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天之道--老子他说(上下).

《老子他说》77章 天之道


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什么是天之道

“天之道,其犹张弓与?”宇宙的法则“天之道”,如拉弓射箭一样,弓拉得满,箭才能射得远。我们中国人说,一个坏人还没有受到恶报,是因为他“恶贯没有满盈”,等到坏事做得满盈,如拉弓一样,“啪”的一声就射出去了。所以,上天之道是有一个道理的,也就是为什么好人没见到好报,坏人也未见恶报。西方人也说,“上帝要他灭亡,必先使他疯狂”;中国人则说,“天将降大祸于斯人,必先厚其福而报之”。所以有时候得意不是好事,上天可能是要毁灭你,不然不会给你这么好的福气。

人不如意时,反而不会昏头,而恶贯则容易满盈,所以“天之道”像张弓一样,“高者抑之,下者举之”,弓对准目标射,太高时要往下一点,太低也不行,要技高一点才能射到。“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道就那么公平,你这里多了,他一定给你拿掉一点,少了又会补上一点。所以,佛学叫这个世界“婆娑世界”,译为“堪忍”,说我们这个世界是缺陷的世界。《易经》也说这个世界是缺陷的,让你有钱就不给你学问,有学问就没有钱;给你子孙满堂,就不给你别样了,所以总是有缺陷不圆满的。。

我常常对人说,老兄,你又有钱又有地位,家庭妻子样样好,你又要想成佛,那我干什么啊?样样你都有了,会有这样的事吗?像他们出家要成道的,样样都会掉了,只站在修道这一边;站到这一边,总是会少去那一边的。像汉武帝、秦始皇,都是同样的思想,既要当皇帝,又想成仙。天道不是这样的,是“损有余而补不足”,非常公平,像天平一样公平。

“人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人类却不像天那样公平,人们锦上容易添花,更有损人而利己者,所以人道会受惨痛的报应。历史到了大变乱时代,大的劫运就来了,这是历史的因果。我们读二十五史就知道,如何开国,最后就如何结束,对照起来是一模一样。以因果的观点来看历史,非常有趣,像清朝满洲人,孤儿寡妇带了数万人入关,历经两百多年时间,统治了四万万人,最后还是孤儿寡妇坐火车回去了。怎么来就怎么去,怎么上一台就怎么下台,一点都不差。

“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学道的人有一个原则,佛家叫“菩萨道”,“有余以奉天下”,把我有余的都会出来,帮助天下人,多布施给别人,只有有道的人才能做到这种事。

“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所以老子始终告诉我们“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个人做事也好,为天下国家也好,不要把你的成功看成是你自己了不起;“功成”是大家的;“名遂”,出了名已经不好意思;“身退”,赶快自己退下来,这是“天之道”,是天道自然之理。所以,把一切的成功奉献给世人,布施给天下,老子叫我们效法天道,这是因果的大原理。

最近查询记录

本节查询“何” 本节查询“令” 本节查询“第二” 本节查询“亡” 本节查询“拜” 本节查询“字” 本节查询“敢” 本节查询“良” 本节查询“音” 本节查询“枝” 本节查询“二三” 本节查询“传” 本节查询“大” 本节查询“虽然” 本节查询“问” 本节查询“菜” 本节查询“王” 本节查询“天地” 本节查询“仰” 本节查询“然” 本节查询“第一” 本节查询“盛” 本节查询“这般” 本节查询“娘” 本节查询“文” 本节查询“铁” 本节查询“须” 本节查询“空” 本节查询“存” 本节查询“笑话” 本节查询“国” 本节查询“体面” 本节查询“金” 本节查询“名” 本节查询“之心” 本节查询“田” 本节查询“宝” 本节查询“阁” 本节查询“轻” 本节查询“长生” 本节查询“鄙” 本节查询“祥” 本节查询“技” 本节查询“圣” 本节查询“雾” 本节查询“正坐” 本节查询“为之” 本节查询“雅” 本节查询“不为” 本节查询“劳” 本节查询“不及” 本节查询“道” 本节查询“死于” 本节查询“之门” 本节查询“刑” 本节查询“温” 本节查询“鸡” 本节查询“知之” 本节查询“亲自” 本节查询“楼” 本节查询“贫” 本节查询“而得” 本节查询“蒙” 本节查询“舍” 本节查询“殿” 本节查询“女儿”

反义词

近义词

词组

谜语

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