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名著
中国文学
外国名著
影视作品
水浒传
道德经
易经
礼记
老子他说
学习字词典
我的日志
字号++
字号--
水经注
关键词
排除词组
西游记
红楼梦
三国演义
水浒传
水经注
查询
1回 澄一石水,六斗泥。而民竞引河溉
田
,令河不通利。至三且,桃花水至
1回 暖矣。太子未出家前十日,出往王
田
阎浮树下坐,树神以七宝奉太子,
1回 太子不受,于是思惟欲出家也。王
田
去宫一据。据者,晋言十里也。太
2回 国有伊循城,土地肥美,愿遣将屯
田
积粟,令得依威重。遂置
田
以镇抚
2回 >敦煌
兵千人,至楼兰屯
田
。起白屋,召鄯善、焉耆、龟兹三
2回 乃回减,灌浸沃衍,胡人称神。大
田
三年,积粟百万,威服外国。其水
2回 去车师干八百九十里。土地沙卤少
田
,仰谷旁国。国出玉,多蓖苇、柽
2回 犁七百四十里。汉武帝开西域,屯
田
于此。有铁山,出青玉。枝河又东
2回 。昔汉武帝初通西域,置校尉,屯
田
于此。搜粟都尉桑弘羊奏言:故轮
2回 台以东,地广,饶水草,可溉
田
五千顷以上,其处温和,
田
美,可
2回 门阳关二千七百三十八里,与渠犁
田
官相近,土地肥饶,于西域为中故
2回 ,又西南流,径连城别注,裂以为
田
。桑弘羊曰:臣愚以为连城以西,
2回 可遣屯
田
,以威西国,即此处也。其水又屈
2回 南。又东径楼兰城南而东注。盖坺
田
士所屯,故城禅国名耳。河水又东
2回 有西海鱼盐之利,缘山滨河,以广
田
畜,故能强大,常雄诸种。今党援
2回 建复西海郡县,规固二榆,广设屯
田
,隔塞羌胡交关之路,殖谷富边,
2回 。上拜凤为金城西部都尉,遂开屯
田
二十七部,列屯夹河,与建成相首
2回 水地,为龙马之沃土,故马援请与
田
户中分以自给也。有东、西二苑城
2回 流注于河也。又东北过安定北界麦
田
山。
2回 西北流,注于河。河水又东北径麦
田
城西,又北与麦
田
泉水合,水出城
2回 ,西南流注于河。河水又东北径麦
田
山西谷,山在安定西北六百四十里
3回 ,东北径富平城,所在分裂,以溉
田
圃,北流入河,今无水。《
3回 立,王莽之绥武也,伎渠东注以溉
田
,所谓智通在我矣。河水又北屈而
3回 王莽更之曰漳安矣。河水又东,径
田
辟城南。《地理志》曰:故西部都
3回 大河于临沃县,东流七十里,北溉
田
,南北二十里,注于河。河水又东
4回 山。而始宁、剡二县界上,舜所耕
田
,于山下多柞树,吴、越之间,名
4回 孔牙受之于雷水之于是也。昔赵盾
田
首山,食祁弥明翳桑之下,即于此
4回 门,城在函谷关南七里。又东北,
田
渠水注之。水出衙山之白石谷,东
4回 鹿蹄,自然成著,非人功所刊。历
田
渠川,谓之
田
渠水,西北流注于烛
4回 之内,世谓之闲原。言虞芮所争之
田
,所未详矣。又南注于河。河之右
4回 :北虢也,有天子庙,王莽更名勤
田
。应劭《地理风俗记》曰:城在大
5回 春秋
》曰:夏后氏孔甲,
田
于东阳萯山,遇大风雨,迷惑,人
5回 89">温泉
。东北流径
田
鄤谷,谓之
田
鄤溪水,东流注于汜
5回 ,晋烈公二年,赵城平邑;五年,
田
公子居恩伐邯郸,围平邑;九年,
5回 齐
田
肸及邯郸韩举,战于平邑,邯郸之
5回 六百四十五年,宜有圣女兴,其齐
田
乎?后王翁孺自济南徙元城,正直
5回 势,以通河海。及齐桓霸世,塞广
田
居,同为一河。故自堰以北,馆陶
5回 南。应劭曰:《左氏传》,齐襄公
田
于贝丘是也。余案京相璠、杜预并
5回 县故城西,又北径建始县故城东。
田
融云:赵武帝十二年,立建兴郡,
5回 济自棘。棘津在东郡、河内之间,
田
融以为即石济南津也。虽千古茫昧
5回 《竹书纪年》,梁惠成王二年,齐
田
寿率师伐我,围观,观降。浮水故
5回 ,赵人不敢渔于河,即鲁仲连子谓
田
巴曰:今楚军南阳,赵伐高唐者也
6回 晋文公求之不得,乃封绵为介子推
田
。曰:以志吾过,且旌善人。因名
6回 ,绵山也。文公环而封之,为介推
田
,号其山为介山。杜预曰:在西河
6回 韩安邑,东至乾河是也。其水西与
田
川水合,水出东溪,西北至浍交入
6回 瑕。韩献子曰:土薄水浅,不如新
田
,有汾、浍以流其恶。遂居新
田
,
6回 > 又西南过虒祁宫南,宫在新
田
绛县故城西四十里,晋平公之所构
6回 兔舞于市。即是邑也。汉景帝以封
田
胜为侯国。涑水西径董泽陂南,即
6回 ,即所谓咸鹾也,而味苦,号曰盐
田
,盐盬之名,始资是矣。本司盐都
7回 >穆天子传
》曰天子里甫
田
之路,东至于房,疑即斯城也。郭
7回
县有临济亭,
田
儋死处也。又有曲济亭,皆临侧济
8回 竹书纪年》:梁惠成王十七年,齐
田
期伐我东鄙,战于桂阳,我师败逋
8回 0">史记
》:齐威王使
田
忌击魏,败之桂陵,齐于是强,自
9回 兵于宁,更名宁曰修武矣,魏献子
田
大陆还,卒于宁是也。汉高帝八年
9回 》隐公十一年,王以司寇苏忿生之
田
,攒茅、隤十二邑与郑者也。京相
9回 谷走水,小石漂迸,木门朽败,稻
田
泛滥,岁功不成。臣辄按行,去堰
9回 门枋,故石门旧有枋口之称矣。溉
田
顷亩之数,间二岁月之功,事见门
9回 入白祀陂。又南分东入同山陂,溉
田
七十余顷。二陂所结,即台阴野矣
9回 永元五年,封皇太子万年为王国。
田
融言,赵立建兴郡于城内,置临清
9回 物故。高以状闻,诏下,还冀西河
田
宅妻子焉。兼为差代,以弭幽中之
10回 ,以史起为邺令,又堰漳水以灌邺
田
,咸成沃壤,百姓歌之。魏武王又
10回 之称焉。又慕容俊投石虎尸处也。
田
融以为紫陌也。赵建武十一年,造
10回 城北,《经》所谓昌亭也。王莽之
田
昌也,俗名之曰东相,盖相、昌声
11回 水又东南流径荆轲馆北,昔燕丹纳
田
生之言,尊轲上卿,馆之于此。二
11回 还,巡狩礼废,邑郭仍存。秦罢井
田
,因以立县。城在山曲之阳,是曰
12回 兹水,枝流津通,缠络墟圃,匪直
田
渔之赡可怀,信为游神之胜处也。
13回 南结两石桥,横水为梁。又南径藉
田
及药圃西、明堂东,明堂上圆下方
13回 丑寅城。漯水又东径沙陵南,魏金
田
之地也,事同曹武邺中走矣。漯水
14回 之祁县也。世谓之横水,又谓之阳
田
河。又东南径一故亭,又东,左与
14回 故城西。渔阳太守张堪,于县开稻
田
,教民种殖,百姓得以殷富。童谣
14回 ,王莽更名匡德也,汉明帝改曰盐
田
,右承治,世谓之斛盐城,西北去
14回 东下,平流守常,则自门北人,灌
田
岁二千顷。凡所封地,百余万晦。
14回 费不赡,遣谒者樊晨更制水门,限
田
千顷,刻地四千三百一十六顷,出
14回 给郡县,改定
田
五千九百三十顷,水流乘车箱渠,
14回 潞县,凡所润含,四五百里,所灌
田
万有余顷。高下孔齐,原隰底平,
14回 谷水,并西出山,东流注庚水。昔
田
子泰避难居之,众至五千家。《开
14回 金五千斤以救百姓,山有阳翁伯玉
田
,在县西北有阳公坛社,即阳公之
14回 就饮,与石一斗,令种之,玉生其
田
。北平徐氏有女,雍伯求之,要以
14回 白壁一双,媒者致命,伯至玉
田
求得五双,徐氏妻之,遂即家焉。
14回 阳樊而易氏焉。爱人博施,天祚玉
田
,其碑文云,居于县北六十里翁同
14回 西山之下,阳公又迁居焉,而受玉
田
之赐,情不好宝,玉
田
自去。今犹
14回 谓之为玉
田
阳。于宝曰:于种石处,四角作大
14回 ,各一丈,中央一顷之地,名曰玉
田
,至今相传云。玉
田
之揭,起于此
14回 北五里山,故世以五里名沟,一名
田
继泉,西流南屈,径北平城东,东
14回 黄龙则五百里,故陈寿《魏志》,
田
畴引军出卢龙塞,堑山堙谷,五百
14回 鲜,故箕子国也。箕子教民以义,
田
织信厚,约以八法,而下知禁,遂
15回 >战国策
》曰:东周欲为
田
,西周不下水,苏子见西周君曰,
16回 流注于谷。谷水又东径魏将作大匠
田
丘兴墓南,二碑存焉。俭父也。《
16回 涧水注之,水出新安县,东南流径
田
丘兴墓东,又南径函谷关西,关高
16回 也,以清正,洛阳无主人,乡里无
田
宅,寄止灵台,或十日不炊,司隶
16回 《晋太康记》、《地道记》,并言
田
横死于是亭,故改曰尸乡,非也。
16回
庐水出京兆蓝
田
谷,北入于灞。
16回 《地理志》曰:浐水出南陵县之蓝
田
谷,西北流,与一水合,水出西南
16回 谷,东北流注浐水。浐水又北历蓝
田
川,北流注于灞水。《地理志》曰
16回 并北山,东注洛三百余里,欲以溉
田
。中作而觉,秦欲杀郑国。郑国曰
17回 >史记
》,秦文公东猎汧
田
,因遂都其地,是也。又东历泽,
18回 五峙祠,以上祠祀五帝。昔秦文公
田
于汧、渭之间,梦黄蛇自天下属地
19回 ,就水又北流注于渭。渭水又东合
田
溪水,水出南山
田
谷,北流径长杨
19回 其县东。又北径思乡城西,又北注
田
溪。
田
溪水又北流注于渭水也。县
19回 ,王莽更名宣德门布恩亭。内有藉
田
仓,亦曰藉
田
门。第三门本名霸城
19回 名滋水为霸水,以显霸功。水出蓝
田
县蓝
田
谷,所谓多玉者也。西北有
19回 距于峣关者也。《土地记》曰:蓝
田
县南有峣关,地名晓柳,道通荆州
19回 埿水又西北流入霸。霸水又北历蓝
田
川,径蓝
田
县东。《竹书纪年》,
19回 自昆明池南傍山原,东至于河,且
田
且漕,大以为便。今无水。霸水又
19回 臻征蜀所开也。号成国渠,引以浇
田
。其渎上承汧水于陈仓东,东径郿
19回 葬,营建冢扩于丽戎之山,一名蓝
田
,其阴多金,其阳多玉。始皇贪其
19回 于郑渠南,名曰白渠。民歌之曰:
田
于何所,池阳谷口。郑国在前,白
19回 刊侍中、司隶校尉钟繇,宏农太守
田
丘俭姓名,广六行,郁然修平。是
20回 积石嵯峨,嵚岑隐阿者也。上有平
田
百顷,煮土成盐,因以百顷为号。
20回 南历广香交,合广香川水,水出南
田
县利乔山,南流至广香川,谓之广
22回 为陂。谓之次塘,公私引裂,以供
田
溉。又东南流,屈而西南人颖。《
22回 洧水又东南径辰亭东,俗谓之
田
城,非也。盖
田
、辰声相近,城亭
22回 公九年,迁城父人于陈,以夷濮西
田
益之。京相璠曰:以夷之濮西
田
益
22回 也。杜预亦言,以夷
田
在濮水西者与城父人。服虔曰。濮
22回 流,注于潧。潧水又东南流,历下
田
川,径郐城西,渭之为柳泉水也。
22回 荥泽北,东南分济,历中牟县之圃
田
泽北,与阳武分水。泽多麻黄草,
22回 纪年》梁惠成王十年,入河水干甫
田
,又为大沟而引甫水者也。又有一
22回 ,东西百步,谓之百尺水。北入圃
田
泽,分为二水。一水东北径东武强
22回 悉绍旧营,遗基并存。渠水又东径
田
丰祠北,袁本初惭不纳其言,害之
22回 牟叛,置鼎于庭,不与己者烹之,
田
英将寨裳赴鼎处也。薛瓒注《
22回 一年三月,为大沟于北郛,以行圃
田
之水。《陈留风俗传》曰:县北有
22回 在荥阳苑陵县东,即《春秋》之制
田
也。故城西北平地出泉,谓之龙渊
22回 畏爱,求贤养士,千有余人,赐与
田
宅。吏舍,自损俸钱,助之成邸。
23回 水又东北注于获水。获水又东历蓝
田
乡郭,又东径梁国抒秋县故城南,
24回 。《竹书纪年》,晋烈公十一年,
田
悼子卒,
田
布杀其大夫公孙孙,公
24回 孙会以廪丘叛于赵。
田
布围廪丘,翟角、赵孔屑韩师救廪
24回 丘,及
田
布战干龙泽,
田
师败通是也。瓠河与濮水俱东流,
24回 昱说允曰:君必固范,我守东阿,
田
单之功可立。即斯邑也。将渠又东
24回 密,行人鲜有能至矣。又有少许山
田
,引灌之踪尚存。出谷有平丘,面
24回 东,浚波庄壑,东南流,径龟阴之
田
。龟山在博县北十五里,昔夫子伤
24回 》有《龟山操》焉。山北即龟阴之
田
也,《春秋》定公十年,齐人来归
24回 龟阴之
田
是也。又合环水,水出泰山南溪,
24回 一年,会吴伐齐取博者也。灌婴破
田
横于城下。屈从其城南西流,不在
24回 出县东北泰山,西南流,径汶阳之
田
。齐所侵也。自汶之北,平畅极目
24回 ">左传
》曰:取汶阳之
田
,棘不服,围之。南去汶水八十里
25回 子乐之,则瑷请前。刺其欲害民良
田
也。瑕丘之名,盖因斯以表称矣。
25回 》哀公二年,季孙斯伐邾,取漷东
田
及沂西
田
是也。漷水又径鲁国邹山
25回 五里山上,百姓谓之神灵也。齐封
田
文于此,号孟尝君,有惠喻。今郭
25回 纪年》曰:梁惠成王二十九年,齐
田
肸及宋人伐我东鄙,围平阳者也。
25回 与县东,汉哀帝建平四年,县女子
田
无啬生子。先未生二月,儿啼腹中
25回 王子刘顺为侯国。世以此水溉我良
田
,遂及百秭,故有两沟之名焉。南
25回 祀周公,使宛归泰山之祊,而易许
田
。杜预《释地》曰:祊,郑祀泰山
26回 出于巨公之山,西南流,旧堨以溉
田
,东西二十里,南北十五里。浔水
26回 基圆坟,咸高七尺,东西直列。是
田
氏四王冢也。淄水又东北径荡阴里
26回 坟,东西八十步,是列士公孙接、
田
开疆、古冶子之坟也。晏子恶其勇
26回 大风也哉!表东海者,其太公乎?
田
巴入齐,过淄自镜。郭景纯言齐之
26回 %96">战国策
》曰:
田
单为齐相,过淄水,有老人涉淄而
26回 弟也。贤其服罪,请酅以奉五祀,
田
成子单之故邑也。后以为县,博陵
26回 封之,歜不受,自缢而死。水侧有
田
引水,溉迹尚存。时水又西北径西
26回 文学,游说之士,邹衍、淳于髠、
田
骈、接子、慎到之徒七十六人,皆
26回 师棘下生,何时人?郑玄答云:齐
田
氏时,善学者所会处也,齐人号之
26回 四十里。《春秋》庄公八年,齐侯
田
于贝丘,见公子彭生,豕立而位。
26回 山,东连琅邪巨海,千有余里,盖
田
氏之所造也。
26回 平昌县故城北,古堨此水,以溢溉
田
,南注荆水。浯水又东北流,而注
26回 一壑,俗谓之百尺水,古人堨以溉
田
数十顷。北流径高密县西,下注潍
26回 十余里,古所谓高密之南都也,溉
田
一顷许。陂水散流,下注夷安泽。
27回 ,时赵子龙与邓伯苗,一戍赤崖屯
田
,一戍赤崖口,但得缘崖,与伯苗
27回 时祈祷焉。俗谓之獠子水,夹溉诸
田
,散流左注汉水。汉水又东,得长
27回 ,黄壤沃衍,而桑麻列植,佳饶水
田
,故孟达与诸葛亮书,善其川土沃
28回 诸蛮,北遏是水,南壅维川,以周
田
溉,下流入沔。沔水东南流,径犁
28回 汉南郡太守王宠又凿之,引蛮水灌
田
,谓之木里沟,径宜城东而东北入
28回 陂为臭池。后人因其渠流,以结陂
田
。城西陂谓之新陂,覆地数十顷。
28回 其水又东出城,东注臭池。臭池溉
田
,陂水散流,又人朱湖陂,朱湖陂
28回 亦下灌诸
田
,余水又下入木里沟。木里沟是汉
28回 太守王宠所凿,故渠引鄢水也,灌
田
七百顷,白起渠溉三千顷,膏良肥
29回 陂。陂水历其县下西南,堨之以溉
田
畴。公私引裂,水流遂断,故读尚
29回 国焉,爱自宅阳,徒居湖阳,能治
田
,殖至三百顷,广起庐舍,高楼连
30回 妆南太守程晓碑》。魏太和中,蛮
田
益宗效诚,立东豫州,以益宗为刺
30回 之后也。《春秋》文公十年,楚王
田
于孟诸,期思公复遂为右司马,楚
30回 >》、《国志》有曰:司马景王征
田
丘俭,使镇东将军、豫州刺史诸葛
30回 许于夷,寔城父矣。取州来淮北之
田
以益之,伍举授许男
田
。杜预曰:
30回 也。然丹迁城父人于陈,以夷濮西
田
益之,言夷
田
在濮水西者也。然则
30回 凤元年,封杜延年为侯国,王莽之
田
平也。又东径酂县故城南。《春秋
31回 庾氏取其陂,故谚曰:陂汪汪,下
田
良,樊子失业痰公昌。昔在晋世,
31回 县西五十里,盖地百顷,其所周溉
田
万顷,随年变种,境无俭岁。陂水
32回 》鲁昭公三年,郑伯如楚,子产备
田
具,以
田
江南之梦。郭景纯言华容
33回 王使李冰为蜀守,开成都两江,溉
田
万顷。江神岁取童女二人为妇。冰
33回 ,斩之于是水之阴。江北则左对繁
田
,文翁又穿湔以溉灌繁
田
千七百顷
33回 泉出其舍侧,而有江之甘焉。诗有
田
滨江泽卤,泉流所溉,尽为沃野。
33回 命士大夫共会树下食之。县北有稻
田
,出御米也。县下又有清水穴,巴
34回 所筑也。县东北数十里,有屈原旧
田
宅。虽畦堰縻漫,犹保屈
田
之称也
34回 熊绎之始国,而屈原之乡里也。原
田
宅于今具存,指谓此也。江水又东
34回 ,公孙述遣其大司徒任满、翼江王
田
戎,将兵数万,据险为浮桥,横江
34回 江中,其百里洲最为大也。中有桑
田
甘果,映江依洲。自县西至上明,
35回 西北流径蒙茏戍南,梁定州治,蛮
田
秀超为刺史。举水又西流,左合垂
35回 水。又西南径梁司、豫二州东,蛮
田
鲁生为刺史,治湖陂城,亦谓之水
36回 余年,火耨耕艺,法与华同,名白
田
,种白谷,七月火作,十月登熟;
36回 名赤
田
,种赤谷,十二月作,四月登熟,
37回 :交趾昔未有郡县之时,土地有滩
田
。其
田
从潮水上下,民垦食其
田
,
37回 怒,须臾水出,荡其草秽,傍侧之
田
,皆得浇灌。从平乐顺流五六里,
37回 界,南流径涔坪屯,屯堨涔水,溉
田
数千顷。又东南流注于澧水。澧水
37回 所筑也。所治序溪,最为沃壤,良
田
数百顷,特宜稻,修作无废。又西
39回 水注之。水出县西黄岑山,山则骑
田
之峤,五岭之第二岭也。黄水东北
39回 /a>水,在郴县之西北,左右有
田
数千亩,资之以溉。常以十二月下
40回 十里,沿湖开水门六十九所,下溉
田
万顷,北泻长江。湖南有覆斗山,
40回 家,并夹浦居,列门向水,甚有良
田
。有青溪、余洪溪、大发溪、小发
40回 山东北,径太康湖,车骑将军谢玄
田
居所在。右滨长江,左傍连山,平
最近查询记录
在《水经注》查询“田”
在《水经注》查询“国”
在《水经注》查询“何”
在《水经注》查询“令”
在《水经注》查询“温”
在《水经注》查询“盛”
在《水经注》查询“问”
在《水经注》查询“须”
在《水经注》查询“然”
在《水经注》查询“圣”
在《水经注》查询“舍”
在《水经注》查询“虽然”
在《水经注》查询“存”
在《水经注》查询“二三”
在《水经注》查询“殿”
在《水经注》查询“传”
在《水经注》查询“第一”
在《水经注》查询“名”
在《水经注》查询“良”
在《水经注》查询“不及”
在《水经注》查询“文”
在《水经注》查询“刑”
在《水经注》查询“道”
在《水经注》查询“音”
在《水经注》查询“轻”
在《水经注》查询“第二”
在《水经注》查询“亡”
在《水经注》查询“仰”
在《水经注》查询“字”
在《水经注》查询“敢”
在《水经注》查询“不为”
在《水经注》查询“贫”
在《水经注》查询“楼”
在《水经注》查询“大”
在《水经注》查询“铁”
在《水经注》查询“不离”
在《水经注》查询“蒙”
在《水经注》查询“菜”
在《水经注》查询“枝”
在《水经注》查询“体面”
在《水经注》查询“阁”
在《水经注》查询“而得”
在《水经注》查询“拜”
在《水经注》查询“金”
在《水经注》查询“王”
在《水经注》查询“空”
在《水经注》查询“亲自”
在《水经注》查询“娘”
在《水经注》查询“劳”
在《水经注》查询“鸡”
在《水经注》查询“不可思议”
在《水经注》查询“雾”
在《水经注》查询“祥”
在《水经注》查询“鄙”
在《水经注》查询“这般”
在《水经注》查询“宝”
在《水经注》查询“屈”
在《水经注》查询“死于”
在《水经注》查询“公欲”
在《水经注》查询“笑话”
在《水经注》查询“技”
在《水经注》查询“万物”
在《水经注》查询“来处”
在《水经注》查询“有相”
在《水经注》查询“之门”
在《水经注》查询“之心”
反义词
近义词
词组
谜语
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