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令多犯法的人更多--老子他说(上下).

《老子他说》57章 以正治国(06)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民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技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法令多 犯法的人更多

再说到“法令滋彰,盗贼多有”,这在政治历史上也有很多经验,我们读了历史,看到每一个朝代到了后来法令越来越多。例如汉高祖入关,法律只有三条——有名的约法三章。《史记·高祖本纪》:“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杀人抵命,偷盗剁手,就只如此而已,很简单。后来,不到一百年的时间,汉朝的法网就很严密了。

司马迁在写《史记》的时候,就把当时的官吏分作两类,一类叫做“循吏”,一类叫做“酷吏”。循吏是有道德的官吏,酷吏则是手段毒辣、严苛、残酷,只要犯了法,决不宽容。酷吏使用各种令人痛苦的刑罚,杀人也用许多残忍的方法,这都是汉文帝以后的事。如果以社会学的观点来看,也会发现汉文帝以后的社会越来越乱。

就政治方面而言,如汉武帝、汉景帝,都是很精明的领导人,但政治领导人越精于法令,法令就越多,社会也就越乱。这是一种无可变更的历史法则。从我们的生活经验来看,越懂得法令越会犯法,越会钻法令的漏洞。法网愈密,则可钻的漏洞愈多,愈容易钻。所以,中国的政治哲学,主张“法网恢恢,疏而不漏”。

老子说了这许多历史的经验,只是注解前面的一句话,“以无事取天下”。所以说,多忌讳、多利器、多技巧、多法令,这一切都是有事,是有为法。有为法太过分了,社会就更乱,问题就更多;如果是无为法,就会清静、道德,社会自然安定。

老子就是因为从历史经验中知道这个道理,所以告诉我们,应该“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接下来,作了下面的结论。

最近查询记录

本节查询“不就” 本节查询“枝” 本节查询“拜” 本节查询“名” 本节查询“何” 本节查询“然” 本节查询“须” 本节查询“敢” 本节查询“第二” 本节查询“空” 本节查询“万物” 本节查询“不及” 本节查询“田” 本节查询“鸡” 本节查询“大” 本节查询“问” 本节查询“字” 本节查询“存” 本节查询“文” 本节查询“铁” 本节查询“娘” 本节查询“温” 本节查询“良” 本节查询“第一” 本节查询“传” 本节查询“音” 本节查询“为之” 本节查询“虽然” 本节查询“舍” 本节查询“道” 本节查询“仰” 本节查询“很可能” 本节查询“春秋” 本节查询“令” 本节查询“国” 本节查询“不离” 本节查询“有相” 本节查询“圣” 本节查询“王” 本节查询“死于” 本节查询“殿” 本节查询“屈” 本节查询“金” 本节查询“刑” 本节查询“之心” 本节查询“蒙” 本节查询“菜” 本节查询“亲自” 本节查询“亡” 本节查询“轻” 本节查询“贫” 本节查询“宝” 本节查询“雅” 本节查询“天地” 本节查询“长生” 本节查询“白衣” 本节查询“不为” 本节查询“阁” 本节查询“来自” 本节查询“劳” 本节查询“体面” 本节查询“不可思议” 本节查询“而得” 本节查询“这般” 本节查询“技” 本节查询“正坐”

反义词

近义词

词组

谜语

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