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士的精神和修养--老子他说(上下).

《老子他说》68章 善为士者不武(01)


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这一章是上经第十八、十九章的引申,读古书不能像现在考试的是非题或填空改错那样,随便抓到一句做解,必须将前后文连起来读,才能读懂读通。

武士的精神和修养

“士”,在我们现在看是读书人,代表了知识分子,受过教育的人。我在《论语别裁》中曾经说过,上古政治制度下的农业社会,地方上乡里之间,十个青年之中,推选一个出来为公家做事,为大众谋福利,这个被选出的人称为“士”。古代的士是文武两方面都要学的,“止戈为武”,拿武器保卫国家,所以要学武。文的方面,那个时候,教育事业都由公家政府负责,所以,上古的知识分子文武兼备。

文人的代表如孔子,孔子在画像上带剑,因为古代的文人文武并重,没有偏废。另一个观念,所谓“士”,代表了“士卒”,就是作战的战斗成员,后来古书上叫做“侠客”。另外武功好的人,古代称为“壮士”或“勇士”。老子说“善为士者不武”,不是说他们不会武功,而是说勇武之士平常并没有粗暴的行为。我们国家在军事方面的训练,是教导一个军人要行为良好,不可以有粗暴的行为,应该有“士”的修养。现在写武侠小说的人不一定懂得武功,更少了解“士”的修养,只是凭他们自己的想法去写,所以并不一定正确。

有一次大家聚会,差不多著名写武侠小说的人都在座,大家在谈笑之间,我说你们不要写太外行的话好不好!据我所知,学生有爱看武侠小说的,简直入了迷,还照着小说上描写的拳法去打,比手画脚伸拳出去,结果第二拳两个人背靠背,向空气乱打一阵。当时那本小说的作者也在座,他说我们本来不懂武功,所以乱写,把想得到的以及听来的武术名词都写上去。他又说:“现在我们武术名相都写光了,把建筑工程也写上去了,很多化学药品也写上去,简直没有东西写了。”但是,他们写小说还算能为社会服务,写到最高的武功,看不到粗暴的行为。

我们读《史记》的《刺客列传》,司马迁写了很多刺客,第一个刺客是荆轲。燕国的太子丹到处找刺客,要去刺杀秦始皇,有武功的人都不敢来,后来总算找到荆轲,千古留名。但是荆轲的武功,如果拿武侠小说来比较,并不算高,但是他很有勇气。另有一个真的高人,就是盖聂,他本是一位侠客,个子又小,矮矮的,很粗重的一个人。荆轲去看盖聂,轻视他言不压众,貌不惊人,要找他比武功。荆轲把剑一拔,那个样子很难看,大概胡子头发都竖起来,眼睛睁得像铜铃那么大。可是盖聂站在那里双手一叉,只用两只眼睛盯住他,荆轲的剑就拔不出来了,只好把剑还进鞘里,转身走了。所以,司马迁在《史记》上这段描写,形容荆轲只有一句话——“不行”。因为荆轲的神没有练好,盖聂的神把他一盖,也就是眼睛那么一看,就把他看垮掉了,他的武器就出不来了。所以,我们看了《刺客列传》、《游侠列传》,归纳的结果,就懂得“善士者不武”的意思。真正的大勇,有武功的高人,看不见他有粗暴的行为。那些刚刚学了三天柔道、跆拳道的人,就在手腕上包一个皮圈,站在那里斗狠,好像要打出去的样子。

第二句话很重要,“善战者不怒”,做一个大将军,他的修养是温和好像没有脾气,不轻易动怒。他有高度的智慧,有真正的智慧,也就是具备了战略最高中心的领导能力,所以“善战者不怒”。

最近查询记录

本节查询“令” 本节查询“舍” 本节查询“文” 本节查询“大” 本节查询“殿” 本节查询“何” 本节查询“金” 本节查询“圣” 本节查询“须” 本节查询“第一” 本节查询“娘” 本节查询“楼” 本节查询“然” 本节查询“轻” 本节查询“田” 本节查询“道” 本节查询“温” 本节查询“音” 本节查询“笑话” 本节查询“刑” 本节查询“知之” 本节查询“女儿” 本节查询“第二” 本节查询“问” 本节查询“空” 本节查询“王” 本节查询“仰” 本节查询“之心” 本节查询“传” 本节查询“这般” 本节查询“敢” 本节查询“拜” 本节查询“国” 本节查询“菜” 本节查询“鸡” 本节查询“劳” 本节查询“名” 本节查询“枝” 本节查询“虽然” 本节查询“雾” 本节查询“不及” 本节查询“宝” 本节查询“之门” 本节查询“盛” 本节查询“亲自” 本节查询“贫” 本节查询“祥” 本节查询“良” 本节查询“技” 本节查询“为之” 本节查询“洪” 本节查询“天地” 本节查询“字” 本节查询“屈” 本节查询“阁” 本节查询“铁” 本节查询“亡” 本节查询“鄙” 本节查询“死于” 本节查询“体面” 本节查询“不为” 本节查询“而得” 本节查询“蒙” 本节查询“不就” 本节查询“雅” 本节查询“存”

反义词

近义词

词组

谜语

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