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观身到观天下--老子他说(上下).

《老子他说》54章 善建者不拔(03)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辍。 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国,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国观国,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从观身到观天下

“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国观国,以天下观天下。”读《老子》是读活的书,上古人们的智慧,是从生活经验来的。生命的道理是“以身观身”,从自己身体里面的道理来观察自己,找出一个真理。所以重要的在一个“观”字。

这个“观”,在《老子》上经第一章、第十六章及二十六章都曾提到,特别是第二十六章“虽有荣观,燕处超然”。这个“观”字,读近于“灌”。我们中国字有两个很妙的,一个是“寺”,佛家称出家人住的庙为寺;另一个是“观”,道教的庙子叫“观”。实际上“寺”与“观”这两种地方,在中国上古文化中,是政府机构的所在地。佛教在汉明帝传入中国时,有两个印度和尚前来,汉朝的政府把他们安置在白马寺。那时白马寺并不是和尚庙,而是政府机关,像现在的国防部或联勤总部或外交部所属的一个招待所。直到清朝,政府机构中还有“光禄寺”与“光禄寺卿”这类名称的官职。因为汉朝最初安置印度和尚住在白马寺,后来沿用下来,和尚住的地方便称做“寺”,道家的庙宇称做“观”。唐朝开始有了道教,道教的寺庙便称为“观”。

古代的一种建筑叫做“观”,我们读《礼记》,都知道其中有《礼运·大同篇》,这是孔子在参加一次重大祭典后所产生的。祭祖就是在这个“观”的建筑物里举行。大典后,孔子对于历史发生很大的感叹,于是他在这“观”的走廊中,才产生了大同思想。《老子》上经第二十六章所讲的“虽有荣观,燕处超然”,是说生在最好的环境时,不要被环境所惑,要超脱环境之外;纵然有功名富贵,生活优裕,居华屋,多财富,但不可被这些物质所困。这就是“虽有荣观,燕处超然”的道理,“燕处”就是平常都要有一种超于物外的心情。

现在讲到“以身观身”,这个“观”不是荣观,荣观之“观”和这个观身之“观”是不同的。观身是观察的“观”,是省察的意思,身体怎么能够观呢?我们看到学佛学道的人讲究打坐,要眼观鼻,鼻观心,这又是怎么个观呢?所谓眼睛看着鼻子,看着鼻尖,集中两眼的视线在鼻尖这一点上,久了有些人会变成斗鸡眼,血压也高了,神经也搞坏了。至于鼻观心,鼻子没有眼睛怎么去观心?除非打坐把头埋到胸口,鼻子才观得到心;如果这样,那就糟了。道家所说眼观鼻,鼻观心,是一种影像,这个“观”字,意思是“贯注”;一种在意识上,由眼睛下来对着鼻子,鼻子对着心窝,一直贯注而已。并不是打起坐来弯腰驼背,闭上眼睛,自认为这样叫打坐,就是老僧入定。那是非常错误的,所以对于这个“观”字要特别注意。

这里所讲的“观”,照佛学方面的解释,就是观照的“观”。道家修道的书上有一句话,“内照形躯”,是注重内照的意思。所以说道家的修道方法,不能说完全不对,不必为门户之见,把他人否定。

修道的四个字,就是“收视返听”,把我们向外面看的视线收回来。现代的青年学生们,为了应付联考拼命读书,读成近视眼,因为两眼睛张开,像手电筒一样,往外放射,注意书本,结果书没有读通,眼睛都读坏了。读书要有“收视”观念,把精神从视线中收回来。“返听”,耳朵不向外听,把声像录机一样收录回到里面来,也就是说只收听外面的声,其余的声听不见。普通一个人,一定把耳朵对着外面去听别人讲话。修道的人则不是,而是使别人的话自然回入耳内。看光的道理也一样,是使外面的光线自然回到自己的眼睛里。“收视返听”的修道工夫,就是这个原则。各家各派的打坐修道,佛家叫做“观”或“照”,也就是道家这个“收视返听”的道理。

“以身观身”就是“收视返听”,如果能够做到“收视返听”,自然会“内照形躯”。所以有许多静坐很好的人,眼睛一闭眼光向内照。所谓“内照”,就是精神内敛,精神收敛时,身体内部血液流行,自己都看得清楚;内部哪一点有了毛病,或没有毛病,也看得很清楚。当然很少有人能够做这样,但做到这样也不是了不起,不过是静坐的初步,也就是“内照形躯”的初步而已。

最近查询记录

本节查询“音” 本节查询“传” 本节查询“田” 本节查询“殿” 本节查询“何” 本节查询“王” 本节查询“敢” 本节查询“不为” 本节查询“阁” 本节查询“拜” 本节查询“舍” 本节查询“虽然” 本节查询“枝” 本节查询“大” 本节查询“道” 本节查询“令” 本节查询“仰” 本节查询“死于” 本节查询“菜” 本节查询“劳” 本节查询“金” 本节查询“轻” 本节查询“娘” 本节查询“亡” 本节查询“然” 本节查询“之门” 本节查询“须” 本节查询“第二” 本节查询“楼” 本节查询“问” 本节查询“空” 本节查询“芳” 本节查询“不就” 本节查询“贫” 本节查询“不及” 本节查询“名” 本节查询“来处” 本节查询“圣” 本节查询“第一” 本节查询“宝” 本节查询“春秋” 本节查询“字” 本节查询“天地” 本节查询“洪” 本节查询“国” 本节查询“祥” 本节查询“知之” 本节查询“这般” 本节查询“不离” 本节查询“蒙” 本节查询“文” 本节查询“鸡” 本节查询“亲自” 本节查询“存” 本节查询“刑” 本节查询“体面” 本节查询“不祥” 本节查询“良” 本节查询“技” 本节查询“之心” 本节查询“盛” 本节查询“有相” 本节查询“屈” 本节查询“铁” 本节查询“温” 本节查询“来自”

反义词

近义词

词组

谜语

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