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 从势 待时--老子他说(上下).

《老子他说》64章 其安易持(04)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长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智慧 从势 待时

下面的二句很妙,“为者败之,执者失之”,一个人太懂得有所作为,反而会失败。为什么呢?孟子也讲过“揠苗助长”的故事,说宋国有一个人种田,种下以后,天天去看,感觉不到禾苗在长,心里很急,干脆帮忙把禾苗拔高一点。被他这样一拔,结果稻子都死掉了,这是说有所作为反而失败的道理。必须要慢慢地等待,成功不是偶然的,有时要分秒必争,有时则是分秒不可争。必争者是我们人自己分秒都要努力;不可争者,因为时光是有隧道的,要分秒都到了才可以。不要早晨起来就希望天黑,这是不可能的,太阳的躔度是一点一滴慢慢来的。

我经常以自己的经验以及年轻时的感受,替青年们着想,所以劝青年人见事慢慢来,大概要等十年以后再看如何。当我二十岁左右的时候,有人告诉我:你这样子大概三十岁或许会有成功的希望。听了这话很灰心,好泄气,以为还要十年的时间,哪能等那么久!谁知道一回头,现在都已过了几十年了,这是没有办法的事,只有自己去体会,急是急不来的。孟子也说过:“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鎡基不如待时。”时空两个因素是无法忽略的,尽管急切,却一点办法也没有。如果忽略时间与空间的因素,非要立刻做到某种程度不可,结果只有“失之”了。这是因为有为而失败,不是“为无为”,所以是“执者失之”。

但是,你不要受骗,不要固执这个原则,因为,天下事不断在变,时空也不断在变,天地万物一切人与事都是随时在变,随地在变,没有不变的。有时讲错了话不禁脸红,转念一想没有关系啊!就不脸红了;再过片刻,自己还越想越有道理,还有支持自己的理由呢!所以时空随时在变,若执着呆定不变当做法则,就错了。

“执者失之”,抓得太紧也是错的,“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这是告诉我们人生大哲学,也是做人做事的一个大原则。他说我们上古圣人有道之士,懂得了这个原则,“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所以圣人是处“无为”之道。什么是无为之道?就是“为无为”。千万把握这个重点,否则很容易误认“无为”等于什么都不管。我们这一代,很多讲哲学的人,解释老子“无为”就是万事不管,这种解释影响了这一代青年,使他们走上错误之途,那是可叹的事。圣人因为懂得无为之理,不积极求有所为,所以他不败。

“无执故无失”,因为知道宇宙万事万物随时都在变化,所以圣人不固执成见,而是随时应变、通变。人事更是随时都在变,每一刹那都在变易之中,最重要的是知道应变;应变还不行,要通变,配合变去变,这就是“为无为”。圣人因为能“无执”,能应变、通变,不执着,所以,他不会失败。

最近查询记录

本节查询“拜” 本节查询“第二” 本节查询“敢” 本节查询“何” 本节查询“亡” 本节查询“虽然” 本节查询“铁” 本节查询“知之” 本节查询“字” 本节查询“第一” 本节查询“王” 本节查询“空” 本节查询“温” 本节查询“道” 本节查询“名” 本节查询“舍” 本节查询“楼” 本节查询“文” 本节查询“娘” 本节查询“传” 本节查询“大” 本节查询“劳” 本节查询“仰” 本节查询“须” 本节查询“白衣” 本节查询“技” 本节查询“国” 本节查询“屈” 本节查询“然” 本节查询“阁” 本节查询“蒙” 本节查询“问” 本节查询“万物” 本节查询“殿” 本节查询“芳” 本节查询“轻” 本节查询“之心” 本节查询“不及” 本节查询“金” 本节查询“雾” 本节查询“良” 本节查询“盛” 本节查询“这般” 本节查询“圣” 本节查询“之门” 本节查询“存” 本节查询“刑” 本节查询“田” 本节查询“而得” 本节查询“死于” 本节查询“笑话” 本节查询“不为” 本节查询“敝” 本节查询“枝” 本节查询“鄙” 本节查询“令” 本节查询“不可思议” 本节查询“不就” 本节查询“宝” 本节查询“音” 本节查询“不祥” 本节查询“贫” 本节查询“亲自” 本节查询“菜” 本节查询“鸡” 本节查询“公欲” 本节查询“很可能” 本节查询“二三”

反义词

近义词

词组

谜语

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