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六元正纪大论》曰∶辰戌之岁,初之气,民厉
二、《阴阳应象大论》曰∶喜怒不节,寒暑过度,生
夫大明生于东,月生于西,举凡万物,
八、太阴温病,脉浮大而芤,汗大出,微喘,甚至鼻孔扇
浮大而芤,几于散矣,阴虚而阳不固也
以甜水梨大者一枚薄切,新汲凉水内浸半日,
十五、太阴温病,寸脉大,舌绛而干,法当渴,今反不渴者
此标暑温之大纲也。按温者热之渐,热者温之极
汗多而脉散大,其为阳气发泄太甚,内虚不司留
小儿之阴,更虚于大人,况暑月乎!一得暑温,不移时
揭燥气之大纲,兼叙其子母之气、胜复之气,
苦温下法,如《金匮》大黄附子细辛汤,新方天台乌药散(
大邪中表之燥证,感而激发者,诚如
大承气汤方
大黄(六钱) 芒硝(三钱) 浓朴
汗多,津液散而大便结,苔见干黄,谵语因结粪而然
无汗而小便不利,则大便未定成硬,谵语之不因燥屎可知
大承气汤(方法并见前)
吴又可用大承气汤者非是。
大黄(五钱) 浓朴(二钱) 枳实
大黄(三钱) 芒硝(五钱) 生甘
生大黄(五钱) 浓朴(二钱) 枳实
〔方论〕温病之不大便,不出热结液干二者之外。其偏
生大黄(三钱) 元参(三钱) 细生
生石膏(五钱) 生大黄(三钱) 杏仁粉(二钱) 栝
即于增液汤内,加大黄(三钱),芒硝(一钱五分)。
大凡小便不通,有责之膀胱不开者,
此数下亡阴之大戒也。下后不大便十数日。甚至二
不知大毒治病,十衰其六,但与存阴退热
此诸温不同之大关键也。温热等皆因于火,以火从
蜜丸梧子大,酒下,强人初服三丸,日三服,
按大辛大温,与大苦大寒合方,乃厥阴经之定例。盖别脏
此痢疾之大纲。虽罗列难治易治十数条,总不
下后法当数日不大便,今反溏而频数,非其人真阳素
观脉虚苔少可知,故以大队浓浊填阴塞隙,介属潜阳镇定。
大定风珠方(酸甘咸法)
大黄(五钱) 芒硝(二钱) 桃仁
大黄(五钱) 虻虫(炙干为末,二
此系承上条而言之也。大凡体质素虚之人,驱邪及半,必兼
大黄(制,三钱) 桃仁(炒,三钱
甘遂(去心制) 大戟(去皮制) 白芥子上等分为细
此统举湿在天地人身之大纲,异出同源,以明土为杂气,水
葶苈大枣泻肺汤(苦辛甘法)
大黄附子汤方(苦辛温下法)
大黄(五钱) 熟附子(五钱) 细
专翕大生膏(酸甘咸法)
朱丹溪云:“产后当大补气血,即有杂病,从末治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