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格达活佛.

28

白玛曲珍回到家里,神情显得有些异常。她同汪连长整天形影不离。

汪连长给伤员清洗、包扎伤口,白玛曲珍给她当助手。

汪连长和炊事班的战士给伤病员送饭,白玛曲珍帮着忙前忙后。

汪连长回到卧室,白玛曲珍走去相伴左右。

汪连长看着显得有些异样的白玛曲珍,问道:“曲珍小妹,你今天怎么啦?有什么事吗?”

白玛曲珍迟疑了一会,终于忍不住说:“阿姐连长,我想参加红军,同你在一起。”

汪连长笑道:“好啊!不过这是很苦的,你一个姑娘……”

白玛曲珍倔强地说:“翻过大雪山的人,不怕狂风暴雪。从我阿妈把我生下地来,什么苦没受过?连队里有的姑娘比我还年轻呢!她们能行,我也照样可以……”

“我们不仅吃不好、睡不好,还要行军打仗,时刻准备牺牲自己的生命。”

白玛曲珍深情地说:“我这个受尽饥寒交迫煎熬的人,只有红军来了,才感觉到了春天般的温暖,要是你不同意,不是又把我往冰窖里推了吗?”她急的要流出了眼泪来了。

汪连长想了想说:“好吧!不过,这事我要请示上级,要是上级不批准……”

白玛曲珍执拗地说:“我不管批准不批准,到时我跟你们一块走!”

汪连长反问道:“你可知道,当红军第一条最重要的是什么?”

白玛曲珍说:“当然是……服从命令听指挥了。”

汪连长提醒白玛曲珍说:“你可记着,到时万一不批准可不要哭鼻子啊!”

白玛曲珍破涕为笑,同汪连长击掌为凭。

红军要北上的消息,很快便在甘孜的各个地方传开来。经过各级博巴政府的层层动员,绝大多数村子的群众都积极投入到为红军准备粮草、御寒衣物的活动。

志玛央宗家宽大的院子里热闹非凡:数个中年男人正在赶制各种衣服;不时有人送来布料或鞣制好的牛羊皮;有的正在做藏靴,院墙外的草坪上,几个姑娘和小伙子正在堆码群众送来的干青草……

江安娜姆也在这里忙里忙外。正在干活的向巴泽仁瞅空给她耳语了句什么,她面红耳赤地走开。

院墙的一边,有人正提着石灰浆桶往墙上刷标语:

动员起来,全力支援红军北上

白玛曲珍也在这里来来去去,忙个不停。她忽然发觉向巴泽仁也在这里,一面推着他朝外面走去,一面说:“你又不是我们村的,跑到这里来干什么?”倒将向巴泽仁弄得面红耳赤,惹的在场的人都笑起来。

格达走来,欣喜地对白玛曲珍说:“你们行动真快呀!”

白玛曲珍说:“从昨天起,乡亲们就集中到这里,几乎每一户都有人来。放心吧!我们村保证完成博巴政府下达的任务。”

格达说:“不单是你们村,还有整个朱倭地区,你可是朱倭博巴政府的妇女委员啊!”

白玛曲珍说:“赶做御寒衣物的任务估计可以按时完成,只是这动员参军的事……”

格达沉思了一下说:“这主要是我们甘孜博巴政府的工作还没做好,群众对红军的了解还不够,加之敌人的造谣威胁……”

白玛曲珍说:“敌人?民团早已被红军打垮了,土匪也再不敢下山来杀人放火,哪来的敌人?”

格达说:“反对红军、反对博巴政府的大有人在,他们只不过是像冬天里的豺狗那样早已藏进山洞里去罢了。他们也许正躲在洞里窥伺着我们呢!”

格达的预料没有错。

深夜,郎呷正在自己的官寨里同旺扎一起饮酒作乐。两个人左拥右抱着女人,酒兴正浓。

前不久,周排长带领剿匪小分队在同旺扎一伙的战斗中,由于山高缺氧、气候恶劣,小分队中多数战士出现严重的高山反应,致使周排长受重伤,旺扎再一次得以脱逃。旺扎潜回农村后,像猫头鹰那样躲藏在一个村民家里,网罗残兵败将,暗中同郎呷勾结,妄图卷土重来。今天他从蛰居的主人嘴里得知红军要离开甘孜的消息,欣喜若狂,天刚黑下来就迫不及待地来到郎呷家,理所当然地受到郎呷的热情款待。

一会儿,郎呷推开搂抱着的姑娘,示意让她们都到外面去。

姑娘们走后,郎呷问道:“你的弟兄还有多少?”

醉意朦胧的旺扎说:“不多,一二十个吧!”

“他们都听你的吗?”

“就像我手里捏的一团糌粑。”

郎呷信誓旦旦地说:“红军走后,这些人仍然是我们的骨干!”

“红军什么时候才走呢?”

郎呷得意地抚着自己光溜溜的下巴说:“我早就说过,红军是雅砻江里的流水,我们是江里的石头,江水迟早是要流走的。目前,红军正在筹集粮草衣物,估计在十天半月内就要开拔。到了那时,就再也不是穷鬼们的天下,你和你的弟兄们也就再也不会过这种躲躲藏藏的日子了。”

旺扎一掷酒碗:“我早就伸长脖子等着这一天的到来啦!”

29

格达在博巴政府他的办公室兼卧室里热情地接待了来访的商人扎西。他同扎西盘腿坐在卡垫上,边喝茶边交谈。

这时扎西呷了一口酥油茶,心情显得有些沉重,他说:“我昨天刚到这里就听说红军要走了。这是真的吗?”

格达平静地回答说:“是呀!”

“什么时候?”

“时间还没定,目前正在作北上的各方面的准备。”

扎西轻轻地叹了一口气说:“你说这世间上的事情怪不怪?是菩萨留也留不住,是魔鬼赶也赶不走。”

格达坚定地说:“但是你要相信,乌云终究要散开,太阳永远是红的,总有一天,红军要回来,雪山草地一定会撒满金色的阳光!”

“作为一个商人,我能为红军北上做一点什么呢?”

“要做的事情很多。”格达说:“扎西啊!你总是在最需要的时候就出现在甘孜,你同红军真是有缘分呀!”

“是吗?”扎西滑稽地抿抿嘴说:“我早就预料到这次来甘孜又要掏腰包啰!”

“别小里小气的,拿出我们藏族大商人的气魄来,能拿出多少就支援多少,红军将来是要加倍偿还你的,或者,就算是我向您借贷,行吗?”

“你向我借贷?哈哈!”

“当然。怎么,不行吗?”

“仁波切的话哪有不行之理!你总得让我回去准备一下吧!”

“你打算什么时候拿出你的诚意来?”

“明天。”扎西斩钉截铁地说。“噢,白利寺能拿出什么呢?我知道你们寺庙是乐于慷慨解囊的,最好我们明天就一道给红军送去吧,怎么样?”

“好,一言为定。”

第二天上午,格达同扎西如约来到红军某团驻地。团部就设在一顶白布大帐篷里。帐篷外,红军战士们敲锣打鼓迎接客人的到来。

格达和扎西一道走来。而在他们身后,却是一队长长的运输队伍。

刘团长迎上前去,同客人亲切握手。

格达指着扎西对刘团长说:“刘团长,今天我特意给你带来一位新朋友,他是康巴地区大名鼎鼎的商人扎西。”

团长握着扎西手惊喜地说:“是你啊,老朋友……”

扎西更是兴奋无比地说:“我早就听说在甘孜有个姓刘的红军团长,作战无比神勇,没想到就是你呀!”

格达感到奇怪,他说:“你们早认识?”

“是呀!他就是我给你讲过的、在泸定桥认识的营长呀!没想到才一年多时间,又在这里相见。”

刘团长说:“真是幸会啊!去年我留在丹巴老乡家里养伤,直到前不久,见到老上级刘伯承总参谋长,我又才回到了部队。两位老朋友,快请进帐篷里坐吧!”

客人被迎进帐篷后,宾主围着一张方桌坐下来。格达说:“扎西昨天刚从康定运货来到甘孜,听说红军即将移师北上,今天特地约我一道前来……”

快言快语的扎西说:“向我们藏族人民称颂的红军表示一点心意……这还不够,应当说是向来自远方的老朋友略尽一点地主之谊。”说罢,他拿出一张红纸写的礼单送到刘团长手里。

刘团长打开礼单,上面用汉文写着:

砖茶壹佰包川盐贰仟斤

刘团长紧紧地握着扎西的手说:“谢谢你的大力支援!”

“小小礼物,不成敬意,请收下!”

接着格达也递上一份礼单说:“我们白利寺也为红军准备了一批物资和乘马,请收下吧!”

刘团长又打开格达送来的这份礼单,上面写着:

青稞贰拾担豌豆壹拾伍担帐篷拾顶

乘马拾匹铜锅贰拾个

白利寺全体僧众敬赠

刘团长紧紧地握着格达活佛的手说:“我再一次感谢活佛你及白利寺全体僧众对红军的大力支援。”

格达谦和地说:“我们的这点礼物,对两万多红军来说,真是微不足道呀!”

刘团长说:“可是在我们心里,比送一座金山还贵重!它将使我们永远记住:在这千里康藏高原,有一位白利寺的格达活佛和全体僧众,有一位大商人扎西,他们的心,永远是同红军联系在一起的。”

30

秋夜,皓月当空。江安娜姆躺在藏床上,如水的月光从窗外泻进来,照着她那娇美的面庞。

突然,窗外响起轻轻的口哨声。

江安娜姆心领神会,立即起床悄悄溜出门外。

月光下,向巴泽仁正候在那里,两人紧紧地拥抱在一起。

一旁,向巴泽仁牵来的一匹枣红马不安地打着响鼻。拥抱着的一对情人一惊。俩人迅速骑上马,在月光下,往村外走去。

他们刚刚离开家不远,偎在向巴泽仁怀里的江安娜姆便说:“你胆子够大的,不怕我阿爸听见?”

向巴泽仁哼声笑道:“你阿爸也年轻过,不然你怎么来到这个世界上?”

江安娜姆嗔怪地说:“贫嘴!阿爸阿妈可是结婚一年多才生下的我……”说着,转过头抱着向巴泽仁亲吻。受惊的枣红马一甩头,差点把他俩摔了下来。

不久,他们来到一处草坪,俩人下马惬意地躺在草地上,仰望着繁星闪烁的夜空。

江安娜姆幸福地说:“你看,天上的月亮仙女也在偷看我们呢!”

“让她去羡慕我们吧!她同太阳王子可是永远不能在一起的。”

枣红马在一旁静静地啃着青草。

忽然,向巴泽仁试探地说:“听说,博巴政府要动员青年参加红军?”

江安娜姆敏感地说:“是呀,难道你想……?”

向巴泽仁如实说:“红军是咱们穷人自己的队伍,谁不想?”

江安娜姆担心地说:“趁早打消这个念头吧!你如果去了,我怎么办?”

“一起去参军。”

“我当然想去,可是,怎么能撇下我可怜的阿爸阿妈。何况,我阿爸还不一定会让我去呢!”

“谁都有阿爸阿妈啊!”

江安娜姆嘟着嘴,说“不,你不知道,我阿爸与其他人不一样,他从小受了好多好多的苦。”

“所有的农奴都是在苦水里泡大的。我阿爸也一样。”向巴泽仁不以为然地说。

“你不能这样说!”江安娜姆不满地道。“我阿爸从小跟着阿爷和阿勒(奶奶)到处流浪,来到甘孜后,阿爷和阿勒先后死去,阿爸就成了孤儿,那时他才十二岁,是我外公、外婆收养了他,后来同我阿妈住在一起,生下了我……”

“啊!”听到这里,向巴泽仁的心里也感到有些沉甸甸地,“你阿爸的家乡在哪里?他不想念家乡吗?”

“怎么不?阿爸常常坐在平房顶上,一面吸鼻烟,一面望着大雪山发呆。据说,阿爸的家乡就在大雪山那边好远好远的昌都。阿爸还说过,趁我阿妈还年轻,要带着阿妈和我一道回到家乡去。”

“现在该我说,如果你走了,我怎么办?”

“你是谁?想的倒美。除非你入赘到我家,才算得上是我家里的人。”

“我也有阿爸阿妈啊!我不能离开他们……”

“你这是脖子以上的假话!你不能离开他们,可是你不是一心想要去参加红军吗?”

“所以让你一道去参军。”

“你阿爸阿妈也同意让你去?”

“不知道,我还没有同他们商量呢。不过……”向巴泽仁想了想说:“不管他们同意还是不同意,只要我们能在一起,走到哪里都可以。”

“阿啧!今天你的嘴上是不是抹上了蜂蜜?说话这么甜!”

“抹没抹上蜂蜜你尝尝就知道。”说着,向巴泽仁一把搂过她,发狂似地亲吻起来……

就在这天晚上,一心想着要去参加红军的还有白玛曲珍。她躺在床上,辗转反侧,难以入眠。刚刚合上眼睛,眼前就浮现出村民们热烈欢送青年参军的情景:

村头,村民给她和江安娜姆、志玛央宗等几个姑娘和踊跃参军的几个男青年胸前戴上大红花

向巴泽仁今天显得格外兴奋。可当江安娜姆给他戴上大红花时,俩人却难舍难分。

群众夹道欢送红军北上。

忽然汪连长带着一队女兵昂首阔步地朝前走去。而身穿红军服饰的她紧跟在汪连长身后,脸上洋溢着激动幸福的笑容……

可是当满面笑容的她从梦中醒来。揉了揉眼睛,才知道刚才是在做梦。她看了看在一旁就着酥油灯在写着笔记的汪连长,坐起身来。轻声地唤道:“阿姐连长……”

汪连长抬起头来,说:“还没有睡着吗?”

白玛曲珍:“睡不着啊!”

汪连长放下笔,走到白玛曲珍床沿坐下:“你在想什么呢?”

“参加红军。”

汪连长想了想说:“这事啊!我请示过营部、团部,答复都一样……”

白玛曲珍急切地问道:“不行……?”

汪连长说:“我们要托付给你一项最重要的任务。”

白玛曲珍一怔,不解地望着汪连长。

汪连长没有回答,拉着白玛曲珍的手,蹑手蹑脚地走到旁边一间房内。那里,一字排开躺着数名红军女伤病员。静静地站了一会,她又拉着白玛曲珍走回卧室。

汪连长说:“她们的伤病都还没有康复,多需要有人护理、保护啊!可是,我们北上,前后都可能遇到敌人的围追堵截,要翻大雪山、过草地,行军打仗,这样是很难保住她们的安全的,经过上级批准,决定把她们留下来,把保护、照顾她们的这一艰巨任务托付给你……”

“我……?”红军的这一决定,使白玛曲确实感到十分惊讶!

汪连长点了点头说:“是的,只有你才能去带领江安娜姆、志玛央宗她们共同努力完成这一任务。我们相信你一定不会辜负我们的重托!”

“江安娜姆、志玛央宗她们不是也要求去参加红军吗?”

汪连长像在对自己的部下交待任务似地说:“保护、照顾好红军伤病员不仅需要你,也需要她们,但是,暂时还不能把这一决定告诉她们,避免她们和她们的家人一时难以接受。总之一句话,依靠你去发动和带领群众,依靠全体村民才能把这一工作做得更好。”

听到这一消息,这一夜便使她躺在床上更加难以入睡。她思前想后,从自己懂事以来她阿妈和她所受的苦,到红军来了以后才能直起腰来做人,过上舒心的日子,她对红军充满深情和向往。特别是对住在自己家里养伤的这些伤病员,她对她们亲如姐妹。姐妹有难,自己理所当然应当挺身而出。为了她们的平安和身体早日康复,她愿为她们付出自己的一切,包括自己年轻的生命。

红军离开甘孜的日子很快就到了。这天上午,人们扶老携幼,带着各式各样食物赠品,聚集在甘孜县城的大街两旁,夹道欢送红军北上。

今天是一个令人一辈子都忘不了的日子。人们满含热泪,仍然跳起牦牛舞和弦子、锅庄,他们仿佛只能以这种方式才能表达出这一份深深的难舍难分之情。是啊!近半年时间以来,红军同他们已结下了深厚的情谊,红军同群众就像雅砻江里的鱼和水永远分不开!

白玛曲珍和志玛央宗昨天下午就带着一个弦子队来到县城。今天天刚亮她俩就来到大街上选择了欢送红军的弦子队表演地点。可是,当人们已经纷纷拥上街头,在欢送红军的队伍里,却怎么也没有发现向巴泽仁和江安娜姆的身影,也不见他俩负责组织的那支牦牛舞队。早在几天前,他俩就分工负责组织和排练牦牛舞队,为的就是今天能在欢送会上一展身手,给红军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也为他们这个基层苏维埃博巴政府争争光。然而他俩这时却跑到哪里去了呢?急得白玛曲珍和志玛央宗满头大汗,她们像受惊的小鹿那样在人群中穿来穿去。

格达今天同甘孜苏维埃博巴政府的工作人员早早来到街头。红军队伍就要出发了。白玛曲珍在人群中猛然发现了他。于是,心急火燎的她再也顾不上平时的礼节,走到格达身前就十分着急地问道:

“仁波切,你看见向巴泽仁和江安娜姆了吗?”

“没有啊!”感到突然的格达这时禁不住说:“你们再找找吧,也许他们就在人群里。或者他们根本就没有到甘孜来。”

“不会吧!他们都不是那种说话不负责任的人。”

他们正说着,红军队伍走过来了。

白玛曲珍和志玛央宗来不及等待向巴泽仁他们,立即从欢送的人群后面跑到前面去指挥自己负责的队伍,把优美的弦子舞跳起来。

一队队红军,迈着整齐的步代,走过欢送的人群。

一个老阿爸,把自己戴的一顶金毡帽从头上摘下给一个红军小战士戴上;

一个老阿妈,将炒熟的青稞花、豌豆往红军战士口袋里装;

两个藏族姑娘,把一个藏族红军战士拉到一旁,给他斟满一碗浓浓的酥油茶。红军战士接过茶碗,醮茶向上三弹后,一饮而尽。

格达双手合十,念着祝福之词,目送一队队红军走过,脸上充满惜别之情。

朱德迈着坚实的步伐走来。格达上去给他献上一条洁白的哈达。然后,朱德紧紧地握着格达的双手,感情激动地说:“谢谢你,谢谢甘孜人民半年来对我们红军的大力支援!特别要谢谢你与我们风雨同舟、患难与共的真诚合作。”接着,他神情凝重地说:“我们要北上抗日去了。我们走后,敌人会进行疯狂的反扑,你们要充分作好思想准备,斗争会更加艰巨、更加困难。但是,只要你们很好团结,就一定能把博巴政府的事情办好。至多十年或十五年我们就会回来,胜利是属于我们的。”说罢,送给格达一张他同格达的合影照片。

格达接过照片,捧在手里,双手合十:“祝你们一路平安吉祥,胜利北上,早日凯旋归来。”

朱德坚定地说:“我们一定会回来的。”格达双手合十,目送朱德等骑马远去。

最近查询记录

本节查询“何” 本节查询“然” 本节查询“敢” 本节查询“春秋” 本节查询“虽然” 本节查询“轻” 本节查询“字” 本节查询“第一” 本节查询“名” 本节查询“敝” 本节查询“之心” 本节查询“天地” 本节查询“圣” 本节查询“有相” 本节查询“国” 本节查询“技” 本节查询“金” 本节查询“不及” 本节查询“正坐” 本节查询“文” 本节查询“传” 本节查询“而得” 本节查询“铁” 本节查询“死于” 本节查询“王” 本节查询“娘” 本节查询“雅” 本节查询“大” 本节查询“蒙” 本节查询“道” 本节查询“田” 本节查询“笑话” 本节查询“贫” 本节查询“亲自” 本节查询“问” 本节查询“令” 本节查询“存” 本节查询“长生” 本节查询“第二” 本节查询“白衣” 本节查询“空” 本节查询“音” 本节查询“不祥” 本节查询“拜” 本节查询“阁” 本节查询“不可思议” 本节查询“亡” 本节查询“盛” 本节查询“殿” 本节查询“枝” 本节查询“舍” 本节查询“这般” 本节查询“良” 本节查询“仰” 本节查询“之门” 本节查询“万物” 本节查询“刑” 本节查询“劳” 本节查询“屈” 本节查询“体面” 本节查询“须” 本节查询“楼” 本节查询“祥” 本节查询“雾” 本节查询“菜” 本节查询“宝” 本节查询“不就” 本节查询“知之” 本节查询“主宰”

反义词

近义词

词组

谜语

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