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卷 第3章 --母亲.

父亲死后不到两个礼拜,在一个休息日,巴威尔·符拉索夫喝得酩酊大醉地回到家里。他跌跌撞撞地走进门边的墙角里,像他父亲那样攥着拳头在桌子上敲着,一边呼喊他的母亲

“拿饭!”

母亲走近他的身边,和他并排坐下,把他的头搂近自己怀里,拥抱着他。然而他却用手推着母亲的肩反抗着,嘴中喊道:

“妈妈——快些!……”

“你这个傻孩子!”母亲制止住他的反抗,悲伤而又温柔地说。

“还有——我要抽烟,把老头子的烟斗拿给我!……”巴威尔勉强转动着不听使唤的舌头,嘟嘟囔囔地叫着。

这是他第一次喝酒。伏特加使他全身疲软无力,但他没有失去知觉,在他脑袋里不断地涌出一个问题:

“醉了吗?醉了吗?”

母亲的爱抚,使他感到羞愧。她眼睛里充满着悲哀,使他的心灵倍受感动。他想哭,为了要抑止住这种想法的冲动,他故意装出比刚才更厉害的醉态。

母亲抚摸着他那被汗水湿透的蓬乱的头发,静静地说:

“这种事不是你应该做的……”

他呕吐起来。

经过剧烈的呕吐之后,母亲把他它放在床上,把一条湿毛巾敷在他苍白的额头上。他渐渐地醒过酒来,但他周身的一切和身下,都好像随波逐浪似的在那儿晃荡不停。眼皮觉得很重,嘴里觉得有一种无名的苦味。他从睫毛之间望着母亲宽大的面容,胡乱地想着:

“看来,对我还太早了点。别人喝了都没啥,我却觉得恶心……”

仿佛从很远很远的地方,传来了母亲柔和的声音。

“你要是喝起酒来,那还能养活妈妈吗?”

他紧闭着眼睛说:

“大家都喝酒……”

母亲喟然长叹。他说得不错。她自己也明白,除了去酒店之外,人们再没有别的玩的地方了。但是,她仍旧说:

“可是你不要喝!该你喝得那份儿,你爸爸早已替你喝光了。他叫我受苦可受够了……你也可怜可怜你妈妈,好不好?”

听着这悲伤而温和的话,巴威尔想了父亲在世的时候,家里如同没她这个人似的,她总是沉默着,一天到晚地提着心吊着胆,不知什么时候不对劲儿就要挨打。巴威尔因为不愿和他父亲见面,最近一个时期很少在家,因此和母亲也疏远了些,现在,他逐渐地清醒过来,细细地望着她。

她长得很高,稍微有点驼背,被长期劳作和丈夫殴打所折磨坏了的身体,行动起来毫无声响,总是稍稍侧着身子走路,仿若总是担心会撞着什么似的。宽宽的、椭圆形的,刻满了皱纹而且有点浮肿的脸上,有一双工人区大部分女人所共有的不安而哀愁的暗淡无光的眼睛。右眉上面有一块很深的伤痕,所以眉毛略微有点往上吊,看过去好像右耳比左耳略高一点,这给她的面孔添上了一种小心谛听动静的神态。在又黑又浓的头发里面,已经闪耀出一绺绺的白发了。她整个人都显露着悲哀与柔顺。

泪珠儿慢慢地顺着她的两颊滑下来。

“别哭!”儿子平静地说。“给我点水喝。”

“我给你去拿点冰水来……”

可是等她回来的时候,他已经睡着了。

她低下头看着他,站了一会儿,手里的杯子便有点颤抖了,里面的冰块轻轻地碰着杯子。把杯子放在桌上,她默默地跪在圣像前面。

从玻璃窗外突然传来醉鬼的吵闹声。在秋天薄暮的潮润空气里,手风琴响起来了。有人高声唱着,也有人骂着下流话,焦躁疲惫的女人发出惊惶的叫声。

在符拉索夫家小小的屋子里,日子过得比先前更安静、更稳妥了,而且和工人区其它各家比有点不同。

他们的房子坐落在工人区的尽头承一条通往池塘的、虽说不高却很陡峭的坡路旁边。屋子的三分之一是厨房以及用薄板隔出来的母亲的小卧室,余下来的三分之二,是一间有两扇窗子的四方形房间,一边放着巴威尔的床,门口放着桌子和两个凳子、几把椅子,放衬衣的衣橱,橱上放着一面小镜,此外还有衣箱、挂钟和墙角上的两张圣像——这就是他们的一切。

年轻人所需要的一切,巴威尔都有了:手风琴,有胸甲的衬衫,漂亮的领带,套鞋,手杖,一切他都买了。他变得和同龄人一样了,也出席晚会,也学会了加特里尔舞和波里卡舞。每逢假日,他总是喝醉了才回家。早上醒来的时候,觉得头痛、胃痛,脸色苍白,没有精神。

有一次,母亲问他:

“怎样?晚上玩得高兴吗?”

他用一种阴郁焦躁的口气回答:

“闷得要死!不如去钓鱼倒还好些呢,或者——去买上一支猎枪。”

他对工作非常热心,既不偷懒,也不犯规。

他沉默寡言,一对大大的碧眼,和母亲一样,总是不满地望着什么。他既没有买枪,也没有钓鱼,但很显然他离开了一般人所走的旧路:晚会不常去了,休息日往往到别的地方去,可是,回家时并没有喝醉。

母亲非常留心地注意他的行动,觉得儿子浅黑色的面孔渐渐地变尖了,眼神也越来越严厉,嘴唇总是紧闭着,他仿若是在对什么事情生闷气,又好像有什么疾病正在耗损他的体力。从前,常有伙伴来找他,但由于总是碰不上他,大家也就不来了。

母亲看到儿子和别的青年工人不同,觉得很高兴,但她能看出,他是专心致志地从生活的暗流中朝一旁的什么地方游去——这在她心中又引起了一种茫然的忧虑。

“巴甫鲁沙!你身体不舒服吗?”她有时问他。

“不,我很好!他回答说。

“瘦多了!”她叹息似的说。

他开始拿些书回来,悄悄用功,读过的书,立即藏起来。有时候,他从那些小册子里面摘录些什么,写在单页纸上,写好之后,也藏起来……

母子之间不常说话,碰面的时候也很少。早上,他一声不吭地吃了早点就去上工,中午回家吃饭,在饭桌上,聊几句无关紧要的话,吃完之后出去,又要到傍晚才回来。晚上,他很用心地洗脸,吃过晚饭后,就长时间地独自一人看书。在休息日,他总是一早就出去,直到深夜才回家。她知道他是到城里去看戏,但奇怪的是城里没有一个人来看他。

这样一天天地过去了,她觉得儿子的话愈来愈少了,同时,她又感到他的话里,添上了许多她听不懂的新字眼,而那些她所听惯了的粗暴和凶狠的话,却从他嘴里找不到了。在他的行为举止方面,也增加了许多让她注意的小细节:他戒除了喜爱漂亮的习惯,对身体和衣着的干净却更加注重了,他的一举一动,变得更加洒脱,更加矫健,他的外表也更加朴实、柔和了——这一切都惹起他母亲焦虑不安的关心。对待母亲的态度,也有新的变化:他有空就扫房间地板,每逢假日亲手整顿自己的床铺,总之,他是在努力地减轻母亲的负担。在工人区谁也不会这样做……

有一次,他拿回了一张图画,把它挂在了墙上。画上有三个人,他们正一边谈话,一边轻快而勇敢地向前行进。

“这是复活的基督到哀玛乌司去。”巴威尔这样介绍说。

母亲很喜欢这张画,可是她心想:

“一方面尊敬基督,另一方面却不到教堂里去……”

在那个木匠朋友替他作的书架止,书逐渐地多起来,房间也收拾得令人感到畅快。他对她说话时用“您”,称呼她“妈妈沙”,有时他忽然温柔地对她说:

“嗳,妈妈,我回来迟一些,请您不要担心啊……”

这种态度使她欢喜,从他的话里,她能感到一种认真而又踏实的东西。

但是,她的不安仍是与日俱增。这样经过了一段时间,不安不仅没有消除,反而更加厉害地搅动了她的心,她像是有种非同寻常的预感。偶尔,母亲对儿子觉得不满了。她想:

“别人都那样,而他却像个和尚。他太老成了,这与他的年龄不相称……”

时不时地,她想:

“兴许他结交了什么姑娘了吧?”

然而,和姑娘们在一起玩是要花钱的,可他呢,几乎把所有的工钱都交给了母亲

就这样,一个礼拜过去了,一个月过去了,不知不觉地,两个年头也过去了。这之间的生活充满了茫然的思虑和与日俱增的担忧,日子过得奇妙而沉默。

最近查询记录

本节查询“仰” 本节查询“国” 本节查询“第一” 本节查询“轻” 本节查询“拜” 本节查询“大” 本节查询“须” 本节查询“田” 本节查询“道” 本节查询“圣” 本节查询“敢” 本节查询“何” 本节查询“传” 本节查询“令” 本节查询“然” 本节查询“问” 本节查询“死于” 本节查询“舍” 本节查询“亲自” 本节查询“盛” 本节查询“宝” 本节查询“刑” 本节查询“铁” 本节查询“王” 本节查询“文” 本节查询“不为” 本节查询“殿” 本节查询“空” 本节查询“良” 本节查询“劳” 本节查询“而得” 本节查询“不就” 本节查询“鸡” 本节查询“名” 本节查询“女儿” 本节查询“屈” 本节查询“知之” 本节查询“万物” 本节查询“温” 本节查询“蒙” 本节查询“笑话” 本节查询“不及” 本节查询“天地” 本节查询“金” 本节查询“第二” 本节查询“虽然” 本节查询“体面” 本节查询“字” 本节查询“祥” 本节查询“存” 本节查询“不离” 本节查询“技” 本节查询“有相” 本节查询“之心” 本节查询“很可能” 本节查询“娘” 本节查询“还可以” 本节查询“雾” 本节查询“洪” 本节查询“贫” 本节查询“音” 本节查询“春秋” 本节查询“枝” 本节查询“楼” 本节查询“阁” 本节查询“二三” 本节查询“亡” 本节查询“之门”

反义词

近义词

词组

谜语

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