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焚书坑儒 --神话.

大川等人破解了“丈夫当归自土生”之后,火速赶往了古长城,然而刚刚到达古长城,他们的车轮就陷入了泥坑中。众人合力之下,却仍旧没有把车子推出来,这时一个漂亮的女导游过来帮了他们一把,终于,汽车被大家一起推了出来。

就在高岚和易妈妈感谢女导游的时候,大川和教授这时又犯了职业病,开始对着长城下的石头研究了起来,只听大川突然喊道:“你们快过来看!”

“大川你找到了什么宝贝?”易教授首先冲了过去。

“爸,你快看,这些石头上有字,似乎是篆书!”大川兴奋地说道。

听大川如此说,易妈妈、高岚和女导游都围了过去,易教授拿过石头来,仔细看着,他两眼放光地说道:“没错!还是优美的大篆!这应该是一块石碑的一部分,年代相当久远了!大家在这附近仔细搜索一下,看有没有和它们同样质地的砖石。”

众人开始分头找了起来,很快,众人找到了许多刻有字迹的碎石,大川和易教授试着将这些碎石拼在一起,两人都是老资格的考古人员,很快就将这些碎石组合在了一起。

易妈妈迫不及待地问道:“快看看这石碑上说了些什么?”

易教授看了一眼易妈妈,故意咳嗽了一声,说道:“你们可听好,这幅碑文它是秦始皇树立的,它表彰了……表彰了一个女人十年里走遍长城寻找丈夫,最后哭倒长城的故事。”

易教授刚念完碑文,众人异口同声地说道:“孟姜女哭长城?”

易教授推了推眼镜仔细看了看碑文,确定地说道:“没错,就是孟姜女。”

众人无不惊异万分,历史上关于孟姜女哭倒长城的传说原来是确有其事。大川盯着碑文,脑子里忽然产生了一个想法,他兴奋地喊道:“我知道了,我知道了!”

高岚看了一眼大川,说道:“一惊一乍的,知道什么了,快说啊!”

大川兴奋地说了起来:“我推测‘丈夫当归自土生’,这句口诀的意思就是,孟姜女的丈夫应该回家了,却葬身于这茫茫黄土之下。”

那位女导游听到大川说出“丈夫当归自土生”这句话时,身体突然颤了一下,她对大川等人警惕起来。

“没错是没错,可是这里也没有人烟,‘丈夫当归自土生’中的‘土’指的是五行者中的土行者,我们去哪里找那个土行者呢?”易妈妈兴奋地接着说道。

听到这里,女导游的神情变得更为吃惊,她警觉地向易妈妈问道:“你是从哪里听到的‘丈夫当归自土生’这句话的?”

大川四人一听,女导游似乎知道些什么,全都激动起来。大川问道:“难道你听说过这句话?那下一句是什么?”大川太过激动,没有注意自己已经在不经意中逼近了女导游。

女导游向后退了一步,说道:“你们到底是什么人?”

众人感觉到了女导游对他们的恐惧,他们不知道该从何解释起,这时易妈妈上前一步,对着女导游说道:“我是‘金行者’的后人,我们找到了木行者的后人,是他告诉了我们这句口诀,我们就按着口诀来寻找‘土行者’的后人了。”

“这就是来自阿姨和木行者的两枚戒指,你是不是也见过这样的戒指?”高岚取下脖子上的项链,指着上面的两个戒指说道。

女导游看到了两个戒指,终于放下心来,她仔细地看了戒指后,对易妈妈说道:“我就是你们要找的人。”女导游说着,从衣服中拉出一条项链,上面就套着一枚相同的黑色戒指,女导游继续说道:“我的父亲去世前把这个戒指交给了我,让我等待有缘人找到我的时候再交给他们。”

众人看到戒指都兴奋不已,大川迅速从车中拿来了宝盒,女导游根据易妈妈的指点将戒指向着宝盒的凹陷处镶嵌了上去,只见宝盒的一面立刻发生了变化,原本混乱的图案瞬间重新排列组合在了一起,众人看去,只见新形成的图案,正是孟姜女哭长城的画面。

易妈妈知道扣龙锁的第三道锁已经打开了,只要再找到剩下的两枚戒指,宝盒就可以打开了,她向女导游问道:“你应该知道下一句口诀吧?”

“是的,父亲留下了两句口诀,丈夫当归自土生,作茧门人为火患。”女导游说道。

大川立刻取出《汤巫记》对照起来,他翻来翻去,终于在一页上翻到了一篇标题为《茧人心惊》的文章。可是奇怪的是,在标题的前面却没有任何的坐标数字。

众人都是一愣,没有坐标,他们接下来要往哪里去寻找线索呢?

秦皇一直都梦想着长生不老,他派了许多术士去寻找长生不老药,而卢生正是其中之一。他早先被秦皇派去东海寻药,如今寻有所获,回到了大秦。秦皇听说之后,立刻将卢生宣上了朝堂。

这术士卢生一身玄色长衫,发须全白,他徐徐走上朝堂,对着秦皇一拜说道:“卢生拜见陛下。”

“你此次出东海,是否找到长生药,见到仙人?”秦皇急切地说道。

“启奏陛下,卢生此次出海,没有见到羡门和高誓两位仙人,但却遇到了别的神仙,他们给臣一卷图录转交陛下,说其中藏着天机。”

卢生举着图录交给了秦皇,秦皇看着图录,却越看越迷茫,因为整卷图录上都是些奇怪的符文,有些像是云,有些又像是奇形怪状的石头,秦皇看得一头雾水,他向卢生问道:“这上面写了些什么?”

“神仙说了,这卷天书图录谁都可以观看,却绝不会泄露天机,因为只有真心寻访仙人的陛下,才能看得懂。所以臣无法读懂这部天书。”

听卢生如此说,秦皇面露喜色,“噢?有这等奇事?”秦皇再次翻阅了一下图录,竟然发现里面竟然有几个字符依稀可辨,他慢慢地读了出来:“亡……秦……者……胡也。”

“恭喜陛下读出天书!正如仙人所说,只有陛下能看得出其中奥妙!臣对陛下的仙力真是佩服得五体投地。”卢生躬身说道。

秦皇说道:“天书上说了‘亡秦者胡也’,这事关大秦的存亡,诸位爱卿有何见解?”

群臣纷纷议论起来,蒙恬大喜,心里暗道:真是天助我也。

蒙恬步出班列,说道:“陛下,臣以为,天书说得再清楚不过了,但凡名字中有胡字的人都对大秦大大的不利,绝不能在朝廷中任用。为保万无一失,咸阳城里,但凡名字中有‘胡’字的人,全都应从咸阳迁出,发配到千里之外。”

“蒙爱卿说的有理!”秦皇点头说道。

秦皇身后的赵高一听此话,顿时心急如焚,这样说来,他力保的胡亥岂不是第一个就要被赶出咸阳。赵高着急地看向李斯,李斯也眉头紧皱,急忙进言道:“陛下,臣以为这个‘胡’字并非指代人名,而是指北方的胡人。如此联想起来,不久前长城崩塌,也是老天暗示需要加强北方的防御,以防胡人来犯。如今,长城没有完工,只能派遣精兵强将前去驻守边防。纵观当今大秦,恐怕只有蒙恬将军可以担此重任!”

“丞相说的也颇有道理!长城崩塌也是天意,天意与天书自然相通,”秦皇捋着胡须对蒙恬说道,“蒙爱卿,寡人欲派你驻守北方,监视胡人一举一动,你可有何难处?”

蒙恬知道这是李斯的诡计,但是身为一朝武将,保卫大秦乃是其分内之职,面对秦皇的要求他只能慨然应允:“为国尽忠,乃是蒙恬梦寐以求,陛下有旨,蒙恬怎会推脱。”

“爱卿果然是国家栋梁,那就有劳爱卿,择吉日出兵镇守北方。”

赵高和李斯同时面露喜色,两人的计谋终于得逞了。

从朝堂回来,赵高和李斯就又聚在一处密谋,两个人都在为今天能将蒙恬调至边疆庆幸不已,蒙恬一走,他们就要开始实行他们的计划了,首要目标就是举贤堂与公子扶苏。

蒙恬要去镇守边关的事情很快传到了图安王后的耳朵里,她敏锐地感觉到大秦的朝政可能会迎来一次震荡,于是立刻修书一封,让眼线带着书信赶往了图安。

蒙恬率领着蒙家军出发了,公子扶苏和小川等人来为蒙恬送行,赵高也在其中,望着渐行渐远的蒙家军,赵高嘴角露出了邪恶的笑容。

蒙恬刚走,李斯和赵高就开始了他们的阴谋,他们的第一箭就对准了举贤堂的儒生。赵高派遣自己的亲信郑虎混入了举贤堂的儒生中,伺机掌握众儒生忤逆的言论。

这郑虎也是个绝顶聪明之人,跟这些儒生混熟之后,便请众儒生去酒楼喝酒,他深知酒后吐真言的道理,把这些儒生灌醉之后,再从他们嘴里套话就容易多了。

众儒生见郑虎也是一介斯文人士,对他没有防备,见其相识不久就请众人吃饭,更是一位豪爽之人。一上酒桌,郑虎就开始热情地向众人劝酒,等酒过三巡之后,众人已经喝得差不多了,郑虎这时开始装作郁闷起来,他对群儒说道:“诸位,当今圣上不重视我们儒生,却对术士言听计从,国家大计居然也是一本‘天书’决定,岂非荒唐之极哉!”

群儒本就对秦皇的做法极为不满,此时有人率先说出来,可谓正中他们的下怀,一时间一呼百应。一位一身灰衫的儒生回应道:“不错,只因为一句‘亡秦者胡也’,居然就把三十万大军派到了北边。真是荒谬!”

“陛下怎么能相信术士编造的故事,一心求仙!应该多听听我们儒生的见解!”一位黄衫的儒生也回应道。

郑虎见时机成熟,高声说道:“今天遇到各位就是缘分,不如就趁着现在借酒挥毫,把心中憋闷已久的抱负都抒发出来!”

“好!那还等什么,来!”黄衫儒生抢先说道。

郑虎将自己的长衫脱下来掷在案上,对着群儒说道:“请兄台们泼墨挥毫,就写在这件长衫之上,我将把它奉于高处,日日观阅!”

“人生难得遇到知己,今日能和兄台共抒胸臆,是何等的畅快!我先来!”灰衫儒生此时酒意已深,提笔就在长衫上写开了,众人看去,只见他在长衫上写道:“轻徭役赋税,让百姓休养生息;望陛下断绝求仙的荒唐念头……”

“写得好,该轮到我了!”群儒纷纷提笔,在长衫上写了起来,一边看热闹的郑虎此时在心里暗暗说道:“你们这群不知天高地厚的儒生,你们马上就要人头落地了。”

入夜时分,那件写满了儒生激愤之言的长衫已经由赵高放在了秦皇的面前,秦皇看后,勃然大怒,一脚踢翻了身前的案牍。

“这些儒生真是无法无天,居然敢诋毁寡人!言语恶毒,罪无可赦!”

“陛下,这些儒生并非一般的儒生,都是公子扶苏开办的举贤堂中的智囊精英。他们仗着自己是公子的门客,就无所顾忌,时常聚众批评陛下,煽动人民的不满情绪。更糟糕的是,各地的儒生都视他们为榜样,争相效仿,这些都是他们日常所为……”

“他们居然敢如此藐视寡人!这就是忤逆谋反!”秦皇此时已经气得面露青筋。

“臣也这么认为,所以急着来奏明陛下。”

“传旨下去,将这些忤逆之徒统统给我抓起来!”

“是,陛下!”有了秦皇的圣旨,赵高心中大喜,立刻躬身退了出去。

赵高带着忠义馆的人冲入举贤堂,宣布搜捕所有的儒生。他们是见人就抓,把举贤堂弄得一片混乱,项羽看得义愤填膺,却被项梁按住。

赵高将这群儒生关进了牢里,开始严刑逼供,打昏了之后就直接把他们的指印按在空白供状上。

朝堂之上,赵高禀告秦皇,经过彻查,一共抓住四百六十多个儒生,他们都招供结党作乱,诽谤秦皇。赵高提议应该坑杀这些儒生,然后昭告天下,让天下人从此都不敢冒犯皇威。

扶苏按捺不住了,大步走出,向秦皇求情,说这些儒生是言辞激烈,但用心良苦,他还搬出一些儒生的见解,痛陈秦皇施政的弊端。

秦皇听得暴跳如雷,没想到自己的儿子竟为了给这些儒生辩护而批评自己的父亲,可见他也被儒生洗脑了!不能让他再接触这些儒生。秦皇命令扶苏即刻出发,去陪着蒙恬镇守北疆,好好反省。

大臣们想劝解,秦皇发飙,再进言者,同罪!

扶苏无奈之下,只得当廷给秦皇磕头,向父皇辞行,秦皇见扶苏的神情失魂落魄,心中一软正要说话。这时,察颜观色的赵高立刻步出班列,抢上一步禀报:“臣在查处儒生过程中,发现举贤堂中不少人都是六国的旧部,凶顽不化,对大秦素有仇恨。儒生实际上是受到他们煽动,制造舆论。这些人勾连宽广,全国都有党羽,这次处置儒生,恐怕会激起他们生变。”

秦皇怜惜扶苏的眼神又染上了怒意:“扶苏你怎么如此愚昧,这岂不是养虎为患!”

扶苏辩解,他是想化敌为友,让六国遗少为大秦效力。

赵高呈上奏折,他已经查实举贤堂的匪首就是被秦军杀死的楚将项燕的后代,身背国仇家恨,他们已经在举贤堂广结党羽,是秦皇身边的大患。

秦皇质问扶苏是否如此,扶苏正欲辩解项梁、项羽并非如此。

秦皇打断了他,既然扶苏早就知道这两个人的身份,却如此姑息养奸,实在是辜负他的期望。他命令赵高立刻抓捕项梁项羽二人。

李斯出班道:“如果只抓他们两个,党羽一定逃散,不如乘机把举贤堂中的党羽一网打尽。”

秦皇点头,让赵高立刻彻查举贤堂中的叛逆分子,严惩不贷。

扶苏急得还要辩解,秦皇听也不听,让侍卫把扶苏轰出大殿,立刻押往蒙恬驻扎的上郡。

扶苏被架出了大殿,秦皇气得拂袖而去,赵高和李斯则偷偷地相视而笑。

最近查询记录

本节查询“文” 本节查询“田” 本节查询“空” 本节查询“盛” 本节查询“不为” 本节查询“知之” 本节查询“为之” 本节查询“然” 本节查询“王” 本节查询“存” 本节查询“大” 本节查询“音” 本节查询“殿” 本节查询“不就” 本节查询“之心” 本节查询“不及” 本节查询“白衣” 本节查询“楼” 本节查询“洪” 本节查询“传” 本节查询“名” 本节查询“第一” 本节查询“敢” 本节查询“国” 本节查询“良” 本节查询“圣” 本节查询“何” 本节查询“拜” 本节查询“屈” 本节查询“字” 本节查询“铁” 本节查询“宝” 本节查询“阁” 本节查询“菜” 本节查询“蒙” 本节查询“舍” 本节查询“刑” 本节查询“金” 本节查询“令” 本节查询“仰” 本节查询“轻” 本节查询“问” 本节查询“温” 本节查询“亡” 本节查询“来自” 本节查询“祥” 本节查询“劳” 本节查询“敝” 本节查询“技” 本节查询“这般” 本节查询“须” 本节查询“道” 本节查询“贫” 本节查询“女儿” 本节查询“虽然” 本节查询“死于” 本节查询“鄙” 本节查询“枝” 本节查询“'” 本节查询“芳” 本节查询“雾” 本节查询“而得” 本节查询“鸡” 本节查询“天地” 本节查询“不离” 本节查询“二三”

反义词

近义词

词组

谜语

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