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言若反--老子他说(上下).

《老子他说》05章 天地不仁(02)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正言若反

为了重申“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以及后面的“圣人不死,大盗不止”、“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等的一贯涵义,且让我们引用《庄子·外篇》的《胠箧》(qūqiè)篇中所说的话,便可了解老子当时所以菲薄圣人讥刺仁义,都是为了世间多假借圣人的虚名,以及伪装仁义的招牌。犹如近代和现代人,任意假托自由和民主为号召,实际是为了达成私欲的借口,醉心于独裁者如此,西式民主的真实内容,又何尝不如此?举世滔滔,无可奈何。如庄子所说:

故跖之徒问於跖曰:盗亦有道乎?跖曰:何适而无有道邪!夫妄意室中之藏(事先推测估计他的财富储蓄),圣也。入先(在行动的时候,必身先士卒),勇也。出后(得手的时候,先要掩护同伴撤走,自己最后退却),义也。知可否(能判断可不可以行动),智也。分均(平均分配所得的利益),仁也。五者不备,而能成大盗者,天下未有也。

由是观之,善人不得圣人之道不立;跖不得圣人之道不行。天下之善人少而不善人多,则圣人之利天下也少而害天下也多。

在《天运》篇中又提到:“仁义,先王之蘧庐也,止可以一宿,而不可以久处,靓而多责。”

从表面看来,老子和庄子这种思想言论,好像是一种反派的哲学,尤其为狭隘观念的宗教徒,并非大宗教家或教主,甚至,为走入儒家岔路的顽固派,或明知故犯,敢用而不肯说的事功派所深恶痛绝,认为是“不经之谈”。其实,这正是“天理”“良心”的公平哲学。公道自在人心,只是一般说不出所以然,或是不忍心说得太透彻,说穿了,反党乏味。司马迁著《史记》,便用比较含蓄的论调来反映道家与老庄这类思想。到了元、明之间,民俗文学的小说家们,却在小说的著作里,表达了很多这方面的思想。说得痛快淋漓而有韵味的,如明末的贾凫西所作的《木皮散客鼓儿词》。他生在家破国亡的时代,秉着一腔忠义之忧,便借此道理而大发天地的牢骚,如说:

忠臣孝子是冤家,杀人放火享荣华。
太仓里的老鼠吃的撑撑饱。老牛耕地使死倒把皮来剥。
河里的游鱼犯下甚么罪?刮净鲜鳞还嫌刺扎!
那老虎前生修下几般福?生嚼人肉不怕塞牙!
野鸡兔子不敢惹祸,剁成肉酱还加上葱花!
古剑杀人还称至宝!垫脚的草鞋丢在山洼!
杀妻的吴起倒挂上元帅印!顶灯的裴谨捱些嘴吧!
活吃人的盗跖得了好死!颜渊短命是为的甚么?
莫不是玉皇爷受了张三的哄?黑洞洞的本帐簿哪里去查?
好兴致来时顽铁黄金色!气杀人运去铜钟声也差!
世间事风里孤灯草头露!纵有那几串铜钱你慢赭沙!

最近查询记录

本节查询“字” 本节查询“存” 本节查询“何” 本节查询“名” 本节查询“文” 本节查询“铁” 本节查询“娘” 本节查询“温” 本节查询“良” 本节查询“第一” 本节查询“须” 本节查询“传” 本节查询“万物” 本节查询“敢” 本节查询“音” 本节查询“为之” 本节查询“问” 本节查询“然” 本节查询“鸡” 本节查询“虽然” 本节查询“舍” 本节查询“大” 本节查询“道” 本节查询“仰” 本节查询“很可能” 本节查询“春秋” 本节查询“令” 本节查询“空” 本节查询“不及” 本节查询“国” 本节查询“不离” 本节查询“第二” 本节查询“不就” 本节查询“有相” 本节查询“田” 本节查询“圣” 本节查询“王” 本节查询“死于” 本节查询“殿” 本节查询“屈” 本节查询“拜” 本节查询“金” 本节查询“枝” 本节查询“刑” 本节查询“之心” 本节查询“蒙” 本节查询“菜” 本节查询“亲自” 本节查询“亡” 本节查询“轻” 本节查询“贫” 本节查询“宝” 本节查询“雅” 本节查询“天地” 本节查询“长生” 本节查询“白衣” 本节查询“不为” 本节查询“阁” 本节查询“来自” 本节查询“劳” 本节查询“体面” 本节查询“不可思议” 本节查询“而得” 本节查询“这般” 本节查询“技” 本节查询“正坐”

反义词

近义词

词组

谜语

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