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新结婚时代.

陈蓝“又出幺蛾子了”!引号里的话是发行部主任说的。

当时简佳正在做主持练习,一个人站在办公室中间的空地,面带八分微笑,一遍遍道:“敬爱的来宾、亲爱的朋友们,你们好!……”明天是陈蓝书的新闻发布会,顾小西在家保胎,主持人的任务移交简佳。不用说,简佳是高兴的。当然也为顾小西惋惜,陈蓝的书是她主抓,主要困难由她攻克,最后一刻,出头露脸的时刻——明天新闻发布会有电视台等十多家媒体到场——却去不了了。新闻发布会完后直接在书店签名售书,发行部、编辑部这几天一直在为这事忙活。简佳调整一下自己的音调语气,准备从头开始第N遍的练习。这时,办公室门被人砰地推开,发行部主任满头大汗闯了进来。“简佳啊,咱那个陈老师又出幺蛾子了!本来不是说好新闻发布会完了直接签名售书吗?人老人家刚才来电话提出,如果到的人太少的话,她拒绝签售。”

“可以理解,作家不是明星,一流作家也未必有三流演员的号召力。作家搞签售,要么得有超强的心理承受力,要么得有超厚的脸皮。要不到时万一没人来,一个人坐那儿,多讪得慌啊。”

“你陪着她坐嘛。”

简佳笑:“人家要的又不是陪坐的人!”

发行部主任也笑了,笑着:“简佳啊,我来是想跟你商量,你看你能不能动员一部分人到现场去?我跟我手下的人都说了,都有指标,一个人至少得叫上五个人!”

“去了还得让人家买书!一本二十八块!”

“这我都想好了。愿要书的,要;不愿要的,让他先买,完了到我们发行部报销。签售一个小时,一个小时如能签出二百五十本,那场面就相当可观了。怎么样,简佳?给顾小西也说一下,让她——”

“顾小西病了!”

“病了打几个电话没问题吧……总之,动员起一切能动员的力量,把我们的销售排行榜搞上去!”

接到简佳电话,小西首先想到的是弟弟小航,小航朋友多。不料小航一口回绝,说即使去,也只能他一个人去,谁让他是她的弟弟。但他的朋友没这个义务,大周末的,大老远的,让人跑去做书托作一场荒唐的“秀”,他开不了这个口。可要是小航不叫人去,小西就真的没人可叫了。她的同学朋友都是业内人士,就算人家肯去为她作这个秀,将来传了出去,岂不授人以柄?而且是笑柄。当下在家里犯开了愁。她太希望这本书做好了,这时已不仅仅是为钱了,这本书她是从零抓起,她对它充满了感情。最后决定,至时,她去。就签售时去一会儿,和小航一块儿,车去车回,多一个人多一分力量。做出这个决定后,心情一下子开朗明亮了不少,这才发现,她内心深处一直是希望能够亲临现场的,能够亲眼目睹她做的这本书的问世,她看着它一点点长大长成那仿佛就是她的一个孩子,不管是丑是俊,她想看着它出门。

顾小西两点多赶到了现场,打车来的,小航到底没来,单位里有事。小航是一家大建筑公司的项目经理,事情多而杂。替他想想也是,正值二十六七事业上爬坡的年龄,让他放下工作花一下午时间跑来为她们出版社做“书托”,是有一点儿大材小用有一点儿过分。签售三点开始。怕简佳看到她来有心理负担,小西到后找一个僻静角落悄悄躲了起来。签售台已摆好,已铺上了大红的桌布,也有人闻讯赶到,手执一本《我被包养的三年》等待签售。不时可看到他们中的某人同出版社的某人会心一笑,这肯定就是找来的“书托”了。但即使如此,来的人还是少了,气氛还是冷清了。也许,时间还早,再过一会儿能好一些?……

“顾小西?!”

小西回头,看到了发行部主任和陈蓝,叫她的人是发行部主任。发行部主任见她如见救星,一把拉住亲人的手,急急忙忙道:“小西,你跟陈蓝老师说!她嫌来的人少,现在的图书市场,能来这么多人已经算是多的了,是不是小西?”

陈蓝淡淡一笑——她才不会为发行部主任的几句话所惑——道:“我等到三点!如果三点还是这个局面,我绝对走!”

“陈老师陈老师!……您要走了,来的这些读者怎么办?我们得为他们负责!”

“搞签售是为了什么?为给媒体一个新闻点为启动市场,如果就这么点儿人就签售,你搞发行的你不清楚?弊绝对大于利,甚至可以说是有弊无利,因为你给媒体的,是一个负面新闻点!上回东南出版社做《深闺宝贝》搞签售,去的人比这多,一家报纸就说,《深闺宝贝》签售遭冷遇,用了那么大一个标题!”陈蓝两手比划了一个大大的圆,“要真是这样的话,咱们的书就别想卖了!……至于来了的读者,让简佳跟他们解释一下,说——”她顿了一秒,“作者病了。突然病了。”

发行部主任不做声了,事实上他心里非常明白。小西当然也明白,当然就也说不出话来。一时间,三个人都不说话,默哀似的站在那里。小西眼巴巴看着书店里过往的读者,只恨自己没法用目光将他们锁住,拉来!……时间一分钟一分钟过去,签售现场的冷清局面仍没什么质的改善,反有已来了的读者见状萌生了去意,也是人的从众天性使然。马上到三点了,陈蓝转身要走了,发行部主任长叹一声,一跺脚,去签售台边找简佳,找简佳交代“后事”。小西心里难受得无以复加,把脸扭向一边,也准备走,就算是自己的孩子,长得太丑也令人心烦。就在这时,不远处忽然传来异乎寻常的鼎沸人声,小西下意识循声看去:滚梯那儿上来了一干四五十人,人手一册《我被包养的三年》,呼啦啦向这边拥来,很快,签售台前出现了一条蜿蜒长龙,蔚为壮观。陈蓝的眼睛亮了。发行部主任站住了。过往读者见此状也不由收住了脚步,反应迅速的,立马去签售台边的售书处买书,买着后急慌地排进了签售队伍,生怕晚了——还是人的从众天性使然。于是形成了良性循环,人越多,越多。保安们也过来了,过来维持秩序,嘴里大声吆喝“排队排队”,加强着这里的喧闹力度。人气,就是这样地形成了!

陈蓝看着眼前攒动的人头,感动加上激动,眼睛都有些湿润,词不达意对发行部主任和小西感慨连连:来了这么多人……现在还有这么多人关心书……我们不好好做对不起读者……发行部主任把喜悦藏在心头,脸上表情严肃,点头。他当然清楚这队从天而降的一干人马绝对不会是闲散读者,绝对是一支有组织有计划有预谋的队伍,是执行了他的创意的结果。回去后他首先要了解是何人所为,此人如是发行部的,严重奖励;如不是发行部的,坚决调入。调入他的麾下。

小西长嘘口气放下心来,同时当然也疑惑:一下子组织来四五十人,她的出版社同仁里,哪一位有这等能力魄力和魅力?

陈蓝又心软,不忍让读者等,提出提前签售,来一个签一个,发行部主任坚决不允,说三点就三点,一秒钟都不提前。先来先签,相当于气球的慢撒气,就不会有爆炸时那一声“砰”的效果,没有效果,他给媒体看什么?他千难万难把陈蓝动员了来,又不是让她来卖书当售货员。

距三点还有三分钟的时候,签售现场的上空又掉下来一个巨大的优质馅饼,一位先生来到售书台前,张口要买三百本书,惊得负责卖书的发行人员一时间怀疑自己的耳朵出了问题。

“先生”是刘凯瑞。刘凯瑞没事时喜欢逛书店,兴趣通常在历史、财经类书上,文学类书几乎不在他的阅读范围,他是被这边异乎寻常的嘈杂吸引来的,来后一眼就看到了签售台前的简佳;再拿起一本《我被包养的三年》翻翻,于是,看到了书后责任编辑的名字。自打那天去公司把房、车钥匙还给他后简佳再没有同他有过任何形式的联系。他开始也认为她是在跟他赌气向他施加压力,心里头笃定踏实地等,等着有一天她重新回到他的怀抱。随着时间推移,发现情况不妙,她那边音信全无。他给她打电话发短信,均不接不回。试着用别的电话打,接后一听是他的声音,立刻挂掉,透着股义无反顾的决绝。没有了简佳的日子,无味无趣。当下在脑子里思考了一分钟,而后提纲挈领一目十行把书翻了一遍,做出了购买三百本书的决定。

出版社为这次活动准备了五百本书,比预想的最好情况、签售出二百五十本多准备了一倍。但是现在显然五百本犹是不足,很不足。发行部主任在嘈杂的人声中往出版社打电话,满头大汗声嘶力竭:“往这儿调书!赶紧的!……形势大好不是小好!”不明就里的读者注意到了这边的热闹,赶过来凑热闹,生怕抢不着了似的加进了买书的队伍。出版社工作人员全都动起来了,忙前跑后,汗水和喜悦挂在脸上。三点钟到了!陈蓝在发行部主任等人的簇拥下出场——发行部主任曾让小西参加“簇拥”来着,小西犹豫了一下,拒绝——她想她要是出现,简佳一定会让她主持;而她知道,简佳对于这次主持投入了多大热情怀着多热切的希望。

简短仪式过后,陈蓝在签字桌后面坐下,坐下就签,一本一本又一本,头都没工夫抬,想对热心读者致一个感谢的微笑都做不到。记者们纷纷行动起来,拍照的,记录的,采访出版社人员采访读者的,掀起一个又一个小高xdx潮。简佳陪坐陈蓝旁边,一张脸儿笑得花儿似的,手下帮陈蓝翻书,嘴里不时在陈蓝耳边嘀咕一句:陈老师手腕子酸了吧?

“陈老师,先给这位先生签,人一下子买了三百本!”是发行部主任的声音。

简佳抬头笑看“先生”是谁,愣住。刘凯瑞令人难以察觉地微微对她点了下头,默契地什么没说。这时有眼尖记者认出来此人是谁,一声大叫“刘凯瑞”后便抢上前来,立刻,记者们闻风蜂拥而至,采访机麦克风挤作一堆,镁光灯闪个不停,问题一个接着一个:“刘总,请问您一直关注陈蓝的作品吗?”“刘总,作为一名成功的企业家,请您谈谈您的成功秘诀!”“请问您为什么一下子买三百本书?”……刘凯瑞温和老练地微笑,待稍稍静下来后才咳了一声,示意众人,他要说话了。那气度,那分寸火候,使现场立刻静了下来。刘凯瑞开口了。

“我一向不喜欢女人写的东西,陈蓝女士例外。她的文字有一种女人身上罕见的幽默。我喜欢幽默。刚才我大致翻了一下这本书,发现书名和内容并不相符。”说到这儿看陈蓝一眼微微点头示意,陈蓝遇到知音般使劲点头同时看发行部主任,发行部主任直着脖子谁也不看目不斜视,这一切尽入记者眼中被其用笔或用相机记录了下来。刘凯瑞继续说:“这本书事实上写了一个自尊自爱自强自立的外地女孩儿,当然她也走过弯路,但是最终,她凭着自己的努力和真诚,赢得了北京的认可,也赢得了属于她的爱情——”陈蓝得到如此深刻的理解,感动得要流泪,掩饰地摘下眼镜去揉眼睛,立刻有记者抓拍到了这宝贵的一瞬。刘凯瑞的声音继续:“我的公司里有着很多这样的女孩子和男孩子,怀着一个共同的梦想,来到了北京。我想把这本书送给他们。就这样。”哗,掌声四起,掌声又吸引了不少不明真相的人拥来……

小西在角落里听着看着,心中感慨:说得真好!表演得真漂亮!别的不说,能现场翻一遍书就把书的内容思想总结概括出来并与实际结合,且结合得不动声色天衣无缝,那得真本事!看来,人一旦达到了某个高度某个层面,不论干哪行,都相通。也难怪简佳爱他会爱了六年。他不光有钱,还的确有着一般人所没有的魅力。同时心中酸楚,瞧人家简佳,生活得多么主动,要什么不要什么,全在她的掌控之中。并且,即使她不要,人家也要上赶着追着来为她服务。哪像她,求爷爷告奶奶,最终,连自己的亲弟弟都不肯为她伸一把手,什么叫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这不就是?简佳此刻一定很感动,肯定。连小西都感动。她很想看一看这时简佳脸上的表情,看不到,她和陈蓝前面,被热情的读者和敬业的记者,堵了个严严实实。

小西准备走了,这里显然不需要她了——本来还打算冒充读者为签售添砖增瓦——现在看来,不仅没有这个必要,而且是多余了,书店保安为维持排队的次序,已然是忙得不可开交。小西怀着轻松而又失落的心情,最后看了签售的热烈现场一眼,悄然离去……

次日,发行部一片节日气氛。发行部主任手拿一大摞当日报纸,哗哗地翻,翻到相关版面后就大声地念。有关昨天陈蓝签售的消息报道太多了,念只能念个标题,要是连文章都念,怕是一上午时间不够:著名企业家一次神秘的购买……《我被包养的三年》脱销……刘凯瑞暗恋陈蓝多年……一次成功的自我炒作……双赢……包养时代……当念到陈蓝被暗恋时,众大笑。只有一人没笑,简佳。简佳来发行部跟分管宣传策划的人商量事情。众笑毕,忽然有人说这会不会是真的?要不刘凯瑞干吗?发行部主任闻之不屑地摆手。

“陈蓝、四十多岁一中年妇女,你让刘凯瑞这样的人物暗恋她,怎么可能?……跟你们说吧,那个刘凯瑞,是为他自己!”说到这儿,发行部主任卖了个关子,停住。简佳心里咯噔一下。她和刘凯瑞的事,出版社里只有顾小西知道,她曾深信顾小西不会乱说,但目前看未必。她能跟她弟弟说,就难免不跟别人说。发行部主任等众人格外静下来后,方才继续道:“我算过了,他买三百本书,一本二十八块,三百本不到一万,却上了各报纸的文化新闻财经新闻,还有照片,你们说值不值?”简佳听到这儿,轻轻嘘了口气。人都说值,发行部主任不满:“仅仅是值吗?是太值了!这一着儿,简直绝了!结果就是,双赢!”严格说来,是三赢。刘凯瑞同时还为心上人做了贡献。显然,发行部主任完全不知道这事。放下心来的简佳继续同那人商量事情,那边发行部主任却冲着她来了:“啊,简佳,当初你和顾小西还不同意我包养,不包养,能卖出这么多书来?销售才是硬道理!”

“行啦主任,没听人刘凯瑞说吗?书名和内容不相符!”

“这就是一个卖点,一个炒作点。他说不相符,你说相符,两方面最好是掐起来,掐得越厉害越好。这读者就得想了,咦,到底相符不相符呢?得,买一本瞧瞧!”

众大笑,叫嚣着要简佳和顾小西请客。这时发行部主任忽然想起一件事来,两手平举向下压着,道:“慢慢慢!……你们昨天,每个人带去了几个人,给我报一报!”

他不能上来就问昨天那四五十人是谁带去的。就好比捡到了一笔钱,你不能直着问那钱是谁丢的一样,万一碰到个把觉悟低的说是他丢的,你还真没有证据说不是他丢的。下属们一个个把自己带去的人如数报将出来,最少的带去了一个,未达到他要求的底线;最多的带去了八个,他给予了那人口头表扬。事后想想,其实就算他直着问了,恐怕也没人敢出来冒领。组织人和丢钱毕竟还不一样,钱谁都可以丢,没丢也可以说丢,一家伙组织起四五十人,那需要多大的能耐!终日在一个办公室里混,谁有多少能耐谁还不清楚?这个办公室里就找不出一块能组织起四五十人的料来,包括发行部主任自己在内。目前,惟一可以肯定的是,这人是社里的人,否则他不可能做这事,除非他有病。但是做了却不说,也蹊跷。有的事上可以学雷锋,这种事没必要学雷锋,除非,也有病。这事成了发行部主任的心结,一定得把这个人找出来,挖过来——二十一世纪什么最贵?人才!

妈妈和小航上班去了,爸爸应小西的请求下楼取报纸去了,今天报上肯定会有昨天陈蓝签售的消息,小西急切地想看到有关消息。家里静静的,她一个人百无聊赖地等,等不及,随手拿起本保胎指南看。好不容易爸爸回来了,不仅不为她高兴,反摇头连连叹息,说什么“这种书竟然脱销这样子搞下去怎么得了”?显然,他已看了有关报道。“小西,你们社一向是以庄重厚重著称的,被誉为文学的最后一块阵地,怎么能出《我被包养的三年》这种书呢?……”

“哎呀,爸!别光看名字嘛,其实书的内容还是不错的,文笔也好,称得上是一本感人有趣的,”小西想想,“——励志书!您看看书再说,陈蓝的东西,品质是有保障的,待会儿简佳就送书来!”

话音刚落简佳到,怀抱一束鲜花,手里拎一盛书的口袋,同时还带来了编辑室领导的亲切问候:陈蓝一役,顾小西是主力部队功不可没。一对战友见面,热烈握手同道“祝贺”,道罢同声大笑,令小西爸眉头紧锁。简佳的到来让小西高兴,她在家里保胎很是寂寞,《我被包养的三年》捷报频传更是搅得她心神不宁六神无主,又不能跟爸爸说,这件事上她跟爸爸属于“话不投机半句多”,爸爸是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成长起来的知识分子。简佳来本是为给小西报喜,来后方知她昨天已去过现场亲眼目睹无须她“报”,报喜未成却也有了新的乐趣:一起回味,一起感慨,相互表扬,相互鼓励。小西提到了刘凯瑞——这是签售现场不可回避的重大细节——但见简佳不愿多说,就没再说,于是再从刘凯瑞往前追溯,便追溯到了那支从天而降的救援队伍。看来这已不仅是发行部主任一个人的心结了,也是出版社人员包括小西和简佳心中的一个谜:这位大侠到底是何方神圣?关键时刻,出手援助,来无影,去无踪,到最后,连个姓名都没留!二人开始细细分析,从顶上头的社长总编分析起,分析来分析去,没有一个人符合。

简佳在下班时间到来前走了,小西留她吃饭,她不同意。她不想见到小西的弟弟顾小航。同时就此事含蓄地谴责了顾小西:怎么可以把朋友的隐私连同自己的主观揣测一并当做事实告诉了自己的弟弟?小西没为自己辩解。因为基本属实。尽管当时她跟小航说这事时有特定的语境。那次,她带小航去帮简佳收拾她离开刘凯瑞后新租的房子,那房子很老很破,令小航感慨,感慨现在还会有为感情而弃豪宅宝马的女孩儿。小航在这件事上刚受过伤,女朋友就是在情人节那天跟他吹的。原因很简单:晚上,他女朋友的女朋友要跟其男朋友去吃九百九十九的“奥拜客”,而小航请的地方则是吃死也吃不到九百九十九的“大鸭梨”。就为这个,就吹了。因此简佳的壮举无法不令小航感慨。而小西又无法不纠正弟弟的错误感慨。弟弟本来就是个爱情至上的唯美主义者,再任由他这样唯美下去,他这辈子恐怕就只好打光棍了。至于简佳是真的离开刘凯瑞还是做态,小西不想跟她争,没有意义,这事只能让事实说话。

妈妈下班回来了,神情疲惫,进门后手都没洗,一屁股在沙发上坐下,长长地嘘了口气。下午是她的专家门诊,一下午三个半小时她看了二十多个病人,平均不到九分钟一个。这在她不算什么,常有的事,今天让她生气窝心的是,上次何建国爹带去的那个什么大伯和他的儿子又去了,仗着来过一回地熟人熟,先是跑到科里找到了病区护士长,而后由护士长指点着去门诊找到了她。是,那个什么大伯病得很重,肝硬化晚期,回去后有过两次上消化道大出血,看来活不了多少日子。可是,问题是,上她这儿来的病人大多数都是危重病人,都是危在旦夕,都照样挂号排队,有的病人为挂上这个号要排上四五个小时的队。为多看几个病人,她必须尽量抓紧时间,一句话能说清的绝不多说半句。到她那儿去的病人大部分是外地来的,花着钱,住着旅馆,非常不容易。如果有可能,她应该跟他们多说几句,哪怕能给他们一点儿安慰,可是,没有可能,时间不允许。何家村那个什么大伯倒好,直接闯入,并且,纠缠了她长达二十分钟之久。门诊护士曾拦过他,当着一走廊病人和病人家属的面,他能公然说他“跟吕主任是亲戚”,不仅丢了她的脸,同时也丢了医院的脸丢了全体医护人员的脸。漫说不是亲戚,就是亲戚,是亲爹亲儿子,插队加塞时是不是也应该感到一点点的理屈内疚应该藏着掖着一点?可是人家不,不仅不觉着理屈内疚,反有一种理直气壮的自豪,整个就是黑白颠倒是非不分不可理喻!当然她给他们看了病,把一个不久于人世的病人赶出诊室,她做不到。但是,心里别扭。想来他们是找过何建国家、找过何建国的,否则,他们再不懂事也不敢凭着一面之交就这样硬来。鉴于何建国和小西的紧张关系,何建国或他家不敢出面找她,但在乡亲们面前又不肯承认“不敢”,于是就点化着他们直接去医院找她,同时拿准她不会把他们推出门去——准是这样的!小西妈越想越生气越想越窝心,可又不能像过去似的,冲小西撒气。第一,这次小西没错;第二,小西正在保胎。于是,只能把所有的气都咽进自己肚子里。

妈妈一进门小西就发现妈妈神情不对,因为什么都不知道,主动讨好一下总不会有错,于是拿起本简佳送来的书给妈妈看。“妈,您看,我们做的书,出来了!”

小西妈瞥一眼那书皮,皱起了眉头:“这就是你们做的书?……被包养三年还自己写出书来卖就够无聊的了,没想到还有更无聊的!”

“不不不,除了书名无聊,这书相当不错。陈蓝文字魅力依旧,内容也好,可惜了,起了这么一个庸俗的书名。”打从简佳拿了书来,小西爸就拿了一本开始看,一直看到现在,听到这里插道。

小西妈没接老伴这茬儿,她对那书没有兴趣,或说,没有精力有兴趣,起身,径向卫生间走去,边道:“抓紧时间洗手吃饭吧,我晚上还要去病房一下!”

小西爸这才想起晚饭还没有着落,光顾看书了。慌忙放下书去厨房找饭盒打饭,见此景,小西妈一直压着的火腾一下子被点燃了。“还没打饭?你一天在家干吗呢?”

“很快!不耽误你事就是了!”小西爸边说边加紧了手下的动作。

“可是我饿了,累了,我想进家就能吃饭,这要求不过分吧?”

小西却觉着妈妈有一点过分。理论上讲,是,男女平等,爸爸既然退休在家,就应该多做一些家事以保障妈妈。但是,理论和现实总是有差距的。爸爸能做到这样已经不易了,过去好歹是一教授,现在整天窝在家里,还要面对这样一个忙碌强势的妻子,他心里是什么滋味?这样想着,嘴上就说了:“妈妈,我觉着吧,您这就有点儿得理不让人了——”

“我得理不让人?”小西妈大喘了好几口气,才算强压着没把下午的事说出来。说出来小西准得生气,小西现在尤其不能生气。镇定了一下,她淡淡道,“小西啊,我和你爸爸的事情希望你不要妄加评论。同时,我还希望你能尽快把你和何建国的关系处理好。”

“我和何建国的关系有什么好处理的?就是个手续问题……”

“胡说!”小西爸呵斥。

“为什么是‘胡说’?”小西妈问小西爸。小西爸皱了皱眉头,没理她。小西妈却非要问,“宁拆十座庙不破一重婚,是吗?”小西爸仍不说话。从心里说,小西妈也反对小西离婚——马上要有孩子了,不能让孩子生下来就没父亲——但是,她更反对的是,他们结婚。当初,如果不是小西爸极力反对她的反对,女儿和何建国就不会弄到今天这种上不去下不来的地步。小西爸只是不说话。他越不说话她越生气,一时间,把不能冲女儿撒的气全部撒到了丈夫的身上。“说话呀?你怎么不说话?……当初如果不是你当和事佬,充好人,他们俩何至于走到今天。到今天了,你还说这种话还不愿意负责任,把千斤重的担子全搁我一人肩上,家里的,家外的。你说,你退休在家这几年都干了些什么?到现在都没有为我做过一顿饭你!”本来说的是女儿的婚事,不知怎么又扯到了这上头。一回到家,知识女子如同一切的市井女子,不讲逻辑。“——休息日节假日还得我来做给你们吃!我有时候累得喘不上气一夜给憋醒过好几回你知不知道?我都快累死了你知不知道?!”哽住,说不下去,又不愿当众流泪,转身去了书房,咣,把书房门关上……

小西决定回家。当晚就回。跟何建国做一个彻底了断。别的无所谓,房子,别客气,得归她。他是一个人,睡大马路上都没问题;她不行,她肚子里有一个孩子,他别想让她带着个孩子长期住在娘家,他别想离婚了后还给她家她爸妈添麻烦!

小西到家时何建国不在,不知加班去了还是跟什么人鬼混去了,他干什么去了跟她都没有关系。但是,对不起,此刻,您得回来,回来跟她谈他们的事情。她去给他打电话,是在拿起放在门旁高脚小方几上的电话时,赫然发现,方几旁边的地上,码着高高的一堆书,书的名字是,《我被包养的三年》。

最近查询记录

本节查询“第二” 本节查询“金” 本节查询“枝” 本节查询“不离” 本节查询“劳” 本节查询“空” 本节查询“令” 本节查询“而得” 本节查询“知之” 本节查询“蒙” 本节查询“传” 本节查询“为之” 本节查询“虽然” 本节查询“文” 本节查询“非我” 本节查询“何” 本节查询“技” 本节查询“敢” 本节查询“拜” 本节查询“雅” 本节查询“道” 本节查询“良” 本节查询“温” 本节查询“国” 本节查询“然” 本节查询“第一” 本节查询“大” 本节查询“字” 本节查询“有相” 本节查询“田” 本节查询“舍” 本节查询“鄙” 本节查询“王” 本节查询“名” 本节查询“须” 本节查询“轻” 本节查询“圣” 本节查询“问” 本节查询“异端” 本节查询“殿” 本节查询“楼” 本节查询“天地” 本节查询“亡” 本节查询“之心” 本节查询“之门” 本节查询“芳” 本节查询“娘” 本节查询“存” 本节查询“正坐” 本节查询“笑话” 本节查询“不及” 本节查询“阁” 本节查询“二三” 本节查询“这般” 本节查询“宝” 本节查询“来自” 本节查询“不就” 本节查询“仰” 本节查询“屈” 本节查询“不为” 本节查询“长生” 本节查询“鸡” 本节查询“菜” 本节查询“贫” 本节查询“有方” 本节查询“刑” 本节查询“女儿”

反义词

近义词

词组

谜语

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