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掌握生命的去留--老子他说(上下).

《老子他说》50章 出生入死(02)


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亦十有三。人之生,动之死地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盖闻善摄生者,陆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甲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措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无死地。

谁掌握生命的去留

我们先了解这个前提,然后再看他算细账。“生之徒十有三”,“徒”就是途,人活在这个世界上,有十分之三的把握是可以活下去的。“死之徒亦十有三”,从死这一面看世界上,有十分之三的机会是会死的。所以,死的机会也是十分之三,活的机会也有十分之三。这个十分之三,就是生命活着的那个生的力量。

“人之生,动之死地亦十有三”,一个人生活在世界上,总要有规律的活动;由于在动,就可以向死的这一面搭配,也可以向生的这一面搭配。可是人的活动,常因为自己的知识聪明而乱动,反而使自己生命走到死之途了。如果我们动之“生”地,生命的活动有益于生的话,那生的机会便增为十分之六。如果三样把它加起来,十分之三的机会是生,十分之三的机会是死掉,十分之三的机会都在动中,一共是十分之九,还剩一分。

剩下的一分老子不谈,因为这是生命的本有,这个本有就是老子在上经说的“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这是道,是生命的根源,他的代号就叫做“一”。

这一段是讲生命之源,也告诉我们人出是生进去是死。昨天下午接到好几位老朋友的电话,都是八十多岁的人,有些老人眼睛看不见了,老伴也没有了,儿女也大了,电影、电视也看不见,什么也不能看了,坐在家里,无聊得好可怜,只好拿起电话到处跟人聊天。作为一个人,自己该有一个人生境界,人老了就怕没有一个内在的精神修养,无依皈之处,那么活着的时候,便“动之死地亦十有三”,拼命地向死路上去消耗,而美其名为人生的责任。其实到了某一个时候,责任不责任没有什么多大关系,反正是对自己的兴趣没有放弃,仍然“动之死地”而已。可惜的是,忘记了生命是可以自己把握的。

这一节就是说修道的问题,也就是修丹经、修神仙的基本理论与工夫。生命是自己可以把握的,如果一个人情绪崩溃、萎靡,这种种都是自找烦恼。

“夫何故”,他说什么理由呢?“以其生生之厚”,天地宇宙给予人的生命,给予万物生命,它生的力量比死的力量大。生死两头各自的力量占十分之三,另有十分之三则在动。但是动的方向,或向生的方向动,或向死的方向动,要看各人自己。这中间有一分,这一分最重要,是你自己可以做主的。“盖闻善摄生者”,“摄生”这个名称要注意,这是老子最先提出来的一个道理。

什么叫“摄生”?我经常讲这有两方面的观念。我国近代翻译西方过来的一个名词叫做“卫生”,意思是保卫这个生命。保卫生命好像是消极一点,只是防御而已;道家则讲“养生”,“养生”应该比“卫生”好,是有积极意义的。但是老子的道理远不止养生,更要“摄生”,“摄”字是自己把握住,这就不止养生了。所以,成仙成佛完全操之在我,自己可以做主。这个“摄生”的名词,就是说明修道的人,把

握得住自己的生命,也做得了主。因此善于摄生的人,就是后世道家所讲的神仙境界,这些人修道能够修养身心性命,达到神仙的境界。

“陆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甲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措其爪,兵无所容其刃。”这就是说懂得摄生修道有成就的人,在山里走路,不怕猛兽。老虎是要吃人的,“兕”是头上有角的一种猛兽,后世说就是犀牛。在非洲生产最多的大犀牛,头上有角,遇到这种猛兽,人多半难逃一死。在上古的社会,因为野兽横行,人随时可以被野兽伤害,而一个修道的人,后世佛家也说能降龙伏虎。小说《封神榜》上所描写的很多天人的坐骑,都是兽类。有的骑麒麟,有的骑老虎,骑什么都有,只有姜子牙骑个怪东西名叫“四不像”。不过四不像的确有这种动物,满清的时候,乾隆及咸丰年间,在北方曾把四不像运到宫廷里养了很多年。

最近查询记录

本节查询“敢” 本节查询“铁” 本节查询“何” 本节查询“田” 本节查询“女儿” 本节查询“拜” 本节查询“金” 本节查询“来自” 本节查询“须” 本节查询“不及” 本节查询“菜” 本节查询“国” 本节查询“娘” 本节查询“轻” 本节查询“万物” 本节查询“不可思议” 本节查询“舍” 本节查询“问” 本节查询“传” 本节查询“殿” 本节查询“然” 本节查询“圣” 本节查询“'” 本节查询“温” 本节查询“良” 本节查询“大” 本节查询“文” 本节查询“鸡” 本节查询“宝” 本节查询“道” 本节查询“令” 本节查询“存” 本节查询“名” 本节查询“贫” 本节查询“不就” 本节查询“音” 本节查询“刑” 本节查询“亡” 本节查询“蒙” 本节查询“楼” 本节查询“祥” 本节查询“而得” 本节查询“体面” 本节查询“王” 本节查询“虽然” 本节查询“空” 本节查询“技” 本节查询“屈” 本节查询“鄙” 本节查询“字” 本节查询“劳” 本节查询“盛” 本节查询“之心” 本节查询“雅” 本节查询“雾” 本节查询“洪” 本节查询“芳” 本节查询“公欲” 本节查询“有相” 本节查询“阁” 本节查询“天地” 本节查询“之门” 本节查询“不离” 本节查询“长生” 本节查询“第二” 本节查询“敝” 本节查询“第一” 本节查询“仰”

反义词

近义词

词组

谜语

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