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名著
中国文学
外国名著
影视作品
水浒传
道德经
易经
礼记
老子他说
学习字词典
我的日志
字号++
字号--
老子他说(上下)
关键词
排除词组
西游记
红楼梦
三国演义
水浒传
老子他说(上下)
查询
1回 家都在研究老子,而有研究著作流
传
下来的,古今名家的著作,有数十
2回 帝)、老(老子)之学,即是中国
传
统文化中的道家思想。而在外面所
2回 标榜的,即在宣
传
教育上所表示的,则是孔孟的思想
4回 史的,多为儒家人物,由于他们的
传
统观念,对于这许多史实,都不收
5回 自己的姓氏——“李”的来由,在
传
说中非常稀奇古怪。照古老神话的
5回
传
说,李姓的第一代始祖就是老子,
5回 为在李树下出生,所以就姓李。更
传
说他母亲怀胎了八十一年之久,因
5回 ,这是关于老子诞生和姓氏来源的
传
说。
6回 代王的头衔,被冷落在边塞,突然
传
说长安有人来,请他回中央当皇帝
8回 的习性。犹记得几十年前,汽车刚
传
入中国不久,在泥路上疾驰,坐车
9回 有十一套大的谋略之学,都未曾流
传
下来,只留了两套本领给后世的人
9回 之术——这是他老师教给他的——
传
给后世的人。自他以后,有许多政
9回 圃也懂,算得什么大本领,值得留
传
给后人?
12回 ,已经整理得很好了,并且已经流
传
了好几干年,现在若再整理,移动
13回 位过关老人是修道之士。据《神仙
传
》上记载:有一天,这位函谷关的
13回 志不在钱,所以对他说:“只要你
传
道给我。”老子没法,只好认了,
13回 沙不知所终。而他的这部著作,流
传
下来,到了唐代,道家鼎盛起来,
13回 ,查不出结果的。倘使根据《神仙
传
》上古神话来说,那么,老子的寿
13回 留下这部著作来。尹喜得到老子的
传
授,亦即得到了这五千字的《道德
13回 道教就是这样
传
说,由老子
传
给关尹子,继续往下
传
,更是壶子
13回 、列子、庄子。一路
传
下去,到了唐朝,便摇身一变而成
14回 ,不足为凭。但是我们又不得不把
传
统文化中的“道”字与“天”字先
14回 例如“道”字。在
传
统的古书中,大约便有三种意义与
14回 变易的原则性的道。如子产在《左
传
》中所说的:“天道远,人道迩。
14回 道”是指形而上的道。如《易·系
传
》所说:“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
14回 色彩,信仰上的主宰之天,如《左
传
》所说的“吴天不吊”。(三)理
15回 闲话不说,书归正
传
,由《老子》第一章的“有、无”
15回 “常无”与“常有”,而不照一般
传
习,读成“常无欲”与“常有欲”
17回 随老子之后,后来从印度
传
来的佛家学说,也同样有此理论。
18回 游乐,泛舟中流,另外一只小船上
传
来一股特别的香味。张士信说:“
19回 倘使只从
传
统道家观念来说明“有无相生”的
21回 如果从中国
传
统文化思想的本义来看老子,他所
21回 文王、周公(姬旦)、孔子等祖述
传
统文化的思想。在《周易》的卦、
21回 然也可以说是互为相灭,但我们的
传
统文化是采用生的一面,并不采用
24回 道家的鬻子——鬻熊,如果只依照
传
统的说法而不谈考证他的生平,那
24回 有著书立说,写了一部《长短经》
传
世,自己去修道当隐士。虽受朝廷
24回 此在历史上,称他赵征君。他虽然
传
了一个徒弟李白——诗人李太白,
25回 闲话少说,书归正
传
。其实,人类历史上千古兴亡的人
26回 至。比如,我们人叫人类,依上古
传
统文化中道家的看法,叫我们人是
26回 等道家人物的思想中,已经从上古
传
统广义的盗机理论,缩小范围,归
27回 历史经验,素来朝儒道并不分家的
传
统思想方向施政,固守以农立国,
27回 族的积弱落后,便痛心疾首地抨击
传
统文化的一无是处。如代表儒家的
27回 信守道家的黄老之道的时代。老子
传
了三件法宝:“曰慈,曰俭,曰不
27回 诏书,认为“奇技、异服,典礼(
传
统文化的精神)所禁。”敕令内外
28回 上,历代并非无人,只是都怕背上
传
统观念中玩弄“奇技淫巧”的恶名
28回 学自西洋,或是中国的发明,辗转
传
到欧洲而加以改良,考证起来,实
28回 信一般的定论,贸然地认为自西洋
传
来。
28回 那么多?但是人心即天心,人们的
传
统思想是如此,神祗的权威就起了
29回 代表儒家的孔子,在《周易·序卦
传
》便说:“有天地,然后有万物。
30回 个概念。当然不包括自认为是黄帝
传
承的“黄老之道”的全部道家神仙
31回
道家虚心养气的真
传
32回 身,跃登皇帝的大位以后,历来的
传
统历史学者,秉承一贯的正统观念
35回 经如前面所讲。但它内涵的流变,
传
到后世,便有从个人修养去体会它
35回 修道人的另一番面目。至于《高士
传
》、《高僧
传
》或《神仙
传
》的人
37回 约。郭子仪却毅然决定不听这些谣
传
,只带了几个必要的家僮,很轻松
37回 仪老老实实告诉他外面有这样的谣
传
,所以我只带了八个老家人来,如
38回 月。那个时候,后来在唐史《奸臣
传
》上出现的宰相卢杞,还未成名。
41回 “天道远而人道迩”,仙佛遇缘的
传
说,事近渺茫,也无法确切地考据
42回 明,他在荆州,便不敢正面答复刘
传
问父子之间的问题。但在李泌,处
43回 任意抛弃,不值一顾了。这正如流
传
到现在的民俗祭神,有时简化一点
43回 子百家,大概也都不外以仁义为宣
传
,以仁义为号召。无论是哪一种高
45回 的原理,不同表达的《周易·系辞
传
》里便说:“吉凶悔吝,生乎动者
46回 教式的神话,塑造了多少莫须有的
传
说,认为其中有神。更有甚者,便
46回 狭长通道,空气对流,由这一头的
传
呼,便很迅速地畅达遥远的那一头
46回 中如有神助。实际上,也是空气的
传
声作用,并非真有不可思议的神秘
48回 ,便是同一论调。既如我们先民的
传
说,盘古开天地,也不是无稽的神
48回 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流
传
警句。文章的大手笔,范先生确实
50回 的皇王帝霸,如果不深明老子所说
传
统道家的哲学,到头来,便有如刘
51回 城凡尔赛宫等处。五六十年之间,
传
位到曾孙路易十五手里,在极度的
51回 由此,更可明白深入
传
统道家哲学的历代隐士、高士们,
52回 ,如北魏文帝的退位出家,以及相
传
清初顺治入五台山的剃度,都是别
53回 鹤马遗踪自道林,相
传
野老尚堪寻。
54回 ”?“营”和“卫”,在我们上古
传
统的医学,例如历来所标榜的《黄
54回 内经》——《灵枢》、《素问》等
传
述中,它便是人体生命的两大关键
54回 字的连合互用,也屡见于我们上古
传
统的神仙方伎诸书。普通合称,叫
54回 由这个理论和实际的经验,
传
到春秋、战国以后的方士者流(方
55回 山外的三十六步修炼气功程序,再
传
到了日本,便成为合气道、武士道
56回 同样的道理,在我们
传
统文化的诸子学说中,有关类似老
56回 。如果照我们上古历史类似神话的
传
说,自神农、黄帝以下,以及唐尧
56回 圣帝明王的作标样,用来阐扬上古
传
统文化君道的精神,因此而有宋代
58回 、色、货、利的繁荣。满眼所见,
传
闻所及,由父母所生,血肉所成的
59回 例如在前清的考试时代,民间相
传
一则笑话,便是很好的说明。有一
61回 当然不是绝对的没有。后来由印度
传
入的佛学,说到物理的深奥之处,
61回 ,又有深密的哲学性关系。因为从
传
统的政治哲学来讲,王者设官治世
62回 “圆融无碍”。也就是《易经·系
传
》所说的:“变动不拘,周流六虚
67回 太上”。“太上”等于《易经·系
传
》上的:“形而上者之谓道”。现
67回 这便是若存若亡。还有些人,听人
传
道说法,自认为最高明,认为别人
67回 法的人巴结你,向你磕头行礼才能
传
道。我认为这种作风,是作践自己
70回 提倡,但孔子综合了仁义的精华,
传
给后代。在春秋、战国时候,各国
70回 复孝慈。”社会上不需以仁义作宣
传
口号,越是特别强调仁义,越是尔
72回 只凭自然。汉朝以后,佛学从印度
传
入中国,佛学称成了道的大阿罗汉
73回 棋,你争我夺,一来一往。就算是
传
说中的神仙,也有他们的执著,也
73回 高明之处。这样一代一代,世世相
传
,输赢二字永远也没有定论的时候
74回 看不起,糟糕透了。譬如,民间流
传
已久的《济公
传
》,其中主角济公
75回 种处世哲学,人生态度,除了我们
传
统文化中真实笃信道家的神仙们,
75回 种榜样,当然,在历代道家《神仙
传
》里,却多得很。不过,都像是离
75回 于出世入世之间的,却可在《高士
传
》里找出典型。
75回 因此相
传
后世有一位上京考功名的秀才,路
75回 批评说:“一着羊裘不蔽身,虚名
传
诵到如今。当时若着蓑衣去,烟水
75回 载,为人世所知的人物,乃至神仙
传
记或佛门中的高僧,也都是一无是
75回 太宗,还特别召见过他。在《神仙
传
》上的记载,宋太宗还特别派人送
76回 孔子的文章章法,是属齐鲁文化的
传
承,具有北方朴实敦厚的气质。老
78回 “十滴血一滴精”的说法,是怎么
传
到美国去的?他说:道书上都这么
79回 灭,横竖三际,遍弥十方。我们的
传
统文化,便名它是道。
79回 还有,中国的道书,流
传
下来有八千多卷,书中常常形容“
80回 》中早就有了。尤其在孔子《系辞
传
》中述说《易》理,对这个原则说
80回 得更彻底,孔子在《系辞
传
》上也说“曲成万物而不遗”。因
80回 老子把我们老祖宗
传
统文化的原则抓住,指出做人处世
81回 “曲则全”的例子很多,比如尧舜
传
位。尧的儿子叫丹朱(他虽是皇帝
81回 ,到底还是无效。因此,尧把帝位
传
给了舜,历史上称谓“公天下”。
81回 可能会“死无瞧类”了。他把天下
传
给了舜,反而保全了他的后代,这
83回 。弟广国,字少君。初为人略卖,
传
十余家。闻皇后立,乃上书自陈。
83回 儿子可以继承皇帝位子,这是古代
传
统的习俗。汉文帝的大儿子的妈妈
87回 时也把中国的《老子》翻成了梵文
传
译到印度去。因此唐朝以后的许多
93回 来个“道”的别名。后来印度文化
传
播到中国来,其中佛教对于形上本
93回 个“王”来,王是代表人。依中国
传
统文化,始终将“天、地、人”三
93回 参赞天地之化育”(《周易·系辞
传
》)。
95回 无所不包的伟大精神吗?其实中国
传
统文化,一直非常强调此一精神。
95回 神造作化的名词,他只是根据上古
传
统文化中固有的名称,无以名之,
96回 自然”那般自然,岂不真得自在。
传
统的道家,认为我们人身便是一个
98回 各国诸侯君主们,当然都不能明白
传
统文化中君道和臣道的这种原则。
99回 ,最后都是如此。第八句道家神仙
传
称广成子名董初平。但这里所说的
100回 后来杭州人对保俶塔有各种不同的
传
说,似乎都是歪曲事实了。当然,
101回 章所讲的修道标准,非常符合佛教
传
入中国后,所特别强调的大乘道精
101回 点好事,还要人家来宣扬,那就与
传
统文化的精神差得太多了。所以,
101回 唐末神仙吕纯阳真人,相
传
能御剑飞行,在空中来来去去,这
105回 马虎看过,老子已经把修道的秘诀
传
授给我们了,如果自己不懂得其中
106回 说明“道”的用,而且牵涉到中国
传
统的政治哲学和军事哲学思想。在
108回 就会知道战争之后的战场,会成为
传
染疾病瘟疫的地方,有时并发旱灾
108回 所说的这个军事哲学,充分代表了
传
统道家的军事思想。
109回 。君子是道德修养高明的人,上古
传
统的制度,以正治国,喜欢在左边
112回 化中合于“道”的精神的,在《左
传
》里有一篇《楚庄王不为京观》这
112回 教化,只有道德仁爱的教化,才可
传
之永久,发扬光大。希望后代的子
112回 时绎思,我徂维求定”,本着文化
传
统仁爱的精神,求得天下国家人民
112回 王继续训勉其高级干部的话,中国
传
统军事哲学的道理有七个:“夫武
113回 骨头,上古的人认为是宝贝,作为
传
国之宝。拿现代来讲,是一个国家
113回 自己的祖先祷告,誓为楚国的光荣
传
统发扬光大而努力,不会为祖先丢
113回 “四书五经”之中。现我们把《左
传
》中这篇战争哲学、军事哲学的一
115回 死去,但有《老子》五千言的书流
传
下来,他的学术思想绵延不绝,他
117回 我们走在街上,忽然听到一栋楼上
传
出好听的音乐,或见到社会上的好
123回 说些什么呢?这与《易经》的《系
传
》一样,就是一篇人类文化进化史
125回 在再加以解释。后世学道的人,不
传
“道”而
传
你“得一”。“得一”
134回 在五行中,那就是孔子在《易经系
传
》上说的:“阴阳不测之谓神”,
135回 ”,这是最低贱的事。但是,中国
传
统文化,天下第一人的皇帝,就自
135回 孩子才能养大成人。从这种风俗的
传
统,我们看出一个哲学的道理:世
136回 ,所以一下就倒了。我们看神仙的
传
记,可以研究道家的人;看到那些
136回 高僧的
传
记,可以研究佛家的人,他们十之
145回 国文化中,自上古几千年以前所流
传
下来的观念,对生死不看成问题。
145回 由这个古老观念流
传
下来,孔子在《易经》上也提到这
145回 类的话。《周易》的《系
传
》上说:“原始反终,故知生死之
147回 有关老子的
传
言,愈说愈玄。看了道家《神仙
传
147回 ,也是表演了一下就走了。《神仙
传
》里这些怪事很多,反正都属于“
150回 们都得听我的;也没有说,上帝来
传
他道,拿把刀对人说信则得救,不
156回 代如何把这个精神道德建立起来,
传
给后代的子孙。因为道德积余比财
157回 政府机构的所在地。佛教在汉明帝
传
入中国时,有两个印度和尚前来,
167回 然如此,陈平自己位至王侯,但只
传
到孙子一代,功名富贵就结束了,
170回 子的经验不讲考据,而引用《神仙
传
》的说法,老子已经活了几千年了
170回 。《神仙
传
》中说,他在黄帝的时代就已经存
170回 在了,只是名字不同。据
传
说,那时他的名字叫做广成子;他
175回 皇帝宋太祖赵匡胤,在位十六年,
传
位他的弟弟赵光义为宋太宗。太宗
176回 谁会喜欢?在《宋史》中,包拯的
传
记也是这样记载,说他终日都没有
177回 休后所作这首诗,也等于是他的自
传
,把一切功名、富贵、权力都放下
184回 终犯了一个毛病——神秘,舍不得
传
人,恐怕泄露天机。而且“六耳不
184回 同
传
”,六个耳朵,就是三个人在一起
184回 的时候,就不
传
道了。就算在两人相
传
时,还要附
184回 耳恭听,把耳朵靠到
传
道人的嘴边,变得神秘化。这就是
187回 曾经有一位很有名的道士,
传
说法术很高,收了半天妖怪以后,
187回 钟了。这个道士一个人走路,后面
传
来沙沙的声音,回头察看没有东西
187回 没有声音。回家病了三个月,附近
传
开来,成为笑谈。后来看古人的笔
198回 侠使气的作风演变成后来的帮会流
传
。现代青年喜欢谈帮会,但并不懂
198回 司马迁在《史记》上写的《刺客列
传
》,只举了荆轲这一个人的例子,
203回 ,则把先民文化结晶的一点原则留
传
下来。我经常说,《易经》八卦的
208回 ,所以别人不会来抢了。这是上古
传
统的政治哲学以及政治艺术的道理
209回 讲的“道”很大,包括了中国先民
传
统所讲的“道”,“似不肖”,好
210回 何说,在老子作此书时,佛教尚未
传
来中国,佛教是在《老子》这本书
210回 问世后数百年才
传
入中国的。但远在老子时代,已先
210回 提出慈悲观念的重要。后来佛家
传
入中国,一面与老庄思想,一面与
211回 我们读《史记》的《刺客列
传
》,司马迁写了很多刺客,第一个
211回 不来了。所以,我们看了《刺客列
传
》、《游侠列
传
》,归纳的结果,
212回 古之极”,这是中国上古老祖宗的
传
统文化,至高无上的,不可变异的
213回 是,也可能是说,这是汲取老祖宗
传
统文化的精髓,所以“用兵有言”
214回 个大问题。反正儒道两家在当时的
传
统观念上雷同,并未严格分家。这
216回 话老子先提出来,可是与汉末佛教
传
来翻译的经典大有关系。因为佛教
216回 ,这就是因明的方法。当时,佛学
传
入中国,翻译因明的时候,第一个
224回 ”,是有感应的。孔子在《易经系
传
》上经就讲到“寂然不动,感而遂
225回 刑,痛苦一生。他在《伯夷叔齐列
传
》上说,所谓天道是真的吗?假的
231回 人”是真的吗?他在《伯夷叔齐列
传
》中说;伯夷、叔齐这两个人不是
最近查询记录
在《老子他说(上下)》查询“传”
在《老子他说(上下)》查询“敢”
在《老子他说(上下)》查询“贫”
在《老子他说(上下)》查询“音”
在《老子他说(上下)》查询“亡”
在《老子他说(上下)》查询“须”
在《老子他说(上下)》查询“楼”
在《老子他说(上下)》查询“字”
在《老子他说(上下)》查询“宝”
在《老子他说(上下)》查询“国”
在《老子他说(上下)》查询“洪”
在《老子他说(上下)》查询“何”
在《老子他说(上下)》查询“圣”
在《老子他说(上下)》查询“大”
在《老子他说(上下)》查询“存”
在《老子他说(上下)》查询“芳”
在《老子他说(上下)》查询“道”
在《老子他说(上下)》查询“轻”
在《老子他说(上下)》查询“问”
在《老子他说(上下)》查询“令”
在《老子他说(上下)》查询“笑话”
在《老子他说(上下)》查询“温”
在《老子他说(上下)》查询“劳”
在《老子他说(上下)》查询“娘”
在《老子他说(上下)》查询“阁”
在《老子他说(上下)》查询“殿”
在《老子他说(上下)》查询“王”
在《老子他说(上下)》查询“金”
在《老子他说(上下)》查询“仰”
在《老子他说(上下)》查询“名”
在《老子他说(上下)》查询“拜”
在《老子他说(上下)》查询“虽然”
在《老子他说(上下)》查询“蒙”
在《老子他说(上下)》查询“刑”
在《老子他说(上下)》查询“第一”
在《老子他说(上下)》查询“铁”
在《老子他说(上下)》查询“第二”
在《老子他说(上下)》查询“田”
在《老子他说(上下)》查询“不及”
在《老子他说(上下)》查询“空”
在《老子他说(上下)》查询“然”
在《老子他说(上下)》查询“文”
在《老子他说(上下)》查询“雅”
在《老子他说(上下)》查询“鄙”
在《老子他说(上下)》查询“盛”
在《老子他说(上下)》查询“敝”
在《老子他说(上下)》查询“鸡”
在《老子他说(上下)》查询“技”
在《老子他说(上下)》查询“舍”
在《老子他说(上下)》查询“良”
在《老子他说(上下)》查询“来自”
在《老子他说(上下)》查询“祥”
在《老子他说(上下)》查询“菜”
在《老子他说(上下)》查询“屈”
在《老子他说(上下)》查询“雾”
反义词
近义词
词组
谜语
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