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与存在不存在间--老子他说(上下).

《老子他说》04章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01)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道与存在不存在间

紧接上章“为无为,则无不治”的用而勿用,勿用而用之后,便提出“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作为“用道而不为道所用”的更进一层说明。在这里首先要了解“冲”字与“盈”字是对等性的。“冲”字在《老子》这一章句中的意思,应该作为冲和谦虚的“谦冲”解释。换言之,冲,便是虚而不满,同时有源远流长、绵绵不绝的涵义。如果解释“冲”便是用中而不执一端或不执一边的意思,也可以相通。总之,知道道的妙用在于谦冲不已,犹如来自山长水远处的流泉,涓涓汩汩而流注不休,终而汇聚成无底的深渊,不拒倾注,永远没有满盈而无止境。如果了解道的冲而不盈的妙用,它便如生生不已,永无休止,能生万物的那个想象中的宗主功能一样,就可应用无方,量同太虚。

能够做到冲虚而不盈不满,自然可以顿挫坚锐,化解纷扰。然后参和它的光景,互同它的尘象。但它依然是澄澄湛湛,和而不杂,同而不流的若存若亡于其间。倘使真能做到这种造诣,完成这种素养,便无法知道它究竟是“谁”之子?似人而非人,似神而非神,实在无法比拟它像个什么。假使真有一个能主宰万有的大帝,那么,这个能创造大帝的又是谁?这个“谁之子”的“谁”,才是创造大帝与万物的根本功能,也姑且强名之叫它是“道”。但是道本无形,道本无名,叫它是“道”,便已非道。因此,只好形容它是“象帝之先”。

本章的原文,大意已经如前面所讲。但它内涵的流变,传到后世,便有从个人修养去体会它本意的一面;又有从对人处事等事功去领略它妙用的一面。从个人修养上去体会的,属于修习道术的神仙丹道派的居多。从事功与对人处事去领略的,则属于历来帝王或名臣将相们的行事。

从个人的修养来讲,修道的基本,首先要能冲虚谦下,无论是炼气或养神,都要如此,都要冲虚自然,永远不盈不满,来而不拒,去而不留,除故纳新,流存无碍而不住。凡是有太过尖锐,特别呆滞不化的心念,便须顿挫而使之平息。对于炼气修息,炼神养心,也都要如此,倘有纷纭扰乱、纠缠不清的思念,也必须要解脱。至于气息与精神,也须保养不拘,任其冲而不盈。如此存养纯熟,就可以和合自然的光景,与世俗同流而不合污,自掩光华,混迹尘境。但是此心此身,始终是“冲而用之或不盈”。一切不为太过,太甚。此心此身,仍然保合太和而澄澄湛湛,活活泼泼,周旋于尘境有无之间。但虽说是澄澄湛湛,必须若存若亡,不可执著。我即非我,谁亦非谁,只是应物无方,不留去来的痕迹,所谓“先天而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如此而已。

但在一般道家人物的行为来说,对于“和其光,同其尘”两句,尤其重视。同时配合魏伯阳真人所著《参同契》中“被褐怀玉,外示狂夫”的两句话,奉为典范,所以有道之士往往装疯卖傻,蓬头垢面混迹于尘世。这种思想和作为,到了后世,便更有甚焉,构成小说中许多故事,影响民俗思想甚巨,如济公活佛的喝酒吃狗肉,吕纯阳三戏白牡丹等等,都从“和光同尘”的观念而来,勾画出修道人的另一番面目。至于《高士传》、《高僧传》或《神仙传》的人物,典型各有不同,大体说来,真能和光同尘的实在太难,也并不多见。

最近查询记录

本节查询“娘” 本节查询“传” 本节查询“名” 本节查询“大” 本节查询“何” 本节查询“须” 本节查询“拜” 本节查询“问” 本节查询“良” 本节查询“字” 本节查询“万物” 本节查询“宝” 本节查询“枝” 本节查询“令” 本节查询“仰” 本节查询“第一” 本节查询“盛” 本节查询“然” 本节查询“存” 本节查询“金” 本节查询“敢” 本节查询“温” 本节查询“屈” 本节查询“不离” 本节查询“知之” 本节查询“春秋” 本节查询“道” 本节查询“不祥” 本节查询“第二” 本节查询“而得” 本节查询“文” 本节查询“虽然” 本节查询“很可能” 本节查询“蒙” 本节查询“王” 本节查询“铁” 本节查询“菜” 本节查询“轻” 本节查询“不为” 本节查询“刑” 本节查询“不及” 本节查询“殿” 本节查询“亡” 本节查询“空” 本节查询“阁” 本节查询“鸡” 本节查询“之门” 本节查询“田” 本节查询“国” 本节查询“贫” 本节查询“劳” 本节查询“圣” 本节查询“二三” 本节查询“舍” 本节查询“雅” 本节查询“楼” 本节查询“之心” 本节查询“敝” 本节查询“笑话” 本节查询“祥” 本节查询“洪” 本节查询“音” 本节查询“亲自” 本节查询“女儿” 本节查询“不就” 本节查询“来自” 本节查询“技”

反义词

近义词

词组

谜语

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