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偏是正 祸福相倚伏--老子他说(上下).

《老子他说》58章 其政闷闷(06)


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是偏是正 祸福相倚伏

再引申下去,事例很多,理由也很多,这里只是略举一些,告诉大家一个研究方向。我们继续看下面的原文:“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这几句话很妙。

老子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祸与福是互为因果的。一个人正在得意时,就要知道得意正是失意的开始;而失意,却正得意的起端。对于人生得失的感受,在于各人的观点看法如何。这就是哲学问题。

常听人说某人有福,但福为“祸之所伏”,看来有福时。可能祸就快要来了。我们中国有句谚语,“人怕出名猪怕肥”,猪肥了算是有福,可快要被杀了。人发财以后出了名,大家都知道,同时麻烦也就来了。一个人官大、名大、钱大,只要三者有其一,也就麻烦大,痛苦多了。

所以“塞翁失马,焉却非福”,这一思想,就是从道家老子这句话来的。祸害到了极点,福便来了;福到了极点,跟着便是祸了。这两件事是互为因果,循环交替而来的。但是“孰知其极”,谁知道什么是祸的极点,什么又是福的极点?人的一生中,万事都要留一步,不要做到极点,享受也不要到极点,到了极点就完了。

例如今天有好的菜肴,因为好吃,便拼命地吃,吃得饱到十分,甚至饱到十二分;吃过了头一定要吃帮助消化的药,否则明天要看医生。这就是口福好了,享受极了,反而害了肠胃。如果省一点口福,少吃一点,或者肠胃受一点饿,受点委屈,可是身体会更健康,反而有福了。

知道了这个原理,则“其无正”,不要太正了,正到了极点,岂不就歪了吗?这也就是不要矫枉过正的意思。过正就是过分,就是会歪了。像前面所引述包拯的故事一样,照理他做阎王都太小了,应该做玉皇大帝;但是他做人做得太正了,结果一点生气都没有。

为什么做人不要做得太正呢?“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一个东西偏了,要把它扶正,扶得过分了,又偏向了另一边。就以享受而言,古人的享受就与我们现代不同,如果古人看到我们现在的所谓享受方法与内容,一定要说我们现代的人是一群群的疯子。而现代的年轻人,跳霹雳舞,唱热门歌,看到我们在这里研究两三千年前的老子思想,也会说我们是神经有问题。

问题在于各人的观念、看法有所不同,身心的享受不同。至于说哪一种享受、哪一种生活方式是对的,并没有绝对的标准。一切唯心,在于各人自己的看法,矫枉过正了,正也是歪的。

最近查询记录

本节查询“亡” 本节查询“虽然” 本节查询“王” 本节查询“而得” 本节查询“何” 本节查询“万物” 本节查询“敢” 本节查询“舍” 本节查询“娘” 本节查询“主宰” 本节查询“令” 本节查询“春秋” 本节查询“不就” 本节查询“盛” 本节查询“第一” 本节查询“名” 本节查询“传” 本节查询“圣” 本节查询“拜” 本节查询“音” 本节查询“温” 本节查询“劳” 本节查询“问” 本节查询“字” 本节查询“良” 本节查询“蒙” 本节查询“枝” 本节查询“第二” 本节查询“之门” 本节查询“不及” 本节查询“这般” 本节查询“体面” 本节查询“空” 本节查询“国” 本节查询“亲自” 本节查询“文” 本节查询“技” 本节查询“二三” 本节查询“宝” 本节查询“然” 本节查询“鸡” 本节查询“长生” 本节查询“刑” 本节查询“金” 本节查询“须” 本节查询“不为” 本节查询“白衣” 本节查询“笑话” 本节查询“天地” 本节查询“女儿” 本节查询“不离” 本节查询“敝” 本节查询“大” 本节查询“存” 本节查询“不可思议” 本节查询“楼” 本节查询“殿” 本节查询“屈” 本节查询“不祥” 本节查询“为之” 本节查询“很可能” 本节查询“轻” 本节查询“仰” 本节查询“知之” 本节查询“阁”

反义词

近义词

词组

谜语

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