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人要救助,坏人更要救助--老子他说(上下).

《老子他说》62章 道者万物之奥(01)


道者,万物之奥,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人之不善,何弃之有?故立天子,置三公。虽有拱璧以先驷马,不如坐进此道。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不曰以求得,有罪以免邪,故为天下贵。

好人要救助,坏人更要救助

这一章转而谈及政治哲学的原理,牵涉到上古的政治制度,也是引申上经第十三章,与这个地方相互都有关联。

“道者,万物之奥,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这是非常重要的政治道德哲学,也是个人最高的道德哲学,所以人要懂得“道”,要修“道”。至于“道”是什么,上经已经讨论过了,现在讲的是“道”的作用。“道”是万物的奥秘,天地间最高的奥秘,包容一切万象,也是“善人之宝”,因为善人本身就有“道”,也可以说,因为有“道”当然是善人。但是不善的人,或坏人,也不能离开“道”,因为“道”是“不善人之所保”,是使坏人能得到救助的。“道”是对好人要救,对坏人更要救。要如何去救助坏人呢?就是教化他,使他变成好人。所以不是只对好人要爱要教,对不好的人,也不会弃而不顾。

“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说好听的话,可以使人相信、喜爱,乃至买到别人的性命。好话是可以收买人心的,历史上有记载,皇帝美言鼓励几句话,臣子一辈子就被骗走了。满清末年,打垮了太平天国,有一个将领被慈禧太后召见,太后说:“听说你这只手作战受伤了,袖子卷起来我看看!”慈禧太后就摸摸他受过伤的左手。事后,这位将领用最好的黄绫将这只手包起来,认为是太后摸过的,别人不能动,以免亵渎。这就是“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太后的赞赏行为,把这只手都卖掉了,当然这条命也可以卖掉。

“人之不善,何弃之有”,不抛弃任何一个不善之人,也不抛弃任何一位众生,这是讲“道”的重要。“故立天子,置三公”。上古的政治制度对现在的影响仍然可以见到,比如现在的国策顾问,是国家元首的顾问,这是上古的“师道”政治。以前中央政府的皇帝又称天子,表示是秉承上天的意旨来治理国家,而最高的官位是三公。最初只有一位,后来渐渐有两三位,都叫做三公。国之三公,也就是国家之大老。大老管什么呢?什么都不管,也什么都管,现在不管部的部长还没有他的地位高。现代所讲“不管部”,还属于内阁,在阁员之下,也相当于行政院的政治委员。上古的三公与皇帝平起平坐,一般大臣见皇帝时都要跪下,而三公就不必跪了。

国之大老与皇帝平起平坐,谈的是“内圣外王”之道,只讲原理,作为皇帝内心道德的修养。比如儒家的《大学》、《中庸》是属于内圣之学,这些学问由三公告诉皇帝,据之以做内养工夫。这是三公的制度。到了周朝中叶以后,有些变动了,秦汉以下,三公就变成有名无实了。就历史哲学立场来看,真正的三公,是我们精神上永恒的三公,那就是孔子、释迦牟尼、老子。这三位儒释道的大老师,就是中华民族的三公,也是我们每一个人的三公。

古代的三公所走的路,就是这三位大师的道路,可以指出帝王的错误,只有三公可以直言不讳地讲。所以,上古的政治制度有其特别之处,也有其绝妙之处。

老子说,虽有三公的制度,不如有“道”的重要;国家的元首,对于养生修道,都是最为看重的。

最近查询记录

本节查询“何” 本节查询“拜” 本节查询“传” 本节查询“敢” 本节查询“道” 本节查询“枝” 本节查询“大” 本节查询“金” 本节查询“然” 本节查询“王” 本节查询“仰” 本节查询“温” 本节查询“名” 本节查询“音” 本节查询“殿” 本节查询“亡” 本节查询“铁” 本节查询“田” 本节查询“女儿” 本节查询“来自” 本节查询“须” 本节查询“不及” 本节查询“菜” 本节查询“国” 本节查询“娘” 本节查询“轻” 本节查询“万物” 本节查询“不可思议” 本节查询“舍” 本节查询“问” 本节查询“圣” 本节查询“'” 本节查询“良” 本节查询“文” 本节查询“鸡” 本节查询“宝” 本节查询“令” 本节查询“存” 本节查询“贫” 本节查询“不就” 本节查询“刑” 本节查询“蒙” 本节查询“楼” 本节查询“祥” 本节查询“而得” 本节查询“体面” 本节查询“虽然” 本节查询“空” 本节查询“技” 本节查询“屈” 本节查询“鄙” 本节查询“字” 本节查询“劳” 本节查询“盛” 本节查询“之心” 本节查询“雅” 本节查询“雾” 本节查询“洪” 本节查询“芳” 本节查询“公欲” 本节查询“有相” 本节查询“阁” 本节查询“天地” 本节查询“之门” 本节查询“不离” 本节查询“长生”

反义词

近义词

词组

谜语

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