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知的智慧是什么--老子他说(上下).

《老子他说》70章 吾言甚易知(03)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知我者希,则我者贵。 是以圣人披褐而怀玉。

无知的智慧是什么

下面又转了,说真正的智慧是什么。“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这句话有两方面的解释,一方面照它本身的文义来说,老子是在骂人,因为人太无知了,太没有智慧了,所以不容易懂我的话,不容易了解我的意思,这也可以说是老子的一句牢骚。

另一方面,这一句话有独立的意思,是说真正的智慧是“无知”;智慧到了极点,知道无知之体,智慧之体,这才是真智慧。有一本佛学的名著《肇论》,作者僧肇,是南北朝时期鸠摩罗什的弟子之一。另一位道生法师亦受鸠摩罗什法师的影响,就是那位“生公说法,顽石点头”的生公。僧肇法师年轻时跟随鸠摩罗什做翻译工作,后来写了几篇大文章,其中一篇就是《般若无知论》,被誉为佛学最高的研究。这不是工夫,而是真智慧,走上大彻大悟而成佛的真智慧,梵文就是“般若”。真正的般若智慧的体是“无知”。

当时这篇文章震动了学术界,一般认为人人都要求智慧的成就,如果真智慧是“无知”的话,我们在追求“道”之体时,又须以智慧求到“知而不知”,才能够证道。这其中的道理实在太深了,这是般若智慧“无知”的道理。这一篇文章是用老庄的笔调手法写佛学高深的道理,文字美,哲学理论深。

另有一篇《物不迁论》,在一千多年之前就说到现在物理科学所讲“质能”的变化。一切东西没有变动过,时空也没有变动过,一切的一切都没有变动过;就是我们现在坐车从台北到高雄,在《物不迁论》的理论来说,我们没有动过,你还在本位。因为《物不迁论》——宇宙时空固定一个形态,都在周期性地转,虽然我们坐车到了高雄,但是,地球还在转,转来转去始终在空间的本位上。所以,僧肇当时的四篇名论非常震动各界。僧肇除了佛学以外,也受老庄的影响极大,原因就是老子所说的“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如果依文字本身而言,这篇的意思是幽默人的,是讽刺人的。

“知我者希,则我者贵”,真正懂我的少,了解我太多就太贵重了。因为你不了解我,所以我才了不起。说一句笑话,老子这个时候,以普通的眼光来看,似乎有一种阿Q精神,挨了打,心里说,儿子打老子,没关系。事实上,这两句话代表了中国文化另一面的精神,这也就是他在本章的一个结论,“是以圣人被褐怀玉”。他说真正得道的大圣人,外面穿的衣服破烂,内在是无价之宝的玉石;换句话说,你不了解我没有关系,我自己有道,贵不可言。后来“被褐怀玉”这一句话影响很大,广泛被人引用。

最近查询记录

本节查询“鸡” 本节查询“字” 本节查询“文” 本节查询“田” 本节查询“轻” 本节查询“亲自” 本节查询“第一” 本节查询“第二” 本节查询“何” 本节查询“温” 本节查询“然” 本节查询“名” 本节查询“拜” 本节查询“金” 本节查询“良” 本节查询“须” 本节查询“音” 本节查询“天地” 本节查询“万物” 本节查询“令” 本节查询“亡” 本节查询“敢” 本节查询“枝” 本节查询“二三” 本节查询“传” 本节查询“大” 本节查询“虽然” 本节查询“问” 本节查询“菜” 本节查询“王” 本节查询“仰” 本节查询“盛” 本节查询“这般” 本节查询“娘” 本节查询“铁” 本节查询“空” 本节查询“存” 本节查询“笑话” 本节查询“国” 本节查询“体面” 本节查询“之心” 本节查询“宝” 本节查询“阁” 本节查询“长生” 本节查询“鄙” 本节查询“祥” 本节查询“技” 本节查询“圣” 本节查询“雾” 本节查询“正坐” 本节查询“为之” 本节查询“雅” 本节查询“不为” 本节查询“劳” 本节查询“不及” 本节查询“道” 本节查询“死于” 本节查询“之门” 本节查询“刑” 本节查询“知之” 本节查询“楼” 本节查询“贫” 本节查询“而得” 本节查询“蒙” 本节查询“舍” 本节查询“殿”

反义词

近义词

词组

谜语

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