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肯放下自私的包袱--老子他说(上下).

《老子他说》26章 重为轻根(02)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以圣人终日行而不离辎重,虽有荣观,燕处超然。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轻则失本,躁则失君。

谁肯放下自私的包袱

笑话说过了,再来正经的。读本章这一节原文的深意,以我个人的浅见来说,已如上面讲过,正是老子指明“人法地”的准则。我们生命立足点的大地,负载万物和一切,生生不已,终日运行不息而毫无怨言,也不索取人们和万物付予任何代价。它总是默默无言地,静静前进,不断地轮转,而给予所有生物生命的滋养。所以生而为人,也应静静地效法大地,要有负重载物的精神。尤其是要学圣人之道的人,更应该有为世人与众生,挑负起一切痛苦重担的心愿,不可一日或离了这种负重致远的责任心。这便是“圣人终日行而不离辎重”的本意。尤其是告诫身负国家社会人民所期望者的君主——领导人和官吏们,更当有如此这般的存心,才是合道的明君或良臣。因此,在下文,便有“虽有荣观,燕处超然”的名言。

“终日行而不离辎重”是说志在圣贤的人们,始终要戒慎恐惧,随时随地存着济世救人的责任感。如在颠沛流离中的大舜,始终以大孝于天下存心。如大禹的治平洪水,九年在外栉风沐雨,腓无胈、胫无毛,三过其门而不入。但古人又说:大德者,必得其名,必得其位,必得其寿。这是善有善报的必然因果律。倘使你能做到功在天下国家,万民载德的地位,当然会得到最光荣的酬庸,正如隋炀帝杨广所说的:“我本无心求富贵,谁知富贵迫人来。”如果真正有道之士,到了这种地位,虽然处在“荣观”之中,仍然恬淡虚无,不改本来的素朴;虽然燕然安处在荣华富贵之中,依然有超然物外,不受功成名遂、富贵荣华而自累其心,这才是有道者的自处之道。这里的“荣观”的“观”字,是破音字,应作古代建筑物的“观”字读,不可作观看的“观”字来读。“燕”字,通作“晏”,便是安静的意思。

然而,在老子当时所见闻中的各国诸侯君主们,当然都不能明白传统文化中君道和臣道的这种原则。因此,他才有深深感叹说:“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轻则失本,躁则失君。”所谓“身轻天下”的语意,是说他们不能自知修身涵养的重要,犯了不知自重的错误,不择手段,只图眼前攫取功利,不顾丧身失命的后果。因此,不但轻轻易易失去了天下,同时也戕杀了自己,这就是触犯“轻则失本,躁则失君”的大病。

最近查询记录

本节查询“仰” 本节查询“劳” 本节查询“轻” 本节查询“传” 本节查询“敢” 本节查询“令” 本节查询“然” 本节查询“道” 本节查询“名” 本节查询“蒙” 本节查询“文” 本节查询“之心” 本节查询“大” 本节查询“圣” 本节查询“菜” 本节查询“国” 本节查询“技” 本节查询“枝” 本节查询“何” 本节查询“亡” 本节查询“阁” 本节查询“不离” 本节查询“虽然” 本节查询“第二” 本节查询“田” 本节查询“金” 本节查询“须” 本节查询“第一” 本节查询“宝” 本节查询“温” 本节查询“音” 本节查询“天地” 本节查询“字” 本节查询“不为” 本节查询“这般” 本节查询“娘” 本节查询“问” 本节查询“体面” 本节查询“鸡” 本节查询“刑” 本节查询“洪” 本节查询“存” 本节查询“殿” 本节查询“楼” 本节查询“王” 本节查询“祥” 本节查询“拜” 本节查询“亲自” 本节查询“空” 本节查询“为之” 本节查询“长生” 本节查询“良” 本节查询“铁” 本节查询“万物” 本节查询“而得” 本节查询“舍” 本节查询“雾” 本节查询“敝” 本节查询“鄙” 本节查询“死于” 本节查询“不就” 本节查询“之门” 本节查询“贫” 本节查询“女儿” 本节查询“盛” 本节查询“不及” 本节查询“雅”

反义词

近义词

词组

谜语

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