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散大夫守光禄直秘阁判登闻检院上护军
肺合大肠,大肠者传道之腑。心合小肠,小肠者
肾小则安难伤;肾大则(一本云耳聋或鸣,汁出)善病
脾应肉。肉 坚大者胃浓,肉 么者胃薄,肉 小而
曰∶夫经脉之大小,血之多少,肤之浓薄,肉之坚
大肠手阳明之脉
脾之大络名曰大包,出渊腋下三寸,布胸胁。实则
此气之大经隧也。经脉为里,支而横者为络
厥阴根于大敦,结于玉英,络于膻中。
足太阴之筋,起于大指之端内侧,上结于内踝。其直者
足厥阴之筋,起于大指之上,结于内踝之前,上循冲
手阳明之筋,起于大指次指之端,结于腕,上循臂,上
手太阴之筋,起于大指之上,循指上行,结于鱼际后,
大椎,在第一椎
大杼,在项第一
大肠俞,在第十
大迎,一名髓孔
?,在肩 后大骨下胛上廉陷者中,手太阳、阳维
大包,在渊腋下
大赫,一名阴维
大巨,一名腋门
大横,在腹哀下
大陵者,土也。
大肠合手阳明,出于商阳。
大都者,火也。
肝出大敦,大敦
大钟,在足跟后
胃之大络,名曰虚里,贯膈络肺,出于左
太阳脉至,洪大以长。少阳脉至,乍数乍疏,乍短
黄脉之至也,大而虚,有积气在腹中,有厥气,名
黑脉之至也,上坚而大,有积气在少腹与阴,名曰肾痹,
腹胀身热脉大(一作小),是一逆也。腹鸣而满
心脉满大,痫 筋挛。肝脉小急,痫 筋挛
黄帝问曰∶脉之缓急小大滑涩之病形何如?岐伯对曰∶心脉
故春刺络脉诸荥大经分肉之间,甚者深取之,间者浅
新内无刺,已刺勿内。大怒无刺,已刺勿怒。大劳无刺,已
夫邪客大络者,左注右,右注左,上下左右
三脉动于足大指之间,必审其虚实。虚而泻之,
风从南方来,名曰大弱风。其伤人也,内舍于心,外在
风从北方来,名曰大刚风。其伤人也,内舍于肾,外在
肾病者,腹大胫肿痛,咳喘身重,寝汗出憎风。
腹大坚不得息,期门主之。 上气,鱼
疟脉满大急,刺背俞,用中针傍五 俞各一
大骨枯槁,大肉陷下,胸中气满,喘息不便,其
真肺脉至,大而虚,如以毛羽中人肤,色赤白不
三焦约,大小便不通,水道主之。大便难,中
急刺足大指上二寸留之,一曰补足外踝下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