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名著
中国文学
外国名著
影视作品
水浒传
道德经
易经
礼记
老子他说
学习字词典
我的日志
字号++
字号--
续资治通鉴
关键词
排除词组
西游记
红楼梦
三国演义
水浒传
续资治通鉴
查询
6回 好。而席未暇暖,身已弃捐,将顺
之心
,于我何有!”北汉主得书,惶恐
8回 纤隙,若交驰一介之使,显布二君
之心
,用息疲民,长为邻国,不亦休哉
10回 矣。然后务农积谷以实边用,敌人
之心
,固亦择利避害,安肯投诸死地而
11回 明。或任喜怒为刑赏,岂能得天下
之心
哉!”
12回 ,不得离任,墨缞视事,宁安孝子
之心
?明诏未行,深损圣人之教。此臣
14回 徒,自然归化。此可以缓陛下忧边
之心
也。
16回 一小校故摧辱主帅,臣恐下有轻上
之心
。”不从,未几,果有营兵胁讼军
21回 地。一旦舍之以资西戎,则以豺狼
之心
,据广饶之地,以梗中国,此西戎
28回 元扆,纯谨谦逊,在籓镇,有忧民
之心
,待宾佐以礼,处事畏敬,所至能
29回 ,辽师进攻之,屡却。肇遂有轻敌
之心
,与人弹棋。丙戌,辽先锋耶律敏
33回 代归,帝曰:“卿所奏有为国爱民
之心
。”擢刑部员外郎兼侍御史知杂事
38回 疾,久之,言:“国舅孝先无忧国
之心
,陛下不当复用唐景福年号。”于
39回 免投窜,使彼偷安之士,永怀内愧
之心
。”后七日,责沔知潭州衡山县。
41回 ,勉强入见,面求假告,都无省愧
之心
,固宠慢上,寡识不恭久咎,自古
42回 兵百万,不能制一小戎,有轻中国
之心
,然亦须议守御之长计。或元昊潜
42回 民财,书揭徼塞,使西戎有轻中国
之心
。”洙议遂寝。
45回 言:“元昊辞稍顺,必有改事中国
之心
;愿听从勖诣阙,更选使者往其国
46回 则宁移青等,不可移沪,以失新附
之心
。”
47回 世遵承。傥君亲之义不存,或臣子
之心
渝变,使宗祀不永,子孙罹殃。”
50回 其罪大。今怀敏黜而竦独留,中外
之心
,无不愤激。伏望与众永弃,示人
51回 使陛下有私昵后宫之过,此岂爱君
之心
哉!伏望断以大义,追寝尧佐过越
53回 抃言:“朝廷昨者筑城境外,众蕃
之心
已皆不安。今又特命旧相临边,事
54回 者,例皆百日公除。孝子虽有思慕
之心
,逼于王命,不得遂行,此诚伤教
54回 贫无食,乞丐糊口,其皇皇伤孝子
之心
,非所以化民成俗也。臣以为文官
55回 下民力,庶几少宽,以副陛下忧劳
之心
。”自天圣以来,帝每以经费为虑
56回 中,天下之大虑也。愿陛下以太祖
之心
行真宗故事,拔近族之尤贤者,优
56回 宿卫,或尹京邑,亦足以镇安天下
之心
。”帝在位久,国嗣未立,及不豫
56回 曾孙,陛下所宜建立,用以系四海
之心
者也。况陛下春秋犹盛,俟有皇子
58回 何名而迁乎?夫宠幸太过,则渎慢
之心
生,恩泽不节,则无厌之怨起,御
59回 刘文伯,因疑饰伪,未必皆有犯上
之心
,但流言驱扇,群情眩惑。臣忝近
59回 悦,因谮曰:“阿喇恃宠,有慢上
之心
,无人臣之礼。”辽主大怒,命缢
59回 曰:“自朔方解兵,陛下弃置忧惧
之心
二十年矣。古之圣人,无事则深忧
59回 言是策于同科三人中独有爱君忧国
之心
,不可不收,而执政亦以为当黜。
60回 人,皆知陛下意有所属,以系远近
之心
,愿果断而速行之。”
60回 ,犹能如是,况陛下乎!愿以太祖
之心
为心,则无不可者。”于是因光等
60回 平生居处,独能无雨露之戚、凄怆
之心
乎!玮既蒙斥,公主亦不得无罪。
60回 施安稳,不惊人耳目,而天下摇摇
之心
一旦而定。厥后浸闻稽缓,四方观
61回 ,夙夜匪懈,谨终如始,以结亿兆
之心
,形四方之化,则福祚流于子孙,
62回 之故,废文王之祭而移之。以孔子
之心
推周公之祭,则严父也;以周公之
62回 知谏院司马光、吕诲议曰:“孝子
之心
,孰不尊其父!圣人制礼以为之极
62回 。今濮王既没,陛下平生孝养未尽
之心
,不施之于皇太后,将何所用哉!
62回 含饴弄孙,不复关政,岂非皇太后
之心
邪?”
63回 亲。圣人制礼,尊无二上,若恭爱
之心
分施于彼,则不得专壹于此故也。
63回 祈请,额为之伤,此岂可谓无慈爱
之心
于陛下哉!不幸为谗贼之人交相离
63回 可校量曲直,遂生忿恨,而于爱恭
之心
有所不备乎!先帝擢陛下于众人之
63回 惮凶威,怨愤中国,人人各有离叛
之心
。及朝廷遣使赍问,则谅祚拒而不
64回 之别改近地一官,亦可以少慰外人
之心
也。”
64回 者悉以闻,庶仁恩家至,副朕寅畏
之心
焉。”
65回 奏乞留陶依旧供职,并劾奎有无君
之心
,数其五罪。帝以手礼赐知制诰邵
65回 圣王之政,使民安土乐业而无离散
之心
,其要在于得人而已。以臣愚见,
65回 使力役无偏重之患,则农民有乐业
之心
。”帝纳其言,故有是诏。役法之
67回 自条例司直奏行之,无复龃龉。升
之心
知其不可,而极力赞助;或时为小
68回 立法,自谓庶几尧、舜;然以陛下
之心
如此,天下之论如彼,独不反而思
68回 义,故希赏之志,每在事先,奉公
之心
,每在事后。陛下有劝农之意,今
70回 至。建万世磐石之业,制诸邦强横
之心
。欲率下则先正身,欲治远则始朝
70回 信为上,必以誓书为证。若萌犯顺
之心
,当预备边,使战胜守固而已。”
71回 下,变象见于上。陛下有仁民爱物
之心
而泽不下究,意者左右大臣是非好
71回 左右前后莫敢正言,使陛下有欲治
之心
而无致治之实,此任事之臣负陛下
74回 贵。王安石用事,引升之自助,升
之心
知其不可,而竭力为之用,安石德
74回 ,轼自谓见如明主,亦慨然有报上
之心
。但其性资疏率,阙于审重,出位
76回 招纳已多,若不筑城,无以固降羌
之心
。见筑兰州城及通过堡,已遣前军
76回 水旱之报。上则将帅拥众,有跋扈
之心
;下则士众久役,有溃叛之志。变
76回 怨言。何者?天下臣庶知其无好兵
之心
,天地鬼神谅其有不得已之实故也
76回 始也,弼臣执国命者,无忧深思远
之心
;枢臣当国论者,无虑害持难之识
77回 事省中,因曰:“听断求实,朝廷
之心
也。今谳而获戾,后不来矣。”议
78回 在审人情而已。识人情不难,以己
之心
推人之情可见矣。人情贫则思富,
78回 蔡确独不入宿,慢废典礼,有不恭
之心
。”奏入,皆不报。左正言硃光庭
79回 明,中以成吾子之志,下以安臣民
之心
,不亦善乎!”
79回 官之志不可夺;身可忘也,而爱君
之心
不可忘。陛下既重改成命,则愿差
79回 身体者,在乎适起居之宜,存畏谨
之心
。欲乞皇帝左右扶侍祗应宫人、内
79回 今后特令坐讲,以养主上尊儒重道
之心
。臣以为天下重任,惟宰相与经筵
80回 、王岩叟言清臣窃位日久,有患失
之心
,无自立之志,乞早赐罢黜,上官
80回 ,明示不信谗言之意,以安士大夫
之心
。”
81回 士,不足学也。”又曰:“以爱亲
之心
爱其君,则无不尽矣。”傅尧俞曰
82回 情所以通,由举仁者而用之。仁者
之心
,上不忍欺其君,下不忍欺其民,
83回 侥幸,横恩滥赏,一切革去,小人
之心
,不无怨憾。万一或有奸邪不正之
85回 机阱以榛梗其涂。”又谓“司马昭
之心
,路人所知,济之以粉昆,朋类错
85回 京治同文狱毕,言刘挚等有司马昭
之心
,为同时之人所发,乞正典刑以及
86回 ;至缓急危疑之际,必有反复卖国
之心
,跋扈不臣之变。比年以来,谏官
87回 名分,击奸恶,使小人无得生犯上
之心
,则灾异可变为休祥矣。”
87回 虽有聪明,恕己则昏。苟能以责人
之心
责己,恕己
之心
恕人,不患不到圣
87回 尽收奸党,以正邦宪,快四方忠义
之心
,昭国家赏罚之用,然后致治之道
87回 遂揽天下之权,皆归于已,而怨望
之心
逞矣。故不及半月,首罢市易,中
89回 绍述之意。”帝惑其说,复有用京
之心
,然群臣未有觉之者。郑居中往来
90回 之人夫,漕运花石。曾无尊主庇民
之心
,惟事丰已营私之计。若是之类,
91回 知礼义,无大故而杀之,恐伤向化
之心
。假有异志,蕞尔小国,亦何能为
91回 祀,可搢大圭,执镇圭,庶格上帝
之心
,敷佑于下民,永为定制。” <
93回 令吏从辅受词,辅操笔曰:“区区
之心
,一无所求,爱君而已。”退,待
96回 举前事以快一时之愤,岂不伤太上
之心
哉!京、攸、贯、黼之徒,既从窜
96回 。陛下回銮,臣谓宜有以大慰皇帝
之心
,勿问细故可也。”道君感悟,出
97回 蹑,纲纪法度,一切为虚文。患失
之心
,无所不至,根结盘固,牢不可脱
97回 号,举钦圣已还之典,成靖康欲复
之心
。永言运数之屯,坐视家邦之覆,
97回 虽举族有北辕之衅,而敷天同左袒
之心
。乃眷贤王,越居近服,已徇群臣
98回 ,盗窍禁中财物。张邦昌未有反正
之心
,十人皆日夕缔谋,冀以久假。至
98回 位之始,岂可不一见宗庙以安都人
之心
!愿先降敕,以修谒陵寝为名,择
98回 不及,人皆谓已弃之,何以慰忠义
之心
!至勤王之师,虽未尝用,然在道
99回 今之计,或当暂幸襄、邓以系天下
之心
。盖襄、邓西邻川、陕,可以召兵
100回 宗付托之意,与睽睽万目所以仰望
之心
!昔景德间,契丹侵澶渊,警报一
100回 去朝廷不三百里。纲素有狂愎无上
之心
,复怀怏怏不平之气;常州风俗浇
101回 人颇恐。泽以片纸谕之曰:“为国
之心
,固如是邪?当战陈立功时,胜负
101回 。愿陛下早降回銮之诏,以系天下
之心
。臣当躬冒矢石,为诸将先。”疏
102回 二京、两河、山东、陕西五路父老
之心
。若谓四川钱物不当应副陕西,臣
104回 吏以抚淮甸,破敌人之计,回天下
之心
,是为上策;都守武昌,襟带荆湖
104回 将相大臣巢戮内侍,诚可以快天下
之心
。但方今强敌乘战胜之威,诸盗有
104回 在朝廷,不在军中,二公本有为国
之心
,岂可以此负谤天下!”少顷,傅
104回 之号,谕县令采石刻之,以坚将士
之心
。
105回 ,得以自衒,窃弄威柄,有轻外朝
之心
,上下共愤,卒碎贼手,亦可以戒
106回 下南狩,别求建都之所,遂无复国
之心
。况今河北、河东之民,久知朝廷
107回 有驻跸之地;贤人远遁,皆无经世
之心
。兵柄分于下而将不和,政权去于
107回 帅。是致陛下信任此曹,有轻朝十
之心
。黄潜善好自用而不能用人,吕颐
108回 所以蔽两淮,委而不救,则失诸镇
之心
。”俊曰:“救之诚是。但南渡以
108回 今冬候已深,敌情叵测,在浚臣子
之心
,亦岂遑安居!若不恤君父之急,
108回 过兴州一步!系关陕之望,安全蜀
之心
。”干办公事谢升亦言不当远去,
109回 ,军民亦皆怅恨,浚以是大失西人
之心
。
109回 席益草赦文,有曰:“上苍怀悔祸
之心
,群策竭定倾之力。六师奏凯,九
110回 于祓无子,祝多男,以系四方万里
之心
,盖不可阙,望自来岁举行。”从
110回 近招人买马,打造兵器,度其狡狯
之心
,观望向背,止在今春。朝廷若不
110回 明措置郢州,渐成井邑,亦有恋郢
之心
。仲以二十骑疾驰入郢州,明闻,
112回 ,乞第既效顺,愿岁进马以见向化
之心
,官以银缯赏之,所得亡虑数倍。
114回 未以为然。其后乃知安石顺其利欲
之心
,使人迷其常性,久而不知自此,
115回 食不安者,岂特为国无储蓄而望岁
之心
甚切!兼恐岁饥民贫,起而为盗,
116回 杂听则易惑,多畏则易疑。以易惑
之心
,行易疑之事,终归于无成而已。
117回 安肆,外则不足以召远近,系中原
之心
。”遂奏请圣贺以秋冬临建康,抚
117回 南来,既犯兵锋,又不得不杀,念
之心
痛。”顾赵鼎曰:“可更戒敕诸将
117回 不倡则不起,不为则不成。今四海
之心
,孰不想恋王室!金、豫相结,胁
117回 而三四大帅者,亦不敢怀偷安苟且
之心
。夫天下者,陛下之天下也,陛下
117回 加存抚。将使戴商之旧,益坚思汉
之心
,蚤致中兴,是为伟绩。毋致贪杀
118回 得有纪律、闻望素高、能服诸兵官
之心
者一人乃可。”浚曰:“正为有其
120回 官不登六载,虽数以罪去,其爱君
之心
,远而逾笃。
121回 以察我之虚实,耗我之资粮,离我
之心
腹,怠我之兵势,彼何惮而不为!
121回 枢属,义不与桧等共戴天日,区区
之心
,愿断三人头竿之藁街,然后羁留
121回 晏之事或见于今日,陛下始有追悔
之心
,恐已晚矣。传曰:‘众怒难犯,
122回 深察敌人变诈之状,亟安天下忧虑
之心
。继自今时,严为守备,激将士捐
123回 ,好兵忍杀,乐祸贪残,阴蓄无君
之心
,复为倡乱之首,戕杀叔父,擅夺
123回 天下之英才,据天下之要势,夺敌
之心
,振我之气,措置一定,大勋可集
125回 悉数。望重行窜逐,以慰一方士民
之心
而为万世臣之子戒。”故有是命。
126回 >尚书
左丞,欲以收南人
之心
,朴辞以病,坚卧不起,达兰不能
126回 之魂于九原,上以副陛下不忘臣下
之心
,庶可激励天下仗节死难之义。”
130回 主猜忌宗室,以褒恭慎畏己,忌刻
之心
颇懈,进封赵王。
131回 立,而专欲受命于敌,适足启轻侮
之心
而正坠其计中。臣愿陛下深思大计
131回 年,立弟之子定陶王为子。今陛下
之心
,祖宗
之心
也,圣虑经远,神机先
131回 门,使有侥幸之望,则人人怀苟且
之心
,无守公之节,其自为谋则得矣,
131回 举自违诏旨,败坏成法,略无忌惮
之心
,复蹈前车之辙,此臣所谓植党以
134回 虽闻其尝失陕服,散淮师,而许国
之心
白首不渝。今杜门念咎,老而练事
134回 来规划有异,虽信好未渝,而荐食
之心
已露,宜及未然,于沿边冲要之地
135回 先是王权既屯昭关,将士犹有欲战
之心
。权引兵先遁,金以铁骑追及尉子
136回 残灭。窃闻大金新皇帝有仁厚爱民
之心
,本朝亟谕将帅,止令收复外,不
136回 有累陛下清俭之德,亦启敌人轻侮
之心
,今再通和好,尚虑将命之臣或仍
137回 ,困于敌人,荼毒已甚,仇敌欲报
之心
,未尝一日忘也。特部分未严,器
137回 为群,别致生事,可因其嫉愤无聊
之心
而招集之。宜置御前万弩营,募民
137回 之,则东南力不能给,否则绝向化
之心
。宰执、侍从、台谏,各宜指陈定
137回
浚请临幸建康以动中原
之心
,用师淮耎,进舟山东,以遥为
138回 使之诏已下,失中原将士四海倾慕
之心
,他日谁复为陛下用命哉!” <
138回 金三大将内附,优其部曲以系中原
之心
,善矣。然处之近地,万一包藏祸
138回 战、守本殊涂而同归者也。今陛下
之心
志未定,规模未立,或告陛下金弱
138回 而金人且来,陛下即委然有盟平凉
之心
;或告陛下吾不可进,金可入,陛
138回 有谥。如朝廷举行,亦足少慰忠义
之心
,今施于珂为可惜。”甲申,罢珂
139回 之不遣,可使归正之人,咸起宁居
之心
。重念数州之民,罹此一时之难,
139回 可激励其馀者。若不当,则生觊觎
之心
。卿等知其优劣,当举实才用之。
140回 进之,则侥幸者获志,而边人宿将
之心
怠矣。”故所用后多知名。
140回 若弃佥谋,徇私见,而有独御区宇
之心
,则适以蔽其四达之明,而左右私
140回 a6">尚书
》,于畏天
之心
尤切。”应辰曰:“尧、舜、禹、
141回 “欲复中原之土,必先收中原百姓
之心
;欲得中原百姓
之心
,必先有以得
141回 吾境内百姓
之心
。求所以得吾境内百姓
之心
无佗,
142回
张栻言:“陛下
之心
,即天心也。欲定未定,故上天之
142回 陛下毋以此为祥瑞,而于此存敬戒
之心
。试思夫次日御楼肆赦之际,日光
142回 长,治乱之势有所未定,皆在陛下
之心
如何耳。若陛下
之心
严恭兢畏,常
142回 “古人得众在宽,救宽以猛。天地
之心
,生生不穷,故阴极于剥则复。”
142回 克家曰:“杀之乃所以生之,天地
之心
归于仁而已。”帝曰:“然。”
142回 乃得如此之人,非惟不足以服文吏
之心
,正恐反激武臣之怒。”帝虽感悟
143回 南;过阙,言曰:“人君能得天下
之心
,然后可以立天下之事;能循天下
143回 之理,然后可以得天下
之心
。然非至诚虚己,兼听并观,在我
143回 斯人以一朝之忿忘其身,而有事亲
之心
乎!可论如法。其亲,官与养济。
144回 其功而与之。则天下之士,亦求进
之心
为立事
之心
,而陛下之志遂矣。”
144回 :“后之为辅臣者,往往先有忌克
之心
,以故不能容。”帝曰:“士大夫
145回 圣相承,深仁厚泽,有以固结天下
之心
。盖治体似成周,虽似失之弱,然
146回 ,容有错误。至于再犯,是无改过
之心
。自今再犯,不以赃数多寡,并除
147回 盖天下之纪纲不能以自立,必人主
之心
术公平正大,无偏党反侧之私,然
147回 臣。此一二小臣者,上则蛊惑陛下
之心
志,使陛下不信先王之大道而说于
150回 ,勿以仇雠之包藏为无它。以重蜀
之心
重荆襄,使东西形势之相接;以保
150回 江
之心
保两淮,使表里脣齿之相依。姑置
150回 幕次,又立班太早,所谓虽有肃敬
之心
,皆倦怠矣。盖引班吏只欲早毕它
150回 事贵果断,不可缓也。缓则起觊觎
之心
,来谗佞之言,岂惟储位久虚,而
150回 惰。卿等勿谓天下既安,而无预防
之心
,一旦有警,兵不可用,顾不败事
151回 而不危者。盖国有贰,则天下向背
之心
生;向背
之心
生,则彼此之党立;
151回 无以发其隆师、亲友、遵德、乐义
之心
。宜讨论前典,置师傅、宾客之官
151回 宝,抚绥万邦,俾予一人获遂事亲
之心
,永膺天下之养。皇太子可即皇帝
152回 ,则闻台谏之言无不悦,而无欲胜
之心
,待台谏
之心
无不诚,而无加忿之
153回 而积忧成疾以至此尔。臣尝即陛下
之心
反覆论之,窃自谓深切,陛下亦既
153回 于相矣!寿皇愿陛下为圣帝,责善
之心
出于仁爱,非贼恩也,陛下何疑焉
153回 未尝有求位之计,今日未尝忘思亲
之心
,此则所以行权而不失其正之根本
153回 也。充未尝求位
之心
以尽负罪引慝之诚,充未尝忘亲之
154回 党与心腹。至赵汝愚。则素怀不轨
之心
,非此曹莫与共事,而此曹变知汝
154回 愚
之心
也,垂涎利禄,甘为鹰犬以觊幸非
155回 也。夺民而与军,得军心而失天下
之心
,其祸有不可胜言者,五也。必不
155回 泰乃击登闻鼓上书,论侂胄有无君
之心
,请诛之以防祸乱。其略曰:“道
155回 政之术,其急有二:“一曰正臣下
之心
。窃见群下不明礼义,趋利者众,
160回 蜀,太子实在灵武,盖将以系天下
之心
也。”不从,竟召太子。
160回 行为民望者,稍擢用之,阴系天下
之心
。四曰选守令以安百姓。今众庶已
162回 甚于官,百姓不胜其酷,皆怀报复
之心
。武夫不识缓急,乃至于此。请一
163回 步军十三万,大阅楚城外以挫北人
之心
。杨妙真及军校留者,惧其谋己,
163回 ,其自为者非也,若首萌逆亿厌恶
之心
,则将令言者望风含疑,此危国之
163回 罪,人所共知,当如周公待管、蔡
之心
,又当取
163回 祸端,改节圣语,谤讪朝廷,无将
之心
,与魏了翁同罪。了翁已从窜削,
164回 固邦本。”帝曰:“朕未尝无爱民
之心
。但州县不能奉行尔。”
165回 淫不泆;使皇天后土知陛下有畏之
之心
,使三军百姓知陛下有忧之
之心
。
166回 动,皆有禀承,小人纵有蛊惑干求
之心
,犹有忌惮而不敢发。今者安能保
166回 可以激三军之气,内则可以慰都人
之心
。或止为避迁计,人心顾恋家业,
168回 之,陛下一惑其言,即有厌弃儒学
之心
,此正贤不肖进退之机也。!”
168回 变于未然,帝曰:“不可不存敬畏
之心
。”又言今日不可玩者在边兵,帝
168回 不能烛,德有未孚,上无以格乎天
之心
,下无以定乎民之志,遂令有众,
169回 “人伦之变,世孰无之?陛下友爱
之心
,亦每发见。洪咨夔所以蒙陛下殊
169回 非天以彰我宁宗盛德,以警动陛下
之心
乎?此众心之所疑也。椒房之亲,
169回 主悟,语近臣曰:“汝曹爱君忧国
之心
,参若此乎?”赏以金帛,敕近臣
170回 君人之大柄,以声色玩好内蛊陛下
之心
术,而废置生杀,一切惟其意之欲
170回 皆足以蒙蔽陛下之聪明,转移陛下
之心
术。”于是范去国四载矣,帝抚劳
170回 小学,须早为权宜之计,以系天下
之心
。”又言:“本朝用刑平恕,而未
171回 屯兵聚粮,为必守计,民始有安土
之心
。玠又作《经理四蜀图》以进,曰
171回 皇天之怒,可不博览兼听,尽群下
之心
。应中外臣僚,各指陈阙失,毋有
171回 霖名。及试,则曰:“人主无自强
之心
,大臣有患失
之心
,故元良未建,
171回 ,谓格士大夫之风俗,当格士大夫
之心
术。人以为格言。
171回 而容悦之意多,知耻之念轻而患失
之心
重。内降当执奏,则不待下殿而已
171回 帝通,阴奸伏蛊,互煽交攻,陛下
之心
,至是其存者几希矣。陛下
之心
,
171回 意多,别邪辨正之虑浅,忧谗避讥
之心
重,直前迈往之忠微,遂使众臣争
173回
“君子
之心
,一于理义;小人
之心
,一于利欲
173回 数月之内,陛下尚可复以常日玩易
之心
处之乎?”
173回 于方叔,方叔遂倡言玠失利州士卒
之心
,又阴嗾世安密求玠之短,陈于帝
175回 ,岂真欲爱护此数人而重咈千万人
之心
哉?今天下之势急矣,朝廷之纪纲
176回 。半年之间,人渐失望,良以渴仰
之心
太切,兴除之政未孚故也。侧闻欲
177回 解天意者,不过悦人心而已。百姓
之心
,即天心也。锢私藏而专天下之同
177回 莫先受直言。钳天下之口,沮直臣
之心
,如应天何!”时直言者多忤贾似
178回 方万里,辐辏并进,各怀无厌无耻
之心
,在上之人,可不为寒心哉?臣闻
180回 以资其才力,闵其衰老,养其廉耻
之心
也。今入仕者不限年,而老病者不
181回 何尤!至于权臣贾似道,尚无罪之
之心
,况肯令赵氏乏祀乎?若其执迷罔
182回 城多未附,降而杀之,是坚其效死
之心
也。”阿尔哈雅从之,由是袁、连
185回 生,赏罚信则人皆效力,不怀报怨
之心
则怨亦自释。”闻者韪之。后追封
185回 卿及李俊民。”又曰:“如窦汉卿
之心
,姚公茂之才,合而为一,可谓全
187回 澄源固本,臣等不容缄口者。太子
之心
,天下之本也,太子心正,则天心
187回 今不悔前非,狂悖愈甚,既怀无厌
之心
,广蓄攘掊之计。而又身当要路,
187回 之美,不成人之恶。’执事能亮吾
之心
,使幸而免不孝之名,是成我者之
191回 为民祈天请命,使黎庶知其无好兵
之心
,天地鬼神谅其不得已之意,庶几
191回 四者本立,而天下悚然有忠厚廉耻
之心
,所谓父子有亲,君臣有义,不曰
193回 二使安南,官云南最久,颇得土人
之心
,为立庙于鄯善城西。
194回 之验,较然如此。臣愿推爱君思治
之心
,邪正互陈,成败对举,庶几上悟
194回 水之灾,民间乏食,陛下敬天爱民
之心
,无所不尽,理宜转灾为福。而今
200回 相恣行杀戮,人皆谓丞相阴有不臣
之心
,万一诸王、驸马疑而不至,奈何
201回 ,久逃天宪,宜正其罪,以快元元
之心
。伊鲁托克托、呼萨敦,皆特克实
202回 相与励精图治,故天下晏然有乐生
之心
。奸臣畏之,卒构锅难。特克实等
202回 必先有主意;若先定主意,则求贤
之心
狭,而差自此始矣。”后两为考官
204回 宗、武宗、仁宗、英宗,以公天下
之心
,以次相传,宗王贵戚,咸遵祖训
204回 其请,谨俟大兄之至,以遂朕固让
之心
。已于致和元年九月十三日,即皇
206回 于朝十年不省觐者有之,非无思亲
之心
,实由朝廷无给假省亲之制,而有
207回 馀。请依旧制,裁减冗滥,广仁爱
之心
,省糜费之意。”从之。
208回 ,陛下与太子,皆嫡孙也。以武皇
之心
为心,则皆子孙,固无亲疏;以陛
208回 下
之心
为心,未免有彼此之论。臣请以世
208回 适足贻笑边邦,取辱外国;况蛮夷
之心
,不可测度,倘生它变,关系非轻
208回 以保养圣躬,适起居之宜,存敬畏
之心
也。实勒鄂尔多斯,乃先皇所以备
212回 ,玷污清台,纲纪之政不修,贪淫
之心
益著。”章三上,始允,诏收御史
212回 女玉帛,非有拨乱、救民、安天下
之心
。明公率众渡江,神武不杀,以此
215回 > “况为阁下之将帅者,有生
之心
,无死之志矣;为阁下之守令者,
216回 安肯散其部伍,使人自疑,负来归
之心
哉!且以陈氏诸将观之,如赵普胜
216回 遂克之,尽诛其党,取丰及王士诚
之心
以祭察罕特穆尔。遣关保以兵复莒
218回 逞其得志。肆其宠乐,使忘其觉悟
之心
,非安之也,厚其毒而降之罚也。
219回 如私藏,名虽报国,实有鹰扬跋扈
之心
,不知足下欲为郭子仪乎,抑为曹
最近查询记录
在《续资治通鉴》查询“之心”
在《续资治通鉴》查询“大”
在《续资治通鉴》查询“金”
在《续资治通鉴》查询“王”
在《续资治通鉴》查询“雅”
在《续资治通鉴》查询“为之”
在《续资治通鉴》查询“问”
在《续资治通鉴》查询“田”
在《续资治通鉴》查询“枝”
在《续资治通鉴》查询“良”
在《续资治通鉴》查询“温”
在《续资治通鉴》查询“鸡”
在《续资治通鉴》查询“劳”
在《续资治通鉴》查询“不为”
在《续资治通鉴》查询“贫”
在《续资治通鉴》查询“拜”
在《续资治通鉴》查询“刑”
在《续资治通鉴》查询“不离”
在《续资治通鉴》查询“祥”
在《续资治通鉴》查询“舍”
在《续资治通鉴》查询“道”
在《续资治通鉴》查询“名”
在《续资治通鉴》查询“然”
在《续资治通鉴》查询“虽然”
在《续资治通鉴》查询“殿”
在《续资治通鉴》查询“令”
在《续资治通鉴》查询“有相”
在《续资治通鉴》查询“菜”
在《续资治通鉴》查询“不可思议”
在《续资治通鉴》查询“文”
在《续资治通鉴》查询“轻”
在《续资治通鉴》查询“圣”
在《续资治通鉴》查询“字”
在《续资治通鉴》查询“仰”
在《续资治通鉴》查询“上至”
在《续资治通鉴》查询“宝”
在《续资治通鉴》查询“音”
在《续资治通鉴》查询“盛”
在《续资治通鉴》查询“亡”
在《续资治通鉴》查询“洪”
在《续资治通鉴》查询“还可以”
在《续资治通鉴》查询“不就”
在《续资治通鉴》查询“楼”
在《续资治通鉴》查询“须”
在《续资治通鉴》查询“传”
在《续资治通鉴》查询“不及”
在《续资治通鉴》查询“第一”
在《续资治通鉴》查询“万物”
在《续资治通鉴》查询“敢”
在《续资治通鉴》查询“蒙”
在《续资治通鉴》查询“国”
在《续资治通鉴》查询“死于”
在《续资治通鉴》查询“铁”
在《续资治通鉴》查询“技”
在《续资治通鉴》查询“来自”
在《续资治通鉴》查询“不祥”
在《续资治通鉴》查询“空”
在《续资治通鉴》查询“第二”
在《续资治通鉴》查询“何”
在《续资治通鉴》查询“鄙”
在《续资治通鉴》查询“存”
在《续资治通鉴》查询“阁”
在《续资治通鉴》查询“屈”
在《续资治通鉴》查询“二三”
在《续资治通鉴》查询“芳”
在《续资治通鉴》查询“雾”
在《续资治通鉴》查询“这般”
在《续资治通鉴》查询“而得”
在《续资治通鉴》查询“一本书”
在《续资治通鉴》查询“体面”
在《续资治通鉴》查询“门”
反义词
近义词
词组
谜语
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