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静制动 借力使力--老子他说(上下).

《老子他说》68章 善为士者不武(02)


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从静制动 借力使力

“善胜敌者不与”,善于战胜敌人的人,不给敌人任何一点机会,没有一点漏洞。比方刚才讲武功练好的人,像盖聂在那里一站,荆轲的剑就拔不出来了,这就是“善胜敌者不与”。盖聂的气势,荆轲没有办法抵御,虽然他动都没有动,正因为他不动,所以没有漏洞。如果一动有漏洞出来,随便你如何高明,动辄有漏洞出来,所以静如泰山就没有漏洞。不动的哲学道理,应用到人生,应用到做事做人,都要有高度的智慧去体会,并不是光看书就能做到。书是老子写的,不是我们的学问经验,我们要把老子的东西变成我们自己的才行。

“善用人者为之下”,善于做领导的人,要比干部姿态低下才好。这个“下”并不是不站在上面,是态度客气不傲慢。所谓“下”,历史上许多名将所秉持的行为是“身先士卒”。任何冒险犯难的事,我自己先来,也就是老子所说的,一切的利益由别人先拿,痛苦困难自己先来。这是“善用人者为之下”的道理,能够做到了,才懂得道德的真正含义,“是为不争之德”。《老子》上半部所讲的“道”,是形而上的道体,下半部专门讲“用”,你懂得了“为之下”,才懂得老子所讲的“无为”、“不争”的道理。

“是谓用人之力”,这句话是手段吗?也可以说是真正厉害的手段。善于用人的力,也就是太极拳善于用对方的力量。太极拳的打法,不是与人比力气的,是“用人之力”,借对方的力量打对方的。一般的对抗,对方一拳打过来有五十斤力量,自己起码要有五十斤力量才能对抗,甚至要六十斤、一百斤的力量才能打败对方。太极拳不是如此,太极拳“是谓用人之力”,对方打出五十斤力,自己只用一两之力拨动就行了。对方用全身的力量打出来一拳,只要一躲开,再用两个指头一拉,就变成一百斤力量,使对方受伤了。那就是借对方的力量,所谓四两拨千斤,也就是“用人之力”的道理。

或者说,老子的确是很阴险的,这是一种权术,不是道德了。其实不然,老子所说“用人之力”,是借力打力以完成大家的愿望。

“是谓配天”,这一个道理千万要记住,否则,“用人之力”就变成手段了。这个行为是以仁慈道德为基础的,这样了解原理,才够得上“配天”,与天一样的伟大。天有什么伟大呢?“天何言哉!天何言哉!”当人们希望下雨时不下,天也不是人们请才做的,天是生生不息的,自然的法则,是一个必然的道理,这个必然的道理,也是说明了生生不息。只有仁慈,懂得了这个仁慈——付出并不收回的道理,才懂得老子所讲的“德之用”,否则就学坏了,变成阴柔手段。因此,他加一句话,“古之极”,这是中国上古老祖宗的传统文化,至高无上的,不可变异的原则。因为它高到了极点,所以这个原则是不可以变动的。

最近查询记录

本节查询“何” 本节查询“名” 本节查询“为之” 本节查询“祥” 本节查询“仰” 本节查询“虽然” 本节查询“存” 本节查询“不离” 本节查询“王” 本节查询“温” 本节查询“字” 本节查询“令” 本节查询“鄙” 本节查询“劳” 本节查询“屈” 本节查询“'” 本节查询“第一” 本节查询“传” 本节查询“敢” 本节查询“道” 本节查询“知之” 本节查询“文” 本节查询“盛” 本节查询“第二” 本节查询“大” 本节查询“然” 本节查询“鸡” 本节查询“之心” 本节查询“来自” 本节查询“天地” 本节查询“须” 本节查询“音” 本节查询“铁” 本节查询“圣” 本节查询“白衣” 本节查询“雅” 本节查询“田” 本节查询“殿” 本节查询“问” 本节查询“技” 本节查询“拜” 本节查询“良” 本节查询“枝” 本节查询“国” 本节查询“这般” 本节查询“轻” 本节查询“不祥” 本节查询“舍” 本节查询“宝” 本节查询“空” 本节查询“金” 本节查询“亡” 本节查询“不及” 本节查询“不为” 本节查询“很可能” 本节查询“笑话” 本节查询“主宰” 本节查询“雾” 本节查询“死于” 本节查询“蒙” 本节查询“楼” 本节查询“女儿” 本节查询“万物” 本节查询“阁” 本节查询“刑” 本节查询“亲自”

反义词

近义词

词组

谜语

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