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唯能下方成海--老子他说(上下).

《老子他说》61章 大国者下流(01)


大国者下流,天下之交,天下之牝,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故大国以下小国,则取小国;小国以下大国,则取大国。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国不过欲兼畜人,小国不过欲入事人。夫两者各得其所欲,大者宜为下。

水唯能下方成海

这一章也是上经十一、十二章的引申,讲到政治哲学运用的原理,他讲:“大国者下流,天下之交,天下之牝。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看文字我们觉得很滑稽,说大国是下流。这是他的形容之辞,“下流”代表谦虚之德,像水一样向下流。俗话说:“人向高处走,水向低处流。”流水流到最低处时就是海。“下流”是形容像大海一样,包容万象,包容一切;因为天下一切的细流,清、浊、好、坏都归到大海为止。一个真正泱泱大国的风度,要像大海一样,接受一切,容纳一切,善恶是非都能够融化,这也是做人的道理如果从人道来讲,只换一个字就行了,“大人者下流”。不是大人要学下流,而是学大海一样地包容一切。

从这里可以看到儒、道两家的思想是一致的。古人有一副对联“水唯能下方成海,山不矜高自及天”,成为后世做人做事的修养标准,也是口中常念的成语。天下的水,因为能谦下不傲慢,都向下走,低于一切,因此,它能成其大,变成大海,容纳了一切,这是讲谦虚的道理。

人类的文化思想是正反相对的,谦虚只是一面,倘使谦虚到没有骨气的程度,没有自己独立的人格,软到像烂泥一样,那就像普通说的“下三烂”了。人自己要有自我超然独立的人格,但并不是傲慢,要像山一样,独立如山。山永远不矜,“矜”是自我的崇拜,山之所以那么高,因为山没有觉得自己很高,高与不高,是人为的观念比较。山自己本身不认为自己高,因为高山的顶上还有最高的那一点泥巴。爬到高山顶上,你觉得还是站在平地一样,所以山高到与天一样的高,就是比喻我们为人与做事的态度与方法,不能傲慢,要学谦虚,但要建立我们自己的人格,有独立不移、顶天而立地的精神,所以“山不矜高自及天”。

这两句话看起来是矛盾,其实一点都不矛盾,是有两重的意义,这是由“大国者下流”说明的。

下面讲“天下之交”,是指大海,因为它能够谦下,所以变成全天下的细流都交汇到那里。“天下之牝”,“牝”是指母性,“牡”是男性。“天下之牝,常以静胜牡”,母性的东西都比较慈祥,比较安静;因为它安静柔弱,就战胜刚强,安静克服了一切的动乱。所以“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静态的东西能克服了一切动态的困难,这是静态的伟大,也就是老子讲的“阴”,属于冷静、暗的、清静的。

“故大国以下小国,则取小国”历史上真正太平鼎盛的时候,大国对于小国或附庸国反而表示谦虚。在我们中国历史上,汉朝的文景时代就是最好的证明。唐朝在太宗、高宗鼎盛时代,对于小国家,有著名的一则故事,就是风尘三侠的事迹,虽然正史上无法找到。风尘三侠这三个人,是虬髯客、红拂女和李靖。红拂女是很美的长发女郎,当时南北朝隋朝的末代,天下大乱,虬髯客有心要做皇帝,准备好即将发难时,遇到有名的文豪侠红拂女。那时的红拂女认为李靖是天下英雄,就与李靖两人私奔,骑两匹马逃走,争取婚姻自由。

最近查询记录

本节查询“娘” 本节查询“须” 本节查询“何” 本节查询“敢” 本节查询“令” 本节查询“屈” 本节查询“问” 本节查询“不就” 本节查询“亲自” 本节查询“传” 本节查询“第一” 本节查询“贫” 本节查询“大” 本节查询“刑” 本节查询“金” 本节查询“字” 本节查询“王” 本节查询“仰” 本节查询“技” 本节查询“国” 本节查询“田” 本节查询“万物” 本节查询“铁” 本节查询“之心” 本节查询“之门” 本节查询“蒙” 本节查询“名” 本节查询“虽然” 本节查询“圣” 本节查询“阁” 本节查询“空” 本节查询“文” 本节查询“轻” 本节查询“拜” 本节查询“而得” 本节查询“舍” 本节查询“雅” 本节查询“枝” 本节查询“殿” 本节查询“知之” 本节查询“不为” 本节查询“然” 本节查询“存” 本节查询“有相” 本节查询“道” 本节查询“劳” 本节查询“宝” 本节查询“楼” 本节查询“不及” 本节查询“祥” 本节查询“第二” 本节查询“音” 本节查询“芳” 本节查询“温” 本节查询“亡” 本节查询“良” 本节查询“体面” 本节查询“白衣” 本节查询“菜” 本节查询“笑话” 本节查询“不离” 本节查询“公欲” 本节查询“死于” 本节查询“鸡” 本节查询“雾” 本节查询“春秋” 本节查询“不可思议”

反义词

近义词

词组

谜语

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