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身修家修乡修国修天下--老子他说(上下).

《老子他说》54章 善建者不拔(02)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辍。 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国,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国观国,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身修 修家 修乡 修国 修天下

“修之于身,其德乃真”,要使自己这个生命能够永远存在,必须懂得“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怎么样是“善抱”?“负阴而抱阳”。怎么样是“善建”?这个我们要去研究了。任何的建立,没有不被破坏的。例如建造一幢坚固的房子,终久还是要毁坏的,物理世界没有任何东西能保持永远的,抱住的东西最后一定也要放开。什么是破坏不了的?什么是抱住解脱不开的?只有“无为之道”,清净无为,这就是道体。道体永远是不拔的,永远在那里不动。

打坐修行,学佛修道就是修身,“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但是,修身不是建立一个东西,所以在观念上不能认为做工夫打坐就有道,不打坐就没有道。如果坐就有、不坐就没有的话,这是建立了一个东西,所以不算是修身,“其德乃真”是道体合一,在佛家而言,就是如如不动,本来如此的。

“修之于家,其德乃余”,这个道理发展到做人做事,乃至修身齐家,老子的本意,也是以道治,而不是绝对的无为。

西方亦颇有人研究道家文化,尤其是《老子》及《易经》的思想,目前在欧美正流行。不过他们最多只是“依文释义”的了解,未必就真正懂得老子道家的精神。曾经有人来信告诉我,说犹太人看见孩子打架,跌倒在地上,绝不去拉开打架的孩子,也不抱起跌倒的孩子,因为他们学老子的无为之道。表面上看来,道理似乎也没有错,但是犹太人这样的无为,实际上是有为——两个孩子已经打架了,已经跌倒了,早就有为了。什么是无为?无为是讲事情现象发生之前,不是讲发生之后;在已经有所行动时,就不能说是无为,因为已进入有为中了。老子的有为的道理,是要回归到无为,那才是老子之道。

说到治家之道,我们中国人过去是不增不减,保持着祖阴功;对于祖先的德泽,不敢随便有所变动。这样的观念习俗,使我们的文化几千年来固定在一个形态上。以现代的理论而言,这也是我们几千年来没有进步,没有发展的重要原因。凡事有利就有弊,以老子的观念来看,与其求进步,而于进步后再去修正那些负面效应,还不如永远没有毛病,也不需要修正,所以它永远是固定,永远是常态。

表面上看起来,这同社会进化的现象相反,实际上原理是一样,因为进步是渐变,不是突变,是慢的进步,可以减少负面作用的产生。

所以他说“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以这个无为之治,“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的精神与原理,来修身齐家家庭自然得幸,这个道德行为的结果是“乃余”。这个“余”字,要特别注意,我们中国很多古老的家庭,在厅堂或大门前悬挂的匾额是“家有余庆”。还有一些地方的习俗,在除夕或喜宴时,最后一道菜一定是鱼。此时客人酒尽席散,绝不吃那个鱼,意思是要留给主人,表示主人喜庆有余(“鱼”与“余”同音)。那是以前的事,当然现在一定把鱼吃光了再说。

这个古老的风俗,是一项重要的居家之道,目的在教育后代如何把这个精神道德建立起来,传给后代的子孙。因为道德积余比财产积余价值超过千万倍;道德的余庆,才是真正的“家有余庆”。“余庆”就是剩余下来可庆的道德阴功,但是如果求有余,就必须省用少用;与其省用少用,更不如不用,都给后人。所以说无为之道,就是“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

这个道理扩充下来,就是“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国,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这几句的“真”、“余”、“长”、“丰”、“普”,字虽不同,道理都是一样,也就是修身。齐家、治国乃至平天下。由扩充个人的道德修养,影响到家庭乡里以及社会,更提升社会道德,影响到国家,使这个国家欣欣向荣,再以这个道德精神修之于天下,整个的世界才可能进入普遍道德的和谐。

由这里发现一个事实,儒道两家分家是秦汉以后的事,在秦汉以前的历史纪录、学说著作中,儒家是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现在我们读了《老子》这一章,也是同样的观念。所以儒道在秦汉以前本来是同样的路线,只不过所表达的方式不同而已。这里就是告诉我们如何修身,如何齐家,如何治国,如何平天下。接着,老子在下面从另一个角度,说到人的智慧以及观察一件事情,该从什么地方入手。

最近查询记录

本节查询“之门” 本节查询“体面” 本节查询“为之” 本节查询“雾” 本节查询“传” 本节查询“道” 本节查询“何” 本节查询“娘” 本节查询“仰” 本节查询“虽然” 本节查询“不及” 本节查询“劳” 本节查询“文” 本节查询“铁” 本节查询“然” 本节查询“田” 本节查询“轻” 本节查询“技” 本节查询“屈” 本节查询“枝” 本节查询“死于” 本节查询“敢” 本节查询“须” 本节查询“金” 本节查询“芳” 本节查询“拜” 本节查询“名” 本节查询“问” 本节查询“不就” 本节查询“令” 本节查询“大” 本节查询“古云” 本节查询“雅” 本节查询“白衣” 本节查询“存” 本节查询“万物” 本节查询“不为” 本节查询“二三” 本节查询“之心” 本节查询“刑” 本节查询“第一” 本节查询“第二” 本节查询“不离” 本节查询“宝” 本节查询“字” 本节查询“亲自” 本节查询“音” 本节查询“不祥” 本节查询“蒙” 本节查询“长生” 本节查询“盛” 本节查询“春秋” 本节查询“不可思议” 本节查询“王” 本节查询“鄙” 本节查询“知之” 本节查询“良” 本节查询“空” 本节查询“天地” 本节查询“来自” 本节查询“敝” 本节查询“阁” 本节查询“这般” 本节查询“圣” 本节查询“菜” 本节查询“亡” 本节查询“笑话” 本节查询“殿” 本节查询“祥” 本节查询“舍”

反义词

近义词

词组

谜语

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