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名著
中国文学
外国名著
影视作品
水浒传
道德经
易经
礼记
老子他说
学习字词典
我的日志
字号++
字号--
老子他说(上下)
关键词
排除词组
西游记
红楼梦
三国演义
水浒传
老子他说(上下)
查询
1回 ,而有研究著作流传下来的,古今
名
家的著作,有数十家之多,如果搜
1回 于太湖之上。这正是道家“功成,
名
遂,身退,天之道也”的风范。所
3回 乾隆年间,主编《四库全书》的著
名
学者纪晓岚曾经说过:“世间的道
3回 又何必再多著述。”这的确是一则
名
言。试看今日世界各国学者关于思
4回 们有他们的一贯作风——“功成,
名
遂,身退,天之道也。”帮助人家
4回 太公与范蠡,完全做到了“功成,
名
遂,身退”的“天之道”;张良则
4回 ,人们只知道他姓周,不知道他的
名
字,因常在市街上疯疯癫癫,便叫
5回 再循历史时代回溯上去。例如最著
名
的汉朝的“文景之治”,汉文帝与
5回 现代一般人对《老子》一书,
名
之为《道德经》或《老子道德经》
5回 ,后半部谈“德”,所以又有此别
名
,而且远自汉、唐,就有此分法。
5回 的国教,只是当时没有“国教”的
名
称,而事实上唐朝历代的帝王、皇
5回 地捧起来。例如,在明朝应试求功
名
,非读朱熹注解的“四书”不可,
6回 刘邦几个儿子中的一个,连太子的
名
分也很勉强,最多只能说他同等于
7回 皇帝。这一来又自己取消了皇帝的
名
号,回一封信给汉文帝,可也是用
7回 帝,监狱中几乎没有犯人,这是著
名
的“文景之治”的景象。
8回 ,有一个大原则,就是:“功成,
名
遂,身退,天之道也。”从这里又
8回 唐朝著
名
的大诗人白居易,曾经写了一首七
8回 白居易的一生,学问好,
名
气大,官位亦很高,留
名
后世,没
8回
名
为公器无多取,利是身灾合少求;
8回 腹联两句更指出,人世间“
名
”与“利”两件事不宜贪求以免招
8回 代青年,都在那里拓展自己的“知
名
度”。要知道,“
名
”是社会的公
8回 爵者,有人爵者。”“天爵”就是
名
气。仔细研究起来,不管任何一种
8回
名
,如果太高了,不符实际,对于此
8回 再如,大家都知道汉高祖
名
字叫刘邦,而著
名
的汉代“文景之
8回 叫刘启,知道的人就少了。可见“
名
”也者,也只是一时的空事而已。
8回 之与影,且大小成正比。清代的有
名
学者赵翼诗说:“美人绝色原妖物
8回 又说:“一家饱暖千家怨,半世功
名
百世愆。”这些都是有了很多的钱
8回 大都食足早宜休。”世界上谁不好
名
贪利?佛教劝人们绝对放弃
名
利,
8回 ,少一点就好了。所以白居易说,
名
利像匏一样,实在好吃,叫人绝对
9回 清代的中兴
名
臣曾国藩,大家都知道,他是近代
9回 ,于是因其良好的功劳业绩,由一
名
小小的业务员,逐步上升,而股长
9回 和各级官吏,雍正皇帝是用得最著
名
而收效的,雍正以后的清朝帝王,
9回 派了一位更高级的大臣,官司马,
名
子綦——相近于现代的国防部长,
9回 而使我的君主得一个滥行奖赏的恶
名
呢?我还是不能够这样做的,请你
9回 三再四地不肯作官,就是“功成,
名
遂,身退,天之道也”的老庄精神
11回 的后人,到他孙子这一代,所谓功
名
富贵,一切而斩,就此断了,后来
13回 有一个进土,也是五代时的宰相,
名
叫杜光庭的,依据佛经的义理,写
14回 道可道,非常道。
名
可
名
,非常
名
。无,
名
天地之始。有,
名
万物之
14回 ,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
名
,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14回 提出老子《道德经》的“道”与“
名
”两个关键
名
词,也是连串贯通全
14回 当动词或形容词用,有时又把它当
名
词用,就不会混淆不清了。
14回 子自说的“道常无为”、“道常无
名
”,以及“道法自然”等的观念。
15回 道可道,非常道。
名
可
名
,非常
名
。无,
名
天地之始。有,
名
万物之
15回 ,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
名
,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15回 上,到处可见,尤其明、清以后有
名
的小说,如《红楼梦》、《西游记
15回 》开头的一僧一道的开场白,与有
名
的梦游太虚幻境,以及“假作真时
15回 老子》第一章的“有、无”与“有
名
、无
名
”问题告一段落。跟着而来
16回 道可道,非常道。
名
可
名
,非常
名
。无,
名
天地之始。有,
名
万物之
16回 ,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
名
,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16回 “道”字;接着又强调,不可执著
名
相而寻道。其次,便说到形而上道
16回 与形而下万有
名
器的关系,是有无相生,绵绵不断
16回 。因此而说出:“此两者同出而异
名
,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16回 王专制时代的历史上,作兴对皇上
名
字和庙号的尊敬,人们不可随便直
16回 此两者同”应读成一句,“出而异
名
”读成一句。不可读作“此两者同
16回 出而异
名
。”问老师为什么要这样读?他说
16回 ,因为作用与现象不同,所以从无
名
之始而到有
名
之际,必须要各以不
16回 同的命
名
加以分别。如果要追溯有无同体,
17回 《老子》首章既提出“道”与“
名
”的涵义,但同时又相同于“因明
17回 ,自说了一个道,自又推翻了道的
名
相。也如同正反合的“逻辑”辩证
17回 。所谓的“道”,乃“至道”的定
名
,都是为了表达的方便,姑且
名
之
17回 ”是“变动不居,周流六虚”的,
名
相只是人为意识的塑造而已。叫它
17回 上去体会,才能了解有无同出而异
名
的道妙。因此第二章便推出美与善
17回 乘佛学所谓道体的“真如”,这个
名
词本身便自说明只是
名
言的建立,
18回 大道无
名
,并非如一般凡夫俗子们所认为的
18回 道所建立起的至真、至善、至美的
名
相境界。这样一来,早已离道更远
18回 习。有两则历史故事,浓缩成四句
名
言,就可说明:“美之为美,斯恶
18回 元朝末期的一位大
名
士——大画家倪云林。他非常爱美
18回 倪云林大发脾气说:“倪瓒(云林
名
)不能为王门画师。”当场撕裂了
18回 女色,平常很少接近。这正如清初
名
士袁枚所说的:“选诗如选色,总
18回 ,便可了解庄子所说的“为善无近
名
,为恶无近刑”的道理,也正是“
18回 国盛极时期的雕刻、建筑,甚至驰
名
当世如纽约的摩天大厦,华盛顿的
18回 很明显地看出他说自形而上道的无
名
开始,一直到形而下的
名
实相杂,
18回 再到“同出而异
名
”因果相对的道理,自始至终,是
19回 以来,便使老子背上阴谋与欺世盗
名
的大黑锅,那是事实俱在,证据确
20回 早已成为历史上的陈迹,学术上的
名
词,徒有空言,皆无实义了。因此
20回 在这些历来大国手的创业
名
王当中,最坦率而肯说出老实话的
20回 不能叫老子背此黑锅,加以欺世盗
名
的罪过吧!(一笑)
20回 ,亦是“有无相生”,“同出而异
名
”。谭峭的《化书》论“术化”,
22回 而不辞劳瘁。但是自己却绝不计较
名
利,功成而弗居为己有。这是秉承
22回 ,孕育学术思想的摇篮。拿西方的
名
辞来说,所谓“哲学家”与“思想
22回 “贤者在位,能者在职”便是他的
名
言。
23回 一是南宋
名
儒张南轩(拭)和宋孝宗的对答:
23回 而不懂事的人,的确是语重心长的
名
言。也是领导、为政者所必须了解
23回 曰:做官无大难事,只莫作怪。真
名
臣之言,岂唯做官子!”
23回 一则故事。为了久仰一位清官的大
名
,不惜亲自出京去游览求证。但所
23回 功,以为晓事,是诚无愧于晓事之
名
矣。
23回 老庄思想,也息息相通。法家最有
名
的韩非子,提出一个理论,可以说
24回 周文王时代,与姜太公——吕尚齐
名
并驾的人物,也是周文王的军师或
24回 很朴实,不需要标榜什么道理等等
名
号。上古时代,圣王在位,纵然百
24回 局,也许李白可与中唐拨乱反正的
名
相李泌并驾齐驱,各展所长,在历
24回 不只属于诗人文士之流,或者可有
名
臣大臣的辉煌功业呢!
25回 果单从用人行政的立场来讲,清初
名
臣孙嘉涂的“三习一弊”奏疏中,
26回 的内涵?我们可以引用佛家的一个
名
词,凡是“不与取”的便是盗。广
26回 之法而盗之。故田成子有乎盗贼之
名
,而身处尧舜之安,小国不敢非,
26回 赏近代诗人易实甫的“江山只合生
名
士,莫遣英雄作帝王”的含容浑厚
27回 的命运。因此,便变成“单方气死
名
医”的因医致病了!
27回 可欲,使民心不乱”的近似讽刺的
名
言。后来虽然变成犹如医药上的单
27回 —一做到了。汉文帝的俭约是出了
名
的,“不贵难得之货”,也是有事
27回 位的第二年,有献千里马者的历史
名
诏。他说:“鸾旗在前,凤车在后
27回 历史上皇帝们的自称)不接受任何
名
贵稀奇的奉献,要地方官们通知四
27回 丞若尉(丞、尉都是地方基层官职
名
称)致二千石(地区主政官职称谓
28回 传统观念中玩弄“奇技淫巧”的恶
名
。同时,更受到混合儒道两家思想
28回 科技工业来说,在战国前期,最著
名
的便有墨子与公输般在军事武器上
28回 ,它的内涵,多半是指天下国家的
名
器——权力,并非狭小到像他自己
28回 了当然也不知道,只好找以滑稽出
名
的东方朔来问。东方朔耍了一个关
29回 尚贤,使民不争”是消极的避免好
名
的争斗,“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
29回 为盗”是消极的避免争利的后果。
名
与利,本来就是权势的必要工具,
29回
名
利是因,权势是果。权与势,是人
29回 难免。司马迁所谓“君子疾没世而
名
不称焉”、“天下熙熙,皆为利来
29回 下攘攘,皆为利往”,真是不易的
名
言。固然也有人厌薄
名
利,唾责
名
29回 利,认为不合于道,但“
名
利本为浮世重,古今能有几人抛”
29回 明道的“座中有妓,心中无妓”的
名
言,一直是后世儒者所赞扬的至高
29回 子的“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的
名
言。
29回 情欲、爱欲、物欲、色欲,以及贪
名
、贪利,凡有贪图的都算是欲。不
30回 发挥忠诚爱国抱负,而借酒抒杯的
名
词:“盗跖倘
名
丘,孔子如
名
跖,
30回 愚直到今,美恶无真实。简册写虚
名
,蝼蚁侵枯骨,千古光阴一霎时,
32回 州的一半版图。如果我们用现代的
名
词来说,他是想利用财政经济的策
32回 进退两难,非常棘手。好在肯接受
名
相寇准所坚持的决策,勉勉强强御
33回 多费些时间,稍微了解有关宋一代
名
臣寇准的表儒内道的大手笔。同时
34回 大臣的杰作。因此弄得公正持重的
名
臣王旦有口难言,只好随声附和。
35回 大帝与万物的根本功能,也姑且强
名
之叫它是“道”。但是道本无形,
35回 道本无
名
,叫它是“道”,便已非道。因此
35回 处事去领略的,则属于历来帝王或
名
臣将相们的行事。
36回 学。退而求其次,随便列举历史上
名
将相的事功,用来说明《老子》本
36回 其锐,解其纷”的作为。了解中唐
名
将郭子仪与
名
相李泌的故事,也可
36回 ”的大经大法。无怪其生前享有令
名
,死后成为历史上“富贵寿考”四
36回 字俱全的绝少数
名
臣之一。
38回 臣传》上出现的宰相卢杞,还未成
名
。有一天,卢杞来拜访他,他正被
38回 王李磷相识,拉他参加幕府。永王
名
义上是起兵勤王,实际上也想趁机
38回 到夜郎。好在郭子仪已收复两京,
名
震一时,功劳又大,他知道李白受
38回 否真实,我们不讲考据。不过一个
名
士和
名
将的知遇结合,却是人们情
38回 汪小蕴,在论史诗中有关郭子仪的
名
句有:“一代威
名
迈光弼,千秋知
39回 期,他只有七岁,已经受到玄宗与
名
相张说、张九龄的欣赏和奖爱。有
39回 。他经常寻访嵩山、华山、终南等
名
山之间,希望求得神仙长生不死的
39回 工的老僧,大家也不知道他叫什么
名
字。平常收拾吃过的残羹剩饭充饥
40回 题,常常和他商量,叫他先生而不
名
。这个时候,李泌已少吃烟火食。
42回 郭令才原大,迹似留侯术更淳”的
名
句。郭令,是指郭子仪。郭子仪的
43回 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
名
,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43回 本章,又特别提出一则惊世骇俗的
名
言谠论,致使后世众说纷纷,各抒
43回 其中的道理,必须先对本文中两个
名
辞的内涵作个交代。一是“刍狗”
43回 空言,都无实义。甚至假借仁义为
名
,用以自逞一己私欲之辈,更是自
43回 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的
名
言,藉以警世。但老子说归说,无
44回 义,都是为了世间多假借圣人的虚
名
,以及伪装仁义的招牌。犹如近代
46回 注释,首先需要解决两个关键性的
名
词,即所谓“谷神”与“玄牝”。
46回 者,便套用了道家代表人物老子的
名
词,称它为“谷神”。
46回 始根元,是极其微妙的第一因的代
名
词。“牝”,在中国上古的文字中
46回 ,是母性、雌性生殖机能的文雅代
名
词。相反的,“牡”字,便是男性
46回 官所出生的。因此,老子造了一个
名
词,叫做“玄牝”。后世的道家由
46回 了解了这两个
名
词的内涵,然后便可大致明白《老
46回 地万物生命源泉的根本,取一个代
名
词,便叫它是“玄牝”。“玄牝”
46回 节里,老子又说了一句非常重要的
名
言,便是“用之不勤”。相反地说
46回 离相离
名
人不禀,吹毛用了急须磨。
46回 总之,“道”,本来便是离
名
离相的一个东西,用文字语言来说
48回 再看看所谓道家思想学术中另一有
名
的学说,那便是《阴符经》中一个
48回 “身先士卒”、“公而忘私”等等
名
言,便成为千古颠扑不破的无上法
48回 阳楼记》,范先生在这篇大作中的
名
言,便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
49回 地”的道理。其余也有不少的圣君
名
臣,宽厚优容,做到“心善渊”的
49回 此外,在东汉史上,有一段水的有
名
故事,那便是尚书仆射郑崇对汉哀
49回 ,臣心如水。”因此而成为千古的
名
言,常被直道以事人主的大臣们所
50回 为君难,为臣不易”等永垂千古的
名
训。
50回 许多历史故事,可以反证老子这些
名
言的真实性。现在只随便提出历史
51回 武之外,又加上穷奢极欲,建筑了
名
城凡尔赛宫等处。五六十年之间,
51回 有关历史
名
人在富贵贫贱之际,这一类的人生
51回 北朝——宋、辽、金、元时期几首
名
人的诗,便可了解《老子》本章有
51回 身后功
名
半张纸,夜来鼓吹一池蛙。
51回 一家富贵千家怨,半世功
名
百世愆。
51回 “一家富贵千家怨,半世功
名
百世愆。”真是看透古今中外的人
52回 。”这是佛学洞穿世事聚散无常的
名
言,同时也是出世思想的基本观点
52回 句,变成九字真言,成为“功成,
名
遂,身退,天之道”了。七字真言
52回 至于老子这些
名
言,究竟是正言天道不易法则的自
53回 文文化上立下莫大功德,但结果姓
名
隐没不彰,反令后世多方考据,是
53回 家的高僧而返还俗世初服,成功留
名
于历史的,如元初的刘秉忠,明永
53回 天之道”的,确是不易了!难道“
名
缰利锁”,当真牢不可破吗?
53回 思想的观点来看,对于老子的这句
名
言,虽然并无非议之处,只是把它
53回 。风格最为标准的,要算梁武帝的
名
臣韦睿。他善于从政,也善于用兵
53回 人。他是汉丞相韦贤的后裔,系出
名
门世族。自少即受郡守祖征的赏识
53回 策,只有如此行其自处之道,不贪
名
利,不争功劳,而且还在功成之时
53回 于乱世,“功遂身退,天之道”的
名
剧。
54回 ,干干脆脆,用“神”“气”两种
名
词,取而代之。而且明白指出长生
55回 使“营魄抱一”了。因为老子这句
名
言,却使后世人为了想达到“专气
55回 还只是道的用,“此两者同出而异
名
,同谓之玄。”能使身心神气相互
55回 发挥为用的,却是无
名
无相的道妙。为了使世俗观念容易
55回 了解,也可勉强另为它取
名
叫“玄览”,叫它为睿智或慧智。
56回 老子的“爱民治国,能无知乎”的
名
言,也随处可见,例如:
56回 此五子者,夷吾(管仲自称
名
字)一不如。然而以易夷吾,夷吾
56回 是刚正的表相。天门是象征性的代
名
辞,天圆盖覆,本自无门,哪里开
56回 的百会穴之处,叫作天门。也有别
名
叫“天囱”的。据说,修道的人,
56回 有宋代大儒邵康节写出微言大义的
名
句:“唐虞揖让三杯酒,汤武征诛
56回 然之道大相径庭了。所以由这两句
名
言的内涵,便可了解老子的人生标
57回 想,与老庄的学说合流,写了一本
名
著《化书》。其中有关物理之际,
58回 声”的高级音响,欣赏世界各地的
名
歌妙曲。
59回 ,是失意的总代号。当一个人在成
名
、成功的时候,如非平素具有淡泊
59回
名
利的真修养,一旦得意,便会欣喜
59回 敲门大叫说:爸爸,我已考取第几
名
了!老子在房里一听,便大声呵斥
59回 ,便轻轻地说:爸爸,你也是第几
名
考取了!老子一听,便打开房门,
59回 可图而已。在战国的时候,赵国的
名
将廉颇,便有过“一贵一贱,交情
59回 君,历来都把她用作丑陋妇女的代
名
词。其实,无盐也好,西施也好,
59回 ,又哪里知道平凡的可爱。这两句
名
诗,当然是出在久历风波,遍尝荣
59回 辱而保持道义的,诸葛亮曾有一则
名
言,可为人们学习修养的最好座右
60回 在我们旧式文学与人生的
名
言里,时常听到人们劝告别人的话
61回 视之不见
名
曰夷,听之不闻
名
曰希,搏之不得
名
曰微,此三者不
61回 。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绳绳不可
名
,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
61回 都由它造化而来。因此,在理念上
名
之曰“道”。在实用上,便叫它做
61回 混元一体。但在本无
名
相可说上,它究竟是什么东西?老
61回 子为之作了三部分的命
名
。
61回 的,还有非见所及的存在,特别命
名
它叫“夷”。夷,是平坦无阻的表
61回 ,还有非听闻所及的作用,特别命
名
它叫“希”。希,不是无声,只是
61回 ,还有非感官所知的东西,特别命
名
它叫“微”。微,当然不是绝对的
61回 处,也便借用老子的观念,翻译命
名
为“极微”,便有互同此理的内涵
61回 老子以后的道家与道教,便因袭其
名
,叫它“混元一体”,或“混元一
61回 断不续似的连在一起,“绳绳不可
名
”。你要说它是一个具体物质的东
61回 界别。因此,以无始之始,姑且命
名
它为上“古”。无始不可得,上古
62回 的形相。这也正是中国文化的千古
名
言,也是颠扑不破、人人当学的格
62回 那样不通窍。”整天迷迷糊糊,莫
名
其妙,岂不糟糕!心中不应被蓬茅
63回 子的话作结论:“此二者同出而异
名
”。
64回 永远追求不到的事,却同李商隐的
名
诗所说:“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
64回 欲盈”。曾有一位朋友谈到人之求
名
,他说有
名
有姓就好了,不要再求
64回 了,再求也不过一个
名
,总共两个字或三个字,没有什么
64回 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惆然”,
名
利如此,权势也如此。即使家庭父
65回 尽。这种无比伟大的生命价值,姑
名
之为不生,在老子叫“复”。“复
65回 ”也是个卦
名
,复卦又称做“地雷复”
66回 生”,演变成文学上一个很优美的
名
词“芸芸众生”。后来又有“林林
66回 有好结果。不知生命真理所在,莫
名
其妙,乱用道体,下场的危险性,
66回 睡不着觉。刚刚读啊读,看出一点
名
堂,便想弄个清楚,继续看下去,
67回 一章,老子另起炉灶,又提出一个
名
称叫做“太上”。“太上”等于《
67回 有“形而上”三个字,是译自西方
名
词,但采用《易经》中的观念。“
67回 谓道”,是说万物尚未生长以前,
名
之为道。“形而下者之谓器”,是
67回 —物理世界。形成物理世界之前,
名
之为“道”,《易经》称为“形而
67回 道家“太上”的
名
称,初见于《老子》。其实殷商以
67回 前就有“太上”这个
名
词了。中国文学上有句“太上忘情
67回 “说似一物即不是”,不能用世间
名
相来界定它。“有生于无”,宇宙
68回 值得讨论的问题。比如拥有大孝美
名
的舜,其父母可以说不伦不类,很
69回
春秋两大
名
医——老子与孔子
69回 加以利用,做出假仁假义、欺世盗
名
之事,结果弄巧成拙,照样害人。
69回 为人类社会谋福造利,那就对了,
名
之为“德”。道是体,德是用。然
70回 国际情势,而越国也复兴了。最后
名
与利、功勋等等,一样也不要,自
70回 战,彼此攻城掠地,都以仁义的美
名
作口号。你们要讲仁义道德,那很
71回 ,结果对方倒了大霉。这种仁义其
名
,侵略其实的勾当,非常要不得。
72回 修道成功,到达最高境界,任何
名
相、任何疑难都解决了、看透了,
73回 也没有定论的时候。苍雪大师这首
名
诗,相当能够表达老子“荒兮其未
73回 看起来很好的样子。所以许多人的
名
字都取个“熙”字,如清朝皇帝“
73回 痛苦,一生忙忙碌碌,为了生活争
名
夺利,一天混过一天,莫
名
其妙地
73回 易地忘掉,那可不简单。“人怕出
名
,猪怕肥”,尤其在社会上有了一
73回 点
名
气的人,更难做到。到时你想远离
75回 因此相传后世有一位上京考功
名
的秀才,路过严子陵的钓台,便题
75回 一首诗说:“君为
名
利隐,我为
名
利来。羞见先生面,夜半过钓台。
75回 的批评说:“一着羊裘不蔽身,虚
名
传诵到如今。当时若着蓑衣去,烟
75回 陵反披羊裘去钓鱼,分明是故意沽
名
钓誉,要等汉光武来找他,用此为
75回 求成
名
的手段。如果真想逃
名
避世,当时只着一般渔人所穿的蓑
75回 此他批评严光是有意弄噱头,求虚
名
,而非真隐的诚意人物。
75回 ,直自巢由错到今。”平庸一生,
名
不见于乡里,终与草木同腐的,或
75回 收入魏野的著作。也许道家仍然好
名
,又把他栽在陈抟身上,未免有锦
75回 以待其人而已。我们且看他的一首
名
诗,便知究竟了。
76回 精甚真,其中有信。自古及今,其
名
不去,以阅众甫。吾何以知众甫之
76回 西边,两个方向怎么能合拢成一个
名
词呢?
76回 ”的物解。老子所说的物,用现代
名
称来说,便是“这个东西”的意思
76回 ,再进一步讲不出一个所以然的代
名
词。这等于佛家说,有一个不可思
76回 是唯物思想,否则那太离谱、太莫
名
其妙了。不过,有人还会误认孔明
77回 精甚真,其中有信。自古及今,其
名
不去,以阅众甫。吾何以知众甫之
77回 个东西。修道人可以到达这种莫可
名
状,光明无际,“荒兮其未央哉”
77回 ,这个东西,老子不想再加上一个
名
词去解释,恐怕以词害意,只好简
78回 精甚真,其中有信。自古及今,其
名
不去,以阅众甫。吾何以知众甫之
78回 家所说“不生不灭”的境界。佛经
名
典《楞严经》亦云:“心精圆明,
79回 精甚真,其中有信。自古及今,其
名
不去,以阅众甫。吾何以知众甫之
79回 形而上的“道”,“自古及今,其
名
不去。”它是参天地的造化之机,
79回 是世界上表达“不二法门”的道之
名
称,可有千差万别,不只一个而已
79回 ”,都同是代表这个不二之道的别
名
。这个东西永远不会改变,永远不
79回 ,遍弥十方。我们的传统文化,便
名
它是道。
79回 为重。读古人文章,假如有一个人
名
张大,替别人写一篇序,下面落款
79回 篇文章是“张大甫”作的。有时候
名
字外又加号,比如他号“小仙”,
79回 甫序。”这么,就会有人误认此人
名
“张大小”,号“仙甫”。实际上
79回 ,作者真
名
叫“张大”,号“小仙”,“甫”
80回 大家心平气和,彼此相安无事。莫
名
其妙地骂人,那是属于粗暴的行为
81回 皇帝的儿子,那时候还没有太子的
名
称),所谓丹朱不肖,大不如他的
81回 方朔,东方朔在汉武帝前面,是有
名
的可以调皮耍赖的人。汉武帝与秦
83回 高明,她是贫贱出身。皇后的哥哥
名
字叫做“长君”,有个弟弟
名
叫“
83回 广国”,又
名
“少君”。窦家这个小兄弟更惨,
84回 衣服叫狐裘,是第一等衣料,非常
名
贵,普通老百姓是穿不起的,没有
84回 ,曾经跟他流亡多年的一位功臣,
名
叫栾枝的大夫,听了晋文公的感叹
84回 “咎犯”是一个人
名
,不要认为“咎”是过错,“犯”
84回 我车子里面布置得那么漂亮,那么
名
贵呢!帽子再坏,还是戴在头上。
84回 鞋再
名
贵,还是穿在脚底下,踏在地面。
84回 么鞋子,才能踏这地毯上面,以便
名
贵中更加
名
贵呢!即使换了一双更
84回
名
贵的鞋子,我可无法再到我妈妈那
85回 诫,便说出“少则得,多则惑”的
名
言。当清末民初的时期,有一山西
86回 的领导术,也许重点就在这些至理
名
言中。当一个领导群众的人,千万
86回 功”。“自伐”,是自我表扬的代
名
辞。有了功劳的人爱表功,差不多
86回 然不会埋没了你真正功高望重的知
名
度的,因为天下明眼人毕竟很多。
86回 故有功,不自矜故长”。这四不的
名
句,是告诉我们,为人立身处世必
86回 恳地去做。如果知道“曲则全”的
名
言,却把它当成手段去做,那就“
87回 客。“希言”,亦即平常较少用的
名
言。再深一层来讲,便是“无言之
87回 作为物质世界和自然,而是哲学的
名
辞,勉强解释,也可说是“原来如
87回 度有一学派,称谓自然学派,佛学
名
之为“自然外道”。印度的自然外
87回 在正统的佛经里面,“自然”这个
名
词,从来未曾用过,因此一般就误
88回 开的。道、德两个字合起来做一个
名
词用,是秦汉以后的事。道,是形
89回 呢?且看我们现在有许多公司,取
名
叫企业公司。什么叫“企”呢?把
89回 上常见的例子,当我们经常到一家
名
餐厅宴会,这家会做菜的
名
厨师,
90回 三五七年),他起用了那个在野的
名
士、平时扪虱而谈天下事的王猛为
90回 。又晋君无罪。若大举不捷,恐威
名
外挫,财力内竭耳!”
90回 便可了解古人所推崇的古圣先贤的
名
言学理是多么的重要,多么的可贵
91回 宪”。一年还不到,袁大头就身败
名
裂,寿终正寝,所留下的,只有一
91回 最力。老二克文,却是文采风流,
名
士气息,当时的人,都比袁世凯是
91回 界中的清凉池水。修炼家们,又别
名
它为华池神水,服之可以祛病延年
91回 最上层。”最后变化引用苏东坡的
名
句:“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92回 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
名
,字之曰道,强为之
名
曰大。大曰
92回 拨云见日之势,一笔扫开所有相对
名
言的障碍。现在本章又说:“有物
92回 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
名
,字之曰道”。
92回 佛家专用的
名
词“空”,是从道体的原则上说;
92回 切处。“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
名
,字之曰道。”这个东西是一切宇
93回 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
名
,字之曰道,强为之
名
曰大。大曰
93回 道之为
名
,在原始的中国文化,是超然于宗
93回 教性质的代
名
词,西方哲学称之为“第一因”,
93回 上彼此仍有差别之处。以宗教性的
名
词来说,基督教、天主教叫它“上
93回 将它专属于某一种哲学派别。道的
名
称之外,尚有几个与它同义的
名
词
93回 ,老子又提出来说:“强为之
名
曰大”,因为它实在无量无边,太
93回 ,大到无量无边,无有涯际,因此
名
之为“逝”。同样的意义,佛经上
93回 “佛”亦有十个
名
号,“善逝”是其中之一。这个“
93回 大”、’逝”、“远”、“反”等
名
称,甚至于儒家所讲的“天”,或
93回 起来,至少也有十来个“道”的别
名
。后来印度文化传播到中国来,其
94回 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
名
,字之曰道,强为之
名
曰大。大曰
94回 统称为自然科学,这是借用老子的
名
词,我们不能因此便认为老子说的
94回 错的误解。这种情况,如借用佛学
名
称来说,就是“众生颠倒”,“颠
94回 问题,感到左右为难。佛家有一个
名
词“法尔如是”,它是说明诸法本
94回 佛经,怕与老子的“自然”混合了
名
词,只好另创一词,便叫“法尔如
95回 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
名
,字之曰道,强为之
名
曰大。大曰
95回 子却不采用这些具有人神造作化的
名
词,他只是根据上古传统文化中固
95回 有的
名
称,无以
名
之,仍然称之为“道”,称为“自
95回 我们研究道家思想,“自然”这个
名
词,是一大关键。而佛家的终究处
96回 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
名
,字之曰道,强为之
名
曰大。大曰
96回 么都不需守,没有那些罗哩罗嗦的
名
堂。“道法自然”,自自然然就是
96回 中国道家有句
名
言:“人身是一小天地”,认清这
96回 了魏伯阳真人作的《参同契》这部
名
著,素来被称为是千古丹经的鼻祖
96回 扣,可为日后印证真假之辨的,便
名
曰“契”。《参同契》所论述的修
98回 ,便有“虽有荣观,燕处超然”的
名
言。
98回 入。但古人又说:大德者,必得其
名
,必得其位,必得其寿。这是善有
98回 之中,依然有超然物外,不受功成
名
遂、富贵荣华而自累其心,这才是
99回 人生不满一百岁,今是昨非无定
名
。
99回 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
名
言。后来韩信临死时也引用过。第
99回 如此。第八句道家神仙传称广成子
名
董初平。但这里所说的初平,是指
100回 机的张良,想要极力作到“功成,
名
遂,身退”。但很可惜,他始终不
100回 物,李煜一流的角色,只是志在功
名
,或志在富贵的迷梦中,始终不知
100回 结果,何以不学范蠡一样,功成,
名
遂,身退,泛舟五湖,飘然远引呢
100回 的自处之道。不然,便会有如清初
名
臣尹善所自慨的
名
句“鸟入青云倦
100回 重,整经教武,一举而复国成功,
名
垂千古,便是反用乐毅的“虽有荣
100回 功业。也就是老子所谓“同出而异
名
”的上智运用之妙,存乎一心的应
101回 的人,为善不欲人知,因为他不求
名
、不求利,更不望回报;如果做了
101回 ,那就是着相留迹了。这只是借用
名
词而已。说到彻底之处,便是禅宗
101回 进一层明显的说明。禅宗有一位著
名
的大师,叫南泉禅师,他是马祖的
102回 为,是谓圣人之道,老子为它取个
名
“是谓袭明”。“袭”是延伸的意
103回 实,融会贯通起来说,佛法有一个
名
称叫“软地”,先经过修养的步骤
104回 两句话:“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
名
士自风流。”我们是来自民间的人
104回 就是来自民间,上台之后,以及功
名
富贵,这一切都是假的,是暂时的
104回 再说“是真
名
士自风流”,古代的风流,近乎现
104回 代讲的“潇洒”。一个真正的
名
士,他本身自然潇洒,不是做作出
104回 仍然是乡巴佬一个。有位历史上的
名
人,官至极品,当了几十年的宰相
105回 是“道”,不需要有道德仁义这些
名
称。到了人类社会越向前发展,精
106回 ,吾见其不得已。”“天下”这一
名
词所指,在中国文化观念中,可大
107回 章,老子告诉我们有三宝,现在把
名
称先提出来,即“曰慈、曰俭、曰
108回 亮,乃至明朝的刘基等等,这些著
名
的人物,有些站在前面,还有其他
108回 在背后辅助而不出
名
的人。这是中国政治历史上的一个
108回 成了使命之后,也不想在历史上留
名
,“功成、
名
遂、身退”,实所谓
108回 这个道理都很清楚。世界上真正的
名
将,能懂得军事的,都不敢轻言战
109回 哲学再加以引申。历代有很多注释
名
著,对这一章并不下注解,不
109回 修养,以恬淡为上,诸葛亮有两句
名
言:“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109回 朝的时候,梁武帝下面有一位将领
名
叫陆法和,是一位出家的和尚。此
112回 个地方。这时有一个楚王高级干部
名
叫潘党的,对楚王说:“君盍筑武
114回 1>《老子他说》32章 道常无
名
114回 道常无
名
,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也。侯王若
114回 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始制有
名
,
名
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
114回 的事物没有不变的,所以“道常无
名
”,没有一个永远不变的形态,没
114回 “始制有
名
,
名
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
114回 “始制有
名
”,“
名
”就是刑
名
,代表法令,代表制度;换句话说
114回 ,“
名
”代表人类文化观念的成立。人类
116回 。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而不
名
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常无欲,
116回 可
名
于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
名
为大。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
116回 劳苦,永远生生不息。“功成而不
名
有”,它滋生万有而不表功,也没
116回 而不为主”,“衣养”就像佛学的
名
词“加庇”,是保护,盖覆,像穿
116回 ,它并不做万物之主,“常无欲可
名
于小”,它本身没有一点欲望,对
116回 有任何要求,因此可以随便为之定
名
,讲它很小。对于老子所说的“小
116回 “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
名
为大”,万物最后也回到它那里,
121回 1>《老子他说》37章 道恒无
名
,侯王若能守之(01)
121回 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
名
之朴。无
名
之朴,夫亦将无欲。不
121回 前,有一个讲中国哲学的了不起的
名
家,他解释道家的“无为”时,主
122回 1>《老子他说》37章 道恒无
名
,侯王若能守之(02)
122回 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
名
之朴。无
名
之朴,夫亦将无欲。不
122回
天为 无欲 无
名
122回 “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
名
之朴”,人能够守住这个道,万物
122回 取之不尽,用之不竭,“镇之以无
名
之朴”,就要永远保持原始的状态
122回 老子接着说,“无
名
之朴,夫亦将无欲”,什么叫“无
122回
名
之朴”呢?就是自己没欲望,无欲
123回 十八章开始,是《老子》下篇,又
名
“下经”,整个连起来,上经讲“
123回 里,所以是“德者得也”。现代的
名
词是说其成果、效用。
125回 在都不是“一”。“一”也是个代
名
词,专一是无处所的。所以,佛家
126回 休息几次,所谓养养神。以现在的
名
词,脑筋多几次时间休息,让脑筋
127回 “有无相生”、“此二者同出而异
名
”两句话,后世的人,拼命在上面
128回 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
名
。夫唯道,善贷且成。
129回 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
名
。夫唯道,善贷且成。
129回 黑暗。”这一段黑暗,文学专门的
名
称叫做“昧爽”,就是要亮而未亮
130回 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
名
。夫唯道,善贷且成。
130回 中国有句
名
言,说明人的一生很难评论,所谓
130回 一番事业,就要忍得住。佛学有个
名
称,叫做“忍辱”,人能够忍得住
131回 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
名
。夫唯道,善贷且成。
132回 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
名
。夫唯道,善贷且成。
132回 为这一章做了一个结论:“道隐无
名
,夫唯道,善贷且成。”道的功能
132回 体”。所以,道的体是隐,是“无
名
”,它是没有
名
相可见的。因此,
132回 或别的什么都可以,因为它本身无
名
、无相、无形、无体之故。
135回 古帝王,为什么用人世间最低下的
名
称称呼自己呢?“而王公以为称”
135回 贝一样,但要替他取一个最低践的
名
字,叫“阿猫、阿狗”之类的。再
136回 子也小,也研究医学,后来变成大
名
医,不但活得长久,还能够医治别
138回
《老子他说》44章
名
与身孰亲
138回
名
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
138回 生的道理。世界上的人,就是为了
名
与利。我们仔细研究人生,从哲学
138回 常可笑,很多非常虚假的东西。像
名
叫张三或李四的,只是一个代号,
138回 可是他
名
叫张三以后,你要骂一声“张三混
138回 要与你打架不可。事实上,那个虚
名
,与他本身毫不相干,连人的身体
138回 这个理由来孜孜为利。古人有两句
名
诗:“
名
利本为浮世重,世间能有
138回 几人抛。”
名
利在世界上是最严重的,世界上能
138回 “
名
与身孰亲”,他要我们了解
名
就是假的,比起身体来,当然爱自
138回 。如果有人对你说,你最好不要出
名
,你出
名
我杀了你;那你宁可不出
138回
名
,因为还是身体重要。
138回 ,得到比较好。但是,一个人又有
名
,又有利,那就忙得非生病不可;
138回 涉及空与有的问题了。前面两句,
名
与身相比,身与货相比,我们一定
138回 对哪个不对,两头都对也都不对。
名
固然是虚
名
,与身体没有关系,但
138回 是虚
名
有时候可以养身,没有虚
名
这个人还活不下去呢!虚
名
本身不
138回 身,是间接的养身。身与货、身与
名
,两个互相为用,得与失两个也是
138回 来还可以反攻拿回来。他问韩王,
名
利权位与身体比,哪一个重要?韩
138回 ,我看还是命比膀子重要。这是有
名
的故事,后来禅宗的大师栯堂禅师
138回 有
名
的诗句——“天下由来轻两臂,世
138回 连城”,人世间为了财富,为了虚
名
,忙碌一生,连命都拼进去,又何
138回 处时知止。所以老子说,“功成、
名
遂、身退”,这句话意味无穷,所
138回 们知止、知足的重要,也不要被虚
名
所骗,更不要被情感得失蒙骗自己
139回 道家的哲学始终是这个看法。很多
名
人懂得人生的道理,懂得了这个道
139回 ,就像满清中兴
名
将曾国藩,到晚年还标榜自己的书
141回 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
名
,不为而成。
141回 才,而是借科举考中的“秀才”之
名
,比喻绝顶聪明的人。能够知天下
141回 的,“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
名
”。
142回 清朝有
名
的历史学家,也是诗人的赵翼,讲
142回 并不是运气的关系,而是人到了功
名
富贵没有,人际关系也淡薄,复杂
142回 是“穷而后工”,这是中国千古的
名
言。
145回 之过客,浮生若梦,为欢几何”的
名
句,都是来自这种思想。人生下来
146回 ,拼命地向死路上去消耗,而美其
名
为人生的责任。其实到了某一个时
146回 “盖闻善摄生者”,“摄生”这个
名
称要注意,这是老子最先提出来的
146回 念。我国近代翻译西方过来的一个
名
词叫做“卫生”,意思是保卫这个
146回 ,自己可以做主。这个“摄生”的
名
词,就是说明修道的人,把
146回 什么都有,只有姜子牙骑个怪东西
名
叫“四不像”。不过四不像的确有
147回 武帝也见过面,只是另外化了一个
名
字。反正每一代化都出现,看看是
148回 ,叫做如来、真如、佛,很多的代
名
词。中国文化中的代
名
有两种,一
148回 或者叫它天,还有一个用数理的代
名
叫做易,实际上都是同一个东西。
149回 然”,只是借用了老子的“自然”
名
词,而叫做“自然科学”。在老子
149回 ,根本没有什么“自然科学”这些
名
词。老子的“自然”,是他所创的
149回 一个
名
词,含义就是:本身当然如此,也
150回 就是从老子这句话里来的。古人取
名
字很费心思的,需要很多书本上的
150回 别号就取“元德”两字。取这样的
名
字,等于告诉刘备,在这一生中,
151回 这个生命的根源,老子给它取一个
名
字叫做“天下母”,万有都是它所
151回 的地方。后代学道家的人,有一句
名
言“若要人不死,除非死个人。”
152回 不勤”。“兑”是《易经》上的卦
名
,“兑上缺”,下面两横,上面一
152回 “是为习常”,老子上面定了一个
名
称,叫做“玄德”,现在他又定一
152回 个
名
称叫“习常”,就是经常练习的意
155回 甚至是终身事业,一生有钱、有声
名
、有地位、有权力,但是,最多十
155回 我们随便提一个问题,唐太宗的姓
名
是什么?如果在电视节目问,观众
155回 来,至少有三分之一已经把他的姓
名
忘记了,而他当时却威风了几十年
157回 有“光禄寺”与“光禄寺卿”这类
名
称的官职。因为汉朝最初安置印度
157回 所惑,要超脱环境之外;纵然有功
名
富贵,生活优裕,居华屋,多财富
158回 把生命无尽的功能急速地消耗,莫
名
其妙地去做无谓的牺牲,无谓的消
166回 的方法,“塞其兑”,“兑”是卦
名
,兑卦代表了嘴巴,上面有缺口的
166回 出,病从口入”,这是中国的古训
名
言。尤其夏天乱吃东西,都是从嘴
167回 位至王侯,但只传到孙子一代,功
名
富贵就结束了,这是陈平自己的预
168回 方面的会议,有很多大学校长以及
名
教授在座。那天开会进行到夜晚的
168回 十时余,有一位日本某
名
大学的校长指定要我说话,我无法
170回 在黄帝的时代就已经存在了,只是
名
字不同。据传说,那时他的
名
字叫
170回 尧、舜、禹的老师,不过每一代的
名
字都不同,使人们不知道就是他。
170回 则有多方面的用法,如对于帝王的
名
字,不可以直接称呼,否则就是犯
170回 “元”两字就通用了。又如孔子的
名
字“孔丘”,为了尊敬孔子,避他
170回 的
名
讳,我们早年读古书,读到他的
名
170回 样也不能干,那样也不能做,这个
名
词不行,那个
名
词不对,动辄得咎
172回 汉高祖入关,法律只有三条——有
名
的约法三章。《史记·高祖本纪》
173回 朝的时候,有一位年轻人考取了功
名
,出去做官,在上任之前,他去拜
174回 汉朝著
名
的盛世——儒家称道的文景之治,
175回 我们到故宫博物院,看得到一幅著
名
的古画《清明上河图》,图中所描
177回 宋朝的一个人赵抃,是宋代的理学
名
臣,死后国家给他的滋号为“清献
177回 用的官符印信,那是用黄铜铸造,
名
为“黄金印”。他的这首诗,把荣
177回 华富贵、高官显爵、权力
名
位都说得如此平淡,这是值得我们
177回 现在青年们效法的。他一生中,功
名
富贵都经历过,曾经有那么大的权
177回 诗,也等于是他的自传,把一切功
名
、富贵、权力都放下来了。这些事
177回 楚其中的道理,就会发现,一切功
名
富贵,实在没有什么了不起,都平
177回 样一个人,希望认识我。这个住在
名
为“高斋”屋子里的老人,我实实
179回 了。我们中国有句谚语,“人怕出
名
猪怕肥”,猪肥了算是有福,可快
179回 要被杀了。人发财以后出了
名
,大家都知道,同时麻烦也就来了
179回 。一个人官大、
名
大、钱大,只要三者有其一,也就
180回 有光亮;就是现代所流行的要有知
名
度,有才华,要放光,知
名
度要高
182回 夫,忙得很。他的文学也很好,有
名
的懒残歌——“世事悠悠,不如山
183回 、注解。第九、十两章,提过一个
名
称——“玄德”。
186回 十章的引申。这一章中,有老子的
名
言,就是中国政治思想史及政治哲
186回 不同。所以这叫“烹小鲜”。很多
名
菜都是如此烹出来的,甚至用文火
187回 鲜”,这是老子对于政治运用上的
名
言,但是要怎么烹呢?“以道莅天
187回 ,可以前知,老子的表达是用不同
名
词而已。
187回 曾经有一位很有
名
的道士,传说法术很高,收了半天
188回 高宗鼎盛时代,对于小国家,有著
名
的一则故事,就是风尘三侠的事迹
188回 皇帝,准备好即将发难时,遇到有
名
的文豪侠红拂女。那时的红拂女认
189回 而出来招呼。虬髯客就下马互通姓
名
,并问李靖,这位是你的妹妹还是
191回 变动了,秦汉以下,三公就变成有
名
无实了。就历史哲学立场来看,真
192回
财富
名
位比不上坐进此道
197回 欧阳修有两句
名
言,我经常上课时引用。他说:“
197回 就是小心谨慎。吕端是宋朝的一个
名
臣,大宰相,在历史上这两个人物
197回 与孔子一样,告诉我们许多做人的
名
言,也涉及历史上观察人的相术。
198回 不是帮会。真正的所谓帮会,有个
名
词“三刀六眼”,就是“重然诺”
207回 学的道理做比喻,所以后来宋朝的
名
儒大将范仲淹就有“不为良相,则
207回 为良医”的
名
言。一个青年立志,就要成为救国
208回 史文化上“孤”、“寡”成为专有
名
称。
209回 法、僧也称为三宝。“三宝”这个
名
词是借用老子的,不过借久了就不
209回 一切事一切人的领导。正如清朝有
名
的诗人龚定盦诗中的一句,“但开
210回 与“仁”有时是同义字,只是两个
名
词的变化,由于时代不同,语言文
211回 有一次大家聚会,差不多著
名
写武侠小说的人都在座,大家在谈
211回 乱写,把想得到的以及听来的武术
名
词都写上去。他又说:“现在我们
211回 武术
名
相都写光了,把建筑工程也写上去
211回 敢来,后来总算找到荆轲,千古留
名
。但是荆轲的武功,如果拿武侠小
212回 不傲慢。所谓“下”,历史上许多
名
将所秉持的行为是“身先士卒”。
213回 尺”,这个道理,后世发展成一句
名
言——以退为进。上古用兵的最高
213回 是这里的“用兵有言”,引用四句
名
人的话来说明他自己的道理。
214回 说明,我们曾引用过一句历史上的
名
言,“诸葛一生惟谨慎”,仔细研
216回 竟为什么做这些事,连他自己都莫
名
其妙;因为他“事无君”,自己的
217回 体,这才是真智慧。有一本佛学的
名
著《肇论》,作者僧肇,是南北朝
217回 的本位上。所以,僧肇当时的四篇
名
论非常震动各界。僧肇除了佛学以
218回 类,都受这句话的影响。道家一部
名
著,魏伯阳的《参同契》,在中国
218回 面,不过很难读懂。这部书之所以
名
为《参同契》,是因为修道做工夫
220回 ”字,第一个是动词,第二个就是
名
词。老子说圣人懂了这个道理以后
220回 就在知道得太多。西方哲学有一句
名
言:“知识越多痛苦越大,学问越
220回 间,这岂不是“病病”吗?像清朝
名
士袁枚引用宋人的诗:“羡他村落
220回 为他新的封号。但是陆放翁有一句
名
诗——“十年烟笼废春耕”,因为
224回 天”在儒道二家是形而上的一个代
名
词,一个代号。在印度也可以叫它
225回 它鬼也无妨;它不会与你计较这些
名
词,因为“天网恢恢”,胸襟广大
229回 ”所以老子始终告诉我们“功成、
名
遂、身退,天之道”。个人做事也
229回 己了不起;“功成”是大家的;“
名
遂”,出了
名
已经不好意思;“身
231回 世界上常有人突然出
名
,实际上那个大
名
不见得符合事实
231回 道无亲,常与善人”,这是老子的
名
言,天道很公平,并不是说你今天
232回 时的“国”,是个地方政治单位的
名
词,直到三国时代都是如此。到了
最近查询记录
在《老子他说(上下)》查询“名”
在《老子他说(上下)》查询“令”
在《老子他说(上下)》查询“不及”
在《老子他说(上下)》查询“亡”
在《老子他说(上下)》查询“文”
在《老子他说(上下)》查询“田”
在《老子他说(上下)》查询“传”
在《老子他说(上下)》查询“圣”
在《老子他说(上下)》查询“须”
在《老子他说(上下)》查询“娘”
在《老子他说(上下)》查询“金”
在《老子他说(上下)》查询“温”
在《老子他说(上下)》查询“蒙”
在《老子他说(上下)》查询“洪”
在《老子他说(上下)》查询“屈”
在《老子他说(上下)》查询“道”
在《老子他说(上下)》查询“轻”
在《老子他说(上下)》查询“第一”
在《老子他说(上下)》查询“铁”
在《老子他说(上下)》查询“舍”
在《老子他说(上下)》查询“国”
在《老子他说(上下)》查询“敢”
在《老子他说(上下)》查询“菜”
在《老子他说(上下)》查询“良”
在《老子他说(上下)》查询“宝”
在《老子他说(上下)》查询“第二”
在《老子他说(上下)》查询“问”
在《老子他说(上下)》查询“字”
在《老子他说(上下)》查询“技”
在《老子他说(上下)》查询“存”
在《老子他说(上下)》查询“祥”
在《老子他说(上下)》查询“王”
在《老子他说(上下)》查询“音”
在《老子他说(上下)》查询“何”
在《老子他说(上下)》查询“楼”
在《老子他说(上下)》查询“然”
在《老子他说(上下)》查询“刑”
在《老子他说(上下)》查询“鸡”
在《老子他说(上下)》查询“拜”
在《老子他说(上下)》查询“大”
在《老子他说(上下)》查询“殿”
在《老子他说(上下)》查询“枝”
在《老子他说(上下)》查询“空”
在《老子他说(上下)》查询“阁”
在《老子他说(上下)》查询“劳”
在《老子他说(上下)》查询“不为”
在《老子他说(上下)》查询“盛”
在《老子他说(上下)》查询“而得”
在《老子他说(上下)》查询“鄙”
在《老子他说(上下)》查询“雅”
在《老子他说(上下)》查询“虽然”
在《老子他说(上下)》查询“贫”
在《老子他说(上下)》查询“之门”
在《老子他说(上下)》查询“之心”
在《老子他说(上下)》查询“有相”
在《老子他说(上下)》查询“雾”
在《老子他说(上下)》查询“仰”
在《老子他说(上下)》查询“笑话”
反义词
近义词
词组
谜语
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