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退存亡之际--老子他说(上下).

《老子他说》09章 持而盈之(03)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棁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

进退存亡之际

“崇高必致堕落,积聚必有消散。缘会终须别离,有命咸归于死。”这是佛学洞穿世事聚散无常的名言,同时也是出世思想的基本观点,可是以老子所代表道家哲学的可以出世,可以入世,他却有“挫其锐,解其纷”的不死之药,长保“散而未尽”的七字真言:“功遂,身退,天之道。”其中去了一个助语词的之字,真正只有六字真言。后世的许多文学家们,感受意犹未尽,又再插入两字一句,变成九字真言,成为“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了。七字真言也好,九字真言也好,说尽管说,说来还很潇洒,可是在一般的观念里,总觉得它消沉低调意味太浓。其实,大家只是忘记观察自然界的“天之道”,因此便觉低沉。如果仔细观察天道,日月经天,昼出夜沉,夜出昼没,寒来暑往,秋去冬来,都是很自然的“功遂、身退”的正常现象。植物世界如草木花果,都是默默无言完成了它的生命任务,静悄悄地消逝,了无痕迹。动物世界生生不已,一代交替一代,谁又能不自然地退出生命的行列呢!如果说有,只有人类的心不肯死,不肯甘休,永远想在不可把捉中冀求把捉,在不可能永久占有中妄图占有。妄想违反自然,何其可悲!

至于老子这些名言,究竟是正言天道不易法则的自然哲学?或是对他当时生存的时势,有感而发,用来警觉世人?似乎不须争论。但在我们的上古的历史文化上,原来儒道并不分家的共通观点来看,孔子、孟子,以及其他诸子之学,动称先王,也都极力推崇尧舜的作为。尧舜之道的值得赞扬,那便是“功遂,身退,天之道”的最好范例。至于三代以后,家世天下的推位让国,想要表现一下“功遂身退”,自称为太上皇的戏剧,则几乎没有一个是出于至诚,也没有一个有美好的收场。其次,如北魏文帝的退位出家,以及相传清初顺治入五台山的剃度,都是别有心事,绝非“功遂身退”的情怀。

最近查询记录

本节查询“枝” 本节查询“何” 本节查询“令” 本节查询“须” 本节查询“仰” 本节查询“第一” 本节查询“盛” 本节查询“传” 本节查询“然” 本节查询“问” 本节查询“存” 本节查询“金” 本节查询“敢” 本节查询“娘” 本节查询“温” 本节查询“大” 本节查询“良” 本节查询“屈” 本节查询“不离” 本节查询“知之” 本节查询“字” 本节查询“春秋” 本节查询“名” 本节查询“道” 本节查询“不祥” 本节查询“第二” 本节查询“而得” 本节查询“文” 本节查询“虽然” 本节查询“很可能” 本节查询“蒙” 本节查询“王” 本节查询“铁” 本节查询“菜” 本节查询“轻” 本节查询“不为” 本节查询“刑” 本节查询“不及” 本节查询“殿” 本节查询“拜” 本节查询“亡” 本节查询“空” 本节查询“阁” 本节查询“鸡” 本节查询“之门” 本节查询“田” 本节查询“国” 本节查询“贫” 本节查询“劳” 本节查询“圣” 本节查询“二三” 本节查询“舍” 本节查询“雅” 本节查询“万物” 本节查询“楼” 本节查询“宝” 本节查询“之心” 本节查询“敝” 本节查询“笑话” 本节查询“祥” 本节查询“洪” 本节查询“音” 本节查询“亲自” 本节查询“女儿” 本节查询“不就” 本节查询“来自” 本节查询“技”

反义词

近义词

词组

谜语

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