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名著
中国文学
外国名著
影视作品
水浒传
道德经
易经
礼记
老子他说
学习字词典
我的日志
字号++
字号--
老子他说(上下)
关键词
排除词组
西游记
红楼梦
三国演义
水浒传
老子他说(上下)
查询
14回 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
天地
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
15回 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
天地
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
15回 前面已经说到本无是
天地
的原始,妙有是万物万有的来源。
16回 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
天地
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
19回 从人类的经验来讲,
天地
万物的从有还无,是很自然的事实
19回 些讲来讲去,到底都牵涉到“道通
天地
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的形而
20回 其实,老子虽然说的是
天地
间因果循环往复的大原则,但很不
21回 面看来,绝对不是齐一平等的。但
天地
宇宙,本来便在周圆旋转中。凡事
21回 此,他教人要认识道的妙用,效法
天地
宇宙的自然法则,不执著,不落偏
21回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比如这个
天地
间的万物,它们都不辞劳瘁地在造
21回 也不自恃有功于人,或自恃有功于
天地
。它们总不把造作成功的成果据为
21回 居”字,便是占住的意思。正因为
天地
万物如此这般,不自占为己有的在
22回 第三章是将
天地
自然的法则,引申应用到人世间的
22回 利,功成而弗居为己有。这是秉承
天地
生生不已,长养万物万类的精神,
22回 有相对地要求回报。人们如能效法
天地
存心而作人处事,这才是最高道德
26回 便是“盗机”。《阴符经》说:“
天地
,万物之盗。万物,人之盗。人,
26回 者也就是利用盗机。我们人活着是
天地
之盗,都是偷了
天地
自然的东西,
26回 自己还认为理所当然,这都是占了
天地
万物的便宜,便是盗机。所以说修
26回 道的人,也是偷盗
天地
的精华到我的身上来。好比用一个
26回 了太阳的热能来自利。修道人偷盗
天地
精华之机,也是如此,所以说“人
26回 ,万物之盗”。但“
天地
,万物之盗”,人固然是偷取
天地
26回 精华,
天地
也是偷了万物和我们的生命,才显
26回 现出
天地
存在的威德功能。
26回 ”。所谓“倮虫”的人们,也只是
天地
间一个生物而已。但又大言不惭地
28回 也出在道家的学术思想。道家认为
天地
是一大宇宙,人身是一小
天地
。地
28回 轻易去挖掘。即使挖掘,也要祭告
天地
神祗,得到允许。不然,只有偷偷
29回 ,在《周易·序卦传》便说:“有
天地
,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
29回 实社会里,是绝不可能的事。除非
天地
再来一次混饨,人类重返原始的时
43回
《老子他说》05章
天地
不仁(01)
43回
天地
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
43回 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
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
43回 言字句上,确是直截了当地说:“
天地
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
43回 便可知道老子所提出正面的哲学。
天地
生万物,本是自然而生,自然而有
43回 事,死杀万物,也是很自然的事。
天地
既不以生出万物为作好事,同时也
43回 不以死杀万物为作坏事。
天地
既生了长养万类的万物,同时,也
43回 一定是毒,以毒攻毒,可以活命。
天地
并不一定厚待于人类而轻薄了万物
43回 ,只是人类予智自雄,自认为
天地
是为了人们而生长万物人,自称为
43回 会说人是万物的最大毒害。其实,
天地
无心而平等生发万物,万物亦无法
43回 自主而还归于
天地
。所以说:“
天地
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这是说天
43回 然而有,自然而归于还灭。假如从
天地
的立场,视万物与人类平等,都是
43回 有人心,以人心自我的私识,认为
天地
有好生之德,因此发出天心仁爱的
43回 赞誉。如果
天地
有知,岂不大笑我辈痴儿痴女的痴
43回 ,便可了知真正有道的圣人,心如
天地
,明比日月,一切的所做所为,自
43回 ,大不应该,他希望人们真能效法
天地
自然而然的法则而存心用世,不必
43回 标榜高深而务求平实,才说出“
天地
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
44回
《老子他说》05章
天地
不仁(02)
44回
天地
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
44回 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
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
44回 为了重申“
天地
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
44回 一腔忠义之忧,便借此道理而大发
天地
的牢骚,如说:
45回
《老子他说》05章
天地
不仁(03)
45回
天地
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
45回 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
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
45回 人的无主而任负化育,便直接指出
天地
间万事万物的生灭变化,既不是谁
45回 所主宰,也不是
天地
的有心制作。万物的造化生灭,都
45回 是存在的另一表相。所以他说:“
天地
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
45回 其实,这个
天地
的万物,都在永远不息的动态中循
45回 然而
天地
与万物,毕竟都在动态中生生不已
45回 既然了解到
天地
之间气分的变化往来,变动不息,
46回 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
天地
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46回 承接上文“
天地
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
46回 言数穷,不如守中”的法则,说明
天地
万物与人我生命的作用,常在于一
46回 即空洞虚无而生妙有的功能,便是
天地
万物生命源泉的根本,取一个代名
46回 玄牝”虽然中空无物,但却是孕育
天地
万物生命的窟宅,绵绵不绝,若存
47回 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
天地
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47回 ,各个派了一个守护的神人,配合
天地
日月时间空间方位等法则,随时随
47回 ,而且可以了解“用之不勤”也是
天地
万物自然的法则。
48回 天长地久,
天地
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
48回 由“
天地
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到“多言
48回 死”、“用之不勤”,便进而说明
天地
与万物的生命所以自然而长生的道
48回 理。因此而有“天长地久,
天地
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
48回 但是,老子用了一个
天地
与生命“不自生”,又播弄得后世
48回 “不自生”,难道说,
天地
是由他生而来吗?如果
天地
真由他
48回 生而来,那么,与一般宗教学说中
天地
是神所创造的,便是同一论调。既
48回 如我们先民的传说,盘古开
天地
,也不是无稽的神话了。那么,可
48回 见
天地
之上,或者说
天地
之外,还另有一个能主宰
天地
的主
48回 如果说,
天地
之所以能长久存在,那是因为它生
48回 ,因此说它是“不自生”。那么,
天地
既然好心而生万物,何必既生出来
48回 烦。如果掉一句古文的口语,“何
天地
之不惮烦也?”
48回 老子说了一句
天地
之所以能长久存在的原因,是因为
48回 邪?故能成其私”一段妙文,说明
天地
的“不自生”,正是
天地
极其自私
48回 表现,这样看来,这个世界,这个
天地
之间,就绝对没有一个真正的大公
48回 再进一层来看,无论老子的
天地
“不自生”,或《阴符经》的“天
48回 如果用另一种语意来表达,便可说
天地
能长且久而生长万物,在人们的眼
48回 又有死,好像是很不幸的事。但在
天地
长生的本位来说,生生死死,只是
48回 物表层形相的变相。其实,万物与
天地
本来便是一个整体、同体的生命,
48回 万物的生死只是表层现象的两头,
天地
的能生能死的功能,并没有随生死
48回 ,而引出下文,得道的圣人能效法
天地
的法则立身处事,去掉自我人为的
49回 那便是永无过患而安然处顺,犹如
天地
之道的似乎至私而起无私的妙用了
56回 。到此程度,自然智周万物,神通
天地
,明达古今,超凡入圣。如果照我
56回 到了最后,却是“生而不有”,如
天地
一样,虽能生长万有,但不据为己
57回 雌乎”!都必须“虚怀若谷”,与
天地
精神往来而得大机大用。
57回 搏空为块,见块而不见空,土在
天地
开辟后也。粉块为空,见空而不见
57回 块,土在
天地
混沌时也。神矣哉!
62回 就是东南西北上下,几所有法,在
天地
间都是变化莫测的。以上是说明修
65回 向死亡之路走去。因此,庄子解释
天地
万事万物说:“方生方死”。刚刚
66回 谓复命,复命曰常。”我们看看,
天地
间的万物,生长最快的是什么?—
66回 的。“公乃王,王乃天”,就符合
天地
自然法则。
天地
生长万物,日月照
66回 有
天地
一样无所不包的胸襟,便合乎道的
67回 大慈大悲,无偏无私的大情,譬如
天地
生育万物,平等无差,不求回报。
67回 姓皆谓我自然。”这等于说,道是
天地
的公道。学道并没有什么秘密的,
79回 “自古及今,其名不去。”它是参
天地
的造化之机,不生不灭,永恒存在
80回 命——身体,道家形容它是一个小
天地
,人体与
天地
宇宙的变化法则是一
80回 行,尽矣”!你要深切观察到这个
天地
的自然法则,把握住
天地
运行的原
80回 两句话,包括说明人身便是一个小
天地
。
87回 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
天地
。
天地
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故
87回 什么道理,谁在主宰其事呢!这是
天地
间自然的法则。老子没有讲神或天
87回 也没有讲菩萨在使神通,只是讲“
天地
”自然规律,如此而已。等于说,
88回 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
天地
。
天地
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故
88回 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
天地
。
天地
尚不能久,而况人乎?”在
88回 ”,“诸法无常”。老子也说:“
天地
尚不能久”。白居易诗:“天长地
88回 ,有人说:“天若有情天亦老”。
天地
也不能永远无尽而长生不老的!不
88回 万亿年,终归要有结束的一瞬。“
天地
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那么,
88回 ,事实上,是绝对把握不住的。“
天地
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这是原
88回 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
天地
!
天地
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开
89回 起用因应在万事万物时,亦须效法
天地
自然的规律,“曲全”而成事。本
92回 有物混成,先
天地
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
92回 。现在本章又说:“有物混成,先
天地
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
92回 面,这个浑然一体的道,它是“先
天地
而生”,宇宙万有的形成与消灭,
92回 翁),他的悟道偈就说:“有物先
天地
,无形本寂寥,能为万象主,不逐
92回 “有物先
天地
”,它本无形象,先于
天地
的存在
92回 那么,“有物混成,先
天地
生”,究竟是怎么的一种情况呢?
93回 有物混成,先
天地
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
93回 来作答,答案只有一个——“参赞
天地
之化育”(《周易·系辞传》)。
93回 “参赞
天地
之化育”,正是人道价值之所在。
93回 人生于
天地
之间,忽尔数十年的生命,仿如过
93回 逝,到底它的意义何在?我们这个
天地
,佛学叫做娑婆世界,意思是“堪
93回 活其上,还勉勉强强过得去。这个
天地
并不完备,有很多的缺陷,很多的
93回 能创造一个圆满和谐的人生,弥补
天地
的缺憾。
93回 衣、雨伞等防御用具。这种人类因
天地
间种种现象变化所作的因应与开创
93回 力太伟大了,所以中国文化将他和
天地
并举,称为“天、地、人”三才。
93回 因为人类的聪明才智,能够“参赞
天地
之化育”,克服宇宙自然界对人存
93回 在不利的因素,在
天地
间开演一套渊源流长的历史文化。
94回 有物混成,先
天地
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
94回 碍,因此不能成道,无法彻见宇宙
天地
间的真谛。
95回 有物混成,先
天地
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
95回
念
天地
之悠悠
95回 君子以自强不息”。“行健”,是
天地
的运行转动,永远是健在地前进,
95回 恶业”,好的叫“善业”。其实,
天地
本身这股力量在运转,本无善恶,
95回 个不生不灭中,本然而创造了宇宙
天地
和万有生命的生生灭灭的现象,产
96回 有物混成,先
天地
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
96回 中国道家有句名言:“人身是一小
天地
”,认清这个观念,打坐修道就容
96回 的道家,认为我们人身便是一个小
天地
,胃就像大地,地球上有长江、黄
96回 与血液循环,使之自自然然地合乎
天地
运转的法则,身体就会自然越来越
96回 我们人体是个小宇宙、小
天地
,在这个宇宙
天地
里,气机如何运
102回
天地
万有的本体,永远是光明的,人们
110回 地发杀机,龙蛇起陆;人发杀机,
天地
反覆。天人合发,万化定基。”
111回 天灾地变还更可怕。“人发杀机,
天地
反覆”,人若有发动战争的心态,
111回 那太可怕了,
天地
都要为之变色。但是人的杀机起了
111回 上又说:“天生天杀,道之理也。
天地
万物之盗,万物人之盗,人万物之
111回 安。”“天生天杀,道之理也”,
天地
生万物,新的生出来,又要老化死
111回 去,绝不会让它常留不走,这是
天地
万物之道。“道”即“盗”,修道
111回 会或不是偷盗,殊不知正是在偷盗
天地
日月之精华。为什么我们静坐一阵
111回 ,会觉得精神更好呢?因为静坐把
天地
日月的精华盗取到我们自己身上来
111回 了。“
天地
万物之盗”,
天地
偷盗了万物之精华,而构成了
天地
111回 使自己生活得更好,是万物之盗。
天地
偷万物,人偷
天地
;天也偷,地也
111回 偷,人也偷,真是
天地
之间一大偷。“三盗既宜,三才既
111回 安”,道家主张“吞吐万物”,把
天地
的精华归于自己,但是时间要把握
111回 身体百骸才会健康长寿。只不过这
天地
的精华、生命的根本又在哪里呢?
114回 也。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
天地
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114回 常,它不永恒固定,随时都在变。
天地
间的事物没有不变的,所以“道常
114回 “
天地
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114回 ,希望下一阵大雨解除旱象,就要
天地
相合,阴阳交会;也就是地气上升
114回 甘露,不需要的则霪雨成灾。可是
天地
是无心的啊!要怎样才能做到真正
114回 法,耍一个花样就不对了,因为,
天地
是自然对待任何一个人,都是公平
117回
掌握
天地
万象的法则
117回 大象,而是现象的意思。人要懂得
天地
万有的大现象法则,则天下都可去
117回 不害,安平太”,人生要懂得这个
天地
的法则,所以,道家叫我们处世要
122回 了无为,许多不想要的偏偏会来。
天地
间的事情怪得很,你不要的,它偏
125回 “万物得一以生”,
天地
万物就是得道的功能,生生不息,
126回 造成错误,终归会导致失败。这是
天地
之常理,也是没有办法改变的。
127回 下一步就会成功赚钱了。这也就是
天地
物理相对的一面,有去就有回,有
133回 到了三个就停止,“三生万物”,
天地
万物都是三个三个来的,再不能加
134回 动物也好,植物也好,矿物也好,
天地
间任何一个东西,都是阴阳两股力
135回 ,老子说,人类效法什么呢?效法
天地
,也了解自然的物理。“物或损之
135回 是损益的道理。所以,人类要效法
天地
物理的法则,把握自己的生命,培
135回 变化。如果把握住这个,就是效法
天地
自然的道理。
144回 修养就到这个境界,所以他能代表
天地
之心。这个
天地
生成万物,生了补
144回 中。所以人的道德修养,是要效法
天地
之心,才能够达到浑然、浑厚。
144回 道不得道都一样。所谓圣人之心以
天地
为心,拿人道来讲,圣人之道是以
145回 一样,所以在文学上有李白的“夫
天地
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
146回 什么理由呢?“以其生生之厚”,
天地
宇宙给予人的生命,给予万物生命
150回
天地
自然的道德功效
150回 “养之覆之”,保护他,养育他。
天地
万有生下来,自然蓄育了很多东西
150回 后归到形而上的道体,我们看这个
天地
道体,“生而不有,为而不恃”,
150回 这个
天地
宇宙,生了万有,都没有将任何一
150回 。一切自然地生起来,又全部交给
天地
,并不一定交给我们人类,不过人
150回 该是给我们吃的,所以人类很坏。
天地
虽生万有,并没有想占有任何一点
150回 “为而不恃”,这个伟大的
天地
,生长了万有,那么大的功劳,它
150回 就杀了你。这一套不是天道,虽然
天地
万有这么大的功德,自已没有自恃
153回 布施是可怕的。为什么可怕?因为
天地
生成了万物,布施给我们;换句话
153回 说,人是靠
天地
万物,靠国家社会,靠大家的布施
153回 德,是因为相反的想法,不能介于
天地
,不能给
天地
什么,只是接受。人
155回 有他可以称做圣人,只有他可以与
天地
并存,就像
天地
建起来了一座喜马
155回 是“善抱”,前面已经提到过,“
天地
万物,负阴而抱阳”,宇宙间只有
170回 门”;又如《千字文》的第一句“
天地
玄黄”。到了唐朝的时候,因为唐
178回 引申出来,我是说,一个人生存于
天地
之间,对人世的事情,如果看得太
183回 ,三思而后行,容易犯错误。因为
天地
间的事,只有正反两面,善与恶,
185回 么程度?后来的道家则说可以“与
天地
同体,日月同寿”。
187回 道”的道理,也就是庄子所说的“
天地
与我同根,万物与我一体”。佛家
187回 叫做“空”,“空”就是描写“
天地
同根,万物一体”的境界,这也就
191回 ”的作用。“道”是万物的奥秘,
天地
间最高的奥秘,包容一切万象,也
196回 ;只有从“人之初,性本善”、“
天地
玄黄,宇宙洪荒”那种“六书”之
201回 在生长,那是自得天机,自然得到
天地
生命的力量,自我站起来的。一个
202回 下事不断在变,时空也不断在变,
天地
万物一切人与事都是随时在变,随
203回 无常”,就是中国文化的“变”,
天地
万物没有不变的,不是永恒固定的
209回 东讲西讲,不晓得讲些什么,讲得
天地
都没有他大。道大、天大、地大、
210回 文化中有一句成语,天心仁爱——
天地
之心,生生不息。
天地
的心在哪里
210回 ?
天地
无心,看不到一个心脏,也看不到
210回 一个思想,
天地
的心在万物上面表现出来,它生生
210回 不息。万物的生命靠
天地
而生,这就是“天心仁爱”,所以
219回 讲“知”,当你到达了不知之境,
天地
人我皆空的时候,自然就成道了。
223回 佛”,中国人将他穿上的外衣叫“
天地
”。依哲学家、科学家来说,这是
226回 罚就是“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天地
生万物,同时也杀万物,因为结束
226回 人活在世界上,哪一样事情对得起
天地
呢?这是他“杀”的哲学。可惜张
233回 、不争辩、不积财、多付出、效法
天地
233回 《老子》真正的中心,要我们效法
天地
。
天地
生长万物,生生不已,只有
233回 ,不想收回,不想得到报酬,所以
天地
还是
天地
。人处处要想占有
天地
,
最近查询记录
在《老子他说(上下)》查询“天地”
在《老子他说(上下)》查询“金”
在《老子他说(上下)》查询“楼”
在《老子他说(上下)》查询“轻”
在《老子他说(上下)》查询“菜”
在《老子他说(上下)》查询“须”
在《老子他说(上下)》查询“令”
在《老子他说(上下)》查询“大”
在《老子他说(上下)》查询“传”
在《老子他说(上下)》查询“然”
在《老子他说(上下)》查询“文”
在《老子他说(上下)》查询“笑话”
在《老子他说(上下)》查询“存”
在《老子他说(上下)》查询“雅”
在《老子他说(上下)》查询“技”
在《老子他说(上下)》查询“不为”
在《老子他说(上下)》查询“不及”
在《老子他说(上下)》查询“田”
在《老子他说(上下)》查询“温”
在《老子他说(上下)》查询“有情”
在《老子他说(上下)》查询“之心”
在《老子他说(上下)》查询“亡”
在《老子他说(上下)》查询“道”
在《老子他说(上下)》查询“王”
在《老子他说(上下)》查询“宝”
在《老子他说(上下)》查询“音”
在《老子他说(上下)》查询“名”
在《老子他说(上下)》查询“舍”
在《老子他说(上下)》查询“字”
在《老子他说(上下)》查询“女儿”
在《老子他说(上下)》查询“虽然”
在《老子他说(上下)》查询“仰”
在《老子他说(上下)》查询“铁”
在《老子他说(上下)》查询“二三”
在《老子他说(上下)》查询“枝”
在《老子他说(上下)》查询“贫”
在《老子他说(上下)》查询“敢”
在《老子他说(上下)》查询“劳”
在《老子他说(上下)》查询“春秋”
在《老子他说(上下)》查询“万物”
在《老子他说(上下)》查询“雾”
在《老子他说(上下)》查询“不离”
在《老子他说(上下)》查询“拜”
在《老子他说(上下)》查询“屈”
在《老子他说(上下)》查询“来自”
在《老子他说(上下)》查询“圣”
在《老子他说(上下)》查询“盛”
在《老子他说(上下)》查询“殿”
在《老子他说(上下)》查询“第一”
在《老子他说(上下)》查询“国”
在《老子他说(上下)》查询“祥”
在《老子他说(上下)》查询“阁”
在《老子他说(上下)》查询“何”
在《老子他说(上下)》查询“良”
在《老子他说(上下)》查询“问”
在《老子他说(上下)》查询“不就”
在《老子他说(上下)》查询“而得”
在《老子他说(上下)》查询“芳”
在《老子他说(上下)》查询“鸡”
在《老子他说(上下)》查询“有相”
在《老子他说(上下)》查询“蒙”
在《老子他说(上下)》查询“之门”
在《老子他说(上下)》查询“为之”
在《老子他说(上下)》查询“这般”
在《老子他说(上下)》查询“长生”
在《老子他说(上下)》查询“鄙”
在《老子他说(上下)》查询“第二”
在《老子他说(上下)》查询“公欲”
在《老子他说(上下)》查询“刑”
反义词
近义词
词组
谜语
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