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明前的黑暗--老子他说(上下).

《老子他说》41章 上士闻道(02)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颣,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贷且成。

黎明前的黑暗

他下面又说,“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老子每一句话的文字都很明白,你仔细研究道理,都非常深奥。什么叫“建言”?用现在的话,就是格言。老子说我们老祖宗的文化,是有格言的,格言如何讲呢?不晓得是几千万年前,老祖宗讲的“明道若昧”,真正的大道,光明的大道是看不见的。所以,你不要认为白天才叫做光明,真正的光明就像黑夜,所以现在太空发现有黑洞。这宇宙的黑洞,现在还不晓得是怎么一回事,所有宇宙的光明,一进入黑洞就变黑了,这个里头是什么东西不知道。现在的科学家在怀疑,是否整个的宇宙是从黑洞中放出来的?西方人现在才发现,我们老祖宗,也就是上古的道家,早就知道。《道藏》中说“明道若昧”,大光明里头等于黑暗,黑暗是真正大光明的根本。

“明道若昧,进道若退”,老子文章的写作方法,是楚国的文化,现在说是南方的文化,都是有韵脚的,每一句都是押韵的韵文,很好听。“明道”,真正的大明之道“若昧”,“昧”不是完全黑暗,是有一点模糊,有一点不明,就是我们现在一句通俗的话,“天亮以前,有一段黑暗。”这一段黑暗,文学专门的名称叫做“昧爽”,就是要亮而未亮之间,也就是现在常说的黎明。这种“昧”是自然物理的现象,也说明了道的作用。

这个“明道若昧”的道理,引申到为人处事方面,就是事情在成功以前.常有很艰苦的一段。在科学研究工作上,要发明一项东西时,研究到最后似乎绝望,当自己将要放弃时,忽然一个灵光来临,发明成功了。这就是“明道若昧”。打坐修道的人,也许修了几十年,一点影子都没有,毫无进步。但在毫无进步当中,绝不要放弃!这一句话可以给自己当作一个安慰,也许快要悟道了,因为“明道若昧”,自己越来越笨了。这虽然听起来像笑话,但的确有这样的一个现象过程。

“进道若退”,学任何一样东西,做任何一件事情,进步到一个程度,成果快要出现的时候,你反而觉得是退步。比如说写毛笔字,开始写的三天,越看写得越有味道,越写越漂亮,自己也赞叹自己快要变成书法家了。到了第四天越写越难看,第五六天自己都不想练了,越看越不成样子。在这个时候,千万不要放弃,写的字虽然越看越难看,那正是你书法上的进步过程。

学拳也是一样,不管太极拳、少林拳,学了半月就想打人,觉得自己的武功天下第一,好像都可以飞檐走壁了。三个月后慢慢发懒了,半年以后,所学的通通丢光。所以,在进步以前就有这个现象,人情物理都是如此。古人只是拿人世间的经验,以及物理的状况,加以说明而已。

“夷道若纇”,“夷”就是平坦的道路,例如我们开辟一条新的马路,像建造横贯公路,未开辟以前有种种困难。“纇”就是堆积起来,没有办法开发;及至开好以后,就是平坦的大道了。换句话说,在平坦的大道要完成以前,我们会感到工程十分困难。

上面老子引用这些话,都是中国的上古文化,老子称之,为“建言”,引用古代的格言,藉以讲到人的修养品德方面。

最近查询记录

本节查询“问” 本节查询“第二” 本节查询“传” 本节查询“盛” 本节查询“音” 本节查询“令” 本节查询“舍” 本节查询“文” 本节查询“大” 本节查询“殿” 本节查询“何” 本节查询“金” 本节查询“圣” 本节查询“须” 本节查询“第一” 本节查询“娘” 本节查询“楼” 本节查询“然” 本节查询“轻” 本节查询“田” 本节查询“道” 本节查询“温” 本节查询“笑话” 本节查询“刑” 本节查询“知之” 本节查询“女儿” 本节查询“空” 本节查询“王” 本节查询“仰” 本节查询“之心” 本节查询“这般” 本节查询“敢” 本节查询“拜” 本节查询“国” 本节查询“菜” 本节查询“鸡” 本节查询“劳” 本节查询“名” 本节查询“枝” 本节查询“虽然” 本节查询“雾” 本节查询“不及” 本节查询“宝” 本节查询“之门” 本节查询“亲自” 本节查询“贫” 本节查询“祥” 本节查询“良” 本节查询“技” 本节查询“为之” 本节查询“洪” 本节查询“天地” 本节查询“字” 本节查询“屈” 本节查询“阁” 本节查询“铁” 本节查询“亡” 本节查询“鄙” 本节查询“死于” 本节查询“体面” 本节查询“不为” 本节查询“而得” 本节查询“蒙” 本节查询“不就” 本节查询“雅” 本节查询“存”

反义词

近义词

词组

谜语

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