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 皇城初夏 --鸦片战争.

1

从广州把奏文送到北京,需要二十天左右。这在当时是相当快的。

十八世纪末,去北京的马戛尔尼使节团的一名成员,在他的见闻记中说,清国的邮政在速度上,是英国远远无法相比的。

普通邮件是装在一个用藤条裹着的四方大竹笼子里,信使用皮带把它绑在背上,那样子就好像小学生背后背着书包。信使就这样骑在马上,在官道上疾驰,每到一个驿站都要更换坐骑。中国是一个重视文字和文件的国家,把邮政当作一件大事;这种邮政信使要由五名轻骑兵保护。

邮囊上系着铃铛,信使一跑起来,铃铛就发出叮铃叮铃的响声,一听到这响声,人们都要让道。它的作用大概就像现在的警察巡逻车或消防车的警报器。

奏文和普通邮件不放在一起。奏文要裹在防水的竹皮里,捆绑在背上,十分轻便,而且要由特别挑选的骑手承担这一任务,所以非常快。

正因为这样,林则徐在广州的行动,不到二十天北京就知道了。

军机大臣穆彰阿整天提心吊胆。吸食鸦片的人也要判处死罪!——这也会打乱现状,当然是他所不高兴的。不过,瘦弱的大烟鬼起来造反是不可能的;再说,即使形成了法律,他也可以把法律弄成有名无实。但是,跟外国发生事端可就麻烦了。满洲八旗军已经腐朽透顶。各地虽然配备了满族驻军的将军,但根本不起作用。

拿广州来说,广州将军指挥的满洲驻军担任城内警备,而《中国丛报》上却刊载过这样的文章:据说有称作骑兵和炮兵的部队担任保卫市内的任务。但我们却很少听说过,而且也未见过。八旗军中有二百人的精锐部队,在举行仪式时身着漂亮的服装,看起来很威武,但一般士兵的装备很差,而且缺乏训练。这份杂志上还有一段这样幽默的记载:大部分堡垒都没有武装,缺乏防御能力,叫人害怕的是挡住炮口的木板上画着的猛虎头。

以上的文章都是同情中国的裨治文执笔的,情况如何就可想而知了。

不仅构成满族王朝统治前景的八旗营是这样,汉人部队绿旗营的士气也不振。一旦发生战争怎么办?

在皇帝召见时,向皇帝进行说服工作,本来就不是穆彰阿所擅长的。尤其是在皇帝“发情”期间,他的影响力更是大大地打了折扣。他能够做的是在背地里玩弄阴谋诡计。这是他最拿手的好戏。

他跟刚到达北京的直隶总督琦善商谈了很长时间。他们已获得了情报,知道由于林则徐采取包围措施,英国领事义律已经屈服,开始上缴鸦片。

“看来你的做法是行不通的。”琦善说。

“嗯,不太妙。”

“你性急了。”

“我?”穆彰阿自以为在忍耐方面是毫不逊色的。他频频地望着对方的脸。

“是呀。你想一举除掉林则徐。夺关防失败了。现在安下了密探,打探他身边的情况。怎么样,弄出了能够使他致罪的事实了吗?”

“弄不出可以编造嘛。”

“捏造也不那么容易吧?”

“是吗?”

“现在皇上对他很信任,轻易是不会怀疑他的。而且他得民心,给他加上罪名,人民是不会相信的。”

“民心没什么要紧的。……”对于专搞宫廷阴谋权术的大官儿来说,民心当然算不了什么。

“你用的是歪门邪道。”

“歪门邪道就不好吗?”

“不是不好。不能只是用歪门邪道,可不可以也配合着用一点正道?”

“你所说的正道是……”

“以前,林则徐在赴任途中,我受你的委托,曾经想抑制抑制他。但是,没有做好。现在回想起来,想在几个小时内说服他,那是根本办不到的。我如果能多花一些时间,或许也能打动他。”

“那么……?”

“广州只派了打探他的行动的人。我觉得这不行。要有能抑制他的人。”

“林则徐恐怕是不会受人抑制的吧。”

“一概地这么认为,也不一定正确。——如果下一点功夫,我想会有一点效果。——当然啰,重要的还是人。”

“在广州可以抑制他的人……”穆彰阿首先举出了几个人的名字。两广总督邓廷桢——他不行。自从林则徐赴任以来,他明显地靠近了强硬派。广东巡抚怡良——他跟林则徐很亲密。但是,不管怎么说,这个人长于世故,极力迎合上司,恐怕没有勇气提出反对意见。

“对,我看予厚庵还可以。”穆彰阿说。

“厚庵似乎缺乏口才。”琦善有点不信服,这么回答说。

“这好呀,要想打动他,不是靠口才,而是靠人。跟他关系好的人,口才都不行。”

予厚庵和林则徐从江苏以来就是好朋友。林则徐之所以看中予厚庵,不就是因为他工作踏实拙嘴笨舌吗!

在人事关系上,穆彰阿是颇有信心的。决定利用予厚庵来牵制林则徐,他立即想起了予厚庵的人事关系。

就同是满洲旗人的身份来说,把予厚庵诱进自己这边来,看来并不是什么难事。不过由谁去说最有效?——穆彰阿认为自己处理这个问题最合适。

穆彰阿的头脑里早已想好了大体的办法。“对!”他拍着大腿说,“厚庵还有个叔父哩!……”

2

琦善回去后,仆人告诉穆彰阿,昌安药铺的藩耕时来了。“哦,来了吗?”穆彰阿走进藩耕时等候的那个房间。

这位药铺老板看到穆彰阿走进来,把脑袋低了低。

“怎么样?”穆彰阿往椅子那边走去的途中,停了停脚步,这么问道。藩耕时的样子有点儿奇怪。好像有点胆怯。

“今天早晨广州来了信。”藩耕时回答说。

“哦,说了些什么?”穆彰阿一屁股坐在铺着缀锦垫的椅子上,伸出双脚,放在脚踏上。

钦差大臣好像很忙。”

“这么说,没有什么特别的事吗?”

“没有什么特别值得一提的事。目前他好像是埋头工作。”

像包围夷馆、没收鸦片,这些都是相当特别的事。但这些事都已经从奏文中了解了。藩耕时应传达的情报,主要是关于林则徐身边私生活上的事。

穆彰阿是想从这些方面找出敌手的空子。用琦善的话说,这就是“歪门邪道”。对方公务繁忙,私生活上也无懈可击,当然不会有什么可钻的空子。

“关防一事,已经不成了吗?”

“恐怕有困难。在南昌已经失败了,我想警戒可能更严了。”

“一点儿办法也没有了吗?”穆彰阿盯着对方,他心里想,“这家伙今天有点儿怪!”

“是,……”藩耕时低下头,用上眼梢瞅了瞅军机大臣的脸。

“那么,你是说,没有什么可报告的啰?”

“不,有一点儿……”

“什么!快说!——”穆彰阿摸了摸膝头,开始抖起腿来。

“连维材已经公开地同林则徐会面了。”

“不久以前的报告里还说是偷偷地会面呀。”

“据说是要听取外国的情况。还说这样的人现在已经大批在越华书院进进出出,所以连维材也就不显得太引人注目了。”

“好啦好啦。那件事你给传达了吗?”

“是。不过……”

“什么不过?”

“广州方面说,可能效果不大。”

“工作还没做,怎么就知道有没有效果?”

“是的。不过,钦差大臣的名声太好,放出他私吞鸦片的流言,恐怕也只是叫人付之一笑。”

“工作还没做,你胡说什么?”穆彰阿显得很不高兴。

“不,这不是我说的,是广州那个人的意见。”

“你跟他说,这种事不必他担心,要开展散布流言的工作。”

“是!”藩耕时又低下头。

穆彰阿盯着藩耕时新剃的青头皮。当藩耕时要抬头时,穆彰阿问道:“除了广州的消息外,还有什么要说的吗?”

“是。……”藩耕时咽了一口唾沫之后,又犹豫起来。

“什么事呀?”

叫穆彰阿这么一催促,他好像才下了决心,开口说道:“默琴小姐不见了。昨天夜里没有回来。”

“什么!默琴怎么啦?”军机大臣那威严的大鼻子抽动了一下。

“昨天深夜,那边的侍女来到我那儿,说默琴小姐还没有回家,我赶快找了各种线索……”

“没有找到?”

“是的。我实在很抱歉。”藩耕时胆怯地看着穆彰阿的那张大扁脸。他那浮肿的小眼睛一眨也不眨。

“不准看我的脸!”穆彰阿大声地斥责说。

藩耕时慌忙转过脸,等待着下面的训话。但是,穆彰阿一言不发。过了好一会儿,他才像嘴里含着什么东西似的说道:“滚吧!”

藩耕时弓着腰,逃也似的走出了房间,穆彰阿狠劲朝脚下的脚踏子踢了一脚。脚踏子在大理石地上咕咚咕咚地滚出了好远。

3

好多年没有这么笑过了。“你别说了。再笑我的肠子都要断了。”默琴这么说。她确实有点受不了了。

丁守存一边摸着长下巴颏,一边给她讲了自己多次失恋的往事。这些往事都能叫人笑破肚皮。

“不,你最缺少的就是笑。好久没有笑过了吧。你就尽情地笑吧。肠子受点委屈那算什么呀。”丁守存一本正经地说。

“在这样的时刻,我竟然能笑……”默琴心里这么想,连自己也感到奇怪。她在右安门外的一户农家——丁守存说是他自己隐居的地方——住了一宿。

丁守存带着夫人也住在这里。他当着夫人的面,详详细细地谈了自己过去怎样遭到许多异性无情拒绝的事。默琴心里很清楚,这一定是丁守存为了安慰自己,解除自己害怕的情绪。但她终于还是笑了。

“那么,我们就要分别了。轿子已经准备好了,你就请上吧。行吗?你在下一个住宿地等着定庵先生。再忍耐两天吧。”

“谢谢你。真不知道怎么谢谢你才好。”

“不,我喜欢做这种事情。我最讨厌平平凡凡、没有意义的事情。我问定庵先生有没有什么新奇的事情,他就把这件事情交给我来帮忙了。最近实在太无聊了,连私奔的事儿也很少有了。”

默琴羞得满脸通红。

扔掉缠住自己的魔鬼,像真正的人那样活下去!——她早已下定了决心。

从军机大臣那儿逃走,而且也离开定庵。她认为只有这条路。反复考虑了好久,终于得出了这样的结论。

她跟定庵说:“你给我带来了一颗人的心。所以我决心要作为一个人活下去。我希望在新的土地上作为一个新人活下去。因此,也必须要跟你分手。”

“好!”定庵不愧是个诗人,他这么回答说,“也让我作为一个人吧!”

“你从来就是人。”但是,定庵直摇头。

默琴为了今天的到来,早已偷偷地攒了钱。要想在新的土地上过新人的生活,没有经济基础是不行的。她决定去上海。她觉得上海才是新的土地。

“跟你分手是很难受的。不过,想到你是去开辟新的道路,我也就想开了。希望你能让我把你送到上海,作为你我之间最后的回忆。”定庵说。这是他的真心话。只要能把默琴从穆彰阿的手中夺过来,他就心满意足了。把她夺过来,放她到灿烂的阳光中去。

龚定庵于这一年的四月,辞去了礼部主客司主事的职务。

他的叔父龚子正去年当上了礼部尚书。在中国的官僚界,一向认为,有血缘关系的人应当避免在同一个部门工作。尚书是长官,在直属于他的处长级的干部中有一个侄儿,那是很不方便的。另外,出于同样的想法,高级官僚应当避免在自己的故乡当官。叔父当了尚书,这成了定庵辞官的借口。

有人劝他换个部门工作,他又拿出父亲年迈的理由,坚决要求辞职。定庵的父亲暗斋已年过七十,他要求回浙江奉养老父,这条理由可谓合情合理。

他决定把默琴送到上海,但离开北京时必须避人耳目。因此,他拜托丁守存,让默琴先走一步。他跟家里人说:“我先回乡,然后再来接你们。”

龚定庵的伙伴中,同年进士刘良驹、桂文耀、黄伯西等人,衙门的同僚,亲朋好友连日为他举行饯别宴会。诗人定庵的灵魂又在不寻常的预感中战栗了。

他回故乡浙江而走出首都北京的城门,是四月二十三日,阳历###,也就是林则徐在虎门开始销毁鸦片的第二天。

《己亥杂诗》中收录了几首定庵离开北京的诗: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太行一脉走蝹蜿,莽莽畿西虎气蹲。

送我揺鞭竟东去,此山不语看中原。

4

一到阴历四月,北京城内外的绿树像水洗过似的,鲜艳欲滴。人们都脱去了重裘,劳动的人们已经穿着一件单衣在干活了。整个城市叫人感到好似换上了轻装。紫禁城里的色瓦,一天比一天光艳;黄色和蓝色的琉璃瓦,在落日的余晖中闪闪发亮。

千代田城里将军府的内院跟吉原的妓院江户城(现在的东京)亦称千代田城。吉原为当时江户的妓院区。很相似。同样,紫禁城里的内廷,那些飘溢着脂粉气的狭窄的石铺的道路,也跟妓院差不多。所不同的是只有皇帝到任何地方才可以畅行无阻。

道光皇帝走在夕阳斜照的内廷小道上。今天他又到那个女人那儿去。

在去年新进宫的宫女当中,有一个女人很合皇帝的意。据说她是一个贫穷的旗人的女儿,她本人是抱着苦熬十年的决心而自愿申请入宫的。但是,只要看过她一眼,谁都可预言她决不会以一个普通宫女的身份而终身。

果然不出所料,她很快就当上了“贵人”。一般的侍女是没有身份的,一旦受到皇帝的宠幸,马上就成为贵人。贵人的上面是“嫔”。谁都可以看出她很快就会成为“嫔”。她就是这样受到皇帝的宠爱。

她端正的容貌,总叫人感到带有一种颓废的情调。脸蛋是下巴颏稍尖的瓜子脸,薄嘴唇,细腰肢,长得婀娜多姿,像画上画的。道光皇帝就喜欢这样的女人。

“朕来了,为什么不高兴呀?”

叫皇帝这么一问,女的用袖子掩住脸。

“你这个女孩儿真怪。”

“妾诚惶诚恐!”

“你的脸上有悲哀的样子。”

女的慌忙低下脸,细声地说:“皇上已经知道了吧?”

“朕什么都知道。上次我问过你,你说没什么。我早就知道不是这样。”

“妾诚惶诚恐!”

“光说诚惶诚恐也不解决问题呀。今天你把原因说给朕听听。”

女的战战兢兢地抬起脸,眼睛里噙着泪水。

摆在房角的鼎里,飘溢出麝香的香气。

道光皇帝背朝着镶有玛瑙、珊瑚、象牙的山水屏风,坐在那里。

“妾为父亲担心。”女的说。

“是生病了吗?”

“不是。”

“那担心什么呀?你已经升为贵人,内务府会给你家里送去赏赐。”

“不是这种事。是……”她吞吞吐吐地说不出口。

“什么都可以说嘛!不要对朕隐瞒。”

“是……”她犹犹豫豫地说,“鸦片……听说吸鸦片的人要判死罪。”

“涉及鸦片的罪现在要重判了。”

“我父亲……吸,吸鸦片。”

“啊!你父亲……”

“他没有别的嗜好,又上了年岁了。我妈妈说,要他戒掉也不忍心……”

“是嘛。”

“父亲从年轻时候起就当小官,一向是勤勤恳恳的。——只为了吸鸦片,要是判了个死罪……”

“你就是担心这个呀。躲在家里面吸,就不会被发现。”

“家里房子窄,很快就被发现了。”

“那可麻烦了。”

“而且还会有人告密。父亲脑子顽固,经常跟左右邻居闹点纠纷,遭到人们的忌恨。所以,一定会叫人家告密的。妾就是为这件事担心得夜里都睡不好觉。”

“告密可叫人讨厌。”道光皇帝转过脸去。他的视线投向床上。床前垂挂的帘子是几天前刚刚换上的夏季罗纱。透过罗纱可以看到里面的卧床。一只黄底金丝凤凰枕头和一只淡红底五色鸳鸯图案的枕头,并排摆在床头。床边的小桌是紫檀木的,上面也并排扣着两只水晶杯。

道光皇帝收回视线,看了看女子。她的黛眉是紧锁着的。竟然有这样讨厌的问题,使得这样美丽的女人被愁云笼罩。他对此感到气愤起来。

5

在庙堂之上进行正面的议论,穆彰阿连头脑简单的王鼎还不如。可是,要搞歪门邪道,他可是个行家。

在绝对专制的时代,暗地搞阴谋活动是很重要的。尤其是针对皇帝个人进行工作,需要使用各种各样的方法。要打动皇帝,并不一定要在政策上多发议论。

穆彰阿连宫女也使用上了。政策上发议论的事,穆彰阿交给他的同伙琦善去做。

关于鸦片问题,直隶总督琦善在他的奏文中竟表达了所谓“不应视民命为草菅”的观点。他认为,如把吸食鸦片者判处死刑,像苗族、壮族这样凶悍的民族,就会“不肯俯首受缚,势必聚众抗拒”。

福建沿海喜欢“械斗”(同姓的人结成一伙,与外姓人进行决斗)、打架的人很多,而这些人当中吸食鸦片者也不少。如以死罪相迫,他们可能会逃遁海岛,与外国人勾结。剿灭普通的叛乱,杀一万、八千之叛徒即可,如判处吸食鸦片者死刑,将会杀戮几十万人。此乃“率土普天之大狱”,断不可兴。

道光皇帝正在“发情”期,这些观点当然不能正面提出。但琦善委婉提到,禁烟过严会带来天下大乱。他要耐心地做说服工作,使皇帝的头脑冷静下来。

七月十五日公布了禁烟章程三十九条。这一天恰好是阴历五月五日端午节,林则徐让虎门的销毁鸦片的工作停止一天。

这个章程是很严厉的,基本是根据黄爵滋的奏文和林则徐的严禁法制定的。章程规定,沿海奸徒凡开设窑口(鸦片商行)、储存鸦片者,首犯斩首示众;共谋者、中间人、运送者以及知情而受雇的船主,处以绞刑。给吸烟犯一年零六个月限期,期满仍不知改悛者,不论官民,处以绞刑。

但在这三十九条章程中有一条说,有关吸食鸦片的案件,只能由官府取缔,不准民间揭发。看来这里留了一条逃路。宫女哭求战术终于发生了作用。

“应当留两三个漏洞。”穆彰阿了解到他的歪门邪道起了作用,感到很得意。

“不,正道也要同时并用。”琦善说。直隶总督琦善因事入宫。穆彰阿等着琦善从乾清宫出来,两人边走边交换意见。

他们的右边排列着保和殿、中保殿、太和殿等庞大的建筑物,左边可以看到新左门,向前走不多远就是体仁阁。在收藏《四库全书》的文渊阁的东边、古柏遮天的东华门附近,有国史馆。龚定庵曾在这里工作,编纂《大清一统志》。

广阔的紫禁城内,大风把翠绿的树木刮得来回摇晃。

他们都戴着玉草编的夏帽。两人都是一品官,补服上的图案都是仙鹤,绣着波浪花纹的长袍衣摆被风刮得呼啦啦地飘动。

“正道是你的事。”穆彰阿说。

“皇上现在一心扑在严禁论上,主张弛禁恐怕是通不过的。当前应当对准林则徐,恐怕也只能先议论议论他的做法。”

“是吗。就像不久前步际桐的那种奏文吧。”“对,这样可能还起一点作用。”

河南道监察御史步际桐曾经上奏说,仅凭林则徐的措施,很难期望可以根除鸦片。他认为销毁了鸦片,要夷人具结,单凭这些还不能保证根除鸦片,要考虑另外的办法。——这是一种无理苛求。

林则徐在六月一日祭海神那天获悉了步际桐的奏文。他心里想:“在鸦片问题上,还有什么周全切实的办法吗?”没有理睬这些干扰。但是,不准民间揭发这一条章程,看来已给未来的前途投下了暗影。北京的反对派并不是在袖手旁观啊!

最近查询记录

本节查询“屈” 本节查询“大” 本节查询“金” 本节查询“不及” 本节查询“须” 本节查询“敢” 本节查询“虽然” 本节查询“何” 本节查询“温” 本节查询“亡” 本节查询“第一” 本节查询“仰” 本节查询“令” 本节查询“然” 本节查询“字” 本节查询“道” 本节查询“轻” 本节查询“娘” 本节查询“问” 本节查询“鸡” 本节查询“有相” 本节查询“蒙” 本节查询“传” 本节查询“不为” 本节查询“文” 本节查询“舍” 本节查询“名” 本节查询“拜” 本节查询“国” 本节查询“存” 本节查询“王” 本节查询“田” 本节查询“技” 本节查询“圣” 本节查询“枝” 本节查询“第二” 本节查询“芳” 本节查询“洪” 本节查询“正坐” 本节查询“宝” 本节查询“之心” 本节查询“天地” 本节查询“亲自” 本节查询“刑” 本节查询“楼” 本节查询“劳” 本节查询“二三” 本节查询“长生” 本节查询“有方” 本节查询“良” 本节查询“祥” 本节查询“雅” 本节查询“非我” 本节查询“来自” 本节查询“而得” 本节查询“铁” 本节查询“万物” 本节查询“知之” 本节查询“音” 本节查询“空” 本节查询“殿” 本节查询“菜” 本节查询“体面” 本节查询“之门” 本节查询“不就” 本节查询“笑话” 本节查询“敝”

反义词

近义词

词组

谜语

造句