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 鸦片东流 --鸦片战争.

义律带着挑衅的目光望着虎门的群山。在虎门镇口那边,一度熄灭了的鸦片的浓烟,又重新冒了起来。

“五百万元化成的烟啊!清国对此要付出更大的代价。”马地臣不知什么时候来到他的身边,跟他这么说。

“是呀。你看那烟冒得多高呀!”

1

林则徐“烧毁鸦片两万箱”,在历史上是十分著名的。其实,正如前面所说的那样,并不是点火烧毁的。不过,向浸泡在盐水里的鸦片投进生石灰,立即冒起浓烟。这种情景说它是“烧毁”大概也是可以的。

一般的民众是从栅栏外面观看。他们每天都来。官方也鼓励他们来看。因为考虑到这样会使人们留下对禁烟政策的深刻印象。

有一天,连维材带着夫人来到了虎门镇口销毁鸦片的地方。由于林则徐的特别照顾,他们进入了木栅栏里面。

这时正好向池子投掷鸦片。身体健壮的士兵们,只穿着一条短裤衩,正用斧子劈鸦片箱。芒果树的木箱子,两三下就劈开了。皮球大小的黑鸦片膏子,骨碌碌从里面滚出来。士兵用刀砍成四半,扔进池子里。

池子里的水已经掺进了食盐。池子上搭上木板当踏脚板。小工们也只穿着一条裤衩,站在木板上用长木棒搅和着。

广东南部的六月已经很热了。但让他们脱光衣服,还不仅是由于天气的原因,也有防止他们盗窃鸦片的目的。

士兵也好,小工也好,都是经过挑选的体格健壮的人。大概因为这也是一种带有显示政策性质的仪式吧。这些人都大汗淋漓,阳光一照,油光闪亮。

“体格健壮的男子汉,我们国家也很多啊!”连维材跟夫人说。

连夫人阿婉眯着眼睛望着这些光脊背的男人,点了点头说:“是呀。”

“热心的人们都在议论,如果不趁着还剩下这些健壮的汉子禁绝鸦片,那就晚了。”

阿婉没有帮腔,仔细瞅着丈夫说:“你这个人好像生下来就是为了议论似的。”

“这是什么意思?”

“这个世上还会生出像你这样的人吗?”

“如果时代需要这样的人,恐怕还会生出来的。”

“第二个连维材?”

“这个暂且不说了”。连维材改变了话题,“来广州已经快半年了。我打算在这儿继续待下去。”

“我明白了。你是要我回厦门吧?”

“如果你愿意回去的话,……”

阿婉没有答话。

开始往池子里投生石灰了。饱吸着鸦片的盐水,像发狂似的开始冒泡、冒烟。

“你带我上广州来的目的,就是要我来看冒烟的吧?”

“是这个目的。”

“我在仔细地看着哩。”阿婉入神地注视着那冒起的白烟。

栅栏的外面响起了一片欢呼声。

一般人都由于鸦片而吃了各种各样的苦头。由于父亲、丈夫、儿子、兄弟、叔伯们吸上了鸦片而弄得倾家荡产。

“这烟是你使它冒起来的啊!”阿婉小声地说,“为了冒这股烟,你付出了金钱,四处奔忙。这烟冒得好高呀!”

“我不只是想让你看看我所做的事情。”

“那么,还有别的?”

“这烟不是戏的结束,而是开幕的信号。”

“好戏还在后头吗?”

“戏的内容,我不太愿意让你看,所以只让你看看开幕,同时也希望你有所准备。”

“要说准备,我早就……”阿婉尽量压低自己的声音,但她的脸上仍然掩饰不住忧虑的神情。

由罂粟制成的鸦片,正被食盐和石灰分解而化为浆状。不一会儿,临海的闸门打开了,融化了的鸦片,迅猛地流进了大海。大海的颜色比平时显得更蓝了。

只见一只舢板船正从虎门水道开出来。“英国人坐在那只船上去澳门。”连维材指着那只舢板船,跟妻子解释说。

“那也是戏的情节之一吧?”

“是不太好的情节。”

没收英国人的鸦片,现在正在销毁。

从连维材的座位上,可以看到钦差大臣在遮阳的伞盖下盯视着那升起的浓烟。化为烟!——他会不会认为这意味着一切的结束呢?不会的。像林则徐这样的人物,不可能认为把鸦片化为烟就万事大吉了。

无数人被这可怕的鸦片所吸引,其根源尚未消除;还有因此而带来的生活的贫困、道德的沦丧。……

陷进鸦片里的人大多是由于绝望,觉得四面八方都被堵塞,没有一条活路。他们在限定的狭窄的地方出生,受穷,年老,最后死去。为了寻求暂时的陶醉,他们把手伸向烟枪,谁又能责怪他们呢?

乾隆盛世之后,艺术已一蹶不振;既没有能给民众带来欢快的娱乐,也没有值得一看的东西。在禁闭人们的灰色的墙壁上,没有涂上一点可以愉悦人们的色彩。所有这一切都没有着手解决,却突然把鸦片化为一股烟。这确实存在着问题。

被没收了鸦片的英国方面,当然不会就这么老老实实地退走。他们很快就要打破中国的壁垒。确实好戏还在后头。

连夫人沉默了一会儿之后,突然说道:“我要回厦门去!”

2

从往来于虎门水道的船上,也可以看到镇口销毁鸦片的地方冒起的浓烟。英国人正坐在这些船上。

储存的鸦片已经全部缴出了,所以商馆的包围解除了,中国的买办、仆役也回来了。由于重开了贸易,当然可以直接在商馆里继续进行交易。

但是,只是缴出鸦片,问题还不能解决。还留下另一个困难的问题。那就是保证书的问题。要英国人保证今后不从事任何鸦片买卖,如果发现带进鸦片,便处以死刑。

义律不准英国人在保证书上签字。另外,对以包围商馆这一强制手段,剥夺了英国人的财产(即鸦片)一事,也要表示强烈的抗议。英国人要全部从广州撤出。

义律劝说居留广州的全部英国人一起撤走。他说:“这是为了对钦差大臣进行抗议而采取的抵制行动。为了使抗议增添威力,我不希望有一个人留下来。”与其说这是劝说,不如说是命令。

义律的官职名称是商务总监督官,也称作领事。他是本国派来的官吏,有权代表政府向英国人发号施令。当然,对英国人以外的外国人,他是不能命令的。

居住在广州十三行街商馆中的外国商人,绝大多数是英国人,但也有少数是其他国家的,美国商人多达二十余人。为了彻底进行抵制,义律要求美国人也撤出广州。

“我们有买卖要做。”欧立福特代表美国商人回答说,“而且,要是实行抵制,为难的只是伍绍荣他们公行,钦差大臣是满不在乎的。”

“但是,现在采取强硬态度,不仅对英国,就是对各国将来的贸易也是必要的。我希望你们能很好地考虑一下这个问题,一定给予协助。”义律鼓动说。

“让我跟大家商量商量吧!”欧立福特避开义律的热乎劲,这么敷衍着回答。

美国商人商量的结果是,拒绝义律的要求。目前情况对他们来说是一个机会。英国人一向占据广州对外贸易的第一把交椅。现在他们要全部撤出,美国人就可以不费吹灰之力掌握广州贸易的主导权。

“协商的结果,十分遗憾,我们美国商人决定不同贵国商人采取共同步骤。”——义律接到这一无情的回答,气愤地说:“这些家伙一点不明事理。我要再一次说服他们。从长远眼光来看,这种行动对他们也是有利的。”

但是,充当参谋的鸦片贩子马地臣制止他说:“不用去了。美国人只有二十几个。广州留下这么点外国人也好嘛。”

“不,抵制行动越彻底越有效。”

“义律大校,你忘记了最近商馆遭包围时的教训了吧?”

“教训?”

“我们不得不屈服,是由于孤立无援。钦差大臣不大恨美国人。当时我们想让美国人出去,在外面进行活动。结果他们也未能出商馆。如果他们成功了,说不定就不是现在这样的形势了。”

叫马地臣这么一说,义律也认真地考虑起来。要是在五年前,还是跟随律劳卑的青年军官义律,一定不顾马地臣的制止,再次跑到美国人那儿去争辩。但他现在已有了五年的经验,年纪已快四十岁了,每天接触的又都是商人,他已经懂得自己必须要保护的,除了居留在这里的同胞的生命财产外,还包括关系到国家利益的贸易。所谓抵制,也不过是为了将来能更顺利地进行贸易所采取的手段。

“对!与其拉美国人一块儿走,还不如让他们留在广州作耳目。”义律终于改变了主意。

于是,英国人络绎不绝地离开广州,前往澳门。他们穿过虎门水道时,当然要咬紧嘴唇,远远地望着在销毁曾是他们所有的鸦片时所冒起的浓烟。

“等着瞧吧!”义律和所有的英国人都冲着这股浓烟,低声说。也有人大声发誓诅咒决心要报仇。

“想不到有这么大的劲头!”义律高兴地看着这些人。他心里想,“还是让美国人留下来好。”

尽管发生了这样悲惨的总撤退,但英国人并没有意志消沉,原因就是广州还有美国人。今后还有希望通过美国人,继续进行对广州的贸易。只要有希望,人就不会消沉。

义律在船上同马地臣商谈了今后的对策。“美国人已经提交了保证书,他们将获得自由贸易的权利。我们当前只能暗暗地通过他们的渠道,搞不自由的买卖。我们首先要以一年的时间为目标,研究对付的办法。”马地臣这么说。他的态度始终是冷静的。义律对这位智囊人物的沉着冷静,不得不感到敬畏。

“一年啊!”义律好似在自言自语,“是呀,太长了不行呀。不能让美国人的势力扩张得太大。”

“正是这样。尽管是暂时的,一旦形成美国人垄断对清贸易的局面,说不定大批美国商人就会从加利福尼亚涌过来。我们首先要考虑防止这种情况的出现。”

“哦,有什么办法可以使得这些贪婪的家伙不来吗?”

“把这个地区弄成不稳定的状态。美国人是喜欢冒险的,但是,一谈到做买卖,恐怕还是会考虑安全问题。”

“马地臣先生,我明白了。就是说,要把这一带弄成一触即发的危险地区。”

义律来到船尾,望着周围的海面。他心里在琢磨:把军舰从印度叫来吧!经常制造一点小冲突。这样,加利福尼亚的冒险家们就会犹豫了。不过,这不过是临时性的保卫商权的策略。要想求得问题的根本解决和争取将来的发展,恐怕还只有动用大规模的武力。一年期间,在最近一年期间……

义律带着挑衅的目光望着虎门的群山。在虎门镇口那边,一度熄灭了的鸦片的浓烟,又重新冒了起来。

“五百万元化成的烟啊!清国对此要付出更大的代价。”马地臣不知什么时候来到他的身边,跟他这么说。

“是呀。你看那烟冒得多高呀!”

3

公行总商伍绍荣和卢继光来到了虎门,报告英国人的动静。这一天恰好连维材也带着妻子来观看销毁鸦片。

海关监督予厚庵是外商工作的负责人。他因视察鸦片的销毁工作,暂时住在虎门。伍绍荣和卢继光要见海关监督,进了木栅栏里面。

“留下的夷人只有二十五个,全部是美国人。英国人撤走的意图还不清楚,正在设法探听。”他俩这么报告之后,坐在栏内的特别观看席上。这个席位正好隔着池子与连维材夫妇相对。

卢继光首先发现了连维材,扯了扯伍绍荣的袖子说:“那家伙也来了。是夫妻俩……”

伍绍荣眯着眼睛看了看前方。池子里尚未投进生石灰,还没有冒烟。连维材的样子是看清楚了,但隔得远,两人的视线没有碰到一起。不过,伍绍荣还是感到很紧张。

“发生了这样的事情,我总觉得跟那个家伙有关系。”卢继光小声说。

“咳哟!”——伴随着这种威武的吆喝声,砍成四半的鸦片块,被不停地扔进池中。其中还夹杂着劈木箱的声音。

卢继光泄气地望着现场的情景。扔进池中的鸦片,在一分钟之前还是可以挽救公行的商品。只要实行弛禁,可以捞取大批利润。在公行的成员中,已有几家店铺面临破产倒闭的危险。这些店铺也将会因鸦片而得救。

多么可恨啊!弄到这种地步,当然是由于钦差大臣采取的措施。大臣是政治家。他提倡严禁鸦片,那也是出于他的政治信念。可是,同是商人的连维材,却与公行为敌,到处进行种种阴谋活动。这样的人是不能宽恕的!——卢继光心里想。

带着夫人来看热闹的连维材,那样子叫人感到他好似在幸灾乐祸地说:“你们看,可以成为公行救世主的鸦片,就这么付诸东流,消失到大海里去了!”

坐在卢继光旁边的伍绍荣也在考虑公行的事情。不过,他并没有把已经从手里漏掉的鸦片的利益同公行联系起来。这种已经过去的事情想它也没有用。他也跟连维材一样,感到这次销毁鸦片不是戏的结束,而是戏的开始。他感到公行灭亡的戏就要开始了。公行虽是他背负的沉重的包袱,但是,一想到要在连维材的面前来演这场灭亡的戏,他感到实在受不了。

生石灰块从四面八方投入池中。不一会儿,池上笼罩着一片白茫茫的浓烟。

栅栏的外面又响起一片欢呼声。

栅栏外面的榕树下,坐着一大堆人。他们在一边喝酒一边看热闹。“吸尽天下苍生血泪的鸦片,现在也要被大海吸走啦!”何大庚吟诗般地说。

钱江好像跟他唱和似的,卷起白色长衫的下摆,用嘶哑的声音喊道:“对!中华亿万人民的千仇万恨,在这里烟消云散啦!”

“怎么样?西玲女士也来一杯?”何大庚举起酒杯跟西玲说。

是他们把西玲请到虎门来的。这些慷慨之士正在唾沫飞溅地谈论鸦片的危害和根除鸦片的办法。他们直截了当的理论和慷慨激昂的情绪,确实令人感到痛快。西玲一度也曾在这种痛快中发现了生活的意义。但是,现在她的想法不能那么简单了。“血也好,泪也好,这升起的烟中不也包含着伍绍荣的血泪吗!?”她想到这里,闭上了眼睛,她的脑海里浮现出伍绍荣脖子上套着锁链的形象。她刚才还看到伍绍荣带着沉痛的面孔,走进了木栅栏。

现在她想到的是另一个世界的痛苦。这个世界同在这里高呼痛快的世界不一样,是一个复杂的世界,是大多数同胞所不理解的世界。

“虽然不太清楚,但问题肯定不是在这儿拍手称快就能解决的。”尽管是漠然的,但她也感到这不是事情的结束,而是开始。

那些慷慨之士好像是认为事情已经彻底了结了。他们兴高采烈,对着浓烟不停地拍手鼓掌。

“啊?”西玲在看热闹的人群中发现了一个笑嘻嘻的小伙子。她踮起脚一看,果然是弟弟谊谭。西玲正想喊,小伙子已挤进人群中看不见了。

“不过,他的脸色好像还不错。”西玲朝着弟弟消失的方向看了一会儿,自言自语地说。

4

一个老头两手举在前面,摇摇晃晃地朝栅栏走来。他那伸出的胳膊瘦得可怕,从裤脚下露出的两条腿,也瘦得像枯树枝。尖削的下巴,瘦得皮包骨头的面颊,失神的带着泪花的眼睛,铅也似的脸色。——这样鬼魂一般的人,当时是到处可见的。人们称他们为“大烟鬼”。

这就是已变成废人的鸦片中毒者。看起来是个老头,实际年岁也许并没有那么大。据说这些人不到四十岁,脸色和身体就已经像六十岁的老头。这个“老头”显然是个大烟鬼。他抓住木栅栏,把脸挤在栅栏的缝隙里,嘴巴开始蠕动。

看热闹的人把他围了起来。大烟鬼把他的两条瘦胳膊伸进栅栏,好似不停地在哀求着什么。也许他本人自以为在叫喊着什么。但谁也听不出是什么意思。

在反复嘟囔了多少次之后,突然冒出一句清晰的话:“赏赐我这个可怜的老头一块鸦片吧!……”

人们屏息敛声地看着这幅情景。各种各样的感慨掠过围观者的心头,一种凄凉的气氛笼罩着他们。四周寂静无声,连树叶被风吹动、互相摩擦的声音也能听到。

突然一个声音,打破了这种寂静。“诸位同胞!”慷慨之士钱江站在路旁的石头上,指着那个大烟鬼,大声地说,“你们已经看到了。在广州的街头,诸位看到过多少这样可怜的人啊!那些已经没有气力出外晃悠、像死尸似的躺在破屋子里的大烟鬼,为数更多,而且越来越多。诸位的父母兄弟,不,诸位自己说不定也会很快变成这个模样;变成像这个人这样,不顾廉耻地伸出双手,向人乞求恩赐。——说什么赏给我一点鸦片吧!向谁去乞求呢?还不是去向红毛夷人?你献上国土,他们就会赏赐给你鸦片。那不就是我们中国灭亡的日子吗!……”

围观的人叽叽喳喳地议论起来。有的人朝自己的周围看了看,他们的眼睛里充满着不安的神情。钱江的脸孔通红。这不只是激动的原因。他刚才大口大口地喝了许多酒,出气很粗。

旁边的何大庚跳上同一块石头,接着说道:“吸鸦片的人倾家荡产,摧毁身体,一天天穷下去。现在有多少这样的大烟鬼啊!是什么人从他们那儿攫取大量钱财而喂肥了自己呢?是有钱的大商人,同夷人勾结、吸同胞血的大商人,就是公行的那些大财主!”何大庚也满脸通红,不亚于钱江。他喝的酒当然也不少于钱江。观众中议论的声音更大了。他觉察到这种情况,满意地点了点头。然后挥舞起紧攥着的拳头,补了一句:“让那些同夷人勾结、吸穷人血的公行商人见鬼去吧!”

公行是官商,把茶叶、丝绸卖给外商,从外商那里买进棉花、毛织品。它是国家正式的贸易机构,不经手国家禁止的鸦片。其中虽有人偷偷地把资金借给鸦片走私商,跟鸦片交易有间接的联系,但公行本身跟鸦片并无关系。可是,一经这位杰出的鼓动家的嘴巴,“公行——鸦片商人吸血鬼”这一公式,就轻轻巧巧地灌进了听众的耳朵。

有钱人剥削穷人——这也是简单易懂的公式。要说广州的有钱人,那就是公行、盐商和地主三种人。其中盐商与地主跟外国人没有直接关系。因此,公行当然就成了吸血鬼的代表。

群众愈来愈激动,他们不仅在窃窃议论,还不时发出附和帮腔的喊声:“对,揍死他们!”“不能饶了他们!”

当然不是所有人都被煽动了起来,像简谊谭就在离人群稍远的地方,把身子靠在松树干上,听了两个人的演说,冷笑着说:“说话的口气好大呀。是老酒喝多了吧!”

不过,绝大多数的人还是由于他们俩的鼓动演说而激动起来。

“打倒公行!”“烧毁十三行街!”正当这样的喊声沸腾起来的时候,伍绍荣和卢继光从栅栏里走了出来。他们报告了英国人的动静,观看了鸦片的销毁,准备回广州去。他们乘的是怡和行的船。六名船员一直在栅栏外等着。

伍绍荣是公行的总商,是广州屈指可数的大富翁,很多人都认识他。广利行的卢继光也是人们所熟悉的人物。

“看,怡和行的伍绍荣!”人群中发出了喊声。

“卢继光也来了!”“吸血鬼!”“揍他!”群众最初是远远地围住他们。随着后面发出的喊声,包围的圈子越来越小。在栅栏出口等着的船员们,已经听到鼓动性的演说,早就感觉到了情势十分险恶。

“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伍绍荣的脸上露出迷惑不解的神情。一名船员冲着他的耳边小声地说道:“是一些无赖在煽动民众,说公行是走私鸦片的元凶……”船员们也吓得面色苍白。遭到这么多人的包围,是无法逃出去的。

并不是所有看热闹的人都包围上来,但人数也不下三四十。而且大多是红着眼睛的青年人。

“打!”随着一声高喊,包围的群众好像把它当作信号似的,呐喊着猛冲过来。六名船员把身子靠在一起,想把伍绍荣和卢继光保护在中间。但怎么也抵挡不住。船员们一个个被拉出去,两个公行商人被包围在狂叫着的群众之中。

5

幸亏这是偶然发生的事情,群众还没有准备木棒、石块之类。这是一场敌我纠缠在一起的乱斗,一场徒手战斗。

事情已经到了这种地步,被拉出去的船员们也只好挥拳迎战了。

卢继光挥动双手,进行抵抗。但很快就被打倒在地。

伍绍荣一开始就听凭群众的摆布。他的右颊首先挨了一拳。在他觉得整个脸部像火烧似地发热的刹那间,后脑勺上又挨了第二下。他已站不稳脚跟,东摇西晃起来,这时左边脖子上又狠狠地挨了一击。他的眼睛发眩,向前打了个趔趄。看来打他的人还会点拳术。

他正要倒下的时候,脖子被人一把抓住,又揪了起来。另一个汉子转到他的面前,左右开弓打他的耳光。他的脸已经麻木,感觉不到疼痛了。他看了看面前的那个汉子。那汉子来回打了他几个耳光之后,用充满憎恨的眼睛瞪着他。大眼珠子上布满了血丝。

卢继光被打倒之后就趴在地上。人们踏在他的背上,扯住他的辫子,当他仰起因痛苦扭曲了的脸时,赤脚板子就踢他的下巴。扬起的尘土进入了他的眼睛。

船员们毕竟比这两个商人会打架。他们挨的揍也不轻,但他们经过海风锻炼的铁拳也叫对方吃了很大的苦头。不过,到底还是寡不敌众。

没有参加的观众,也拼命地呐喊着表示支援:“喂!狠劲地揍!”“啊呀,逃啦!抓住他!”“对!把这个鸦片大王撕成八块!”“叫怡和行姓伍的小子把吸进的血吐出来!”

连维材一出木栅栏,就听到这些怒吼声。他一眼就看清了现场的状况。他平静地回头望着妻子说:“你先待在栅栏边,把身子转过去,不要朝这边看!”

“你?”

“挨打去!”连维材走了几步,回头这么回答说。只见他像脱兔似的朝乱斗的现场跑去。

另一个女人——西玲,一看这情况,面色刷白。

连维材显然是冲着伍绍荣跑去的。伍绍荣已经被打倒在地,背上还踏着几只泥脚。连维材突然朝他的身上扑去。

“你他妈的想来阻拦!”一个汉子揪住连维材的领口,把他拉起来,攥紧的拳头打向他的心窝。

连维材捂着胸口,踉跄了一下,但未马上倒下。他的脸孔、腹部、背上挨着来自前后左右的乱打,他朝着伍绍荣喊道:“绍荣,闭上眼睛,挺住!”

这时,简谊谭离开他靠着的松树。他看到有人跑进了人群,但不知道是连维材。“有意思!要打伍绍荣的嘴巴,只有这次机会啦!”他摩拳擦掌地朝乱斗的现场跑去。

挨打的几乎都已倒在地上,分辨不出谁跟谁。

谊谭挤进人群,顺手揪住倒在旁边的一个人的辫子,把他提了起来。“喂,掌嘴!”他猛地打了对方一个耳光,但接着就“啊”地一声,再也不敢吱声了。

对方的脸已经肿得像紫茄子。他既不是伍绍荣,也不是卢继光,而是连维材!谊谭松了手,赶忙往后退。连维材又落到沙土地上。

“糟了!”谊谭拔腿就跑,边跑边想,“他眼睛是闭着的,不会看到我的脸。”

风向变了,销毁鸦片的烟像追赶他似的,从他背后罩过来。

这时,响起了一片铜锣声。——听到栅栏外的闹腾,在池边干活的士兵们,遵照上头的命令,跑了出来。

群众一下子散开了。剩下五个人躺倒在地上,两个人蹲在那儿,一个人坐在地上,仰面望着天空。后一个人跌跌撞撞地爬了起来。

“你!……”连维材的妻子比士兵还快地跑到站起来的人身边。连维材瘫软地伏在妻子的肩上。

一阵烟把他们笼罩起来。

在不远的一棵榕树下,西玲的眼睛一眨也不眨地看着这幅情景。她的脸色惨白,像化石似的一动也不动,只有嘴唇不时地抽搐着。在她的身后,钱江和何大庚正在碰杯畅饮。他们只发表了演说,并没有参加乱斗。

“哈哈!这场热闹真痛快!”“发泄了胸中的一点闷气!”

他们的谈话声在西玲的耳边发出空洞的响声。

负伤的人被送到附近的居民家去治疗。

伍绍荣眼圈乌黑,浑身是血。他忍着药物渗进伤口的疼痛,喘息着问连维材说:“你为什么要跑到那样的地方去?”

“你们只因为是有钱的商人,才受到那样的制裁。我也是有钱人,而且也是商人,我不能逃走。”连维材用布擦着唇边的血,这么回答说。白布一下子就染成鲜红。他的妻子默默地递给他一块干净白布。

根据林则徐的奏文,六月二十五日,将没收的鸦片全部销毁。但根据他日记上的记载,到六月二十一日应当全部完毕。二十二日以后的日记根本没有触及销毁问题,只写着观看火箭,跟邓廷桢、关天培饮酒之类的事情。可能这几天是处理善后工作。

六月二十五日,林则徐于上午九点上船,在关天培的欢送下,踏上了去广州的归途。他怀着无限的感慨,告别虎门翠绿的群山,仰望着狮子洋山上的宝塔。河道弯弯曲曲,风向不时发生变化。第二天早晨到了广州。

林则徐在迎宾馆同官员们欢谈之后,回到住所。午饭之后,突然下起了大雨。这场爽快的大雨,好似是要为他洗尘。雨过天晴之后,仍把凉爽留在人间

一件重大的工作终于结束了。

“不过,我并没有结束了的感觉。我只觉得一切就要开始。”林则徐躺在越华书院的床上,这么自言自语地说。

最近查询记录

本节查询“字” 本节查询“田” 本节查询“空” 本节查询“白衣” 本节查询“大” 本节查询“温” 本节查询“还可以” 本节查询“拜” 本节查询“虽然” 本节查询“音” 本节查询“名” 本节查询“令” 本节查询“国” 本节查询“亲自” 本节查询“不及” 本节查询“敢” 本节查询“鸡” 本节查询“仰” 本节查询“传” 本节查询“敝” 本节查询“不为” 本节查询“问” 本节查询“然” 本节查询“菜” 本节查询“金” 本节查询“须” 本节查询“文” 本节查询“何” 本节查询“蒙” 本节查询“屈” 本节查询“亡” 本节查询“有方” 本节查询“第二” 本节查询“存” 本节查询“轻” 本节查询“第一” 本节查询“良” 本节查询“知之” 本节查询“王” 本节查询“圣” 本节查询“舍” 本节查询“体面” 本节查询“道” 本节查询“天地” 本节查询“刑” 本节查询“万物” 本节查询“铁” 本节查询“宝” 本节查询“为之” 本节查询“这般” 本节查询“盛” 本节查询“而得” 本节查询“贫” 本节查询“雾” 本节查询“阁” 本节查询“不离” 本节查询“之门” 本节查询“祥” 本节查询“劳” 本节查询“死于” 本节查询“雅” 本节查询“之心” 本节查询“春秋” 本节查询“公欲” 本节查询“二三” 本节查询“娘” 本节查询“枝” 本节查询“殿”

反义词

近义词

词组

谜语

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