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成功时反致失败--老子他说(上下).

《老子他说》64章 其安易持(05)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长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将成功时反致失败

“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圣人懂得“道”的用,所以成其为圣人。佛经常拿“无常”的道理示人,大家同样研究佛法、佛学,可是常戴一副有色的眼镜,对于世间的无常都持悲观的看法。实际上,释迦牟尼的印度文化所讲的“无常”,就是中国文化的“变”,天地万物没有不变的,不是永恒固定的。所以,生死是无常,人有生就有死,就变去了,这是必然的变去,所以教我们认清这个“变”。《易经》讲变是个基本原则,印度文化讲的是“现象”,叫做“无常”。一般圣人懂得这个道理,所以,永远是成功的,不会失败。

“民之从事”,这个“民”,不是站在官的立场,是指老百姓而言,是代表普遍的一般人,或者可解释为“人类”。一般人做事“常于几成而败之”,快到成功的时候失败了,爬楼梯还剩一阶就要爬到顶上,突然跌下来,骨头也跌伤了,照X光打石膏,这是“几成而败之”。做一件事情,无论小事或大事,快要成功时就是最危险的时候。因为快成功会使自己昏了头,一高兴,眼前的成功反而成为“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首已百年身”。纵然不死,却要再重新开始了。所以说一般人多半是“几成而败之”,在几乎快要成功的时候反而失败了。

但是,要注意“几”字,再进一步做更深一层的讲,成败都有它的先机,有它的关键。先机是什么?是“未兆易谋”那个兆头。一件事情的成败,常有些前后相关的现象,当你动作的时候,它已经有现象了,自己没有智慧看不出来;如能把握那个“机”,就不至于失败。所以,一般的人们“几成而败之”,是因为把坏的机看成成功的机,自己看不清楚,结果失败了。这是进一步解释“几”的道理。

我经常说中国文化包括《易经》以及孔孟、老庄等的思想,中国与希腊、埃及、印度为四大古老民族的文化。这四大文化体系有一个共同的原则,就是注重因果律。再进一步研究,为什么这四大古国文明都有这个共同点呢?那就要注意上古以及远古时期了。这也就是说,上一个冰河时期的人类,可能文化已经发展到最高智慧的共同结晶了。在人类文化达到最高智慧的冰河期时,地球毁了,剩下来少数的人类,则把先民文化结晶的一点原则留传下来。我经常说,《易经》八卦的图谶就是这样来的,那个所谓的伏羲,是恍兮惚兮一样,搞不清楚是从哪里来的。

老子再告诉我们“慎终如始”,青年同学们对这几个字要好好记在脑海里,这是一生成功的大原则。他告诉我们,到了成功的时候,你要保持开始时的那个态度,那个本色。即使做了最伟大的事,戴上皇冠,坐在皇位上的时候,也要心中无事,就像在妈妈怀抱里一样的平凡,那就真的成功了。更要知前因后果,不要因为成功就得意,因为学问、事业有成就而满足得昏了头。这样马上就会“几成而败”,失败了。在爬到最高的时候,始终保持开始时那个心情,你就永远是成功,因为你不自满不骄慢,很平凡。“慎终如始,则无败事”,任何的成功不要满足,永远保持开始第一天那样的心情,则永远没有失败,永远是进步的。

最近查询记录

本节查询“第二” 本节查询“轻” 本节查询“敢” 本节查询“存” 本节查询“温” 本节查询“不为” 本节查询“仰” 本节查询“贫” 本节查询“何” 本节查询“楼” 本节查询“大” 本节查询“良” 本节查询“文” 本节查询“传” 本节查询“铁” 本节查询“不离” 本节查询“字” 本节查询“蒙” 本节查询“菜” 本节查询“枝” 本节查询“体面” 本节查询“第一” 本节查询“阁” 本节查询“刑” 本节查询“而得” 本节查询“须” 本节查询“拜” 本节查询“不及” 本节查询“金” 本节查询“王” 本节查询“然” 本节查询“道” 本节查询“空” 本节查询“国” 本节查询“舍” 本节查询“令” 本节查询“亡” 本节查询“亲自” 本节查询“娘” 本节查询“劳” 本节查询“鸡” 本节查询“田” 本节查询“不可思议” 本节查询“雾” 本节查询“祥” 本节查询“名” 本节查询“鄙” 本节查询“问” 本节查询“音” 本节查询“这般” 本节查询“圣” 本节查询“宝” 本节查询“屈” 本节查询“死于” 本节查询“殿” 本节查询“公欲” 本节查询“笑话” 本节查询“技” 本节查询“万物” 本节查询“来处” 本节查询“有相” 本节查询“虽然” 本节查询“之门” 本节查询“盛” 本节查询“之心” 本节查询“芳”

反义词

近义词

词组

谜语

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