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予樂令員吏二十五人,其二人百石,一人
雒陽令秩千石,丞三人四百石,孝廉左尉
尚書令主贊奏封下書,按:續漢書百官志
黃門令領黃門謁者。騎吹曰冗從,僕射一
黃門郎屬黃門令,日暮入對青鎖門拜,名曰夕郎。
郎中令主郎中。按:漢書注「主郎內諸官
掖庭令晝漏未盡八刻,廬監以茵次上婕妤
率更令,秩千石,主庶子舍人更直。亡新
家令,秩千石,主倉獄。〔三〕亡新改
食官令,秩六百石。丞一人。
更令吏曰令史,丞吏曰丞史,尉吏曰尉史,捕
縣戶口滿萬,置六百石令,多者千石。戶口不滿萬,置四百
舊制:令六百石以上,按:「令」字疑當作
武帝元年,令郡國舉孝廉各一人,詣御史。 <
尚書令主贊奏封下書,僕射主閉封。〔四
黃門令領黃門謁者。騎吹曰冗從,僕射一
郎中令主郎中。左車將主左車郎,右車將
掖庭令晝漏未盡八刻,廬監以茵次上婕妤
率更令,秩千石,主庶子、舍人更直。亡
家令,秩千石,主倉獄。亡新改為中更
食官令,秩六百石。丞一人。
更令吏曰令史,丞吏曰丞史,案:漢書陳涉傳
縣戶口滿萬,置六百石令,多者千石。戶口不滿萬,置四百
廟祭,太祝令主席酒。續漢志補注
大宰令屠者七十二人,宰二百人。漢書宣
太史令冠一梁,秩六百石。丞二人,三百
太史令凡歲將終,奏新年歷。凡國祭祀喪
謁者缺,選郎中(令)美鬚〔眉〕大音者以補之。〔一
別火,獄令官,主治改火之事。漢書如淳注
符節令,領尚書符璽郎四人。北堂書鈔設
太官令一人,秩六百石,掌鼎俎饌具。世
若盧獄令,主治庫兵、將相大臣。漢書百官
中書令,〔二六〕領贊尚書,出入奏事,
掖庭詔獄令丞,宦者為之,主理婦人女官也。
寺互。都船獄令,主治水官也。〔二八〕漢書百官
武帝元年,令郡國舉孝廉各一人,詣御史舉試,
大鴻臚、大行令、九儐傳曰:「起。」復位。而皇
尚書令、僕、丞、郎月賜渝糜大墨一枚,
御史大夫、尚書令、司隸校尉,皆專席,號三獨坐。
太史令屬太常,案:張衡傳注引有此二字
太史令,秩六百石。望郎三十人,掌故三
大予樂令一人,秩六百石。後漢書明帝紀注
置陵園令、食監各一人,秩皆百石。後漢書
郎中令,屬官有五官中郎將,左、右中郎
公車司馬令,〔八一〕周官也。秩六百石,冠
北宮衛士令一人,秩六百石。後漢書譙玄傳注
平準令一人,秩六百石。後漢書靈帝紀注
廩犧令一人,秩六百石。後漢書和帝紀注
太醫令,周官也。兩梁冠,秩千石,丞三
太醫令一人,秩六百石。後漢書安帝紀注
太官令,兩梁冠,秩千石,丞四人。郡孝
太官令,秩一千石。桓帝延熹元年,使太
守宮令一人,〔九三〕秩六百石。後漢書
鴻德苑令一人,秩六百石。後漢書桓帝紀注
黃門令,秩六百石。後漢書皇后紀注 <
永巷令一人,宦者為之,秩六百石,掌宮
內者,署名,令一人,秩六百石,屬少府。後漢書
尚書令主贊奏,總典綱紀,〔一一四〕無
尚書令、侍中上東、西寺及侍中寺。初學
尚書令,秦官,銅印墨綬。案:初學記一
尚書令、左丞,總領綱紀,無所不統。僕
丞、郎見令、僕射,執板拜,朝賀對揖。丞、
尚書令、僕、丞、郎月給赤管大筆一雙,
尚書令、僕、丞、郎月賜渝麋大墨一枚,
蘭臺令史六人,秩百石,掌書劾奏。後漢
執金吾屬官府武庫令丞,案:「府」當作「有」,見續
靜室令、式道候,秦官也。靜宮令,車駕
明帝臨觀,見洛陽令車騎,意河南尹,及至而非,尤其
〔六六〕郎中令,秦時置。漢初因而未改,至武帝
孝景帝六年,令二千石朱兩音緉,千石、六百石朱
謁者僕射見尚書令,對揖無敬。謁者見,執板拜之。
尚書令主贊奏,總典綱紀,無所不統,〔
尚書令、僕射,〔二五〕給赤管大筆兩枝
尚書令、僕、丞、郎,月賜隃糜大墨一枚
尚書令史皆選蘭臺、符節上稱精練吏有
立宋皇后儀尚書令臣囂、僕射臣鼎、尚書臣旭、臣乘
漢儀一卷吳太史令丁孚撰清孫星衍校集太僕丞,六百
中宮藏府令,秩千石,儀比御府令。續漢志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