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臂重于天下--老子他说(上下).

《老子他说》26章 重为轻根(03)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以圣人终日行而不离辎重,虽有荣观,燕处超然。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轻则失本,躁则失君。

两臂重于天下

讲到身轻天下的说明,我们且看善于承继老子之学的庄子的发挥,最为清楚。《庄子·外篇》中的《让王篇》提到:

韩、魏相与争侵地,子华子见(韩)昭僖侯。昭僖侯有忧色。子华子曰:今使天下书铭于君之前。书之言曰:左手攫之则右手废。右手攫之则左手废。然而攫之者必有天下,君能攫之乎?
昭僖侯曰:“寡人不攫也。”子华子曰:“甚善!自是观之,两臂重于天下也。身亦重于两臂。韩之轻于天下亦远矣!今之所争者,其轻于韩又远。君固愁身伤生以忧戚不得也。”僖侯曰:“善哉!教寡人者众矣,未尝得闻此言也。”子华子可谓知轻重矣!

人的生命之价值,在于我有一个完整无暇的现实身体的存在。志在天下家,成大功、立大业者,正为我有身存,老子所谓:“及吾无身,又有何患。”现在正因为还有此身的存在,应该戒慎恐惧,燕然自处而游心于物欲以外,然后不以一己的个人自私而谋天下家大众的大利,立大业于天下,才不负天赋所生生命的价值。可是,很可惜的,便是当时的君主们,以及后来的君相们,大多都只图眼前的私利而困于个人权势的欲望中,以身轻天下的安危而不能自拔,因此而引出老子有奈何!奈何!奈若何的一叹!

我们引用了《庄子·外篇》“两臂重于天下”的说法,看来,似乎过于消极,太过于为个人自私了。但从人道的观点来看,立身爱己,正是大有为于天下的开始,所以儒家才有“孝子不立于危墙之下”的大戒。修身养身无道,又哪里能够担当起天下家危难的大任呢?同时须知,人无超然出世的修养,而贸然谈利益天下家的大业,正是失其轻重权衡之处,所谓“轻则失本,躁则失君”。因此,使我临时想起明代栯堂禅师的一首诗,从表面看来,又似乎很消极,但细入深究,它正是人生积极的透彻观。

诗曰:

人生不满一百岁,今是昨非无定名。
天下由来轻两臂,世间何故重连城。
龙亡大泽群鳅舞,兔尽平原走狗烹。
满目乱坡眠白石,有时特地忆初平。

第三句便是上面所讲庄子书中子华子说昭僖侯的故事。第四句指价值连城的璧玉,也就是赵相蔺相如夺秦惠王卞和之壁的故事。第五句是秦失其鹿,天下争逐的翻版。第六句是范蠡给文种书所说的“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名言。后来韩信临死时也引用过。第七句古往今来的一切人等,最后都是如此。第八句道家神仙传称广成子名董初平。但这里所说的初平,是指企望天下初平的盛世而言。

最近查询记录

本节查询“国” 本节查询“盛” 本节查询“亲自” 本节查询“问” 本节查询“名” 本节查询“舍” 本节查询“何” 本节查询“敢” 本节查询“道” 本节查询“大” 本节查询“殿” 本节查询“劳” 本节查询“鄙” 本节查询“技” 本节查询“文” 本节查询“蒙” 本节查询“虽然” 本节查询“然” 本节查询“轻” 本节查询“传” 本节查询“阁” 本节查询“第二” 本节查询“天地” 本节查询“温” 本节查询“圣” 本节查询“第一” 本节查询“之心” 本节查询“女儿” 本节查询“菜” 本节查询“音” 本节查询“拜” 本节查询“存” 本节查询“楼” 本节查询“刑” 本节查询“王” 本节查询“宝” 本节查询“田” 本节查询“祥” 本节查询“万物” 本节查询“敝” 本节查询“鸡” 本节查询“雅” 本节查询“仰” 本节查询“空” 本节查询“知之” 本节查询“枝” 本节查询“雾” 本节查询“字” 本节查询“贫” 本节查询“娘” 本节查询“铁” 本节查询“金” 本节查询“良” 本节查询“令” 本节查询“笑话” 本节查询“死于” 本节查询“不及” 本节查询“来自” 本节查询“亡” 本节查询“屈” 本节查询“须” 本节查询“正坐” 本节查询“而得” 本节查询“不就” 本节查询“芳” 本节查询“不可思议” 本节查询“这般” 本节查询“不为”

反义词

近义词

词组

谜语

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