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节 --暴发.

5月23日

玛丽莎一夜都没睡安稳。自从出了帕尔默饭店那件事,她概再也不会在旅馆的房间里有安全感了。走廊里的一响一动都叫她心惊肉跳,老以为有人要破门而入。而走廊里的响动又接连不断。有人回来得晚,还叫东西到房间来吃。

她仍然不断会想象自己有了病症。忘不了那支接种枪在手中的感觉。每次一醒,她总以为自己发烧了,或者别的什么不对了。

第二天早上,她真是筋疲力尽。叫了新鲜水果和咖啡来房间。同时送来的有一份旅馆免费赠阅的《纽约时报》。头版是一篇关于艾伯拉的报道。纽约的病例增至十一人,其中一人已死亡。费城增至三十六人,十七人死亡。纽约死的就是首例病人、杰里希-梅特医生。

从十点开始,玛丽莎不断朝广场旅馆打电话,询问卡罗尔-布雷福德的包裹到了没有。她打算等到中午。连夜投递服务通常保证在那以前送到。如果包裹到了,她就不用担心是塔德出卖她的了,然后就可以放心地去罗森堡诊所。十一点刚过,旅馆服务台告诉她包裹已到,去取好了。

玛丽莎一边准备出门,一边又疑惑起来,自己是不是对塔德把包裹寄来了而感到意外。当然包裹也可能是空的,或者只是引她暴露行踪的诡计而已。可惜她无法预先查证,再说她又那么需要康复血清,这样瞻前顾后未免太书生气。没办法,只好碰运气了。

玛丽莎只带上钱包就走,路上还在盘算是否能有条妙计,既能拿到包裹,又只冒最小的风险。可惜,除了让一辆计程车在门外等候,只在那儿有众多人群之时去取之外,她想不出更好的办法了。

乔治-瓦哈拉从清晨起就等候在埃塞克斯饭店的厅里了。这是他最乐意的活儿了。喝喝咖啡,看看报纸,有机会再向漂亮点的流莺飞飞媚眼。总的来说,时间消磨得有滋有味。旅馆的便衣警卫一个也没找他的麻烦。他是一个穿阿玛尼西装,真鳄鱼皮皮鞋的人嘛!

正当他想进厕所去时,玛丽莎从电梯里出来了。他赶紧扔下《纽约邮报》,在出旋转门时赶上玛丽莎,左躲右间穿过59街的车流,钻进杰克等候着的计程车。

杰克也看见玛丽莎了,已发动了汽车。“她在白天看上去更逗人喜爱了!”他一边说,一边准备掉头。

“你肯定那是布卢门撒尔吗?”一直在后座等候的人问。他的全名是贾霍-希克曼。因为“贾霍”与“假货”谐音,常常让人取笑,所以只让人叫他艾尔。他在东德长,翻过柏林墙来到西方。他的脸看上去年轻,头发金黄,剪成短而蓬松的恺撒帝式,淡蓝色的眼睛阴森森的,像冬日的天空。

“她以丽莎-肯德里克的名字登的记,不过跟描述相符。”乔治说。“是她,错不了。”

“她不是厉害得不得了,就是运气好得不得了。”艾尔说。“我们得盯得牢牢的,不能有丝毫差错。赫伯林说,她会把整个生意给砸掉的。”

他们看着玛丽莎进了一辆计程车,向东驶去。

杰克不管来往的车流,拐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弯,左绕右拐跟了上去,保持着两辆车的距离。

“嗨,小姐,你总得告诉我你要上哪儿去呀!”司机一边说,一边从反光镜里看着玛丽莎。

玛丽莎还扭着身子观察埃塞克斯饭店的出口。出来的人似乎没有人是跟踪她的。她回头告诉司机先绕街区开,心中仍然盘算怎样安全地拿到血清。

司机一边向右转弯,一边嘀咕着。玛丽莎观察着广场旅馆面向第五道的出口。那儿汽车成排。对街的小公园人群熙熙攘攘。路边还有一驾驾双轮双座马车在候客。甚至还有几个骑警,戴着亮闪闪的蓝黑色头盔。玛丽莎顿时勇气增。这样的地方没有人敢把她怎么样吧。

绕了一圈,车又回到59街。玛丽莎告诉司机在广场旅馆门前停下等她,她进去一会儿就出来。

“小姐,我想……”

“就一会儿,”玛丽莎说。

“这儿有那么多计程车,”司机指点着说。“你何不另叫一辆呢?”

“我照码表再加五元。”玛丽莎说。“保证不耽搁多久。”她又尽其可能地朝司机妩媚一笑。

司机耸耸肩,似乎被五元小费和嫣然一笑打倒了,在广场旅馆门前停下。旅馆的司阍打开车门让玛丽莎下车。

玛丽莎的神经绷紧了,随时准备恶运降临。看着计程车司机在离旅馆门三十英尺左右停下,她才放心进入旅馆。

如她所愿,富丽堂皇的厅里人来人往,一片忙碌。她毫不犹豫地穿过厅,来到首饰陈列橱,佯装浏览,却从玻璃的映象中检查了一下有没有人监视她。看来根本没人注意到她。

她又穿过厅,走近服务台,心中怦怦直跳地等候着。

“我能看看你的证件吗?”玛丽莎一提取包裹,服务员就说。

玛丽莎一下愣住了,只好说忘了带。

“你的房间钥匙也行。”那人说,试图解困。

“我还没登记呢。”玛丽莎说。

那人笑了。“你先去登记了再来。希望你理解,我们是对客人负责。”

“当然理解。”玛丽莎说。她的自信心动摇了。自己显然考虑不周。别无选择,她走向登记处。

她不愿意用信用卡,因而登记手续也很复杂,先到付款处交了一笔现款做押金,然后才给钥匙。有了钥匙,她终于拿到了快递包裹。

她一边向外走,一边扯开包裹,拿出装血清的小瓶,仔细看了看。像是真的。她把包裹皮扔进垃圾筒,把血清放进口袋。至此为止,一切顺利。

从旋转门出去,玛丽莎踌躇了片刻,也让眼睛适应正午耀眼的日光。那辆计程车还在老地方。司阍问她是否要车,她笑笑摇摇头。

她朝59街两端看了看,一切照旧,只有车流更繁忙了。便道上成百的人摩肩接踵匆匆赶路,好像每个人都是去参加什么重要会议,已经迟到似的。明亮的阳光和喧闹的气氛让玛丽莎放心了。她走下台阶来到街上,朝相距不远的计程车走去。

来到车前,她抓住后门的把手,向广场旅馆的门望了最后一眼。没有人跟踪她。对塔德的怀疑看来是毫无理由的。

正当要滑进车的时候,她突然发现一支枪口正对着自己。握枪的是一个金发男子,刚才显然是躺倒在后座上的。那人刚要说话,玛丽莎已转身就走,砰地一声把门摔上了。与此同时,手枪也咝地一声响了。似乎是一支高级气枪。计程车的窗户哗啦啦地碎了。玛丽莎已顾不得回头看,拔腿狂奔,只从眼角扫到那个计程车司机也窜出驾驶座,朝相反的方向逃去。等她回头看时,只见金发男子拨开人群朝她追来。

便道几乎是由人、行李、手推车、童车以及狗组成的障碍跑道,金发男子已经把手枪放进口袋。但是玛丽莎已不再相信人群能够保护自己了。有谁会注意到气枪那轻微的懂咝声呢?人们会以为她只是跌了一跤。等到发现她是被枪杀的时候,凶手早就逃得不知去向了。

她冲撞着行人。有人冲她喊叫。可她头也不回。她制造的混乱阻滞了金发男子,但是并没能根本改变形势。眼看他就要抓住她了。

玛丽莎横穿过旅馆东侧的车道,在计程车和轿车之间穿插迂回,来到中央有个喷泉的公园边缘。她惊慌失措,毫无目标。但是她知道必须想个办法。这时候,她看见一匹骑警的马松松地系在围绕公园的小片草地的铁链上。她一边朝马匹奔去,一边四处搜寻警察。他一定就在附近。只是时间紧迫。她听得见金发男子在便道上的脚步声。它犹豫了片刻,接着似乎是到了分隔旅馆和公园的车道上了。

玛丽莎伸手抓住缰绳,一头钻到马肚子下,引得马儿不安地甩起脑袋来。回头一看,那人上了街道,正绕过一辆贵宾车。

玛丽莎焦急万分地瞪了眼,环顾这个小公园。人是挺多,有的还朝她这儿张望着,就是不见那个骑警。她灰心了,转过身横越公园。躲已无法躲了。追者已经太近。

批人坐在喷泉边,用询问然而漠不关心的眼光看着她。这些纽约佬已经见惯不惊形形式式的怪事,包括这种老鹰追小鸡似的惊恐万状的把戏了。

玛丽莎绕过喷泉时,已听得见身后金发男子的喘息声了。她便又转了个向,迎着朝公园涌来的人群,连推带拉,挤出一条路来,身后留下一串抱怨。“嗨,你这人!”“神经!”还有更难听的。

冲出人群,来到一块空地,她以为自由了。再一看,不料已身在一个由几百人组织的圆圈当中。三个腰圆膀粗的黑小伙子正伴着急促的旋律跳霹雳舞。玛丽莎绝望的目光与他们的相遇,看见的只是愤怒。她砸了他们的表演了。

没等任何人有所动作,金发男子也钻进了人圈,一个趔趄差点摔倒。他举起了手枪。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一个愤怒的舞手一个熟练的飞腿把枪踢起,飞了个低低的弧线,落入人群。金发男子还了一脚。人们开始四散。那个舞手前臂挨了一脚,倒在地上。

一直在边上观看的他的三个朋友跳了起来,从背后向金发男子扑去。

玛丽莎没有迟疑,随着为避开殴斗而四散的人群横过第五道。一到59街北边,她招呼了一辆计程车,告诉司机去罗森堡诊所。车子拐上59街,玛丽莎看得见喷泉边的那一群人了。骑警终于回到了马上。玛丽莎心中盼望他能把那个金发男子关上几个星期才好。

她再次朝广场旅馆门看了一眼。在她看来一切照常。于是她坐了回去,闭上双眼。她眼下不是害怕,而是突然间起了一股无名之火。她愤恨一切人,尤其是塔德。既然他在不断告诉歹徒她的行踪,还有什么疑惑的呢?这样一来,她历尽艰险取来的血清也一钱不值了。既然她已信不过塔德了,又怎么敢注射它呢?只有寄希望于那支接种枪设计得足以保护使用者了。

一时间她也考虑起是不是该取消罗森堡诊所之行了。但是,至少对她来说,证明艾伯拉是人为地扩散的重要性高于一切。她必须弄清这一点。再说,既然已经受到预谋的袭击,那儿应该不会再有人等着她了吧。

玛丽莎让计程车在离诊所不远处停下,步行过去。诊所不难找。它是一座翻修一新的漂亮建筑,几乎占了整整一个街区。一辆电视摄像车和几辆警车停在外面。几个警察懒洋洋地斜靠在花岗岩阶梯上。玛丽莎不得不出示了CDC的工作证才得以进去。

厅里的混乱不逊于前几所遭受艾伯拉暴发的医院。她挤过人群,心中又动摇了。在计程车里感受到的愤怒又被原有的对暴露给艾伯拉的恐惧所取代。同样,逃脱了追捕者的兴奋也被身处危险的阴谋之网的现实所取代。她止步不前,眼望出口。退出去还来得及。但是她最终还是觉得自己唯一的希望是把事实绝对搞清楚。她必须先打消自己的疑惑,然后才可能叫别人信服。

她想应该先从最容易取得的资料下手,便走到顾客服务处,找到一张桌子,上有一块名牌说明“新客户”。尽管那儿没有人接待,却有着各种各样的印刷资料。不用一会儿,她就弄清了罗森堡诊所,正如所料,也是一个医疗保健诊所。

下一个要解答的问题比较困难。第一例病人已经死了。她回到厅,站着观察了一会儿来往的人流,直到看出医生的更衣室在哪儿。她算准了时机,跟着一个停步向问讯台的人打了招呼的医生来到门前。更衣室的门开了,玛丽莎便尾随而入。

她挑了一件长长的白褂,卷起袖子。褂翻领上有一张名片,“安-埃里奥特”。玛丽莎取下它塞进口袋。

回到厅,她一眼看见莱恩医生,惊失色,赶紧转过身去,生怕会听见一声辨认出她的叫喊来。还好,再回头看时,莱恩医生正离开诊所。

撞见莱恩加剧了玛丽莎的紧张。她唯恐像在费城一样,再遇杜布切克。但是她必须找到关于索引病例的更多情况。

她走到指示牌前,查到病理部是在四楼,便乘上下一趟电梯。罗森堡诊所是令人难忘的一座医院。玛丽莎不得不穿过化学分析室才能走到病理师的办公室。一路上触目皆是最先进也最昂贵的自动化设备。

进了一道双开门,玛丽莎面对一批正在听录音打字的秘书。看来这就是病理部的中心了,一切报告都是在这儿制作的。

有一位女士取下耳机,对玛丽莎说:“你有什么事吗?”

“我是CDC的医生。”玛丽莎热情地说。“你知道这儿有我的同事吗?”

“我想没有。”秘书一边说,一边起身。“我可以帮你问问斯图尔特医生。他在办公室。”

“我在这儿。”一个高结实的胡子说。“CDC的人在三楼隔离病区”

“噢,恐怕你就能帮助我。”玛丽莎说,故意不做自我介绍。“我从一开始就参加了艾伯拉暴发的调查,可是这次来纽约晚了一步。我知道首例病人梅特医生已经死了,报告出来了吗?”

“今天上午做的。”

“我可以问几个问题吗?”

“我没有做那个解剖。”斯图尔特医生说。他转向秘书。“海伦,看能不能找到柯特。”

他领玛丽莎到一间小办公室,里面摆着现代化的办公桌,白色的塑面实验台上有一架第一流的双筒双目显微镜。

“你认识梅特医生吗?”玛丽莎问。

“很熟。”斯图尔特医生说,摇了摇头。“他是这儿的医务主任。他的病逝是这儿的一损失。”斯图尔特接下去历数了梅特医生在组建罗森堡诊所中的贡献,描绘他如何受员工和病人的爱戴。

“你知道他是在哪儿受的医学训练吗?”玛丽莎问。

“我不清楚他上的是哪个医学院。”斯图尔特医生说。“我想是在孟买吧①。不过我知道他是在伦敦住院实习的。你为什么问这个?”

①孟买,印度的一个城市。

“只是好奇。看来他是外国医学院的毕业生了。”玛丽莎说。

“这也有关系吗?”斯图尔特皱皱眉头。

“可能有。”玛丽莎含糊地说。“这儿的医生当中外国医学院毕业生占的比例吗?”

“不小。”斯图尔特医生说。“所有医疗保健诊所一开始都雇用很多外国医学生。美国毕业生多愿意自己开业。不过情况正在改变。我们最近就可以直接从最优秀的住院实习生中招募新人了。”

门开了,一个年轻男子走进来。

“这是柯特-范德迈。”斯图尔特说。

玛丽莎不得不也报了自己的姓名。

“布卢门撒尔医生有几个关于梅特尸体解剖的问题。”斯图尔特医生介绍说。他从显微实验台前拖过一张椅子给范德迈医生坐下。范德迈优雅地翘起了腿。

“细部解剖还没做。”范德迈医生解释说。“我希望体解剖的资料对你也能有帮助。”

“事实上我只想知道尸体外部检查的情况。”玛丽莎说。“有什么异常的地方吗?”

“确实有。”范德迈说。“他的表皮有面积出血损伤。”

“外伤呢?”玛丽莎问。

“你怎么猜到的呢?”范德迈惊讶地说。“鼻子破了。我差点忘了这一点。”

“有多久了?”玛丽莎问。

“一个星期到十天之内。”

“病历上提到起因吗?”

“说实话,我没看。”范德迈医生说。“已知他是死于艾伯拉出血热,我就没有重视这个破鼻子。”

“我能理解。”玛丽莎说。“那么病历呢?我想它可能还在这儿吧。能看一看吗?”

“当然可以。”范德迈医生站起来。“你何不上我们解剖区来呢?我拍了一些那个鼻子的照片。你愿意的话可以看一看。”

“那太好了。”玛丽莎说。

斯图尔特医生说他还有个会,恕不奉陪。玛丽莎便跟范德迈医生走了。他一路上解释说,那个尸体消过毒后用特殊容器双层包装了,以防污染。家属曾要求运回印度老家,但没得到批准。玛丽莎理解那是为什么。

病历不如玛丽莎希望的那么完整,不过记了破鼻子的事。那是由梅特医生的同行,眼鼻喉科的手术师缝合的。听到梅特也是眼鼻喉科医生,玛丽莎马上联想起前几次暴发的索引病例。这个可怕的事实又被证实了。但是病历上没写破鼻子的来由。

范德迈建议打电话给做复位手术的医生。他打电话的时候,玛丽莎看了病历的其余部分。梅特医生最近没有出国旅行,也没有接触动物,跟前几次艾伯拉暴发也无任何联系。

“这个可怜的人被人抢劫了。”范德迈医生挂上电话,说。“就在他家的车道上,被人打倒,抢走了东西。你能相信吗?我们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世界上啊!”

要是你知道就好了!玛丽莎心想。现在她完全肯定这些艾伯拉暴发全是人为制造的了。一阵恐惧涌上心头,但是她强忍着,继续提问:“你有没有碰巧注意到梅特医生腿上有个硬币小的伤痕?”

“我不记得了。”范德迈医生说。“这儿是所有的照片。”他把一叠一次成像的照片摊牌一样摆在桌上。

玛丽莎看了第一张。它残忍地显示了一具裸露着躺在不锈钢解剖台上的尸体。除了面积出血之外,她辨认出曾在里克特腿上看到过的那种圆形痕迹,小跟接种枪枪口正好吻合。

“能不能给我一张照片呢?”玛丽莎问。

范德迈扫了一眼照片,说:“拿吧,我们有足够多的了。”

玛丽莎把照片塞进口袋。虽说比不上那支接种枪,它好歹也算一件证据。她谢谢范德迈医生,站起来准备离开。

“你不打算告诉我你的怀疑吗?”范德迈问,脸上浮起意味深长的笑容,似乎看出玛丽莎问了这些必有奥妙。

就在这时,内部电话响了,通知范德迈接第六号线。他拿起听筒。玛丽莎听见他说:“那是一个偶然事件,杜布切克医生。我正在跟布卢门撒尔医生讨论这件事呢……”

玛丽莎不用再听下去了,拔腿奔向电梯。范德迈在后面追着她喊。可是她一步也没停,跑过秘书区,出了那扇双开门,一边跑一边用手捂住白褂口袋里的笔,不让它蹦出来。

面对电梯和安全楼梯,她犹豫了一刹那,还是冒险乘了电梯。如果杜布切克是在三楼,他可能会以为下安全楼梯更快一些。她按了下楼电钮。一个化验员端着一盘真空容器在等电梯,疑惑地注视着玛丽莎狂乱地按着已经闪亮了的电钮。两人目光相接,他问:“是紧急事件吗?”

电梯终于来了。玛丽莎挤了上去。可是门却老也不肯关上似的。她心急如焚,生怕杜布切克突然出现,挡住它们。还好,电梯总算向下运行了。玛丽莎松了一口气。但是马上又发现电梯在三楼停下了。她朝角落挤了挤,有生以来第一次庆幸自己个子矮小。要从外面看见她应该不太容易。

电梯再次向下滑行。她问一位灰白头发的化验员自助食堂在哪儿。他说下电梯向右,沿着主走廊就到了。

玛丽莎下了电梯,按指示走去。没多远她就闻到了食物的香味,于是就听凭鼻子带路。

她判定从前门走太危险,杜布切克可以通知警察拦住她的,因而来到食堂。正是午餐时刻,那儿人头济济。

她走向厨房。工作人员投来几瞥疑惑的目光,但是没人开口询问。不出所料,厨房后面有个卸货合。她绕过一辆送奶制品的卡车,走了出去。

一下车道,玛丽莎快步上了麦迪逊道,向北过了半个街区,又折向东方的一条林荫道。路上行人不多,这使玛丽莎确信自己没被跟踪。来到派克道后,她叫了一辆计程车。

为了再次确定没被追踪,她在布鲁明代尔百货公司下了车,穿过商场,来到第三道,又叫了一辆计程车。快到埃塞克斯饭店了,她确信自己,至少在这一段时间里,平安无事了。

在她的旅馆房间门外,“请勿打扰”的牌子还悬在把手上。玛丽莎犹豫了片刻。虽然没人知道她是用假名登记的,但她忘不了芝加哥那一幕。她小心翼翼地开了门,先扫视一遍才进去,还用一把椅子抵住门不让关上,警惕地搜索了一遍床底下、壁橱里、还有浴室、各个角落。一切还跟她离开时那样。她放下心来,关上门,加了锁,插上插销,挂上安全链

最近查询记录

本节查询“大” 本节查询“传” 本节查询“敢” 本节查询“劳” 本节查询“空” 本节查询“音” 本节查询“王” 本节查询“之门” 本节查询“雅” 本节查询“菜” 本节查询“宝” 本节查询“何” 本节查询“亡” 本节查询“温” 本节查询“不及” 本节查询“虽然” 本节查询“拜” 本节查询“不为” 本节查询“第二” 本节查询“金” 本节查询“死于” 本节查询“名” 本节查询“亲自” 本节查询“存” 本节查询“良” 本节查询“文” 本节查询“铁” 本节查询“田” 本节查询“之心” 本节查询“字” 本节查询“女儿” 本节查询“敝” 本节查询“仰” 本节查询“盛” 本节查询“枝” 本节查询“而得” 本节查询“须” 本节查询“然” 本节查询“祥” 本节查询“令” 本节查询“屈” 本节查询“圣” 本节查询“为之” 本节查询“娘” 本节查询“第一” 本节查询“鸡” 本节查询“春秋” 本节查询“轻” 本节查询“舍” 本节查询“有相” 本节查询“问” 本节查询“体面” 本节查询“天地” 本节查询“阁” 本节查询“刑” 本节查询“有情” 本节查询“雾” 本节查询“贫” 本节查询“国” 本节查询“道” 本节查询“这般” 本节查询“不就” 本节查询“万物” 本节查询“二三” 本节查询“殿” 本节查询“非我”

反义词

近义词

词组

谜语

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