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不血刃而取胜--老子他说(上下).

《老子他说》31章 夫兵者,不祥之器(01)


夫佳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则不可以得志于天下矣。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哀悲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这一章是接着军事哲学再加以引申。历代有很多注释名 著,对这一章并不下注解,不愿意下注解,因为帝王的时 代,多半是“以兵强天下”。所以,大家第一个原因是怕谈 这件事,第二个原因是这篇文字很容易懂,不必注解。现在我们大概解释一下,说明这个道理。

“夫佳兵者,不祥之器”,“佳兵”就是杀人的武器,因 为武器是会杀死很多人的,所以“不祥”。原子弹是很厉害 的武器,一颗原子弹的爆炸,可以杀死更多的人。可是现在 到了核子弹,乃至于用到“死光”的战争,细菌的战争,杀 起人来更多更快,一瞬间可以毁灭人类的一半人口,这就是 “佳兵不祥”的道理。“物或恶之”,不要说是人害怕,任何世界上有生命的东西,都很恐惧。“故有道者不处”,所以,有道的人不做这种事情,只用道德、善心、仁慈来感化人。

但是,老子的哲学——道家的哲学,在道德的后面,是有武器做后盾的哦!试看每一个寺庙,不管是道家、佛家的,中间坐的是“佛”,旁边站的都是拿了武器的四大金刚。没有这些是不行的,光讲道德仁慈也是不行的,这是道家的奥秘之处。

兵不血刃而取胜

“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这是中国古代的礼仪,中国古代的军事制度。君子是道德修养高明的人,上古传统的制度,以正治国,喜欢在左边;用兵的时候,喜欢在右边。左右是两个代号,右则属阴,用兵的时候,非用“阴谋”不可,敌人如何准备来打你,你准备如何去打敌人,不使用阴谋诡诈不足以取胜。

“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这句话重复的讲,是老子书中少见的情形,这表示老子语重心长,提醒大家特别注意。“恬淡为上”,一个大军统帅的修养,以恬淡为上,诸葛亮有两句名言:“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修道的人,在中国历史上,除了诸葛亮以外,很少看到有这样修养的人。

南北朝的时候,梁武帝下面有一位将领名叫陆法和,是一位出家的和尚。此人并不穿和尚的衣服,他带领部队,完全是按照管理出家人的办法。每次作战,只要他的部队一到,一定战胜。后来帮助梁武帝平定了很多地方。到了梁武帝的儿子当皇帝的时候,他已经把长江以南的军事力量都掌握在手中了。因此,梁武帝的儿子对他产生了怀疑,所谓“功高震主”,因为他掌握了国家的整个兵权,只要他手一摆,皇帝就只能下台了。

于是,就有人去向皇帝进谗言,不过他在家打坐就知道了,便跑去见皇帝说:“我法和是修道的人,帝释天王亦不愿为,何况是人间的虚浮富贵。我与你父亲两人,本来是当年在释迦佛前灵山会上的同参道友,因为化堕落到人间来当皇帝,我是他师兄,愿意助他一臂之力,你却反而怀疑起我来。现在我把将军的大印支还给你,我要走了。”说完他就走了,一个人到四川峨眉山去了。

为什么每一次打仗,敌人一看到他的影子就害怕,没有办法与他作战呢?据说他是用神通来打仗的,也根本没有杀人,所谓兵不血刃而取胜。只是写历史的人认为这是神话,不愿意写进历史,事实上却是具有其人,真有其事。你们研究历史,在南北朝那一段,就知道真有这么一个将领,他的一切就是如此淡泊的。

最近查询记录

本节查询“虽然” 本节查询“娘” 本节查询“第一” 本节查询“万物” 本节查询“天地” 本节查询“何” 本节查询“敢” 本节查询“传” 本节查询“不可思议” 本节查询“令” 本节查询“大” 本节查询“阁” 本节查询“祥” 本节查询“宝” 本节查询“然” 本节查询“贫” 本节查询“不及” 本节查询“良” 本节查询“第二” 本节查询“须” 本节查询“刑” 本节查询“仰” 本节查询“王” 本节查询“拜” 本节查询“音” 本节查询“金” 本节查询“蒙” 本节查询“圣” 本节查询“字” 本节查询“道” 本节查询“为之” 本节查询“雅” 本节查询“殿” 本节查询“空” 本节查询“名” 本节查询“鸡” 本节查询“女儿” 本节查询“枝” 本节查询“不为” 本节查询“楼” 本节查询“之门” 本节查询“田” 本节查询“存” 本节查询“长生” 本节查询“亲自” 本节查询“问” 本节查询“盛” 本节查询“这般” 本节查询“技” 本节查询“铁” 本节查询“文” 本节查询“国” 本节查询“笑话” 本节查询“知之” 本节查询“不就” 本节查询“之心” 本节查询“体面” 本节查询“二三” 本节查询“亡” 本节查询“轻” 本节查询“屈” 本节查询“很可能” 本节查询“不离” 本节查询“温” 本节查询“舍” 本节查询“菜” 本节查询“来自”

反义词

近义词

词组

谜语

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