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人的作为--老子他说(上下).

《老子他说》29章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02)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故物或行、或随,或歔、或吹,或强、或羸,或挫、或隳。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圣人的作为

后面第六十七章,老子告诉我们有三宝,现在把名称先提出来,即“曰慈、曰俭、曰不敢为天下先”。我们做人处世,要慈悲为怀,仁民爱物,这就是“慈”。“俭”看起来很悭吝,实际上是非常的小心谨慎。“不敢为天下先”,认真说来,天下万事,没有创作的事物,人也不能创作;所谓创作只是自然的因缘条件成熟了,在一个机遇下,自然会得到成功。人类若想单独创作制造,违反了自然因缘原则,是不会成功的。所以说,“不敢为天下先”。

道家的思想,最会捡现成的比喻。比如,儒家经常说,一个人的人格要有“中流砥柱”的精神,大水来了,要站在河流中间挡住。如果是这样,说不定大水会把你给冲走,水势小或者还可以“砥”一下,一旦大水没了顶,比人还高,那就“中流”不能“砥柱”了。

道家不是这样,道家只是“因势而利导”,不像儒家要“中流砥柱”。要晓得,大水一来,纵然用堤防把它堵住,这个地方不出毛病,流到别的地方毛病会更大,淹死人会更多。道家的做法是,预先在下游开一道沟渠,把水顺势往下疏导,水就流到大海里去了。这就是“因势利导”的法则。

我们对人对事也是这样,当一件事情正在火头上,不能改变的时候,硬要去改变它,除非准备做烈士,那无话可说;如果真正为了救天下人,这种方法就救不了啦,必须因势利导。等事情发展到了一定程度,一切有利因素都已具备,这时只要四两拨千斤,一个指头轻轻一拨,就把它拔过来了。天下事也是一样,整个天下也只要这样轻轻一拨,就改变了。

这一章的内容是三宝的前奏。所以圣人之道,第一“去甚”,“甚”就是过分,做人做事第一不要过分,过分一定会出毛病。第二“去奢”,锦上不能添花,锦上添花,毛病出得更大。第三“去泰”,人生没有舒服的时候,天下事也没有永远泰然不变的时候。一个人身心上不加几分劳苦,不加几分运动,舒泰太过了,各种毛病都来了。这三点道理,发挥起来很多,总结一句话,要守戒律,万事不要做得太过分。

说到这里,想到一则确有其事的故事。有一位同学得了博士学位,他国文好,英文也好,日文也好,样样都好,但样样都说得不好,国语也说得不太标准。有一天对我说:“老师,你告诉我道家的道理是四个儿子。”我说:“道家哪里有四个儿子?”搞了半天,才晓得他说的“四个儿子”是“适可而止”。老子只有三个儿子“去甚、去奢、去泰”,没有四个儿子。这三点也就是告诉我们万事要适可而止,如果不适可而止,超过限度那就会变,不再是原来的现象了。老子把这个哲学原理先告诉了我们。

最近查询记录

本节查询“何” 本节查询“田” 本节查询“然” 本节查询“道” 本节查询“圣” 本节查询“温” 本节查询“音” 本节查询“第一” 本节查询“笑话” 本节查询“刑” 本节查询“舍” 本节查询“知之” 本节查询“轻” 本节查询“女儿” 本节查询“文” 本节查询“第二” 本节查询“问” 本节查询“空” 本节查询“王” 本节查询“仰” 本节查询“之心” 本节查询“传” 本节查询“这般” 本节查询“敢” 本节查询“拜” 本节查询“须” 本节查询“国” 本节查询“金” 本节查询“菜” 本节查询“鸡” 本节查询“劳” 本节查询“名” 本节查询“大” 本节查询“枝” 本节查询“虽然” 本节查询“雾” 本节查询“令” 本节查询“不及” 本节查询“宝” 本节查询“之门” 本节查询“盛” 本节查询“亲自” 本节查询“贫” 本节查询“祥” 本节查询“良” 本节查询“技” 本节查询“为之” 本节查询“洪” 本节查询“天地” 本节查询“楼” 本节查询“字” 本节查询“屈” 本节查询“阁” 本节查询“娘” 本节查询“铁” 本节查询“殿” 本节查询“亡” 本节查询“鄙” 本节查询“死于” 本节查询“体面” 本节查询“不为” 本节查询“而得” 本节查询“蒙” 本节查询“不就” 本节查询“雅” 本节查询“存”

反义词

近义词

词组

谜语

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