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法中的道德应用--老子他说(上下).

《老子他说》69章 用兵有言(01)


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是谓行无行,攘无臂,执无兵,扔无敌。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加,哀者胜矣。

兵法中的道德应用

这一章是老子引用兵法,以说明道德应用的原理。在后世的军事哲学与兵法运用方面,老子这一段话是极其重要的,更是军事哲学思想的中心之一。老子这一段话,不是老子自己的创作,他自己在文章中表明是“用兵有言”,说是抄录下来的。但是,也可能是说,这是汲取老祖宗传统文化的精髓,所以“用兵有言”,是上古老祖宗们对军事哲学的研究。这个兵法,在世界军事哲学上也公认是最高的。

“吾不敢为主而为客”,这句话的意思是统帅的大军,表面上看来不做主动,都是在被动地应战。但是,如果依文释义,就被文字骗住了,这样去研究军事哲学也就错了,这与其他兵书上的说法也是有冲突的。老子在这里是讲战争的艺术,等于战争的应用哲学,看起来是不争取主动,绝对是被动。实际上的意思是不主观,不固执成见,而是绝对的客观。其中哲学的道理,是要进一步了解真正的客观形势。

真正的主动是中心不动,不受环境的影响,所以说,“不敢为主而为客”。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百胜”,视客观的形势而动,不固执自己的主观,历史上很多人物把握了这个道理获致成功。有人用了这一节的道理去创业即大获成功,做生意大发财的则屡见不鲜。所以,“不敢为主而为客”这句话,就是善于适应环境,把握时代的脉动,把握一切的条件,而顺着环境自然趋势,达到自己的成功。

“不敢进寸而退尺”,这个道理,后世发展成一句名言——以退为进。上古用兵的最高哲学,常常不求进一寸而是退一尺,退就是真正的进。在我们中国的战争史上有很好的例证,故意退兵,结果是打胜仗,因而产生了一个战争的原理——骄兵必败。一般来说,一个屡战屡胜的部队,打到最后,眼睛打红了,头打昏了,嘴笑开了,接下去也就完了。有时候敌人故意引诱你,故意让你每打必胜,培养你轻敌的骄气,对方所引用的,就是“不敢进寸而退尺”的原则。让你嘛!让你胜利到昏头的时候,然后一包围,你就整个完了。

“不敢为主而为客,不为进寸而退尺”,这两句话是老子之前上古时代的兵法,老子也做了文抄公。在这本《道德经》中,老子做了两次文抄公,本来千古文章一大抄,这也没有什么稀奇的。他在上经中提到“建言有之”,所谓“建言”就是中国古代的格言。第二次文抄公是这里的“用兵有言”,引用四句名人的话来说明他自己的道理。

老子所讲道德的道理,就是生活的艺术。真正懂得道德的人,就是“行无行”,做了等于没有做。也就是说,中国人讲的做功德好事,不是明做的,而是“阴功积德”。古来的教育,做好事别人不知道,这种阴功慢慢累积起来,留给后代,留给子孙;实际上,留给后代子孙的还是教育。一个人真正的道德是不求人知的,所以,“行无行”就是无为之道。

最近查询记录

本节查询“何” 本节查询“楼” 本节查询“然” 本节查询“存” 本节查询“这般” 本节查询“令” 本节查询“道” 本节查询“第一” 本节查询“敢” 本节查询“舍” 本节查询“天地” 本节查询“宝” 本节查询“仰” 本节查询“金” 本节查询“不就” 本节查询“之门” 本节查询“盛” 本节查询“雅” 本节查询“文” 本节查询“不及” 本节查询“敝” 本节查询“雾” 本节查询“不可思议” 本节查询“轻” 本节查询“刑” 本节查询“蒙” 本节查询“虽然” 本节查询“主宰” 本节查询“字” 本节查询“大” 本节查询“音” 本节查询“第二” 本节查询“殿” 本节查询“名” 本节查询“之心” 本节查询“来自” 本节查询“春秋” 本节查询“空” 本节查询“二三” 本节查询“传” 本节查询“铁” 本节查询“娘” 本节查询“鸡” 本节查询“不离” 本节查询“田” 本节查询“白衣” 本节查询“而得” 本节查询“不为” 本节查询“枝” 本节查询“女儿” 本节查询“屈” 本节查询“祥” 本节查询“拜” 本节查询“长生” 本节查询“鄙” 本节查询“温” 本节查询“良” 本节查询“问” 本节查询“芳” 本节查询“知之” 本节查询“亡” 本节查询“王” 本节查询“菜” 本节查询“须” 本节查询“圣” 本节查询“贫” 本节查询“万物” 本节查询“国” 本节查询“为之” 本节查询“阁”

反义词

近义词

词组

谜语

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