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祿大夫三人。
太中大夫二十人,秩比二千石。
中散大夫三十人,秩比二千石。
諫議大夫三十人。
大鴻臚員吏五十五人,其六人四科,
大行員吏四十人。其四人四科,五人
太僕、廷尉、大鴻臚。右三官,司徒所部。案:此
大司農員吏百六十四人,其十八人四
宗正、大司農、少府。右三卿,司空所部。
太子門大夫門大夫二人,選四府掾屬。
光祿大夫,〔七〕諫議大夫,揖讓群卿,四方則之。北堂書
光祿大夫,本為中大夫。武帝元狩五年,置諫大夫為光
武帝以中大夫為光祿大夫,與博士俱以儒雅之選,異官通
建武以來,省御史大夫官屬入侍蘭臺。蘭臺有十五人,
將作大匠樹栗、椅、桐、梓。〔一八〕續
天子出,有大駕、法駕、小駕。大駕則公卿奉引
丞相、太尉、大將軍史,秩四百石。按:漢書如淳
武帝元狩六年,初置大司馬。
丞相司置諫大夫,秩六百石。〔一六〕丞相少史
有天地大變,天下大過,皇帝使侍中持節乘四白馬,賜
大夫見孝廉、上計丞、長史,皆放官
御史大夫寺在司馬門內,門無塾,門署用
大夫初拜,策曰:「惟五鳳三年正月
〔二一〕續漢志補注「大音」下無「者」字。
婕妤見,大長秋稱「皇后為婕妤下輿」,坐稱
立皇后、太子,大赦天下,賜天下男子爵,女子牛酒
門大夫比郎將。
中黃門駙馬、大宛、〔五〕汗血馬、乾河馬、天馬
大夫,五爵。賜爵五級為大夫,大夫
官大夫,六爵。賜爵六級為官大夫,官
公大夫,七爵。賜爵七級為公大夫,公
五大夫,九爵。賜爵九級為五大夫。以
大上造,十六爵。
大庶長,十八爵。
宗廟三年大祫祭于高廟,諸廟神皆合食,〔九
將作大匠,改作少府。景帝中六年更名。
丞相、太尉、大將軍史,秩四百石。
武帝元狩六年,初置大司馬。
有天地大變,天下大過,皇帝使侍中持節乘四白馬,賜
大夫見孝廉、上計丞、長史,皆於宮
御史大夫寺在司馬門內,門無塾,門案:
大夫初拜,策曰:「惟五鳳三年正月
御史大夫案:四字從續漢志補注引補。此
婕妤見,大長秋稱「皇后為婕妤下輿」,坐稱
立皇后、太子,大赦天下,賜天下男子爵,女子牛酒
門大夫比郎將。
建始二年,益三河及大郡太守秩。十二萬戶以上為大郡太
大夫,五爵。賜五級為大夫,大夫主一車,屬三十六人。
官大夫,六爵。賜爵六級為官大夫,官
公大夫,七爵。賜爵七級為公大夫,公
五大夫,九爵。賜爵九級為五大夫。以
大上造,十六爵。
大庶長,十八爵。
大宰令屠者七十二人,宰二百人。漢
光祿大夫,秩比二千石,不言屬光祿勳。
未央廄主理大廄三署,案:北堂書鈔引作「主治
將作大匠改作少府,案:「改」當作「將
大縣二人,其尉將屯九百人。史記陳
大祀,齋五日。小祀,齋三日。〔一
宗廟三年大祫祭,子孫諸帝以昭穆坐於高廟,
大鴻臚、大行令、九儐傳曰:「起。」復位。
正月五日,大置酒,饗衛士。補漢兵志
乘輿大駕儀,公卿奉引,大僕御,大將軍
謁者著緗幘大冠。〔一一〕
武帝元狩四年,置大司馬,以冠將軍之號,而無印綬。
丞相有疾,御史大夫三日一問起居,百官亦如之。案
綏和元年,罷御史大夫官,法周制,初置司空。議者又
御史大夫、尚書令、司隸校尉,皆專席,
大司空朱博奏:「高皇帝置御史大夫
和帝以竇憲為大將軍,乃冠三公。太平御覽職官部
梁冀為大將軍,以三世姻媾援立之功,公卿
將軍掾屬二十九人,中大夫無員,令史四十一人。後漢書東
大予樂令一人,秩六百石。後漢書明
光祿大夫,秩比二千石,不言屬光祿勳。
天子二十七大夫,職在言議,毗亮九卿,無員,
登高能作賦,可以為大夫。感物造端,才知深美,可與國
謁者皆著緗幘大冠、〔七九〕白絹單衣。北堂書鈔
未央大廄、〔八二〕長樂、承華等廄令,
大司農,古官也。唐、虞分命羲、和
侍中冠武弁大冠,亦曰惠文冠。加金璫,附蟬為
御史中丞二人,本御史大夫之丞。其一別在殿中,兼典蘭臺
將作大匠,世祖中興,以謁者領其官。章
左校署,屬將作大匠。後漢書皇甫規傳注
翟方進奏:「刺史位下大夫,而臨二千石,輕重失次,請罷
京兆,絕高曰京。京,大也。十億曰兆,欲令帝都殷盈也。
弘,大也,所以廣大農業也。太平御覽州郡部
大府秩二千石。丞一人,邊郡稱長史
和帝詔曰:「大郡口五十萬,舉孝廉二人。」北堂
大縣丞、左右尉,所謂命卿三人。小
大射于曲臺。漢書藝文志如淳注〔四
大將軍、三公臘賜錢各三十萬,〔四
大路龍旂,畫龍於旂上也。隋書禮儀
祭南郊,乘大駕,奉引如故,其餘群司百官大出
大駕鹵簿,五營校尉在前,案:西京
乘輿大駕,則御鳳皇車,以金根為副。續
漢乘輿大駕儀,公卿奉引,太僕御,大將軍
衣裳公侯華蟲,卿大夫藻火。太平御覽職官部案:與續
四百石丞、尉,皆黃綬大冠。北堂書鈔設官部
〔二四〕書鈔卷九一「大行禮畢」引在「退復位」之下。續
漢興,置大將軍、驃騎,位次丞相;車騎、衛
南宮至北宮,中央作大屋,複道,三道行,天子從中道,
省閣下大屏稱曰丹屏,尚書郎含雞舌香,伏
將作大匠位次河南尹。光武中元二年省,
太僕、太中大夫襄言:「乘輿綬,黃地冒白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