也。养疾者不能澡其炎漂,以其
14回 也。《魏土地记》曰:徐无城东有
温
汤。即此也。其水南流百步,便伏
14回 外,四出爨火,炎势内流,一堂尽
温
,盖以此土寒严,霜气肃猛,出家
14回 8%a9%e6%b3%89">
温
泉
水口,水出东北
温
溪,
14回 沮、大沮,合而入于玄水。又南与
温
水合,水出肥如城北,西流注于玄
15回 8%a9%e6%b3%89">
温
泉
水。水侧有僵人穴,穴
15回 8%a9%e6%b3%89">
温
泉
水合,水出新城县之狼
16回 北注。《开山图》曰:丽山西北有
温
池。
温
池西南八十里岐山,在杜阳
17回 城北。王莽更名相桓,汉护羌校尉
温
序行部,为隗嚣部将苟宇所拘,衔
17回 谷水,俱出北山,南流入渭。右则
温
谷水,次东有故城溪水,次东有间
17回 峡至岑峡,南北十一水注之。北则
温
谷水,导平襄县南山
温
溪,东北流
17回 北流,注东亭川。东亭川水,右则
温
谷水,出小陇山,又西,莎谷水出
18回 8%a9%e6%b3%89">
温
泉
水注之。水出太一山,
19回 8%a9%e6%b3%89">
温
泉
入焉。水发自原下,入
19回 8%a9%e6%b3%89">
温
泉
,非也。渠北故坂北即
19回 8%a9%e6%b3%89">
温
泉
,世以疗疾。《三秦记
19回 》曰:丽山西北有
温
水,祭则得入,不祭则烂人肉。俗
19回 女唾之生疮,始皇谢之,神女为出
温
水,后人因以浇洗疮。张衡《
19回 8%a9%e6%b3%89">
温
泉
赋序》曰:余出丽山,
19回 8%a9%e6%b3%89">
温
泉
,浴神井,嘉洪泽之普
20回 %97">博物志
》云:
温
水出鸟鼠山,下注汉水。疑是此水
21回 8%a9%e6%b3%89">
温
泉
南,与
21回 8%a9%e6%b3%89">
温
泉
水合。
温
水数源,扬波
22回 令卓茂祠。茂字子康,南阳宛人。
温
仁宽雅,恭而有札,人有认其马者
23回 》,元康八年立。水之北,有《汉
温
令许续碑》。续字嗣公,陈国人也
23回 ,举贤良,拜议郎,迁
温
令。延熹中立。水又东径武平县故
23回 诸军事、安东大将军、谯定王河内
温
司马公墓之神道。水又东径朱龟墓
24回 牢虎所在矣。晋太和中,大司马桓
温
入河,命豫州刺史袁真开石门。鲜
25回 城北,又东,径湖陵城东南。昔桓
温
之北入也,范懽擒慕容忠于此,城
25回 阳都县南,东注沂水。沂水又左合
温
水,水上承
25回 8%a9%e6%b3%89">
温
泉
陂,而西南入于沂水者
27回 8%a9%e6%b3%89">
温
泉
水口。水发山北平地,
28回 观,有一老父,独耕不辍。议郎张
温
使问焉,父笑而不答,
温
因与之言
28回
夷水,蛮水也。桓
温
父名夷,改曰蛮水。夷水导源中庐
29回 至徐村,合成一溪,广五丈余,而
温
凉又杂,盖《
29回 。县有车骑将军冯绲、桂阳大守李
温
冢。二子之灵,常以三月
31回 8%a9%e6%b3%89">
温
泉
水注之。水出北山阜,
31回 8%a9%e6%b3%89">
温
泉
口,水出北山阜,炎势
31回 步,湛然冲满,无所通会,冬夏常
温
,世亦谓之汤谷也。非鲁阳及南阳
31回 有爪里津、夕阳聚者也。阻桥即桓
温
故垒处。
温
以升平五年,与范汪众
31回 径新城南。永和五年,晋大司马桓
温
筑。溳水又会
温
水,
温
水出竟陵之
34回 ,故曰夷道矣。王莽更名江南。桓
温
父名彝,改曰西道。魏武分南郡置
34回 南倾,故缘以金堤,自灵溪始。桓
温
令陈遵造。遵善于方功,使人打鼓
36回 、若矣,似随水地而更名矣。又有
温
水,冬夏常热,其源可燖鸡豚。下
36回 沐洗,能治宿疾。昔李骧败李流于
温
水是也。若水又径会无县,县有骏
36回 县有鄨水,出鄨邑西不狼山,东与
温
水合。
温
水一曰暖水,出犍为符县
36回 而南入鄨水,鄨水亦出符县,南与
温
水会,阚駰谓之阚水,俱南入鄨水
36回 焉。西水北岸有黚阳县,许慎曰:
温
水南入黚。盖鄨水以下津流沿注之
36回
温
水出牂柯夜郎县,县故夜郎侯国也
36回 唐蒙开以为县,王莽名曰同亭矣。
温
水自县西北流,径谈藁,与迷水合
36回 铜濑县谈虏山,东径谈藁县,右注
温
水。
温
水又西径昆泽县南,又径味
36回 ,虽曰山居,土差平和而无瘴毒。
温
水又西南径滇池城,池在县西,周
36回 州郡,治滇池城。刘禅建宁郡也。
温
水又西会大泽,与叶榆仆水合。
温
36回 在洲中。桥水东流至毋单县,注于
温
。
温
水又东南,径兴古郡之毋棳县
36回 棳县,左注桥水。桥水又东,注于
温
。
温
水又东南,径律高县南,刘禅
36回 建兴三年,分牂柯置兴古郡,治
温
县。《
36回 ">晋书
地道记》治此。
温
水又东南,径梁水郡南,
温
水上合
36回 分兴古之盢南,置郡于染本县也。
温
水东南,径镡封县北,又径来惟县
36回 是也。一曰郁人所贡,因氏郡矣。
温
水又东径增食县,有文象水注之,
36回 年,晋果平吴。又径中留县南,与
温
水合,又东入阿林县,潭水性之。
36回 余诊其川流,更无殊津,正是桥、
温
乱流,故兼通称。作者咸言至中留
36回 潭,潭水又得郁之兼称,而字当为
温
,非桥水也,盖书字误矣。郁水右
36回 ,象林县治也。永和五年,征西桓
温
遣督护滕畯、率交、广兵伐范文于
36回 余,制胜理难。自此还渡寿泠,至
温
公浦。升平三年,
温
放之征范佛于
36回 山西即淮流也。南门度两重堑,对
温
公垒。升平二年,交州刺史
温
放之
36回 服,听之。今林邑东城南五里,有
温
公二垒是也。北门滨淮,路断不通
37回 ,水路三千里。叶榆水又东南,绝
温
水,而东南注于交趾。过交趾泠县
37回 8%a9%e6%b3%89">
温
泉
三水合。大溪南北夹岸
37回 8%a9%e6%b3%89">
温
泉
对注,夏暖冬热,上常
37回 而服之,使人神仙。穴口有泉,冬
温
夏冷,秋则入藏,春则出游。民至
37回 8%a9%e6%b3%89">
温
泉
水会。水发北山石穴中
37回 长三十丈,冬夏沸涌,常若汤焉。
温
水南流注于澧水。澧水又东合零溪
39回 8%a9%e6%b3%89">
温
泉
水,在郴县之西北,左
39回 三月谷熟,度此水冷,不能生苗。
温
水所溉,年可三登。其余彼散流,
39回 溪水,东出侯计山,其水清辙,冬
温
夏冷。西流谓之肥川。川之北有卢
40回 ,溪之北有郑公泉,泉方数丈,冬
温
夏凉。汉太尉郑弘宿居潭侧,因以
最近查询记录
在《水经注》查询“温”
在《水经注》查询“音”
在《水经注》查询“传”
在《水经注》查询“劳”
在《水经注》查询“仰”
在《水经注》查询“良”
在《水经注》查询“舍”
在《水经注》查询“令”
在《水经注》查询“不离”
在《水经注》查询“贫”
在《水经注》查询“蒙”
在《水经注》查询“何”
在《水经注》查询“祥”
在《水经注》查询“国”
在《水经注》查询“敢”
在《水经注》查询“田”
在《水经注》查询“万物”
在《水经注》查询“问”
在《水经注》查询“字”
在《水经注》查询“金”
在《水经注》查询“大”
在《水经注》查询“轻”
在《水经注》查询“王”
在《水经注》查询“殿”
在《水经注》查询“拜”
在《水经注》查询“虽然”
在《水经注》查询“阁”
在《水经注》查询“第二”
在《水经注》查询“芳”
在《水经注》查询“道”
在《水经注》查询“铁”
在《水经注》查询“娘”
在《水经注》查询“然”
在《水经注》查询“技”
在《水经注》查询“文”
在《水经注》查询“屈”
在《水经注》查询“二三”
在《水经注》查询“鸡”
在《水经注》查询“存”
在《水经注》查询“须”
在《水经注》查询“第一”
在《水经注》查询“不及”
在《水经注》查询“亡”
在《水经注》查询“圣”
在《水经注》查询“名”
在《水经注》查询“不为”
在《水经注》查询“空”
在《水经注》查询“宝”
在《水经注》查询“而得”
在《水经注》查询“菜”
在《水经注》查询“这般”
在《水经注》查询“刑”
在《水经注》查询“笑话”
在《水经注》查询“雅”
在《水经注》查询“盛”
在《水经注》查询“为之”
在《水经注》查询“枝”
在《水经注》查询“鄙”
在《水经注》查询“不就”
在《水经注》查询“不可思议”
在《水经注》查询“有情”
在《水经注》查询“亲自”
在《水经注》查询“不祥”
在《水经注》查询“楼”
反义词
近义词
词组
谜语
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